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0410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心号名安学姓内蒙古学习中心090F13133004王婷一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指导教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王婷学号:090F13133004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指导教师意见:(请*1论丈的学术水平做出简如M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贬处。)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

2、求下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显然查阅了一定的资料,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不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工作的进程。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总体上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赵婷所在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指导时间2015.09.25姓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王婷学号:090F名133004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3、: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拈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地下水是影响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是地下水改变地基土的容重,从而降低了地基土的承载力。论文针对地下水对地基土的不良影响,分析了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影响的内在因素,并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了地基土计算时应考虑的参数和因素,同时,给出了建设工程实施时提高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方法和对策,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构筑物的稳定性。论文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要

4、求。论文选题表明了作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论文所用资料可靠,结论基本正确,基本达到毕业要求。修改意见:时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nJ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68评阅结论:_同意答辩_(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吴文兵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评阅时间2015.10.16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能力影响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

5、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己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论文作者(签字):日期:年月曰摘要在地基基础等基础施工中,地下水是影响地基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工程建筑的基础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首要条件。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是地下水改变地基土的容重,从而降低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当地基土具有较强透水性或浅层地基土密实度小时,更易造成地下水流对地基的冲刷,明显改变地基的承载能力。本文针对地下水对地基土的不良影响

6、,分析了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影响的内在因素,并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了地基土计算时应考虑的参数和因素,同时,给出了建设工程实施时提高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方法和对策,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构筑物的稳定性。关键词:1、地下水2、地基土3、承载4、措施目录一、绪论1二、地下水与地基土承载力概述2(一)地下水2(二)地基土承载力3(三)地下水在地基土中的赋存形式4三、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分析5(一)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最大影响深度5(二)地下水渗流对土地基产生的影响5(三)地下水升降对地基士承载力的影响6四、防治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工程措施8(一)水文地质勘测8(二)具有降水和排水功能8(三)地基

7、结构设计有防水措施8(四)具有支护与隔水功能8(五)具有抗浮功能8(六)采用特殊施工工艺9(七)设置沉降预警机制9(八)本章小结9致谢H参考文献12一、绪论这些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土建工程的建设,建设工程带来的工程隐患和事故也越来越多,由于地基基础工程引起的工程事故也逐渐增多。地基变形、基础下降失稳、软弱地基、地基渗流、土坡滑移、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造成的事故也越来越多,而其中地下水是造成这些地基基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对地基土的影响造成十分大的影响。在缺水地区,由于工农业大量的用水,对水资源的大量采取,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在季节性降水比较明显的地区,当降水量较大,会造成区域地下

8、水水位上升。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会造成地基土承载力的下降,使地基基础失稳,最终造成建筑物塌陷、倾倒或分裂等工程缺陷。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人类活动方面,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造成局部甚至区域水位的变化。尤其我国的大型水利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调配的同时,受水区将利用客水、减少开采量和利用当地雨洪进行地下水调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将被有效遏制甚至逐步回升。在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物,很容易出现地基过量的不均匀沉降而开裂和破坏,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这也来自地基基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土地基的承载力,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

9、响。地下水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淹没在水下的土,由于失去毛细管应力或弱结合力所形成的表观凝聚力,是承载力降低。此外由于含水量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实验得到的内摩擦角的大小。二是由于地下水的存在,使土的有效重量减小而降低了土的承载力。第一种情况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目前尚难以确定,在一般的理论研究中都忽略这种因素,即假定水位上下土的强度指标相同。而且,在实际工程中,强度指标都是用天然状态下的土样直接经过试验得到,上述影响直接反映在试验参数和与之相应的评价计算中,因此,地下水对土基承载力的影响一般只考虑第二种情况。本文根据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产生的影响,通过地基土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地下

10、水的变化对地基承载力产生的影响,造成建筑物等不均匀沉降、出现缺陷等不良的工程质量,并给出了具体地基土处理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对地基土产生的影响,加强地基土承载力。二、地下水与地基土承载力概述(一)地下水地下水是存在与地表下面土和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的水。一般有地下水的构筑物的地基,如果地下水水位深,对地基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如果地下水位高,则会对地基土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地下水的存在,给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隐患,例如对土地基的渗透或冲击,导致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的下降和倾斜,甚至倒塌。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对建筑物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基础设置越深,因地下水及其变化对建筑

