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203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密关系与安全感培训ppt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亲密关系与安全感,李承宗心理健康中心,第一节、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指伴侣间频繁的、多样的、有影响的、持久的行为相互依赖。,安全感,安全感:指人在受到保护或摆脱危险情境时体验的情感,是维持个人与社会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特点:1.精神层面2.物质层面 精神与物质的安全感很难让一个人同时得到,而通过婚姻这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感,便是大多数人最乐意的方式。,依恋,依恋:指个体之间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成人依恋: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恋人、团队、组织或者抽象的形象。,为什么需要安全感和亲密关系,进化

2、心理学的观点使心理不失调爱与归属的需要,1、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婴儿显得格外弱小,出生后完全依赖于成人全面的、稳定的、长时间的照料。只有与照料者形成紧密的被照顾关系,才能够生存。狼孩的故事。,2、使心理不失调,获得关爱、照顾安全感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爱是世上最好的良药美丽心灵,3、爱与归属的需要,丧失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夫妻关系中有愤怒、指责的夫妻以及离婚的配偶,容易患高血压和免疫功能衰退。婚姻不幸的人容易压抑、酗酒、精神分裂。爱与归属感可以使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能够使人产生幸福感。,亲密关系,吸引我们的人,我们喜欢或爱的人,同我们存在浪漫关系或性关系的人,我们获得感情支持、

3、与之相伴一生的人。,狭义的亲密关系:特指异性间,例如夫妻、伴侣、恋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亲密关系:指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如朋友关系、亲子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有一种强烈而普遍的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亲密关系的核心:彼此的互动及归属感的满足。,归属感的满足,如果我们想正常生活的话,我们就需要经常地、愉快地与亲密的伙伴在长期的和充满爱心的关系中进行互动。失恋与离婚那些单身者中,男性报告比女性的孤独感更深。婚姻使男性摆脱孤独感的可能性更大。,亲密关系的特点,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承诺持久的行为上的相互依存经常地相互作用情感依恋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感,在狭义的亲密关系(夫妻、伴侣、恋人)中,亲

4、密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性的接触,个体的私密:情感、身体(性)身体上的亲密特指性的关系,彼此身体的开放、身体的融合,满足时获得的快感、喜悦与幸福。情感上的亲密:相互的深刻认识、相互关心,对同伴取得的成就表示自豪。,亲密关系的形成,时间:要发展一个亲密关系,需要耗去可观的时间。过程:通过很深的互相了解和认知形成。能力:需要既懂得独处又懂得相处的能力。,亲密关系的质和量,只有与那些了解和关心我们的人交流和互动才会达到满足。亲密关系不需要很多,有一些基本的亲密关系就足够。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几种不同的亲密关系,有交集也有各自独立的部分。在这样的关系里,有亲密的交流,也尊重对方独立的一面。,2、寄生的关系,

5、对寄生的人而言,寄主是他的全部;而对寄主而言,寄生的人只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3、各自独立而无交集。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常因彼此距离拿捏不准而渐行渐远。,彼此相爱,但不要铸成爱的镣铐:让它在你们灵魂的海岸中间成为一个流动的海。要站在一起,却不要彼此太近:因为圣殿里的柱子也是分开站立,橡树和柏树也不在彼此的阴影里生长。黎巴嫩 纪伯伦 先知,现代生活中几种特殊的“亲密关系”,闺蜜红颜和蓝颜,建立亲密关系中的困扰,缺少知心朋友:有人际交往但不亲密人际比较疏离:对深入进入彼此内心世界有担心甚至恐惧。期望高、投入少:难以投入时间、精力。过度投入但容易受挫:方式不当,可能导致亲密关系过于紧密或过快。,解决亲

6、密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1.认识到冲突不是坏事,压抑才是 2.不要争对错,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3.看到伤害对方后他的伤痛 4.吵架的时候学会暂停,安静下来才会思考 5.学习沟通技术6.努力发现别人的优点,第二节、原始家庭,在创世记列祖的故事中,不难找到伤痛相传的例子,雅各就是负面的例子。他生长在充满偏爱的原生家庭里,这偏爱的负面影响就伴随着他。雅各的母亲偏爱他,父亲偏爱兄长扫罗,以致兄弟不和,日后成为世仇。当雅各建立家庭,面对一对姊妹时,他偏爱妹妹拉结,使这对姊妹因忌妒而不断相争,连众多儿子的名字都隐含着母亲的竞争战况(29:30-24)。雅各似乎仍然不明白偏爱的弊端和后果,在众多儿子中,雅各爱

