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1173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旭辉广场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方案(最新整理阿拉蕾).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编制单位: 美赞美2011年7月目 录1、概述51.1项目概述51.2设计依据51.3设计原则72、需求分析92.1 系统需求描述91、需求概述92.2系统需求分析92.3系统架构需求分析102.4系统要考虑的因素102.5系统的视频分析技术需求分析112.5系统中的存储需求分析112.6系统中的平台软件需求分析122.7系统显示运用需求132.7系统运用功能需求132.8 网络需求分析192.9系统前端设备的考虑203.0系统传输设备的考虑203.1服务器选型的考虑233.2存储设备选型的考虑263、建设目标与任务291.前端编码采集设备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292.可以

2、实现大容量存储293.实现多种录像能力294.灵活的控制与视频切换功能295.分布和远程监控功能296.录像记录查询297.用户管理308.多级组网309.先进的视频流调度管理3010.系统扩容方便3011.先进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架构3012.稳定的C/S结构3113.多级用户管理机制3114.数据传输技术3215.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技术324、系统总体设计334.1设计规划334.2总体设计341、系统架构342、前端部分343、传输部分354、监控中心365、报警显示模式366、服务器367、存储设备384.3分项设计384.4 安全体系394.4.1平台用户认证体制394.4.2监控设

3、备管理安全404.4.3milestone品牌优势405、MILESTONE软件架构及功能425.1系统设计42(1)软件结构425.2系统特点435.3系统安全性455.4设备管理475.5操作管理485.6milestone软件功能49AllGoVision 智能分析52人数和物件的计数526.1系统主要功能:561)视频监视562)监测功能563)控制功能564)语音对讲575)数据存储576)数据管理577)图像查询578)警报管理579)权限管理5710)智能联动5811) 灵活的用户级别管理5812) 开放式架构,方便采用不同监控设备5813) 使用TCP/IP网络通信协议5814

4、) 具有内网穿透能力597.1主要设备清单:591、概述1.1项目概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越来越呈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趋势。传统的单一模式的模拟电视监控系统,无论是从监视手段、还是录像手段上来看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的安全保卫要求。从技术角度来看,新一代的基于数字处理的百万像素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在技术上全面领先于传统的模拟监控技术。这促使电视监控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样化方向进行发展,给传统的视频监控领域带来全新的运作模式。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网络链路实现专业报警处理中心对监控点的数据、语音和图像双向实时传输。本系统还可以将突发事件现场采集

5、的视频数据通过网络远程传输传送到专业报警处理中心。使各重要指挥机关和领导能直接观看到现场的实时情况,及时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实况,进行指挥调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2设计依据具体来讲,整个系统建设中的所有工作均满足如下规范: 国家标准GB 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有关中国电视制式要求 GA/T 78-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中国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6、GA/T367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8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中国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Z329092) 信息技术客户通用电缆铺设要求(ISO/IEC118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115-87)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6部分)(ISO/IEC14496) 工业企业扩音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程(CECS62-94) 工业企业通信工程设计图形及文字符号标准(ECS

7、37-91) 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GY5053-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B/T 16435-199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50259-1996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8-19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1994 软件工程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用于项目管理的指南

8、GB/Z 20156-2006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2006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 10796-20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19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国家标准GB5866-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国家标准GB8567-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制指南国家标准GB9385-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国家标准GB9386-88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9、国家标准GB/T12504-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国家标准GB/T12502-901.3设计原则本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其具有以下原则:1、先进性与适用性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设计合理,架构简洁,功能完备,切合实际,能有效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动态监控和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

10、、软件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中国国情和本项目的特点。该系统集国际上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体现了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经济性与实用性在先进、可靠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体现高性价比。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设计、建设、升级和维护。充分考虑用户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据用户现场环境,设计选用功能和适合现场情况、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实用。3、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采用成熟的、稳定的、完善技术设备,

