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1967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说,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二、关于小说知识:,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人物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着怎样的现实生活。,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

2、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着怎样的现实生活。,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

3、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场面,线索,主线,次线,明线,暗线,环境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从广义上说,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

4、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等。,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作用,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映衬人物的心情,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考试命题类型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 2、人物形象题 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 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 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 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 11、探究题,小说的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

5、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考点八、加工小说情节,题型有: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文章安排某个人物有什么作用?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考点一、人物形象,2012年河南中考,11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

6、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格式,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

7、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人称本身的作用 2、线索作用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题型:在文中准

8、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9、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表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等)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1、情节的运行方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的摇摆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

10、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作用型(鉴赏故事情节)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

11、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内容+结构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结构);突出了,点明了(表现了)(内容),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情节安排评价,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

12、概括 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提示,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13、,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联系作家创作的动机;,方法指导:,4、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 呼吁了,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示例】2012年河南中考桥在水上9.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3分)答案:指架在水面上的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指架在善良的人们与落难者之间的桥,点明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

14、分,共3分),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知识储备】标题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2、是本文线索。3、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4、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5、紧扣(揭示)主题。6、制造悬念,营造氛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7、象征意味、寓意。,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题型有: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

15、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二、结构方式;三、表现手法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1)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

16、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2)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3)描写人物描写:常用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3)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交代时间、

17、地点,提供故事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结构安排:(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艺术)技巧,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考虑文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旨的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作品主人翁,

18、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简而言之,主要从与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去分析。,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考点七、品味语言(风格),河南中考语文,9品读第-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2013年)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2010年),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词语作用【

19、知识储备】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词语作用答题样式: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手法,写了.生动传神。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

20、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1、紧扣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叙述

21、语言要简洁、传神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语言风格,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八、展开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如:1、补充小说的空白或补小说的结尾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如:2012年河南中考桥在水上12.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3分),历史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 1881年,中国自

22、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3发展(1)原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1)1872年,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2)发展:1918年

23、,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24、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握全局,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

25、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

26、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

27、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电话 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

28、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

29、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典题例析,例2(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A,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