7、约瑟过于爱其他的儿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时生的(也是他偏爱的妻子拉结生的)。他给约瑟造了一件彩色长衣(通常是长子才有权拥有长衣)。约瑟的哥哥见父亲偏爱约瑟,就恨他,不能与他和和气气地说话。(37:3-4)哥哥的仇恨因此萌生,约瑟终于被哥哥卖到埃及。雅各不是承受了父母偏爱留给他们兄弟相残的恶果吗?为什么他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自己却重蹈覆辙,偏爱某个妻子、某个儿子,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在人不知不觉间传递下去。,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出生并被养育的家庭。啃老族大学生陪读现象“父母皆祸害”父母与子女冲突的恶性事件(对抗),原生家庭及其对子女的影响,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我们忘记的事情对我

8、们有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生命中容易出现强迫性重复;我们不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就是反其道而行。(向迫害者认同或向受害者认同)原生家庭影响我们如何表达爱,感受爱,原生家庭与个体成长一些问题,原生家庭与子女之间的距离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模式父母如何对待子女成长中的困扰分离与个体化的完成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原生家庭中分离与成长过程,原生家庭与个体关系的健康状态,在原生家庭外,个体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能自我决定能自我承担责任。能在原生家庭之外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友情、爱情)能与原生家庭保持恰当的距离,也有连接并彼此支持。,分离个体化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原生家庭重要人物:,父母,在两个分离与个体化的关键时期,

9、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功能。阿德勒:自卑感(没有人能够没有在别人的照顾下能生存下来)温尼科特:从来没有(单独的)婴儿。婴儿总是和养育者地联接的。(孤儿院的实验),玛格丽特马勒认为:分离是儿童能把自己与母亲和世界上的其他人区分开。个体化:成为一个个体地感觉,包括内在自主性的发展。幼儿园的痛苦,儿童3岁前的心理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生-1个月):正常的孤独。主要任务是睡,未分化的阶段,所有能量投向自身。处于绝对的原发性自恋,对其他人无任何感觉。,第二个阶段(2-4个月):正常的共生。“婴儿行为和活动仿佛他与母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系统,也就是共同体中的两个人组成的一个个体”。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无所不

10、能的全能感。自恋的满足。影响长大后的自尊、自我价值感。,第三个阶段(4-36个月):分离与个体化。儿童在心理上开始和母亲分离,获得个体感并开始形成个人同一感。(亚阶段:分化、实践、和解、情感客体恒定),第一个亚阶段:分化与躯体意象,婴儿的身体从母子共生体分离出来,婴儿用微笑回应母亲,以表示他与某一特定的人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婴儿扩展了他们的世界,不再只限于母亲,会对陌生人表示好奇并审视他们。心理不健康的婴儿则害怕陌生人而退缩。,第二个亚阶段:实践,儿童很容易区别自己的身体和母亲的身体。开始自己行走,接触外面的世界,从中体验到乐趣和兴奋。鼓励儿童去分离探索并获得自主性的愉快,母亲的态度起着很重要的

11、作用。,第三个亚阶段:和解,学步儿童的正在成熟的自我已经能发现与母亲的分离。能够了解没有母亲是无法真正独立的。,第四个亚阶段:情感客体恒定与个体化,儿童需要对母亲形成恒定的内在表象,能容忍与母亲在身体上的分离。如果儿童没有形成客体的恒定,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将继续紧随在母亲的身旁。,进入青春期的心理现象:,男孩不愿意和母亲一起上街被同学看到。房间贴着“未经允许,不能入内”。父母说东,孩子说西。锁上日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失落。,第二次分离与个体化的主要任务,不再被内化的价值观束缚青少年重新建构一个独立的自我。在家庭以外建立新的亲密关系。布罗斯:青少年将早期的客体关系重现,回到幼儿期依赖于独立的矛

12、盾中去。完成独立与依赖的任务。一方面面对失去客体联接的害怕和恐惧,希望与母亲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又因害怕被控制,失去自主性,希望和父母保持距离。,分化:,叛逆独立,实践阶段,在言谈举止中,刻意地表现出于父母的不同。将生活重心转向自己的同伴,以此达到与父母的心理分离。遇到事情尝试自己解决,或者找同伴解决,不断挣脱父母的管教。,个体化阶段,青少年完成个体化任务建立一个内在稳固的个体性自己选择升学志愿,做好准备离家读书做好准备离家工作稳定的同伴关系乔瑟尔森:和解是分离与个体化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四个亚阶段中,最艰难的阶段。是亲子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独立过程中与父母的矛盾状态,得不到支持,导

