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0353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意识培训教程.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训教材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意识 培训教程 Since 1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意识培训教程目 录一、ISO14001认证的意义 2二、环境和环境问题 4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2 当今世界严重关切的主要环境问题三、环境污染与危害 5四、环境公害 12五、我们的生态环境 15六、环境污染的类型与处理 19七、ISO14001与EMS 23八、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26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培训教程一、 ISO14001认证的意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l 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l 有

2、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l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国际贸易l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 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强调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与控制。实施这一标准,可以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无毒、无污染的产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新工艺,为实施全过程控制污染和清洁生产提供程序上的保障。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减少环境风险和环境费用开支,为企业主动保护环境创造了条件。2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我国环境管理都是以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为依

3、据的。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相当多的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要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还有赖于政府的干预作用,法制的规范作用和标准的引导作用。ISO14000系列标准是指导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的行动大纲,是规范企业达到政府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管理工具,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企业(最高领导层)要对遵守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做出承诺。要首先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这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改进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3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国际贸易ISO9000质量认证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仅向消费者表明了企业产品的质量,而ISO14000系列

4、标准的实施向消费者提供了这样一种信息,谁取得了ISO14001认证,谁就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一个能对环境负责的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也一定能对消费者负责。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势必回提高产品的环境价值,有助于改善企业环保形象,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内外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ISO14000系列标准把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它的普遍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区间、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反而言之,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取得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的企业可能回构成新的技术贸易壁垒。4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千百万民众的共同参与。因此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实

5、施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环境方面的培训,并要求员工在观念、行为方式和思考过程等方面有所改变,需要知道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怎样做才能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如果众多的企业都能够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就会有相当多的企业员工和管理者了解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就会使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一个大的提高。 二、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和环境问题1.1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2 环境问题 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

6、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叫环境问题。1.3 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又分为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前者是指由于自然界本身的变异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等;后者是指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对自然界的破坏或污染问题。2 当今世界严重关切的主要环境问题1) 酸雨2) 臭氧层破坏3) 全球性气候变化4) 生物多样性锐减5) 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6) 土壤退化正在加速7) 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8) 海洋生态危机9) 森林面积急剧减少10)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三、环境污染与危害1 水体方面的污染和危害1.1 水体感官性污染 (1

7、)色泽变化。水体受污染后可使水色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感官。如印染废水污染往往使水色变红,不仅影响感官,破坏风景,还很难处理。 (2)浊度变化。水体中含有泥沙、有机质以及无机物质的悬浮物和胶体物,产生混浊现象,以致降低水的透明度,而影响感官和水生生物。 (3)泡状物。许多污染物排入水中会产生泡沫,如洗涤剂等。不仅影响观感,还可在其孔隙中栖存细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 (4)臭味。水体发生臭味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现象。水体发臭多属有机质腐败发臭,属综合性恶臭,有明显的阴沟臭。恶臭的危害是使人憋气、恶心,水产品无法食用,水体失去旅游功能等。1.2 水体有机污染 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含

8、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所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在水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1.3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1.4 水体的热污染 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还会使水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温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可引起鱼类的种群改变与死亡。1.5 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以及屠宰肉类加工等

9、污水,含有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体会传播各种疾病。2 氰化物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在电镀等行业中能产生大量含氰化物废水、氰化物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水的氰化物浓度超过0.03毫克/升时,鱼类中毒。3 铬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铬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有金属加工、电镀、制革行业,这些行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是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过量的铬对人体健康有害;六价铬的毒性更强,更为被人体吸

10、收,有致癌作用,而且可在体内蓄积。4 洗涤剂的污染及其危害 合成洗涤剂的有效成份是表面活性剂和增净剂,此外,还有漂白剂等多种辅助成分。表面活性剂按其分子构型和基团的类型,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后两种在工业和生活中大量使用。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主要有洗涤齐生产废水,工业用洗涤剂清洗水、洗衣工场排水和餐饮业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后,消耗溶解氧,并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型,其中所含磷酸盐溶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5 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 有机氯农药基本上分为以基为原料的以环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化合物。氯苯结构较稳定,生物体内酶难于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分子

11、消失缓慢。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大,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蓄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入卵蛋等组织,影响后代。中国于六十年代已开始禁止将DDT、六六六用于疏菜、茶叶、烟草等作物上。6 温室效应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温度及气候由太阳辐射决定,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与地球和大气层向外释放的辐射能量相平衡,地球的温度才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地球上的外释能量的一部份由辐射性的大气层气体(即温室气体)吸收并再反射回地球,进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这就是温室效应。自然界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12、二氧化碳、水蒸汽、甲烷、一氧化氮和臭氧。人类活动一方面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又大量地毁坏森林、草原,使地球正在不断地失去二氧化碳储备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迅速增加,至使地球与向外释放能量减缓,造成不正常的温室效应。不正常的温室效应的直接危害在于它使全球的气温升高。据科学家计算,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将会使全球平均温度增加1.57,高纬度地区增加410,这样迅速升高的温度将会引起地球上的冰川融化,导至海洋平面上升,使许多沿海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科学家经过大量观测,不正常的温室效应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最主要在于地球上过量的二氧化碳,过去一百年地球表面温度已上升0.30.6。