11、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4、开放性以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对象设计,同时还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与消防、防盗、聚光系统实现联动,具有RJ-45网络通讯口,可实现远程控制。5、可扩充性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同时,本方案在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方案中设备的控制容量上保留一定的余地,以便在

12、系统中改造新的控制点;系统中还保留与其他计算机或自动化系统连接的接口;也尽量考虑未来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6、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在满足用户对功能、质量、性能、价格和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以尽量降低系统造价。7、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本项目系统设备控制需要高效率、准确及可靠。本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时时动态撑握监视及报警情况。闭路电视监控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减少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另外,系统的综合统筹管理可使设备按最优组合运行,在最佳的情况下运行,既可节能,又可大大减少设备损耗,减少设备维修费用,从而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

13、。 8、与第三方系统集成 能够用户正在使用的品牌的门禁系统集成,实现系统互联。2、需求分析2.1 系统需求描述1、需求概述根据业主对安防监控的技术要求,商场大楼监控系统每个出入口都需要进行监控,管理水平要求先进,安全系数要求高。在各出口现场监控和指挥调度的结合,人防和技防的结合,智能分析预警与事后录像取证快速检索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厦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在一个多功能的智能化大楼内,对某些重要的出入口、通道、大厅以及重要的物品都需要特殊的保护。因此,建立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报警联动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是行之有效的保卫手段。本方案以24个高清视频采集点进行规划。通过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

14、和高清视频监控的综合应用,实现高清监控图像数字化保存和数字化传输;协助实现智能大楼系统对智能管理系统的先进化建设;系统实现分级、分组操作控制,并以身份认证和口令认证的方式进行分级权限管理,实现对智能大楼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系统支持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可对关键场所实现外围入侵检测功能;此外系统还能与门禁系统等第三方业务系统接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安防系统。我们知道,传统的标清监控分为模拟、数字和网络三种类型。模拟监控的前端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矩阵。数字监控的前端也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DVR。网络监控的前端有两种,一种是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一种是网络摄像机,后端是平台。也就是

15、说,在标清监控时代,前端有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模拟摄像机等多种类型。 2.2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建成后应达到如下功能:1 实时对各场所、进出口、过道进行视频监控;2各监控点必须能保证监控的清晰并实时准确记录存档;3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查用;4 监控现场的秩序情况;5 考察办公及工作纪律;6 实时监控各区域人员流动情况;7 调节镜头的焦距可以清晰的观测到监控区域的具体细节;8 对大门内外人员的集散情况进行监控;9 可进行集中监控,可切换显示各点情况。10具备升级功能,将来可对设备进行功能扩展。2.3系统架构需求分析本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最好的选择。前端接入主要

16、采用“有线为主,无线辅助”的建设模式,着重于成本控制和接入质量,以点对点、可网管接入模式为主的思路。接入方式分为有线方式(基带视频接入、专用光纤接入);固定无线接入(WLAN、5.8G、3.5G、WiMAX);移动无线接入(CDMA 1x、GPRS、3G);VLAN(包含各种IP接入)。对于接入点的接入带宽;应该根据图像格式和帧率要求,确定带宽,例如,一路CIF视频图像,最小实际带宽需求为256Kbs/s,;一路 D1视频图像,最小实际带宽需求为768 Kbps;一路720P的高清视频图像,最小实际带宽需求为4 Mbps,一路1080P的高清视频图像,最小实际带宽需求为4 Mbps以上。视频数

17、据的传输关键在于传输协议的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视频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视频网络的视频数据传输协议包括TCP协议簇和RTP协议簇。主要利用三种视频传输网络进行传输:一、基于专网的视频传输网络;二、基于公共数据通信网络的视频传输VPN网络;三、基于现有的局域网。2.4系统要考虑的因素1. 视频采集视频采集设备主要是指各类摄像机,通常一般室内环境,根据情况选择;而室外环境通常环境非常恶劣,风霜雨雪等,因此防雷、防震、夜视、加热、雨刷等均是主要应用需求。对于具体摄像机,考核的重要指标是厂家综合实力,另外对于长距性能、预置位数量、预置位精确度、长距条件下的微步功能等都是具体考核指标