13、致挫败感。父母全部安排,导致对父母的依赖。最理想的父母角色:安娜佛洛依德认为是父母角色时进时退。有利于青少年发展事业及人际关系。不是切断与父母的关系,只是不再将父母作为自尊的来源。,同伴的作用,布罗斯认为同伴支持会影响青少年的分离与个体化的发展,并能弥补第一次分离与个体化过程中个体发展缺陷。,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时会导致的心理困扰,自我怀疑受挫感迷茫焦虑,非建设性,回避问题报喜不报忧寻求他人帮助,受阻放弃事无巨细,父母包办一切听父母的如果父母违背自己想法,以断交方式威胁,建设性,寻求同伴帮助寻求父母帮助尝试理解孩子困扰放心让孩子与同伴接触、交流给予鼓励,第三节、依恋关系,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和

14、控制性这3个因子对个体依恋类型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不良是儿童焦虑问题产生的危险性因素。依恋关系理论认为,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时候,使孩子也会切身感到自己是一个可爱的人,同时也有足够的力量就爱别人,爱的能力是可以传递的。才会有信心,勇气和力量走向独立。一个内心充满恐惧、焦虑和无助的人是走不远的,他会抓的更紧。没有理由去要求一个没有接受到父母的爱的人去表达爱,去关爱别人。获取爱是一种本能,表达爱却需要学习。,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

15、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感。,父母婚姻的不幸,造成家庭病态,影响了子女人格难以健全成长。子女的心理创伤,又使他们成长后,在择偶与爱情的路上,要比常人遭遇更多的痛苦坎坷,使婚姻与家庭之病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女儿长大后恨我)华博士长期追踪研究的离婚子女,呈现两个共同的心理特征:(1)对亲密关系的爱情,又渴慕又害怕,对人容易敏感,特别怕被人拒斥、背叛或抛弃。(2)较缺乏承受失落(loss)的能力,在事业上或人际上受挫时,特别容易受伤。,依恋的基础,依恋,是由小时候与照料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可以影响一个到青春期甚至一生。它是从“摇

16、篮到坟墓”的关系。,洛伦兹的印随实验恒河猴实验,坏母亲:放任他们的孩子任意的活动而没有给予保护;拒绝照顾他们的孩子;在身体上虐待孩子。,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或性关系中乳房、阴部被抚摸时会产生后叶加压素、后叶催产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与依赖有关,使母婴产生难以分割的亲情,使情侣产生依恋之情。父母额叶中区在看到婴儿脸部时,会变得活跃。被称为“亲子区域”。母乳也会毒死宝宝,幸福就像一条毛毯扔掉孩子随身携带的就手帕,毛绒玩具、漫画书,给他买更好的。父母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慢慢地完全投入到父母的怀抱,完成儿童时期依恋的心理发展任务。,婴儿若不能与照看者建立联系会怎样?,Spitz观察抚

17、养院中长大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在3到12个月间被他们的妈妈抛弃的,这些婴儿被安置在一个大房子里,与其他至少7个婴儿一起由一个护士看护。这些孩子不像与妈妈分离以前那样高兴和随和,在这里他们哭泣,退缩,体重减轻,而且很难入睡。如果婴儿认识的养育者不能代替婴儿的母亲,婴儿的抑郁就会迅速严重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避免儿童遭受空袭的威胁,而将他们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当时有些父母不愿意和孩子分离,将孩子留在身边,一同躲避空袭。战后的研究发现,离开父母被送到安全地方的孩子,其表现的行为问题较之当时留在父母身边的儿童要多。,脐带的生理分离我们从自己的生命开始与母亲用脐带相连,时刻与母亲在一起。中

18、国科协一项研究表明:在孕期接受心理干预的母亲,宝宝气质为易养类的比例为87.9%,高出未接受孕期心理干预组宝宝6个百分点,出生时,我们与母亲连在一起的脐带被剪断,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扔在分离状态中,我们再无法与另一个人在身体上连接在一起,关系就成了能够克服距离的唯一方式。,母亲对孩子的一般态度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目前的境遇以及自己的个性都会影响其母爱的产生,而儿童最初的行为也在母爱形式中起重要作用。如当母亲抱起婴儿时,婴儿就停止啼哭,对母亲发出更多的微笑,对母亲依依呀呀等,这会强化母亲对婴儿的情感。,儿童的分离焦虑,当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而且当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亲人分开时

