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160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总复习全ppt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复习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一、数的归类和意义1、数的归类,2、数的意义a、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b、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分子)(取的份数)(分数线)(平均分)(分母)(平均分成的份数),c、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十分之几、百份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方法:0.8334.3232简便方法:(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只在循环节首末两个数字上点点)d、表示一

2、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而且必须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不能写成0.01。此处有异议。0.2%怎么解释),二、亿以内的数的读与写。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 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520 0080 3100 五百二十亿零八十万三千一百 亿级 万级 个级 4 0000 3200 四亿零三千二百 亿级 万级 个级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 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40 6060 0050 亿级

3、万级 个级,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一般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3、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法:先读出分母,再读出分子 读作:八分之五 读作:二又三分之一写法:十二分之七 写作:4、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75%读作:百分之七十五0.05%读作:百分之零点零五,三、数的改写1、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2400,0

4、000=2400万 732,6500=732.65万509,8040510万5600=0.56万2、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之间的改写,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小数,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百分数,0.412=41.2%4%=0.04 1.2=120%,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百分数,先写成小数或整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分数,注意:小数默认为保留两位小数,而百分数默认为保留一位小数。2.34342.34 0.272727.3%,四、计数单位与数位1、计数单位整数的计数单位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整数的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

5、小数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0.1 0.01 0.001百分数的计数单位:1%,(1)7324.012是由7个千,3个百,2个十,4个一,1个0.01,2个0.001组成。数字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把6改写成以0.01为单位的数是6.00(6与6.00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6表示有6个一,而6.00表示600个0.01)2、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整数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小数数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3、数级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五、数的

6、大小比较1、整数或小数的大小比较由高位起依次进行比较8、8.2、6.9、91、120120918.286.92、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或将它们的分子变成同一分子,再比较,或化成小数再比较。,例:与(1)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所以(2)变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 所以(3)变成小数再比较 所以,3、分数、百分数、小数的混合比较一般先将它们统一化成小数,然后按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3.14、0、-2、-5、314%,4、注意:用原数进行比较和排序方法(或),314%=3.14,六、

7、数的整除,整除,倍数,公倍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质数 合数,质因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整除,互质数,分解质因数,最小公倍数,1、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算式中都是整数)62=3 6能被2整除 2能整除672=3.5()7能被2除尽20.5=4()2、约数(因数)和倍数。(正整数范围内),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62=3 6是2和3的倍数23=6 2和3是6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自然数范围内,0

8、除外)(非自然数范围: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62=3,所以6是倍数,2和3是约数。(),3、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2:个位上是0、2、4、6、8(12 10 28)5:个位上是0或5(10 15 20 25)3: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123 723 7062)1+2+3=6 7+2+3=12 7+0+6+2=15同时被2、5整除(2、5的共同特征):个位是0同时被2、3、5整除(2、3、5的共同特征):个位是0,且各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4、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正整数范围)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叫做质数。(

9、如:2、3、5、7、11 最小的质数是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约数,叫合数。(如:4、6、8、9、10 最小的合数是4)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一般用短除法。,24=2223 45=533 102=2317,5、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是所有自然数(0除外)的公约数。(在整除范围内不包括0)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

10、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6、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三种表现形式。(1)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则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例:12,24:因为2412=2,所以最小公倍数是24,最大公约数是12。(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例:9,11:最小公倍数是119=99,最大公约数是1。,(3)如果两个数具有公共质因数,那么,它们各自的质因数和公共质因数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它们公共质因数的乘积。(注:一直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例:36和48最小公倍数:22

11、334=144 364=483=144最大公约数:223=12,练习:72和14 13和5 9和27,最大公因数:222=8最小公倍数:222223=96(注意:求最小公倍数(而非最大公因数)时,要除到所有的商是互质数为止),3、6和7,15、30和90 12、15和21 20、18和3,七、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后面),八、比的认识,1、比的意义:2、比的各部分名称:6:4=1.5 3、比与除法、分数的

12、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前项 比 后项 比值 号,被除数,分子,(除号),(分数线),除数,分母,一种数,一种运算,一种关系,商,分数值,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九、求比值与化简比。(1)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14:7=147=2 7:2=72=3.5(),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500千克:1.5吨=500千克:1500千克=,(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两个互质数都是正整数)1

