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0669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_市场营销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_市场营销论文摘 要: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也逐步改变了银行业营销的观念和方式。商业银行应强化网络营销意识,确定营销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营销活动。 关 键 词:商业银行;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网络营销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自1996年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开始,工行、农行、建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绝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主页,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网上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金融服务已成为其发展的

2、战略选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的良性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对商业银行网上营销策略的研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营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现状 (一)网络环境逐步改善 2006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大陆拥有123亿网民,占我国13亿总人口的94%;我国经常上网购物的人数已达3000万

3、人,即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正加快金融电子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环境逐步改善,这为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网上银行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步改善,网上银行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快捷方便的网上交易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网上银行业务的需求日益凸显。1997年4月,招商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一网通”,同时推出了网上企业银行和个人银行服务,这是我国第一个网上银行。到1999年,招商银行已建立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网上银行体系。1997年,中国银行也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

4、服务系统”(Online Banking Services System, OB-SS);1998年,正式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并于3月完成了第一笔网上支付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于1998年5月成立网上银行项目组,经过一年多的开发,于当年8月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2000年6月16日,工商银行选定8848网站与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企业网、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四家企业作为首批B2B网上支付合作伙伴,在我国商业银行向电子商务进军的里程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填补了国内空白。2006年11月21日,兴业银行推出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网上国际业务平台兴业单证通(EASYTRADE),在业界更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5、。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网上银行开展交易性银行业务的数量骤增,网上银行业务量迅速增加,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也迅速增多。 (三)网络营销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而网上银行的客户范围可以是全国甚至全球的,且网络本身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法律上的空白,主管部门实施监管职能时,没有可依据的法律条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网络营销健康有序的发展,制定电子商务、网上银行、金融结算电子交易、电子合同等相关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四)商业银行网络营销内部环境有待加强 1品牌形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营销是品牌的

6、战争,拥有市场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占市场优势的品牌。域名是银行在互联网上的永久性标识,是银行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基础,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如,有的商业银行没有认识到网络域名作为互联网上的“门牌”作用,合理的域名被抢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商业银行各个分行、支行各自为政,纷纷设立、推广自己的网站,各分支行的网站之间又相互孤立、互不关联,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整体品牌形象的建立。银行系统内的整体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达到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的最佳效果。 2不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是网络营销的一个本质特点,但就目前情况

7、来看,商业银行不能利用网络快捷、便利的特点及时、准确地收集客户的消费信息,了解、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的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业务介绍、账务查询等,网上结算和贷款的功能还比较弱。另外,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上趋同现象严重,在线服务水平比较低,交互性差,在服务的内容方面也不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网络营销方式没有充分被利用。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充分运用已经成熟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积极寻找客户群,开展主动的产品推介和促销。有的银行网站上竟然找不到邮箱地址、服务热线、交换链接、电子邮件、网页广告等。这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动营销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此外,我国的

8、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普遍缺乏信用意识,信用的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个人的消费信用状况长期空白。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的开展。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网络营销策略建议 (一)银行品牌形象策略 1保证银行网站的惟一性和统一性。由于网上银行存在于虚拟市场中,网站的形象代表着银行的网上品牌形象,如何留住客户是银行网络营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牌效应显得尤为重要。网站建设的统一化、专业化与否直接影响银行的网络品牌形象。建立具有一贯风格、给人深刻记忆和认同感的品牌,是营销成功的标志。商业银行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应该注重自身品牌形象,保证银行网站的惟一性和

9、统一性。金融产品的无差异性,使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往往借助于网络的便利性,在各个银行之间选择,做出决定。因此,通过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现不同品牌的差异,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网络营销应关注的问题。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同的网上银行的品牌,才有可能成为客户的首选。同时,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不仅是可观的无形资产,更是网上银行持续创利的来源。 2?郾注意品牌保护。网络营销中的品牌保护重点在于域名的保护。域名是银行品牌的一部分,银行应该重视域名的保护,对域名的保护也是对传统品牌形象的保护。一直以来,网络品牌保护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软肋。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将会被完全

10、推向更大的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时商业银行自身的品牌保护与推广尤其重要。用客户喜爱的域名可以巩固目标市场,确保品牌在市场中的权益,同时能够展现其网上形象的特色。对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来说,采用中文域名是银行网络品牌保护的必备措施。2005年10月份,交行、中行、建行、农行、工行等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注册并启用中文域名,网络用户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诸如“农业银行cn”、“建设银行cn”等,便可以直达各大银行网站。同时,各大银行还采取了多个域名注册的方式,除了注册与自身名称相关的中文域名之外,还纷纷注册了多个与品牌相关的中文域名,有的甚至高达一百多个,比如交通银行。 (二)产品个性化策略 银行业必

11、须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转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期望越来越高,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银行必须将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依靠发达的网络系统,了解、分析、预测、引导甚至创造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订做最合适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取金融服务附加价值。 1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金融产品创新是满足产品个性化的前提。网络的便捷性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并根据不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个性化、有人情味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网上银行业务创新应在信息服务、账户查询、银行交易和客户服务四个方

12、面兼顾。企业银行主要是对公服务,可以使企业通过因特网随时了解到财务运作的实时情况,及时调度资金,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个人银行要能提供账务咨询、自动转账、财务分析和自动缴费等业务。网上证券则是针对股民,使之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一台上网电脑上直接进行资金划转,进行股票交易操作。网上商城要充分满足购物者的需要。网上支付则是提供消费结算的辅助系统,为持有信用卡的客户提供网上购物、付费、订票等业务。从理论上讲,网上银行应提供除存、取现金以外的所有金融产品和服务。 2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定制化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网络的发展使网上银行为普通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成为可能。商业银行可为顾客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标准服务,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金融市场信息服务;经济、金融新闻等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