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19373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2019-07-20,侵袭性真菌感染概述,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三种主要真菌:,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2019年2季度病原菌中细菌与真菌比例,96%,4%,1319株,59株,2019年2季度真菌分布,51%,36%,87%,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诱因,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难,入院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时间中位数为15.5天 入住ICU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时间中位数为10.0天,入院至确诊IFI的中位数时间,入住ICU至确诊IFI的中位数时间,15.5,10.0,Guo Fengm

2、ei,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3 Jul;68(7):1660-8.,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难,Meersseman W 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4;170:621625,n=14,n=9,n=12,十二小时内有效抗真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ANTIMICROBIALAGENTS AND CHEMOTHERAPY,Sept.2005,p.36403645.,患者死亡率随起始治疗时间延迟显著上升,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掩盖,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但侵入性操作常

3、常难以实施,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诊断困难,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诊断困难原因,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念珠菌,曲霉菌,真菌筛查,隐球菌感染,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荚膜所包被。新型隐球菌主要包括新生变种、格特变种等,荚膜多糖抗原是隐球菌特有的分泌物,可以作为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依据,传统检测手段,1.印度墨汁染色:敏感性差,阳性检出率低2.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金标准):阳性检出率低,培养(2-10天)及鉴定时间长,易误诊3.抗原检测试验:脑脊液和

4、血清样本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可达到97%和87%*,能实现早期快速诊断,墨汁染色(菌体)真菌培养(活菌)ELISA(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法(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荚膜多糖抗原),现有检测手段:,隐球菌抗原检测胶体金法,【特点】操作程序简单;快速检测:30分钟出结果;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1.2ng/ml;,检测方法比较,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新型隐球菌感染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等。,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神经内科 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包括脑膜炎或亚急性脑膜炎、散播型脑膜炎等。临床症状:首发症状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

5、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肺隐球菌病-呼吸科 肺部是隐球菌侵入的门户,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皮肤黏膜隐球菌病-皮肤科 10%15%的隐球菌病患者出现皮肤损害,比如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痤疮样脓疱等症状。儿童脑膜炎-儿科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也容易被隐球菌感染,一般儿童的脑脊液样本都会做隐球菌筛查免疫缺陷人群-感染科、器官移植、ICU等 新型隐球菌作为一种机会性感染真菌,主要侵犯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以及AIDS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等。,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荚膜多糖抗原是隐球

6、菌特有的分泌物,是隐球菌感染确诊的依据。在感染的初期,荚膜多糖抗原就被检测到,因此是隐球菌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随着病情的发展,荚膜多糖抗原的含量会随之发生变化,还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与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实现真菌全面筛查。,真菌筛查试验G试验,G试验是以真菌细胞壁特有的(1-3)-D葡聚糖为标记物的检测方法。,G试验能检测的真菌类型:念珠菌、曲霉、耶氏肺孢子菌、毛孢子菌、镰刀霉、支顶孢霉等。G实验不能检测:隐球菌、接合菌(根霉、毛霉、根毛霉、犁头霉等),G试验-国内外指南,G试验的临床意义与应用,1.高 蕾,周 新.(1,3)-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感染与化疗

7、杂志,2008,3(2),123-1252.J.Clin.Microbiol.2008.4(6):10091013.,可检测除隐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种真菌感染。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IFD真菌感染微生物学证据G试验检测是早期检测方法,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四天,平均早于发热5 d,早于呼吸道症状平均10.7 d,早于HRCT检查平均9.3 d1对于念珠菌血症,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2检测快速,可在1.5-2小时得出检测结果G试验样本收集与操作中注意防污染(无热源)G试验的连续检测很重要;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推荐一周内2次G试验连续检测,G试验检测结果判读,注:一次阳性结果的临床符合率约为8

8、6%,两次阳性的临床符合率达到92%,专家建议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动态监测。,G试验干扰因素,G试验假阳性因素:纤维素膜(含葡聚糖成分)进行血液透析1;实验室因素(污染)血液制品(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2;磺胺类药物和半合成青霉素等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多粘菌素4、厄他培南4、复方磺胺甲恶唑4、头孢唑啉4、头孢噻肟4、头孢吡肟4细菌菌血症5、6(e.g.革兰氏阴性杆菌1)黏膜炎或胃肠黏膜受损6纱布或海绵(含葡聚糖成分)进行手术7抗癌药物(含葡聚糖如香菇多糖)8G试验假阴性因素:隐球菌和接合菌(犁头霉、毛霉、根霉)感染9抗真菌药使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1。Kidney internat

9、ional,2001,60(1):319-323.2。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5,34(2):357-365.3。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6,354(26):2834-2835.4。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6,50(10):3450-3453.5。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1,30(11):1453-1460.6。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6,62(4):e1-e5

10、0.7。Tohoku J Exp Med.2009 Feb;217(2):117-21.8。Intern Med.2004 Feb;43(2):97-101.9。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7)26:755766,曲霉特异性抗原检测GM,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是曲霉菌生长时分泌的一种多糖抗原标记物,是早期感染的指标。,GM试验是严重免疫抑制/粒细胞缺乏患者IA的有效诊断工具,总灌洗量:60-120ml,分次灌洗回收率:大于30%5-10ml 置于无菌容器中 4h内送检GM避免严重血性 痰性样本,童彤,沈继录,徐元宏,等.G试验

11、联合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0):1152-1156.,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提高敏感性,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阳性:GM0.95g/L阴性:GM0.75g/L灰区:0.75GM0.95g/L,建议连续多 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结果判读,GM试验干扰因素,GM试验假阳性因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头孢吡肟1、头孢哌酮/舒巴坦1、头孢曲松1、碳青霉烯1、亚胺培南/西司他汀2其他侵袭性真菌(青霉、镰孢霉、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感染3血液制品(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实体器官移植3新

12、生儿双歧杆菌定植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GM试验假阴性因素:GM:非粒细胞缺乏患者5GM:慢性肉芽肿6,1。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0,42(6-7):461-468.2。Brazil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4,18(5):544-547.3。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6,63(4):e1-e60.4。Journal of Infection,2016,72(2):233-239.5。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13、Dis(2007)26:755766.6。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6,63(4):e1-e60,小结:GM试验,GM试验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侵袭性曲霉病检测试验对高危患者每周建议2次检测检测样本类型为血清和肺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GM检测效果优于血清GM,但是要注意标准化操作G与GM试验联合检测会显著提高对侵袭性曲霉病的检出率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会显著影响GM检测的敏感性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慢性曲霉菌感染,IgM/IgG检测,BALF-GM试验,念珠菌感染,急性曲霉菌感染,甘露聚糖Mn试验,G试验,G试

14、验,GM试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针对不同感染情况,推荐联合检测组合方案:,非严重免疫抑制/缺陷,存在肺部影像学并怀疑曲霉感染患者 推荐:G试验+曲霉 Ig G抗体+曲霉 Ig M抗体,对以念珠菌感染较为常见的患者群体 推荐:G试验+Mn试验+念珠菌 Ig G抗体+念珠菌 Ig M抗体存在免疫缺陷/严重免疫抑制 推荐:G试验+Mn 试验+GM 试验+GXM 试验对于非严重免疫抑制/缺陷,且致病真菌种类较为复杂的患者:推荐:G试验+GM 试验+曲霉Ig M/Ig G抗体+Mn 试验+念珠菌Ig M/I g G抗体对于怀疑感染性脑膜炎,或存在肺部不明结节影考虑隐球菌感染的患者 推荐:G X M试验,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