19、,还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担心。,人类依恋的发展,前依恋期(0-2个月):以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依恋关系建立期(2-7月):选择性社会反应期。对熟悉面孔有更频繁的笑,对其他人减少甚至消失。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特定失恋期。对特定对象相当依赖,对陌生人警惕、戒备、退缩孩子在两岁后,孩子与特定个体逐渐形成“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部工作模型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基础。,a.安全型依附(65-70%),特点:母欲离去时婴欲挽留,表现出不快乐,母不在时无心玩玩具,母回来后张手希望被抱,被抱一会儿后就要下地接着玩儿。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在恋爱中表现较好,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不论你需要个人

20、空间还是亲近时,他/她都可以给你。能安抚自己的情绪,给人空间,会真心原谅你的生气。,b.逃避型依附(10-15%),特点:母欲离去时婴儿无反应,母回来后也无反应,通过仪器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这类的恋人,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非面对面的渠道寻找感情。虚假的自尊心,认为人都不可靠,对东西更有兴趣,不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情绪,不可能发展成亲密关系。,C.焦虑依附(20%),特点:母欲离去时婴哭喊不从,母回来后还要打母亲,很久之后才会安静下来,边玩边看着母,怕母

21、亲再离去。给予这类恋人的忠告是:首先懂得怎样当一个快乐的单身,才能在关系中找到快乐。紧张,要你给他亲密感,怕被抛弃,不断去抓,危险的时候你是不是站在我这边?我是不是值得被爱,可以被接纳?,d.紊乱型依附(5),特点:母欲离去时婴表现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母回来后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会出现张开手要抱的同时后退不让母接近。因为婴儿希望爱的对象母亲,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对象,爱恨交织。这种类型的恋人一般受伤很多,分手时常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没有存活的计策,会拒绝,但是决不让你走。,成人依恋,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依恋经历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此依恋经历的评价。根据自我模式与他人模式,或者

22、焦虑维度与回避维度分为四种。,恋爱和亲子的相似性,1、信任关系2、相处模式相似爱人之间会说孩子说的话会有很多亲昵的行为及语言交流相处最舒服拥抱、爱抚、亲吻、装饰喂食,3、完美预期相似父母预期、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孩子三个月时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达到顶峰)我们预期、认为自己的恋人是“完美的”(恋爱甜蜜期)这两者完美预期最为强烈4、分离焦虑相似孩子迫切期待母亲在身边,若分离会哭闹产生分离焦虑。孩子与母亲的长期分离是灾难性的。都会有抗议行为恋人期待总是呆在一起,多久都不算长,分离思念、苦恼,打电话(谁先挂)。恋人失恋的痛苦不亚于此。,恋爱中的依恋行为(不平等关系)帮助取悦合二为一压抑自我的声音控

23、制对方的尝试,依恋对婚姻的影响,回避与焦虑两个维度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依恋回避对婚姻质量有更大的负作用。配偶的依恋类型是关系质量的预测变量,成人依恋类型对丈夫与妻子的沮丧程度的作用是不同的,回避型依恋的丈夫比安全型依恋的丈夫报告出更多的沮丧。安全型依恋的女性认为他们的关系更积极,安全型依恋的男性更信任自己的伴侣,自我表露也比伴侣多。,Senchak&Leonard定义了三种婚姻的配对类型,分别为“安全型”(双方均为安全型)“不安全型”(双方均为不安全型)“混合型”(一方为安全型,一方为不安全型)。研究发现安全型夫妻比混合型夫妻和不安全型夫妻婚姻适应更好;混合型夫妻与不安全型夫妻的

24、婚姻适应相似,在混合型夫妻中,不安全型配偶的态度和行为对婚姻质量有更大的影响。,回避型依恋的例子,参加了一次婚姻辅导课程之后,林涵开始怀疑她和老公之间是否出了问题:因为他经常出差,虽然每次都是几天,但每次回来的那天,就算我去机场接他,我们也对相互之间的亲昵感到别扭,他不说,但我们两个都能感觉到,我很期待拥抱、亲吻,但绝对没有,即使在他回到家后,我兴奋地在他身边转来转去,但还是没有。眼神互相接触的时候似乎也显得不自然。最要命的是,我们好像总是要过一个晚上才能再亲近起来。,第四次失败的爱情后,江浩似乎已经濒临崩溃边缘,“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和改变,他都不满意。她知道我是爱她的,我只是受不