13、2:14=6:7 500千克:1吨=500千克:1000千克=1:2,(或4:3),(或8:7),十、量的计量。1、长度单位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100cm2、面积单位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积(容积)单位1L=1000ml 注:1立方米是体积和容积的共用单位4、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kg=1000g 1吨=1000000克,5、时间单位(1)1世纪=100年 1年=12月=4季度 1季度=3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共7个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共4个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

14、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月=3旬:上旬110日 中旬1120日 下旬211周=7日 1日=24小时 1时=60分=4刻 1刻=15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2)a、12时计时法:(名称+时间,且时间12时)例:上午7:20 下午1:30 晚上8时30分注: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b、24时计时法:024时c、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去掉数字前面的汉字,12时后时间数字+12)例:早上7:007:0

15、0 下午1:0013:00晚上8:3020:30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数字前面加汉字,且12时后时间数字-12)8:30上午8:30 6:00早上6:0014时下午2时 21时30分晚上9时30分d、求时间间隔用24时计时法求解。例:早上7:50下午1:30解:下午1时30分=13时30分13时30分-7时50分=5时40分注:13:30-7:50=5:40()电子表表示方法只能表示某一时刻,不能表示一段时间间隔。6:3014:4014时40分-6时30分=8时10分,(3)闰年年数4 或整百年4001742()1500()1996()2000()2004()注:因为整百年要除以400,

16、所以有时是8年一闰,而不是4年一闰。6、名数的改写(单位换算),名数=数字+单位,单名数的改写,3700米=(3.7)千米 37001000=3.72010立方厘米=(2.01)立方分米 20101000=2.012日=(48)时 224=482.05吨=(2050)千克 2.051000=2050,进率,高级单位的名数,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复名数的改写(单位不变的数字也不变)2.4时=()时()分 2560千克=()吨()千克 7吨60千克=()吨 5吨40千克=()千克 1.04米=()米()毫米,2 240.460=24,2 56025601000=2560或25601000=2.56

17、0(小数部分不能省略),7.06601000=0.06 70.06=7.06,504051000=5000 500040=5040,1 400.041000=40,补充:(书P44)1、32以内3和5的公倍数:15、303和5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2、10以内合数有(4、6、8、9、10)10以内包括103、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4、分数能约分的必须要约分。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用分数表示阴影占几分之几的也尽量要约分。5、小数的近似值默认为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数的近似值默认为保留一 位小数。6、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1既不是

18、质数,也不是合数。,2、数的运算,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1、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4)A、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B、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C、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四则运算的法则A、整数、小数加减法:数位对齐(个位

19、对齐或小数点对齐)4-0.02 竖式计算乘法:末位对齐(末尾0除外)1.020.4 竖式计算 320400除法:除数必须化为正整数才能进行计算0.4231.5=(4.2315)竖式计算B、分数(结果能约分的必须要约分分子和分母为互质数,即化为最简分数)加减法:必须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进行计算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除法:乘以除数的倒数,二、四则混合运算1、没有括号时,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先算小括号内,再算中括号内,最后算括号外。8.5+(5.6-4.8)13 里写上数字1、2、3,三、运算

20、定律与简便算法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45 7+3 51 17,4+5100001252584,578+298 2369812516 2425,4425 25(4+10)41101 5699,68%4+0.685+428+4821020.07199419.93200772125,4425 90.25(21)+2(22)130025,(23)(0.899+0.8),=0.8(99+1)=0.8(100)=0.84=3.2,(24)2830+450254,=2830+184=2830+450100=2830+72=2830+4.5=2902=2

21、834.5,25、,26、,27、,28、,29、,四、估算注意:在乘法口诀范围内进行口算,以除尽为原则,答案可能不唯一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另一个因数只保留最高位。73637003=21002、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6329063090=7 4987249070=73、估算方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凑十法、靠五法、平均法。例:超市购物果汁16.00元、火腿肠13.00元、蔬菜8.00元、洗发水23.00元、洗衣粉6.00元、牙膏3.00元,,(1)淘气估算购物的价钱一定超过40元,他的估算对吗?去尾法:把最高位的数加起来16+13+8+23+6+310+10+2

