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0225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XXXXXXXX年)目 录第一章 背景与现状一、背景分析-(3)二、事业概况-(4)三、工作现状-(5)第二章 修订规划的必要性一、人口空间布局发生变化-(7)二、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8)三、“两个率先”目标提出更高需求-(8)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目标-(8)第四章 机构设置一、设置原则-(10)二、机构类别-(11)三、设置标准-(11)四、功能定位-(12)第五章 机构建设一、建设标准-(14)二、人才建设-(14)三、制度建设-(15)第六章 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15)二、明确职责-(16)三、政策机制-(17)四、社

2、会支持-(18)第七章 规划的评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等通知精神,确保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疾病谱变化、老龄化社会等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变化,调整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将我市2001年制定的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1-XXXX)予以修订。 第一章 背景与现状 一、背景分析 1、地理区位 XX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北纬30473202,东经1195512120,地处太湖为中心浅碟形平原底部,一般海拔35米,面积884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27%,水面

3、积42.5%,江、河、湖、海四大水系相连,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7C,降水量为1000毫米。太湖、阳澄湖水质基本保持在类标准,其中太湖湖体保护区水质保持在类标准;大气环境保持在二级标准。 2、行政概况 XX市下辖5市7区,66个乡镇、30个街道,1398个行政村,753个居委会,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650平方公里。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450亿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219.6亿元,立体化交通、通讯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文化、体育、科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3、人居生活 2004年,全市总人口598.85万,其中市区220.75万,农业人口301.

4、23万。流动人口达350万,人口机械增长率12.1。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503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88万元。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2.76平方米,市区户均住宅成套率91%,室内“水、电、气”基本普及。农村水冲式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4.7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2%,市区人均绿地面积8.6平方米。恩格尔系数0.39,人均期望寿命77.25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7.23%。正在积极建设健康城市、生态城市。 二、卫生事业概况 1、卫生资源 200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7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7个;专业卫生

5、技术人员29069人,其中医生11939人,护师(士)9402人;床位总数2166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0903张;医院、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分别89.63、53.84%;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0.34天、6.81天。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3.49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2.46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85人,执业(助理)医师1.99人,注册护士1.57人。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44个。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已达204.43万,占职工总数的99%,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人口覆盖率达95.1%,实施城乡困

6、难人群医疗救助。商业性医疗保险成为多元化医疗保险需求的补充。 2、服务需求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1984年的924.41/10万下降到2004年的197.07/10万,疟疾、血吸虫、丝虫和麻风病等已基本消灭,部分新的传染病如性病等又有上升趋势。疾病和死因顺位的总趋势已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名列死因谱前三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健康教育、卫生咨询、职业体检、生殖健康等需求上升。 三、工作现状 1、基本情况 -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心正在逐步向社区转移,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可及性有所提高。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家,社区卫生服

7、务站844家,分别完成原规划要求的60%和84.4%;古城区(沧浪区、平江区和金阊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38家,完成原规划的95%。 -护理、康复等专业机构开始设立。 -门诊部、诊所等社区医疗机构发展较快,全市已达425家。 2、主要特点 -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起步于1999年底,机构建设已完成原规划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房屋面积农村为200平方米左右、城市300平方米左右; -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我市注重推行城乡联动、镇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步推进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社会公开招标,社区卫

8、生服务人员由社会公开招聘,打破了原有的用人机制,有效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共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率先实行公共产品政府购买。使有限的社区卫生经费发挥了较大的效益。 -率先使用统一标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使用了社区卫生服务标识。 3、存在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两级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占份额还不高,其服务功能、服务内涵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康复等专业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9000余张,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床位仅占10%。 -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总体上年龄偏大、学历

9、层次低、知识结构老化,其中古城区防保人员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康复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相关政策机制尚不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不够,在城市社区房屋使用、启动经费和医保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和地区有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购买机制、评估机制、监管机制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中心城区的发展模式不适应。中心城区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与“两个率先”指标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 修订规划的必要性 由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不断增长,有必要对2001年制定的XX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1

10、-XXXX)作出修订。 一、人口空间布局发生变化 1、城市格局变化 根据XX市城镇体系规划报告,全市城镇发展的格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中区市区)、古城区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对XX古城实行全面保护,控制古城的容量,规划人口控制在25万人左右。现古城区的部分居民将分别迁往东园西区等周边地区。 2、行政区划调整 我市现有30个街道,比2001年增加36.36%;有66个镇,比2001年减少48.03%;753个居委会,比2001年增加83.66%;1495个村委会,比2001年减少36.44%。 3、人口分布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人口数达342.