13、7 臭氧层破坏及其危害 臭氧层是指距地球表面10至50公里的大气层中由臭氧构成的气层。臭氧是一种气体,其分子结构为三个氧原子,即O3。臭氧层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来自宇宙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万物免受紫外线幅射的危害,所以,臭氧层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但如今,臭氧层已被人类严重破坏,本世纪开始人类大量使用高度稳定的合成化合物,如空调器、冰箱工业、溶剂、航空航天用制冷剂、喷雾剂、清洗剂中含氯氟烃化合的挥发出来,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将其摧毁。1984年科学家们首先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最近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的直接后果是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长趋直入,危害人类

14、及其他生物。科学家们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约4%,此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们罹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损害海洋生物,阻碍植物生长。最近的环境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层破坏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8 光化学烟雾污染方式及其危害汽车、工厂(主要是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第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体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成分复杂,它们对人及动物的伤害主要表现

15、在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和浩特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9 恶臭的等级及其危害 恶臭是一种飘浮在空气中的细微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化氢、硫醇类、氨、甲基硫、甲醛、酚类和各种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等。恶臭靠风扩散和传播,其强度可划分为六级:0级,无臭;1级,勉强感到轻微臭味;2级,容易感到轻微臭味;3级,明显感到臭味;4级,强烈臭味;5级,无法忍受恶臭对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影响。高浓度的恶臭还可使接触者发生肺水肿甚至窒息死亡。长期反复受到恶臭物质的刺激,还会引起嗅觉疲劳,导致嗅觉失灵。10 二氧化硫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二氧化硫(SO2)是无色气

16、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大气中SO2浓度达15ppm时,刺激呼吸道并增大气流阻力,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比成年人更敏感。高浓度SO2能使敏感的针叶树脱叶甚至枯死,还会造成酸雨。11 铅污染的方式及其危害 铅污染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城市大气中铅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中的烷基铅。铅对人体的污染途径呼吸道和饮食,通过呼吸道摄入吸收效率高,速度也快。 铅对人体全身各器官系统均有作用,但以神经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为主。最常见的是贫血、铅绞痛和铅中毒性肝炎。在神经系统的症状为植物神经衰弱(如头痛、头错、乏力、烦燥、睡眠不好、记忆力衰退等)和多发性神经炎。12 多环芳烃污染及其危害 含有两个以上苯的氢

17、化合物统称为多环芳烃。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燃烧生成的多环芳烃大部份附着在烟尘粒子上排入大气。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排气中,煤气厂和沥青加工厂等所排出的废气和废水中,都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还存在于熏制的食物和烟雾中。 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发现较早,1915年科学家就证实,煤焦油对家兔有致癌作用。多环芳烃并不是直接致癌物,它在体内经过酶的作用后生成终致癌物。经致癌物与DNA或RNA等结合后产生不可修复的损害而导至癌症。13 电磁波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电磁波是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按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特高频。电磁辐射污染是

18、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之一。它在无形中对人产生伤害。 电磁波辐射源的输出功率越大,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距离辐射源越近,接触辐射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就越大。人若长期生活在电磁波辐射污染的环境中,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易激动和月经紊乱等症状。微波对人体的伤害以热效应为主,以对视觉器官的危害最突出。使用“大哥大”会改变人脑神经及其血流方面,久而久之,人脑受损病变。四、环境公害1为什么会发生“公害事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程度不断扩大,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

19、,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不注意保护,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政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2 世界十大著名公害事件 这些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极大的危害性。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环境污染范围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2.1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2.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在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

20、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2.3 多诺拉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2.4 伦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和中积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2.5 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发生于1961年前后的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剧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

21、多人。2.6 水俣病事件 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多人死亡。2.7 富山痛痛病事件 发生一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2.8 爱知米糠油事件 发生于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

22、2.9 博帕尔毒气事件 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2.10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五、我们的生态环境1 我国生态破坏状况 1.1 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约有200个特有属种。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

23、,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 1.2 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仅13.9%。我国森林破坏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年均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

24、失和风沙危害。1.3 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2 生物多样性 2.1 何谓生物多样性 所谓的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

25、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份。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因此它引起了国际社会性关注,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2.2 何谓生物多样性减少?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大约有500万种到3000万种生物,目前人类描述过的生物大约有140多万种,利用的仅150种左右。人类食物的90%米自被驯化和培育的20种动植物。 生物资源是人类财富的巨大宝库。但是,目前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致使生物的生境丧失,再加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农业的影响,生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现在每天以100多种到200多种的

26、速度消失。据专家估计,在今后的2030年中将有1/4的物种消失,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3 海洋污染3.1 海洋污染物主要有哪几类?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方式,主要的污染物有以下几类, 其主要污染途径是通过废水、废渣和废气的排入。l 石油及其产品l 重金属和酸碱l 农药l 有机物和营养盐类l 放射性污染l 废热污染3.2 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原子核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l 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l 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l 海洋生物死亡