18、。2. 预置位精度监控中,通常客户会设置多个预置位供将来快速调用应用,预置位的数量通常不是问题,目前多数摄像机支持128甚至256个预置位,而实际项目上也不会用到这么多,但是预置位的精度是考察PTZ摄像机的重要指标,例如,当用户设置好一个预置位后,通常日后调用,有的摄像机预置位会出现偏移,影响使用。3. 其他技术对于编码设备,需要具有足够多的报警输入及继电器输出,因为可能需要进行报警联动功能,将机房或现场红外、环境、门磁等探测器进行集成联动。另外,双向语音对讲功能也是必须的,编码器必须可以远程升级。2.5系统的视频分析技术需求分析视频分析是近来的一个新需求,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上已经有一定的成功

19、实施案例,并且路数也不小。视频分析功能集中在入侵探测、(滞留)检测和逆行检测等事件模式的分析告警功能。在户外应用时,风霜雨雪雾、云、树木、摄像机震动、昆虫、车灯等条件都对视频分析造成干扰。另外,在长焦距情况下,远端很小的目标应该能够探测到(考察IVS产品最小识别像素);在大风环境下,抖动的摄像机不应该误报(比如抖动范围在10个像素内);多预置位分析功能,如在多个不同预置位下设置分析,然后可以自动调用预置位并快速进入分析模式。对于安装在大门口的摄像机,要求当人经过时,系统能发现且记录人流来往的图像及录像数据,事后可快速检索相关信息,并调阅照片及录像。2.5系统中的存储需求分析存储的部署应该是灵活

20、的,报警触发存储、时间表存储、手动存储等;存储的架构应该是主流架构如DAS、NAS、SAN等,一般采用RAID5。存储的需求一般是正常录像和报警录像分开并设置不同周期。存储应该可以根据项目情况、网络、设备的部署进行规划,可以将不同的编码器、NVR、DVR的录像进行时间表、报警、手动等多种方式的归档存储。a、应支持对视频图像信息的手动备份存储;b、视频信息的录像存储、事件触发存储和计划存储功能;c、系统应支持用户根据时间、地点、事件等多种条件进行检索和回放;d、系统应支持多用户同时调用检索视频图像;e、DVR、NVR可以工作在多种存储归档模式下;f、系统应支持下载到本地回放录像和远程直接回放录像

21、的方式。2.6系统中的平台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软件平台包括核心数据部分和客户端工作站,核心数据服务器包含系统数据库及核心软件,而工作站系统应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支持对各种视频设备资源、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及维护、通过软件对系统设备参数进行配置、对系统用户的注册、认证、删除及权限分配进行管理等功能。系统应具有日志管理功能,能够通过操作日志对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要操作情况进行记录,支持日志信息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数据管理:全线所有设备的类型、版本、数量、编号的集中“登记注册”于数据库;监视功能:对全线所有监控网点可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图像调用,为领导

22、应急指挥和决策调度时显示提供参考;网管功能:对全线所有监控系统的网元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实时显示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和告警信息;报警管理:记录并显示设备、系统和通信部分的报警,并记录报警的处理情况,可以导出控制功能:对全线所有监控网点的PTZ控制和及继电器输出节点控制;语音对讲:对前端安装有语音设备的监控点,可实现实时语音对讲,或单向“喊话”功能;数据存储:支持视频的本地存储和中心备份,具有多种自动、手动存储方式。2.7系统显示运用需求根据目前的网络视频监控在监控中心有如下的显示模式:一、 客户端工作站的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主要就是所有各品牌、各产品形态的视频流汇集到视频管理平台管理软件,