22、0=40(元)对(2)妈妈带了100元,她带的钱够吗?(进一法)16+13+8+23+6+320+20+10+30+10+10=100(元)(3)淘气又估算了一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16+13+8+23+6+320+10+10+20+10+0=70(元)假设法:全舍 46=24(元)70+24=94(元)够,(4)妈妈是这样估算的:凑十法16+2340(元)13+820(元)6+310(元)40+20+10=70(元)(5)爸爸是这样估算的:凑十法16+1315+15=30(元)6+8+315(元)2325(元)30+15+25=70(元)(6)平均法(殷浩然)100616(元)

23、23-16=7(元)16-3=13(元)例2:买一套童话故事156元和一套成语故事3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156+328160+330=490(元),五、用算术法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所求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确定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列式计算4、验算作答,就是检验列式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条件是否相符,最后写出答案。,六、典型分数题(1)甲是30,乙比甲多,乙是多少?(X-30)30=(2)甲是30,乙比甲少,乙是多少?(3)甲是30,比乙多,乙是多少?(4)甲是30,比乙少,乙是多少?,(5)甲是30,乙是25

24、,甲比乙多几分之几?(6)甲是30,乙是25,乙比甲少几分之几?(7)甲是30,乙是25,乙是甲的几分之几?(8)甲是30,乙是甲的,甲是多少?,(9)乙是25,是甲的,,甲是多少?,七、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注意:(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且仅是长度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3)为了计算简便,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4)比例尺中的前项和后项不能颠倒。(5)题中没有给出说明时,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补充:线段比例尺是用一条标有数字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

25、的实际距离。(每段长度默认为1厘米长度)0 5 10 15km,化成数值比例尺是1cm:5km=1:500000,3、代数初步一、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如S=vt a+b=b+a V=Sh注意:,不同,4,1,2,1,3,二、简易方程1、等式与方程A、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B、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特征A、方程必须是等式B、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解方程的方法。主要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三、比和比例1、比和

26、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0.9:0.6=1.5 前项 后项 比值,5:6=20:24,内项,外项,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比例)(1)5:6=20:24 524=620(2),交叉相乘 524=620,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两个数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

27、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怎么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呢?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扩大而减小。两种量变化时乘积一定,能用关系式表示为:,四、找规律1、图形的变化规律有些图形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每一行每一列都有这些图形,呈循环排列。,有些图形排成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2、数列的变化规律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一定值。1、3、5、7、9等比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商是一定值1、3、9、27、81,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项之和1、4、5、9、14每一个数

28、都是这个数所在项数的平方1、4、9、16、25每一个数都是这个数所在项数的立方1、8、27、64,五、数量关系式结余=收入-支出总产量=单产量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工作总量=工效时间,注:工效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例:某个工人8天生产了160个零件,他每天能生产多少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是多少?)解1:1608=20(个)解2:18=,答:每天能生产20个零件;每天能生产收入、单价、路程叫做数量名称,例:打一份3000字的稿件。小明要10分钟才能完成,小李要15分钟才能完成,如果两人同时打这份稿件,至少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解1:300010=300(字)300015=200(

29、字)3000(300+200)=6(分)解2:,六、找单位“1”1、找关键字,确定单位“1”(单位“1”表示标准量)A、“的”前面是单位“1”B、“是、比、占、相当于”后面是单位“1”2、找总量确定单位“1”没有关键字时,哪个量表示总数,就以哪个量为单位“1”3、原数量与现数量原数量是单位“1”例:(1)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几分之几?水是原数量,所以水是单位“1”(2)冰融化成水,体积减少了几分之几?冰是原数量,所以冰是单位“1”,4、找不变量,确定单位“1”(单位“1”的转化)找一下不变量,以这个不变量为单位“1”例:五(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转走8名男生后,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原来

30、全班有多少人?分析:男生(变量),女生(不变量),总人数(变量),所以以女生(不变量)为单位“1”,转走前:女生:,男生占女生:,转走后:女生:,男生占女生:,女生:,全班:,找等量关系式:以题中的某一个量列等式。题中一共有3个量: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其中总人数设为,只能以男生人数或女生人数列等量关系式。,方程解:解:设原来全班有人?,以男生人数列等式为:,方程解:解:设原来全班有人?,以女生人数列等式为:,二、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一、图形的分类,二、图形之间的关系,正方体,长方体,圆锥,立体图形,圆柱,三、线与角,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和比较1、线:射线:向一