27、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l 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 3.3 赤潮的危害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细菌剧烈繁殖、高度聚集,引起海域生态的异常,并造成一定的危害。叫赤潮。 其危害方式,首先是造成鱼类等海洋生物直到人的影响,最主要是生物链的中断,其次在藻类体外分泌液体以及藻类死亡之后附着于海洋生物的鳃至使海洋生物死亡;第三、有毒藻类分泌神经毒素等被脊椎动物吸收富集致死;最后,在繁殖或死亡后分泌或分解成毒性物质对脑垂体毒害。六、环境污染的类型与处理1 环境污染的类型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可分为:l 大气污染l 水体污染l 噪声与振动污染l 固体废弃物污染 l 农

28、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 l 放射性污染l 其他污染2 环境污染的等级 环境污染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l 一般环境污染l 较大环境污染l 重大环境污染l 特大环境污染3 环境污染发生后的处理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4 为什么要实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实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可以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防止事故扩大;使受到污染威胁的单位和居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对人体健

29、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避免或减轻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遭受损失;同时为查清事故原因、危害、影响以及为顺利处理污染事故创造条件。5 为什么要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在各种活动中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运行和其他防治污染的有关情况,以及排放污染物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申报的制度。具体办法按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进行申报登记(简称排污申报登记)。应在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的一个月内办理。6 为什么要实行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

30、业单位和在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超标排污生产、经营设施和活动,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决定、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实施。在一定期限内排污单位采取措施处理污染物,综合利用废物,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并达到排放标准,进而消除污染破坏。限期治理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而不是行政处分。7 为什么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8 国家对新建项目的前期环保要求是什么? 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要提高技

31、术起点,采用能耗物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必须确保有关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把环境容量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9 为什么要实行“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

32、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凡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认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建设时必须按照“三同时”规定,把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的环境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要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0如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环保验收? 建设项目试产前,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同意后,建设项目方可进行试生产。建设单位要确保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环保设施试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不符合“三同时”要求,可责令其停止试运行。试运行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建设项

33、目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批准验收申请报告,该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11为什么要实行行政代执行制度? 行政代执行是一种间接的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是为解决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对危险废物处理不当或者不进行处理的问题,保证法定义务人履行义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不处置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不符合国家腾规定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

34、家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12 为什么要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排污者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排污收费制度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可以使污染防治责任与排污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征收的排污费纳入预算内,作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按专款资金管理,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先收后用,量入为出,不能超支、挪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应当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七、ISO14001与EMS1 什么是ISO14000? ISO

35、14000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第一套关于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审核的通用标准。主要用于组织,通过经常和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实现对减少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承诺和应尽义务。其核心是ISO14000目的在于指导组织建立和保持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再通过不断的环境评价、管理评审(包括内审和外审)活动,推动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达到环保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 ISO14000系列标准是ISO继ISO9000系列标准之后的又一突出贡献。ISO14000系列标准的适应范围是全球商业、工业、政府、非盈利组织和其他用户。它对改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每个组织的环境行为

36、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与ISO9000系列标准一样,对促进世界贸易将具有重大促进作用。2 什么是EMS?EMS是英文Enve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环境管理体系的缩写,在ISO14001中定义为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份。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环境方针所需的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规程、程序、过程和资源。即组织进行环境控制的有计划系统和程序化的管理活动,是组织管理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份,它由下列五大部份组成:l 环境方针l 策划l 实施与运行l 检测与纠正措施l 评审和改进五个基本要素之间形成循环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而达到环境行为不断改进的目的。ISO14

37、001所描述的EMS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任何组织如果要实施或加强其环境管理体系,需遵守下列原则: 1.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建立并保持与内部及外部相差的信息交流; 3.确定与该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立法要求和环境因素; 4.在明确职责和分工的同时,使管理者和员工对环境保护作出承诺; 5.贯穿产品或生命周期过程,推动环境策划的实施; 6.制定一个实现环境行为指标水平的过程; 7.提供适当并充分的资源,包括培训,从而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达到预定的指标水平; 8.对照该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评价环境行为,并寻求适当的改进;

38、9.建立一个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过程,把握时机,进一步完善体系并改进环境行为; 10.鼓动承包方和供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3 实施ISO14000对企业的益处是什么? 一、 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二、 可增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节约能源。 三、 可减少环境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 可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五、 可增强保险优势。 六、 可改善企业形象及企业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七、 可吸引投资者。 八、 可帮助企业满足有关环境法规的要求。八、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1 环境保护方面: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2

39、 资源保护方面: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3 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线保护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

40、需要之能力的发展。”。里约宣言指出“人类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深刻内容丰富,但它的最基本要点是: (1)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应当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凭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2)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地、片面地、自私地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

41、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2.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2.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

42、容,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2.3 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2.4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2.5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 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2.6 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