23、从客户端直接访问服务器,我们建议如下配置:CPU Intel 酷睿i5 2300(盒)主板 华硕 P8H67 内存 内存4GB硬盘 希捷 1TB SATA2 32M 7200.12/ST3100052显卡 索泰 GTX460-1GD5 毁灭者光驱 先锋 DVD-231D LCD AOC e2243Fw机箱 酷冷至尊 毁灭者RC-K100 电源 航嘉 多核DH6 键鼠套装 罗技 光电高手1000多媒体键鼠套装2.7系统运用功能需求1、服务器系统监控中心服务器的硬件平台采用高性能专用服务器的高端架构,使用数据库进行用户管理和设备管理;系统兼顾现有DVR的视频信号的存储和传输的数字化功能;监控平台对

24、百万像素以及高清视频支持;在今后增加监控点时,只需将添加的摄像机通过网线直接接入到楼层交换机即可添加到系统中,无需繁琐地进行布线。报警管理 报警的接收和分发应能接收报警源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处置策略将报警信息分发给相应的系统、设备进行处理。报警源包括前端报警(探测)设备/报警子系统、监控设备的视频移动侦测输出和现有公共网络报警系统的联动输出。 报警联动若报警位置存在监控设备,报警发生时应能通过预设方式自动调用视频或声音信息进行报警复核,并触发录音录像。系统应支持与其它警用业务系统进行报警联动。 报警记录当发生报警时,监控中心应记录报警的详细信息,如报警地址、报警所属组织、报警级别、报警

25、类型、报警时间、处警时间、处警结果等。2. 与其它系统的接口通过麦士通的系统开放接口协议(API/SDK),可以实现和专业门禁平台软件的集成联动,可以在监控客户端中调阅门禁管理软件界面,可以设置门禁控制器和摄像头的联动关系。具体实现以下业务功能:3. 语音双向对讲根据应用需要(如声音复核、通信指挥等),能支持在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以及各监控中心之间实现语音双向对讲功能。4. 系统的人机交互 应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 应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信息提示等处理功能。 应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正常、报警、故障等状态给出指示。5. 用户与权限管理监控中心应具有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

26、。用户及权限管理可由各级监控中心独立执行,也可集中执行。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应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权限、访问数据的权限和使用程序的权限。监控中心的用户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应取得有效授权,系统可提供对前端设备进行控制。6.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具备保证信息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设备认证、前端设备和社会监控中心的接入安全、移动监控系统的接入和传输安全、图像信息的防篡改等。7日志管理日志包括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两种,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及发生时间;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

27、、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要操作情况。支持日志信息的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8. 监控智能化系统中尽可能多地采用智能化视频处理等技术,如运动目标检测、轨迹跟踪、行为分析、目标识别、快速图像检索等。9. 移动/无线监控支持前端设备的移动/无线接入和移动用户终端的使用。10. 网络带宽监控中心网络带宽规划设计主要应考虑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和预留的网络带宽。 11. 监控中心内部及监控中心间互联的IP 网络性能指标监控中心内部及监控中心间互联的网络性能指标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YD/T 1171-2001 中所规定的1 级(交互式)或1 级以上服务质量(QoS)等级。具体指标

28、如下: 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 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 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信息(包括媒体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IP 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1 秒。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2 秒。12. 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报警信号到达监控中心后,在本监控中心的IP 网络内与视频显示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秒。13. 系统图像质量应保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事件

29、后继性等方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应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三级。高风险对象的图像存储、回放的图像分辨率应与其相对应的风险等级划分规定的要求相一致,保证目标图像质量的有效性。经智能化处理的图像,其质量不受上述等级划分要求的限制,但对指定目标的处理,其处理前后的保留信息应保持一致。14.先进性系统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实现音频、视频信号的同步压缩和编码、解码传输显示;信号的数字化存储;音频流和视频流的“流媒体控制”;既可靠成熟,又能反映当今国内先进水平,符合当今发展潮流。15.稳定可靠采用先进的嵌入式硬件