11、54万人,城市化率为57.2%。预计到XXXX年我市城市化率将达到72%。区域内流动人口大量集聚,预计至XXXX年我市人口将超过850万人,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不相适应。 二、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收入水平提高、社保覆盖面扩大及社会老龄化,使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多样化趋势。尤其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三、“两个率先”目标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两个率先”指标体系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健全率统计口径的调整,对原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应作出适当的修订。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三

12、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预防为主、为民惠民”的方针,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心向社区下移,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二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 1、XXXX年目标 -全市城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覆盖率达到95(具体见附件5); -每千居民配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3人;每万居民配备全科医师1人、社区护士0.5人,预防保健人员1

13、.5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有中级职称中医师1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经岗位培训获得全科医师、社区护士资质的人员达10;启动规范化培训; -启动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培育一批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试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老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1000张,启动居家护理和康复; -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比例达60以上; -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5%,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开设家庭病床10000张;启动签约式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 2、2007年目标 -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覆盖率达到97; -每千居民配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4人;每万居民配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各2人,预

14、防保健人员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有中级职称中医师1-2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经岗位培训获得全科医师、社区护士资质的人员达35;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名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 -普遍推行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构建全市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各市(县)、城区建立一所护理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3000张,居家护理(康复)服务逐步规范; -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比例达70以上; -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开设家庭病床30000张;签约服务率达60%,家庭医生拥有率达10%。 3、XXXX年目标 -全市城

15、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覆盖率达到99以上; -每千居民配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4.5人;每万居民配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各4人,预防保健人员2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有中级职称中医师2人;部分机构拥有康复医师、心理咨询医师、社区老年护养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经岗位培训获得全科医师、社区护士资质的人员达80;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1名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可为家庭提供网上服务和咨询; -市和县级市各建立1所以上大型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5000张;全面落实辖区居家护理、康复服务; -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

16、卫生得到全面落实,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开设家庭病床100000张;签约服务率达80%,家庭医生拥有率达20%。 第四章 机构设置 一、设置原则 1、中心(站)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 2、合理、均衡、便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做到布局合理,位置相对均衡,体现便民原则。 3、“六位一体”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家庭保健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健康咨询等主动上门服务;。 4、功能定位明确:各

17、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定位。 二、机构类别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有三类: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负责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设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 2、护理院、护理站(工疗站)等专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般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3、门诊部、诊所及企事业医疗机构门诊部、诊所一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企事业医疗机构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三、设置标准 -城区和城关镇“以步行

18、1015分钟就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为机构设置标准(卫生部),城市每个行政街道或5万左右人口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求可下设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中心镇每5万人口左右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区可下设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制镇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设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城镇按每20万左右人口设1所护理院,并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护理站。 -每5万左右人口可设1个门诊部,1-1.5万左右人口可设1个诊所;400名职工以上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可设对内服务的医疗机构。 四、功能定位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

19、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并给予技术指导。制定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健康诊断并形成家庭健康保健计划;开展医疗卫生咨询服务。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编制健康教育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群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形成率为目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负责辖区内儿童免疫接种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开展卫生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工作。实施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措施,并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以及其他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20、。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为育龄人群提供节育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 -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供24小时家庭出诊以及会诊和转诊服务;根据需求开设家庭病床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开展简易的康复治疗;指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对残疾人家庭环境设施及工作、学习场所提供康复医学技术指导。 -负责当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交办的一般性公共卫生管理事务。开展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 2、社区卫生服务站 -逐步推行团队合作形式,承担社区基本医疗和部分社区公共卫生功能。 -提供主动服务,建立家庭病床、家庭咨询等上门诊疗服务。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主要

21、慢性病的防治和规范化管理。 -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服务。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为育龄人群提供节育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群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形成率为目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3、护理院、护理站(工疗站)等专业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为长期卧床患者、老人和婴幼儿、残疾人、临终患者、绝症晚期患者及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等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和营养康复指导,并可根据医嘱进行处置。开展康复期精神病人的监护和康复指导。 4、门诊部、诊所及企事业医疗机构 门诊部、诊所主要承担社区的基本医疗、特色专科医疗;企事业单位医疗机

22、构为对内服务,承担企事业内部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第五章 机构建设 一、建设标准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附件1) 2、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附件2)3、护理院、护理站(工疗站)建设标准(附件3 ) 4、门诊部、诊所建设标准(附件4) 在按标准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示范、精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内涵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新台阶。 二、人才建设 制订规范有序、切实有效的人才配备和培养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配备知识更新、结构合理的社区人才队伍。 -依托医学大专院校,引进经过国家医学院校培养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人才,选送到三级医院规范化培养4年,作为社区卫生