11、物造成的不均匀沉降越明显1 .地下水形成的条件岩土空隙,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这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其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点。岩层中要有空隙(储水空间)的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重力水能够在岩层中自由运动;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构成含水层。2 .地下水产生的危害(1)地基沉降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一一使周围土层产生固结沉降。抽水井的滤网和砂滤层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抽水时细小颗粒同地下水一起带出地面一一周围地面土层不均匀沉降一一造成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损坏。抽水时在水

12、周围形成降水漏斗一一使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线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2)流砂将因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流砂产生的条件如下:动水力大于土粒的浮重度,水力坡度大于临界水力坡度,主要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它的发生一般是突发性的,对工程危害极大。流砂一土体流动一地表塌陷或建筑物地基破坏。可以通过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打板桩,冻结法,水下挖掘等方法来减轻或避免流砂对地基的影响。(3)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土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作用,产生机械潜蚀。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又叫管涌。地下水溶

13、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粒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形成洞穴的作用产生化学潜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堵截地表水流入土层;阻止地下水在土层中流动,或减小流速和水力坡度;设置反滤层,改造土的性质(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当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产生浮托力。如果基础位于粉性土、砂性土、碎石土和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100%计算浮托力;如果基础位于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50%计算浮托力;如果基础位于粘性土地基上,其浮托力较难确切地确定,应结合地区的实际经验考虑。(5)基坑突涌指基坑底部承压水隔水顶板厚度因基坑开挖而变薄后,不足以

14、抵抗承压水头压力作用时,承压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的工程地质现象。(6)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水某些成分含量过多时,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料,管道、钢铁等都有侵蚀危害的现象。分为结晶类腐蚀分解类侵蚀结晶分解以及复合类侵蚀,(二)地基土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其极限承载力是承载地基在发生剪切破坏时的荷载强度L地基破坏的模式与特征地基破坏主要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抗剪强度不够,土体产生剪切破坏所致,地基的破坏模式可分为:整体破坏,多存在于密实砂土和坚硬粘土的地基结构中,具有土质坚实,基础埋深浅,S-P曲线开始近直线,随后沉降陡增,两侧土体隆起,具有松软地基,埋深较大;S-P曲线开始就

15、是非线性,没有明显的骤降段;局部剪切破坏,存在于土质较软的地基中;冲剪破坏多存在与软粘土或深埋形式的地基中,具有松软地基,埋深较大;荷载板几乎垂直下切,两侧无土体隆起。3 .影响承载力大小的因素地基的承载力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包体现在地基土的成因与堆积年代。冲积与洪积土的承载力比坡积土大,风积土的最小;同类土堆积年代越久,地基承载力越高。影响承载力大小的最重要因素是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影响很大,地下水上升,地基土受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含水量增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尤其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的地基情况下,更加严重。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

16、降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强度安全储备;二是地基变形不应大于相应的允许值。(三)地下水在地基土中的赋存形式地基土中,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液态水对于土地基的影响是最大的,液态水有分为不传递静水压的结合水以及传递静水压的自有水。两种液态水形式对于地基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自有水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结合水通常忽略不予考虑,而自由水则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要进行重点考虑。对于不同性质的土地基,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会有所不同。如孔隙较大的粗粒土基础中,地下水自由运动的速度较快,产生的静水

17、压力与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呈现正比例关系,粘性土中,由于孔隙小,黏滞力大,地下水的运动受阻,运动速度缓慢,渗流产生的静水压力与地下水位的高低呈现缓慢变化的正比例关系。三、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分析(一)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最大影响深度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的破坏是基于地下水在一定的深度时,因此,对于破坏形式存在一个地下水的最大影响深度Zmax,地基土承载力发生破坏也是在这个深度范围之内。若地下水位的埋深大于Zmax,则地基土的承载力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根据相关规范中定义,基底下塑性区开展深度为b/4所对应的临界荷载为地基承载力,在承载力验算中,可认为ZmaX=b/4。地下水位高度与地基基础

18、的形成的位置高差形式体现在图1、图4。图3地下水位与基底齐平图4地下水位于基础埋深范围内图1中所示,地下水在Zmax以下,基底面以下土取天然重;图2中地下水位于基底与Zmax之间,基底下土体重度在最大影响范围Zmax内取加权平均重度,即:kH+V0(Zmax-H)/Zmax;基底面上取天然重度外;图3中地下水位与基底齐平时,基底面以下土取有效重度0;基底面上取天然重度为图4中地下水位于基础埋深D内,基底面以下土取有效重度,;基底面上取|(Dh)+为hD;当h二D时,水位位于地表,此时基底面上取有效重度,O(二)地下水渗流对土地基产生的影响土的构造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渗透系数k是表示岩土透水性