30、设计和操作系统,视频处理速度快,稳定性高,全天24小时现场工作;系统所用设备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5000小时;对一般的入侵报警及时准确、无漏报;设备有自动恢复功能。16.系统功能要求该系统平台集监控指挥、安防报警、会议一体化,实现多级网络视频监控。采取数字矩阵技术,完全满足远程、实时监控指挥需要,可以在学校内任何一个位置灵活设立控制室;采用分布式结构布置,管理服务器和前端服务器分布灵活。系统运行可靠,防非法攻击、保密安全性强。2、远程实时监控通过联网监控系统可以对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可在中心查看任意一个监控点的视频图像,可在同一个界面上同时查看多个监控点的视频画面,即可以在操作台

31、上也可以在拼接上进行查看显示。在进行远程监控时,系统可以通过设置视频流的码率和帧率,降低网络带宽占用,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局域网安装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进行视频实时监看。并可以设置分组循环监视显示。可以设置分组循环监视显示。系统可以正常显示CIF、D1、720P、1080P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实现对本系统内的食品图像实现实时的图像增强功能,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现场摄像机环境不够清晰而带来的影响;3、远程录像和资料回放中心可对监控点任意一路音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同步监测及录像,录像资料回放的检索方便快捷,可以进行分类检索、按时间检索、时间条实时检索等方式。回放时可对图像进行

32、抓拍、放大、打印及下载;在进行录像回放时,精细时间条视频回放功能可以通过拖动时间条迅速地播放图像,拖动时间条时,视频无延时;视频录像回放时,支持逐帧倒放功能。4、流媒体转发减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方便多人同时浏览前端监控点的视频图像。5、设备状态监控联网系统平台应具备监控点主机状态检测功能,如设备状态、网络连接状态、视频状态等。6、权限分配管理中心可以设置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组,每个用户组可以设置符合相应级别的权限,设置方法支持集中授权方式,包括集中所有组成员及所有前端设备进行授权。中心统一配置所有操作人员的权限和密码,操作人员登录时,系统自动根据其权限,产生不同的应用模块界面,分配不同的视频图像

33、列表。中心管埋服务器可以即时显示所有在线用户,以及其访问的视频等信息。7、定时分组视频切换便于用户使用,提高效率。可根据需要通过监控大屏设置不同的预览及视频切换方式。8、事后监督可以方便在事后调看任一摄像机30天内的录像,并可以通过视频平台功能更加快速高效地在大量录像中定位事件发生位置。9、高端应用要求高端应用包括警视联动和电子地图定位、智能分析和人脸识别、相关信息情况研析、报警应急预案及响应,实现各级视频图像的存储管理、电子地图的定位显示、识别报警和联防联控功能,实现快速查找到目标录像时间,同步回放视频图像,为治安管理、应急指挥等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的技术手段。2.8 网络需求分析本视频监控系

34、统由视频采集点、视频接入节点、视频节点和视频传输网络构成。视频接入节点、视频节点和视频传输网络为各专业共用,视频采集点和监视终端可根据各专业监视需要设置;视频采集点包括固定采集点和移动采集点;每个接入节点汇接若干个视频采集点的数据信息,上传至视频节点;各视频节点之间采用星形逻辑连接方式;各视频采集点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视频信息上传至视频IP网连接。视频网内用户调看本地摄像机(指直接接入该用户所属平台的摄像机)实时图像的图像帧率必须达到25帧/秒/路,对本地摄像机进行实时控制的控制时延300毫秒;调看远程摄像机(指非直接接入该用户所属平台的摄像机)实时图像的图像帧率必须达到15-25帧/秒/