23、服务的骨干力量; -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用5年时间,组织对城乡社区从业人员实行普遍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开展二年一次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有条件的通过继续教育,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一所医疗中心,作为社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进修的基地; -实行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社区卫生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把继续教育情况作为社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制定促进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向社区流动的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社区为居民服务; -制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4、服务制度。 三、制度建设 1、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施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开招聘机构负责人,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强化对社会效益和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考评;对新进人员,全面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稳步推进全员合同聘任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分配制度。 2、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者之间建立稳定有序、良性互动的双向转诊关系。区域医疗中心要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双向转诊的临床诊断标准和管理规范;将双向转诊纳入医疗机构业绩考核。 3、建立家庭病床制度 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和病情的适应症,鼓励

25、开设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服务,进行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减轻医药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提高规划的法制地位XX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是区域卫生规划的子规划,规划提出的各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应在各市制定的详规和各区卫生发展计划中分解和落实。 2、建立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部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定期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及时解决社区卫生发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职责 1、政府具有主体责任 -各市、区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做到科学规划、依法监管。并在基本建设、购买服务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

26、务站坚持以政府为主要举办主体的原则。鼓励民间举办护理院等专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购买服务或给予补贴。 -街道、镇村对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用房、经费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扶持和帮助。 2、部门明确职责分工 -发展和改革部门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总体牵头协调工作。 -卫生部门承担规划实施、政策制定、业务指导、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民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服务考核的主要内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制定有利于社区卫生发展的医保政策。 -规划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

27、划,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社区公共设施统一考虑。 -建设部门在对新建小区竣工验收时,要安排卫生行政部门验收社区卫生服务用房。 -房管部门要及时办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的权证登记手续。 -计划生育部门要实行资源共享,将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计生服务。 -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监督,培训社区卫生药剂人员。 三、政策机制 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重点加强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1、公共财政政策 -调整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结构,将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量部分重点投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建设、信息建设、人才培养

28、和继续教育等实行补贴政策; -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购买政策; -逐步对提供专项服务的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机构按项目实行补贴。 2、评估购买机制 设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目录,对目录中的项目实行政府购买。通过签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履行合同予以保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评估体系,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科学评估,使政府购买落到实处。 3、准入退出机制 通过公开招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竞争性准入制度。对不能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合同、社区群众不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退出。 4、医疗保险政策 逐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的比例;逐步将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预防保健项目纳

29、入医保支付范围;适时拉开社区和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自付比例,降低社区卫生机构自付比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费用预付制的试点。 5、财务监督管理 建立财务监管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监管。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推行机构效益和人员收入与药品和检验收益分离的机制。 6、用房优惠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的房屋,要按建筑成本价售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房屋的,房屋产权属于国家、单位或集体的,房价按照公益性用房定价;租赁私人房屋的,政府适度进行补贴。 四、社会支持 着力扶持社区卫生服务中介组织,承担社区卫生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使其在行业管理、监督、自

30、律、自我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志愿者,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机制。 第七章 规划实施和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设置标准每年下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数。 -开展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由相关部门进行中期、末期两次评估。 -中期评估于2007年展开,对XXXX年、2006年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的调整。 -末期评估于XXXX年末展开,对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本规划由XX市卫生局负责解释。有关名称及指标说明: 1、岗位培训的全科医师:经卫生部规定的600学时正规全科医师教程培训并参加省卫生厅统

31、一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获得上岗资格的社区临床执业医师。2、岗位培训的社区护士:经卫生部规定的320学时正规社区护士教程培训并参加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获得上岗资格的社区执业护士。3、经岗位培训获得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比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经岗位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和岗位培训合格的社区护士之和/中心(站)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注册护士之和1004、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医疗专业毕业生,在指定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经系统的轮转临床实践2-3年,经考核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5、签约式服务:社区居民由于健康问题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师以签订合同

32、的形式并由此而产生经济行为的一种服务方式。6、签约服务率:同年签约服务人数/该辖区同年常住人口数100。7、家庭医生:即能解决社区居民或社区家庭健康保健问题的全科医师。8、家庭医生拥有率:同年签约服务的家庭/该辖区同年家庭数100。9、健康档案建档率:已建居民健康档案人数/该辖区同年常住人口数100。附件五 XXXX年各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任务一览表各市区中心已建数XXXX年中心拟建数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建数XXXX年社区卫生服务站拟建数张家港市4513616常熟市1031503太仓市17705昆山市1201530吴江市20210055小计471760979吴中区676011相城区1003231工业园区32251XX高新区1797沧浪区04180平江区0490金阊区04100古城区小计012370各区小计202816350合计6745772129完成目标95%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