31、端无限延长,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和比较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2、角(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角的分类A、锐角:大于0而小于90B、直角:等于90C、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D、平角:等于180E、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3、垂直与平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易错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四、平面图形1、三角形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性:

32、稳定性(不易变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条较短边之和大于最长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易错题:两条边长分别是7米、5米,第三边可能有多长?(整米)311 7-5=27+5=12,分类,2、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但不相等。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且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且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而且互相垂直。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

33、梯形。注意:三角形的边一定大于高()直角三角形 梯形的边一定大于高()直角梯形,五、立体图形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不同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3、观察范围的确定:观察点(眼睛)和障碍物的有效点(临界点)连线。,2、图形与测量一、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形:C=(a+b)2 S=ab正方形:C=4a S=a2平行四边形:S=ah三角形:S=ah,梯形:S=(a+b)h,圆:C=d=2r S=r2,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S=(ab+ah+bh)2 V=abh正方体:S=6a2 V=a3圆柱体:S=S侧+2

34、S底=Ch+2r2 V=S底h=r2h圆锥体:V=S底h=r2 h,6cm,2cm,4cm,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都减去同一个三角形,两个梯形面积相等。(2+6)42=16(平方厘米),直接求解:(2+6)42=16间接求解求和:42+4(6-2)2求差:46-4(6-2)2,4cm,4242-3.14(42)2=,6cm,45,3.14628-6(62)2=(3.14624-66 2)2=,注: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并且互相垂直,1cm,3.14124-1(12)2 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而且互相垂直。,3、图形与变换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

35、沿直线移动(主要考虑水平和竖直方向)图案或者图形向任何方向移动,如果它的大小和方向没有改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平移。对应点的连线都是平行线(2)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旋转是围绕旋转中心发生的,它也有一定的角度,旋转中心可以在图形的内部,也可以在图形的外部。对应点连成同心圆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例: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二、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几种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3)长方形(2)正方形(4)菱形(2)等腰梯形(1)圆(无数

36、条,既任意旋转对称图形)半圆(1)平行四边形(不确定),4、图形与位置一、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水平方向,再表示竖直方向,从O点往箭头方向数。,2,0,3,1,5,6,4,2,A,1,C,3,6,4,F,5,G,B,D,E,A:(0,0)B:(1,2)C:(2,1)D:(3,0)E:(4,4)F:(6,5)G:(0,6),二、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确定任意方向上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方法:方向+距离,A,B,C,D,O,A:西偏南40 或南偏西50度 距O点4米B:东偏南45 南偏东45度 距O点6米 或东北6米处C:东面10米处D:东偏北30 距O点8米,4米,6米,8米,10米,三、

37、统计与概率1、求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1)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数更合适,即中位数在数值大小上处于一组数据的最中间,主要反映了统计数据的中等水平,并且不受偏大或偏小等极端数据的影响。,(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是奇数个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如果是偶数个数据,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为中位数。注意:在找中位数前要先给本组数据排序。例:5、9、4、7、2排序:2、4、5、7、9或9、7、5、4、2中位数:55、9、4、7排序:4、5、7、9或9、7、5、4中

38、位数:(5+7)2=62、2、5、9、8排序:2、2、5、8、9中位数:54、3、6、7、7、10、12排序:3、4、6、7、7、10、12中位数:7,(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例:2、5、4、3、4、7众数:4例:一组数据,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分方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这是求中位数和求平均数两种方法的合用,先求中位数能避免(减少)极端数据的影响。3、统计表统计表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两种。制作统计表时,先将原始数据加以分类整理,按照统计要求分清类别,确定项目,设计表头,确定纵、横栏数,并根据需要计算出总计、合计、平均数或百分率。,4、统计图分为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具体数值的大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数量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5、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判断游戏公平的方法就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2)表示可能性的大小。0表示不可能发生 1表示一定发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6、解决问题的策略图形、寻找规律、列出所有的可能性、尝试特殊值或特殊的个案、后推广;实际操作、列方程、逻辑推理及改变观点等。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