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打造“绿色加道地”中药材品牌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打造“绿色加道地”中药材品牌规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关于打造“绿色加道地”中药材品牌的意见(代 拟 稿) 安徽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蕴藏量大,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中药材产业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化工作,将其列入“振兴皖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当前国内外中药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当前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形势需要,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打造“绿色加道地”安徽中药材品牌。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671”倍增转型计划和
2、振兴皖药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安徽“绿色加道地”中药材品牌,做大做强安徽中药材产业,实现安徽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绿色加道地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安徽道地药材,进行无公害、零污染的引种和栽培。2、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依法保护品牌的原则。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企业申请注册国家地理标志,成为打造“绿色加道地”安徽中药材品牌的主力军。3、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对一些濒危的动植物中药材一边保护一边驯化家养和引种栽培,可持续发展安徽“绿色加道地”中药材产业。4、扩大规模和注重品质并重的原则。建立道地药材的质量标准,推进规范化种植养殖,使安徽的道地药材既有大的产量又确保优
3、良的品质。(三)主要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直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主产区市县党委政府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绿色加道地”安徽中药材品牌建设,争取做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能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1、 绿色中药材种植大面积推广。在全省重点打造铜陵和芜湖丹皮基地,歙县贡菊基地,黄山杜仲、苦丁茶、垂盆草、灵芝基地,石台山茱萸基地,东至栀子基地,宣城太子参、宣木瓜基地,宁国前胡基地,广德金银花、桔梗、苍术、黄精基地,旌德灵芝基地,安庆辛夷、栝楼、天麻、茯苓、百合、黄
4、柏基地,六安石斛、草决明、葛根、断血流基地,阜阳板蓝根、桔梗、薄荷、半夏基地,亳州亳菊、白芍、地黄基地,滁州贡菊、甜叶菊基地等。其中,建立一批绿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绿色中药材种植面积要达到50万亩。通过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有机产品认证的品种要达到40多个,中药材各项检测指标如重金属、硫磺、农药残留等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2、 道地中药材品质充分保证。在全国有影响的道地中药材产量销售稳步增长,品质优良,效益翻番;争取再有5个品种获名牌产品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10个品种注册商标。3、 濒危名贵中药材有效保护。红豆杉、杜仲、厚朴、天麻、灵芝、霍山石斛等品种人工培育面
5、积或产量提高两倍;野生濒危名贵植物品种和麝香、金钱白花蛇、穿山甲等动物品种获得有效保护,生长数量或面积有较大增加。二、重点工作措施(一)推行规范化种植。一是鼓励道地中药材的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指导、监督企业在中药材繁育、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包装、运输与储存等各个环节制定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积极申请GAP认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突出区域特色,促使道地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引导形成以亳州、阜阳为重点的白芍、亳菊、半夏、红花、板蓝根、桔梗等种植养殖区域,以六安、安庆为重点的茯苓、霍山石斛、皖贝母、断血流、厚朴、辛夷、麝香等种
6、植养殖区域,以黄山、宣城、池州、芜湖、铜陵为重点的丹皮、贡菊、木瓜、白术、前胡、太子参、山茱萸、蕲蛇等品种的种植养殖区域。三是扩大规范化种植基地规模。到“十二五”末阜阳、亳州的桔梗基地要达10万亩,薄荷基地要达5万亩,板蓝根基地将达到5千亩;铜陵、芜湖的丹皮基地要达3万亩,歙县的贡菊基地均要达3千亩;宣城的太子参基地要达2万亩。(二)制定道地中药材标准。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道地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范围和成分比例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分析,制定规范化、法制化的标准。对成分含量不够稳定、临床疗效不够明确、质量控制手段不够完善的道地中药材,要组织有关科研院所进行总结和研究,对传统加工工艺和独特加工技术要制订
7、有效的加工标准。推广产地趁鲜集中加工和专业化加工,防止有效成分在加工中流失。 (三)建立种子种苗基地。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力量,筛选改良种子种苗,防止种质变异或退化,建立一批有我省道地特色的中药材优质种子和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实现种子、种苗的产业化,保证道地中药材质量。(四)保护中药材资源。普查濒危中药材资源,制订出台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办法,实行定品种、定区域保护的办法,落实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的责任,依法加强管理,严禁乱捕滥挖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促使其恢复和发展。(五)研究野生改家种。根据药用动植物生长环境和条件要求,确定种植区域,改进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研究并
8、推广野生改家种、家养。(六)打造优势品牌。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名牌评比、产地认证和注册商标,参加制定中药材国家标准,申报中药材批准文号,形成自己的产品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皖药品牌。(七)培养技术人员。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运用多种形式对种植养殖人员进行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创办中、高等中药材职业技术教育。(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中药材动态研究,扩大与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中药材成分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和开发深加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绿色加道地”安徽中药材发展论坛,建立互访机制,开展项目合作,大胆吸引外资。要运用多种形式扩大我省中
9、药材产品的知名度,推进药企到境外参加中药材产品展销、交流,全面展示我省中药材品牌优势。三、强化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发挥省中药材产业化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打造“绿色加道地”中药材品牌,争取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指导全省打造“绿色加道地”中药材品牌工作的开展。(二)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要落实政府文件规定,形成省中药材产业化转型升级资金,重点用于“绿色加道地”安徽中药材品牌建设。(三)强化科技支撑,推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中药材种协会的科技优势,制定安徽省“绿色加道地”中药材标准。指导种植养殖基地的科学规划、品种筛选、优化和规
10、范化种植养殖。(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发挥中药材龙头企业在“绿色加道地”品牌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形成一批骨干示范龙头企业,每个龙头企业要建立5千亩以上的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至少有2个品种通过规范化认证。帮助龙头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人员素质,保障中药材质量。 (五)扶持规范化种植基地和优秀品牌。对达到一定规模的规范化种植基地,或通过认证、获得名牌或驰名、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扶持。 (六)扶持濒危资源保护区域和野生改家种基地。对建立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制度的地区和部门以及野生改家种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扶持。(七)开展系列宣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媒体、网络上开辟专栏,集中宣传我省绿色和道地中药材品种;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我省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八)加强监督检查。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的监督指导,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组织、专业合作社的自律作用,做好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