35、路(原则上为25帧/秒/路),对远程摄像机进行实时控制的控制时延500毫秒。视频网内用户对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的录像进行显示与回放时的图像帧率必须达到25帧/秒/路,且回放的录像要求能前放、倒放,并能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放像。本地存储的录像检索时延3000毫秒、显示时延500毫秒;远程存储的录像检索时延15000毫秒、显示时延3000毫秒。监控视频信号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时,其所具有的特点势将增加网络发送负载,很可能带来网络延时、带宽的急剧消耗和网络拥挤等问题。对于一个基于TCP/IP网络的图像传输系统,如果仅仅满足于图像能在网络上传输,那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视频源众多,情况各异,图像监控所需的

36、视频传输数据往往会彼此或和其他系统争用带宽。若只有一、二个视频源,情况尚可忍受;若视频源超过一定数目,需要调看图像的用户又多的话,局面就会混乱不堪。其后果就是图像质量下降、延迟、停滞,甚至造成系统瘫痪。无疑这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对网络进行合理规划,有效控制并分配对带宽的占用,选择最适合的视频编解码方式和流媒体传输协议是避免发生影响其他系统正常运转,防止网络崩溃的有效技术手段。2.9系统前端设备的考虑摄像机:摄像机的选择需要根据现场监控距离和监控范围选用相应的定焦摄像机采用作为视频采集设备,同时,使用室内或者室外防护罩保护摄像机,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根据不同情况用户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摄像机

37、:适用于固定监视对象的情形,可根据实际情况配以不同的手动或自动光圈镜头。摄像机安装时须调整合适的方向和焦距,达到监视重点位置的图像清晰,平时不受控制。视频编码设备:前端摄像机的视频信号通过嵌入式编码设备压缩成数字信号,结合报警、烟感等其他数据信号统一打成IP数据包,通过视频编码器的RJ-45以太网口直接送到交换机上,图像既可通过专网也可通过局域网两种方式接入监控中心。3.0系统传输设备的考虑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它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可支持局域网、专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局域网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适合简单或者复杂的局域网环境,如基于一个简单网络环境,可使用HUB或者

38、交换机组建局域网;如需要将不同网段的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多级网络的远程访问,需要配置路由器.网络设备简要介绍如下:交换机是一种允许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以一种流畅和高效的方式直接相互通信的设备。交换机仅仅把数据包转发到其目的地址指向的计算机,并能够从不同的数据源同时获取并转发数据包。尽管交换机的价格比普通的hub要高,但是由于它能够提供比hub高得多的带宽容量,因此通常用户都会被推荐使用交换机来组建网络。交换机可以用作10M、100M、1000M以及万兆网络之间的接口。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

39、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转发以及输出数据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路由器能够根据数据包中所包含的IP地址有选择的进行转发,从而确保这些信息只会被发往其目的地,而不会被发送到不必要的地点。路由器能够判断出通往目的地的路径,特别的是,它能够判断出应当将数据包发送到哪一个临近的网络节点。路由器的角色相当重要,它能够有效的阻止大量的数据对网络连接造成阻塞和降低网络性能。许多路由器都内置了防火墙,从而能够记录网络中的活动信息

40、,它们还可以隐藏计算机的身份信息,并使您有效的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专网在电力、水利等大型行业用户,可通过E1的通道进行远程图像视频的传输。E1其实就是咱们平常说的2M线路。E1原本是在用作语音交换机的数字中继时,把一条E1作为32个64K来用,一条E1是2.048M的链路,用PCM编码。 1 一个E1的帧长为256个bit,分为32个时隙,一个时隙为8个bit。 2 每秒有8k个E1的帧通过接口,即8K*256=2048kbps。 3 每个时隙在E1帧中占8bit,8*8k=64k,即一条E1中含有32个64K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a该标准使用5 GHz波段,室外环境下能够提供最大

