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074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 造 宣 言,学习目标,1.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驳斥错误观点。3.增强自信心,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县人,著名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作者轶事,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

2、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

3、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背景材料,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目睹了旧中国的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就是对该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重点字词,苏彝士(y)懒惰(du)遁词(dn)鲁钝(dn)玄奘(zng)懦夫(nu)樵夫(qio)经石峪(y),重点词义,【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d)(约1626约1705),别号“八大山人”。代表作有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等。【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4、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初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论题,指出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第二部分(第511段),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列举事例,批驳一些人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的后果。强调要从点滴做起,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第四部分(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问题探究

5、,1.试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文章先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再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列举事例,批评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有了这样的理念,文章又进一步指出要从点滴做起,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而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最后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全文观点鲜明,论据典型充分,思路清晰,语言富有气势,很有鼓动性。,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太无

6、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批驳,即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2.作者批驳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怎样进行批驳的?,主旨归纳,本文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进行创造。,写作技巧,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文章在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例如,第5段中,列举八大山人作画和飞帝亚斯、米开朗基制作塑像的例子,反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观点;第9段中引用慧能的名言、第10 段中引用歌德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相应的观点。,2.运用排比。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为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论证的效果,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课后习题,思考自己具备创造意识吗,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拓展延伸,陶行知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