19、的重要参数。地下水在土中的渗流遵循H.Darcy线性渗透定律:V=kJ式中J水力坡降。根据因次分析的原理,分析可知,渗透系数决定于土(介质)的渗透性与流体的特性,土层的结构、颗粒的形状与排列和大小级配以及水的动力粘度等。因此,土的透水性与土的构造及各向异性有关。对于层状土,由于其在垂直层理方向与平行层理方向的性质不一,i般情况下,平行于层理方向的压缩模量与渗透系数k大于垂直方向。分散构造的土接近于各向同性体,以砂、硕石、卵石居多,各方向均具有较大的渗透性。淹没于水中的地基土土体,地下水的渗流对土体的破坏可用力矢图进行表示,渗透力的作用方向为沿着流线的方向。渗透力f与土体浮重度的合力是决定土体向

20、上浮动稳定的指标。当水力半径为零时,土体开始浮动而产生流土现象。对土体周围的水压力(包含动水压力与静水压力)由动水头所产生的渗透力与渗透破坏的程度成直接的比例关系。(H)地下水升降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影响L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影响地下水对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常由两种可能:一是沉浸在水下的土将失去毛细管应力或弱结合力所形成的表观凝聚力以及水的软化作用使土的胶结力的降低,的抗剪强度降低而影响承载力的下降,这种影响在实际应用上困难较多,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土的有效重度减少而降低土的承载力。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土有效重度Y减少,地基承载力必然下降,据相关资料,砂土地基承载力下降率最大可达70%,黏性土由

21、于有黏聚力的内在作用,承载力下降率相对小些,最大下降率在50%左右。当仅考虑地基土有效重度Y减少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时,对地基承载力产生影响的最大深度Zmax,应视确定地基承载力所采用的理论公式。源于土的碎散性、多相性和在长期地质历史造成的多变性,土的强度也呈现其特殊性。比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岩、盐渍土等在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时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在重要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可能上升时,建议进行专门的研究。同时勘察成果宜提供土的饱和抗剪强度指标。2.实例设计计算分析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采Flament解,定义基底下塑性区开展深度为b/4(b为基础宽度)

22、,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W=m/b+mmd=Mc.ck式中fa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b,md,me均为承载力系数;b基础底面宽度,m,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Ck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0根据以上理论计算公式,本文根据规范分别进行两种典型基础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会出现的四种不同水位埋深情况下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对不同性质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得到定性的规律。条件设定:D基础宽度b=2m,基础埋深D=2m;2)基础宽度b=16m,基础埋深D=8mo不同

23、水位埋深情况如下:D地下水位于基底下Zmax/2的位置;2)地下水位于基底的位置;3)地下水位于地表下D/2的位置;4)地下水位于地表。土的天然重度统一取20kNP有效重度统一取IOkN/m3;并假设基底下土为均一的砂土、粉土或黏性土。通过计算分析与试验,得到砂土、粉土或黏性土地基在水位上涨后,地基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宽度和埋深的基础随水位上涨后地基承载力下降的趋势基本一致。当地下水位在上涨影响的最大深度Zmax以下变化时,地基承载力不受地下水影响;当地下水位在上涨影响的最大深度Zmax以上变化时,地基承载力随水位上涨而降低。不同类型的砂土地基在水位上涨后,地基承载力降幅基本一致;不同类

24、型的粉土或黏性土在水位上涨后,地基承载力降幅随着粘聚力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粘聚力的土之间的承载力最大降幅差达15%左右。当水位在基础底板以下上涨时,地基承载力降幅不大,与未受影响的情况相比一般不超过10%;当水位在基础底板以上上涨时,地基承载力显著下降,当地下水位上涨至地表时,砂土地基承载力降幅最大达50%;粉土或黏性土地基承载力降幅在35%48%.对于使用期间地下水位可能上涨至基础底板以上的场地,在进行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因地下水位上涨而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的不利影响。地下水位下降,增加了土的自重应力,使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同时,易使基础周围天然土体形成大孔隙的松散结构。在由基础荷载

25、产生的剪应力作用下,土体随时间增长,将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承载能力下降,基础的沉降增大。(四)本章小结本章分析了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影响深度,通过图表与公式结合的形式讨论地下水对不同深度的地基土承载力的影响,由于地下水渗流与地下水位的高低也会导致地基土承载力的变化,因此,本章也给出了这两方面地下水变化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变化影响。四、防治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工程措施由于地下水对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影响大,地基设计有时很难符合实际的情况,因此,要多方面防治地下水对地基稳定性带来的危害,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地下水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监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各阶段地下水防治