41、约24 Mbps的实际吞吐量,最大有效距离为30米(100英尺)。该标准理论带宽可以达到54 Mbps,但是目前支持该标准的产品范围有限。802.11b该标准是目前最常用的标准,它使用2.4 GHz 波段,室外环境下能够提供最大约5 Mbps 实际吞吐量,最大有效距离为100米(300英尺)。该标准的理论带宽可以达到11 Mbps,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产品均支持该标准。802.11g该标准是一款较新的无线网络标准,能够提供比802.11b更高的性能。在室外环境下,它能够提供最大约24 Mbps实际吞吐量,最大有效距离为100米(300英尺)。该标准使用2.4 GHz波段,理论带宽可以达到54

42、Mbps。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是指跨越距离较短,通常位于室内的网络。当今的无线局域网络标准已经非常完善,不同厂家生产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也能够很好的协同工作。无线网桥(Wireless bridges) 当需要通过高速链路连接不同的建筑物或场所时,则必须建立一条能够进行远距离高速传输的点对点链路。微波和激光是实现这种功能的两种常用技术。网络视频的传输方式: 单播、多播、广播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不同的传输数据的方式:单播 - 发送方和接收方是点对点连接。数据包仅发送给一个接收方,网络中的其它计

43、算机无需处理这一信息。 多播 - 网络中单个发送方与多个接收方进行通信。当多个接收方想同时收看同一信息源时,采用多播技术可以将单个信息流发送给成百个接收方,从而减少了网络流量。 广播 - 是一种可将单独的数据包拷贝发送给网络上所有用户的传输方式。在局域网上,广播通常限于特定的网络段,在网络视频传输中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视频监控方案的最大差别就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介质由传统的视频线改变为以太网线或者光纤网络,而发生的根本改变就是视频信息可以通过广域网传播,传输的距离被放大。过去的模拟视频监控方案相当于局域网,在小范围内可以进行视频信息传输,而网络化以后,视频信息接入

44、广域网,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观看视频信息。客户浏览视频信息距离的变化也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视频监控方案最本质的区别。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更依赖于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更多的出现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清单中,而相应减少的是矩阵、视频分配器、硬盘录像机等监控设备,可以看出更多的是传输以及控制设备的变更,这也比较符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视频监控方案特性的比较。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的前端有两种方案:网络摄像机或者模拟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摄像机的本质也是:模拟摄像机+网络模块。因此网络前端设备可以依靠模拟摄像机的多样化而多样化,相比模拟摄像机的优势在于:由于用网线传输,品类比

45、模拟摄像机还要丰富,比如POE网络摄像机以及光纤网络摄像机,是模拟摄像机无法集成的。在控制方面,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于软件接入互联网平台,因此产品集成性能也要比模拟设备好很多,各种通信协议的互通互溶,使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终端接收也变得多样化。过去模拟视频监控方案主要是依靠监视器进行显示,随着电视网络化进程加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即使在家里也可以看到视频信息,可以召开视频会议,基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远程办公将成为现实。视频监控网络化以后具备更好的扩展性,例如:模拟视频监控方案在扩展的时候需要增加DVR甚至矩阵,但是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只需要增加相应的网线、IP地址并在管理服务器增加相应的设

46、置就可以轻松扩展。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存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如果放在一个监控中心监控那么就需要建立很大的存储平台,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完全可以通过分布式存储完成视频录像信息的存储。3.1服务器选型的考虑服务器英文名称为“Server”,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为客户机(Client)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的专用计算机。在网络中,服务器承担着数据的存储、转发、发布等关键任务,是各类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一款合适的服务器来满足用户的需要,需要对服务器使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进行服务器选配时,应根据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1.网络环境及应用软件是指整个系统主要做什么应用。具体来说就是服务器支持的用户数量、用户类型、处理的数据量等方面内容。不同的应用软件工作机理不同,对服务器选配的要求区别很大,常见的应用可以分为文件服务、Web服务、一般应用和数据库等。2.可用性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不但在性能上能够满足网络应用需求,而且还要具有不间断地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