26、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一)水文地质勘测详尽了解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以及历年气候变化情况、降水量、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等技术指标,这是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防护要求与地下水防止措施的前提与保证。(二)具有降水和排水功能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用抽水设备不断将基坑中的渗水排除,疏干开挖土方及基础施工的作业面,随排随挖,采用人工强制降低施工面地下水位,常用的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等,应根据含水层特性、渗透系数、降水要求等确定。(三)地基结构设计有防水措施根据防护要求、使用功能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

27、定,能短的不长、能整的不散,避免结构突变,尽量使结构选型规则、整齐,借以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结构设计中要尽量减少裂缝开展及变形缝的设置。后浇带与构造节点的防水宜优先采用复合式防水设计,如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逢材料复合使用等。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宜优先采用水化热小的矿渣水泥。(四)具有支护与隔水功能支护结构不仅能承受基坑开挖卸载所产生的土压力,而且能够有效的承担动水压力,起到阻隔地下水的作用。其中地下连续墙在软土层大基坑开挖中应用最为广泛。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大,止水效果好,并且可以作为拟建

28、主体结构的外墙,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内撑式支护、水泥土重力挡墙支护、土钉支护、钢板桩支护、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也都能起到相应的支护隔水功能。(五)具有抗浮功能主体工程采用天然地基时,单层地下室或裙房地下室可采用加大恒载抗浮。大空间、大面积的单层地下室亦可采用抗浮锚桩协助抗浮。(六)采用特殊施工工艺冻结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对地层土体进行加固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1862年英国首先利用人工地层冻结技术成功地进行了深基坑开挖围护,我国的基坑及地下工程建设中也较多采用冻结法。冻结法以氨水为制冷剂以盐水作为冷媒剂,通过人工制冷的方法实现施工面内地下水冻结,不仅具有适应性强、隔水效果好、干作业、无污

29、染无噪音等优点,而且其经济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认为,当基坑深度小于7m时,冻结法在经济上不合算,当基坑深度大于IOnl时,冻结法在经济上显示出优越性。(七)设置沉降预警机制应根据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出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其下沉量。水准点是测量观测点沉降量的高程控制点,应经常检测水准点高程有无变动。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同时应尽量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以便保证精度。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根水准尺,水准尺离仪器的距离不应超过50m,并用皮尺丈量,使之大致相等。当建筑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观测方案。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

30、变化,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预警值一般取允许变形值的60%o(八)本章小结本章针对地下水情况的变化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详细的防治与预防地下水影响的措施。给出了预警机制方案,并提出设计地基应具备排降水、防水、支护和隔水、抗浮等多种方法来降低和消除地下水对地基土稳定性的影响。五、总结地基土的承载力不是一个定值,明显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地基土的种类和层次分布有关,地下水的层数及其性质,基础的埋置位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地基土容重的影响而造成的。针对地基的地下水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地下水渗透对地基的影响和地下水的升降对地基土的影响

31、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了地下水对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大,给出了理论上的支持。同时.,给给出了针对地下水对地基土稳定性影响的改善措施,从整个的工程施工到后期的监测等不同阶段,给出了不同的预防和防治方法致谢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指导教师赵婷老师的精心指导,赵婷老师对我的学习和论文给予了诸多的关心和与帮助。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对我的指导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我深切的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借此论文完成之际,对那些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最后,衷心感谢为本文付出辛勤劳动的评阅老师们!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文献1刘志勇.浅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32、的几个途径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58-59.2邱明兵.建筑地基沉降控制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IL3易念平,张信贵.基于水土化学作用的城市地基土稳定性试验分析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2006.4黄昌乾,杨俊峰.地下水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影响分析J.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2006.5朱斌.浅谈软土地基设计问题四川水泥J.,2015(01):1577.6朱炳寅,娄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肖荤彪.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5(01):25.8李彰明.地基处理理论与

33、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9刘辉,王满生.基于地下水浮力作用机理的结构加固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2012(06):45-46.10娄炎,何宁.地基处理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1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候雁红.工民建施工中地基土加固技术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45-46.13解磊.水位升降对粗砂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06).14滕怀江.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论述J.科技与企业,2013(20):25.15陈凌搏.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1):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