25、了她和男同事吃饭,和男同事单独出差,别的我都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胡思乱想,我想完全拥有这份爱情,这难道错了吗?她难道就不能为我做出一点改变,略微地约束自己一下。”爱情中的相互约束是简单地事,但爱情破裂的真正根源是,江浩偏执在爱情的占有中:唯恐女朋友会离开自己,努力让自己屈从女朋友的种种要求,尽量让对方快乐,可江浩得不到相同的回报,不平衡的爱情从开始就会埋下失败的伏笔。,焦虑型依恋的例子,黄维仁: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

26、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强迫性的重复,强迫性的重复,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

27、的一些心理需求。,依恋与恋爱的关系,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行”到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心理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两颗寂寞的心像饮鸩止渴一般,只能暂时减轻双方的痛苦。两个爱的乞丐,却彼此都逼对方先付出一些爱,是一幅非常悲惨的图画。,痛苦的爱情故事,爱上的对象都是痛苦的女性,都以分手结束为什么酒鬼的女儿会爱上酒鬼。(两倍)女儿爱上像父亲一样懦弱的男人。,移情作用,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

28、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爱上母亲的影子,越是从小缺乏爱,对爱越饥渴的人,恋爱时潜意识中越容易有下列期待:(1)过去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悲伤从此消逝。(2)心中所渴望的快乐幸福将从此开始。(3)心上人是十全十美的,像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慈父或慈母一般,能在自己不安、有心理需求时,不用开口就会体贴到我的需要,主动来抚慰、满足我。,恋人间的矛盾与婴儿的哭闹,当得不到满足时会用各种方法迫使对方“就范”,成为能够给自己安全感的人。在这种小于三岁的恋爱心理状态中,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跟你在一起时,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如果我觉得痛苦,

29、我便会怪罪于你,并千方百计地要改造你。,痛苦地分手是因为当双方内心重新受伤时,失望便转为愤怒,都开始用高压、冷战、攻击、批评等方式来向对方“讨债”,要改变对方,逼对方先付出爱。不幸的是攻击只会导致反弹,让自己更觉对方变心,由此战火愈来愈猛烈,最后只好分手。,如何逃脱这种恶性循环,他需要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份,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度与正性的情绪经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过去的创伤。,如何处理曾经不安全依恋的影响,月子里的病月子里治未得医治的创伤,本PPT为可编辑版本,您看到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解析】【解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

30、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质子数为11的是钠元素,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3)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该反应中没有变的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氯化钠;失去;D。【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质量、数目保持不变。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答案】

31、(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考点】物质的微粒性【解析】【解答】(1)吸烟生成烟雾,烟雾分子因为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烟雾分子,造成被动吸烟;(2)钢轨由铁原子构成.每两根钢轨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夏天由于气温高,使得钢轨中铁原子的间隔变大,表现为钢轨的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间隙变小.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夏天高温,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微粒观点的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处于永停息的运动状态中.(1)烟雾分子属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较快,使非吸烟者被动吸烟;(2)铁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

32、升高,则铁原子间间隔变大,反之则变小,夏天高温状态下,铁原子间间隔变大,使得钢轨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缝隙变小.,【考点】物质的微粒性【解析】【解答】(1)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2+8=10,该粒子是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10当a=8时,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原子;离子;分子;10;10;阴离子。【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当核电荷数等于

33、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小于时表示阴离子,大于时表示阳离子。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故答案为:(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分

34、析】(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氯化铵的状态;(2)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考虑;(3)根据温度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考虑,【解析】【解答】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A符合题意;B、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接近于7,B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氢氧化钡不断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也减小,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质量分数应该由小变大

35、,C不符合题意;D、加热高锰酸钾时,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解析】【解答】A、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B、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

36、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根据描述,自动灭火陶瓷砖会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故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解析】【解答】解:A、从题目中表格知,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B、收集的H2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大于等于80%,故B项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纯度大于等于80%,故C项错误;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D项错误故选A【分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着火源可

37、能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解析】【解答】A、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烧杯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烧杯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从而可以判断烧杯中的热水不仅仅是只起到加热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B、铜片上白磷燃烧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故B说法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过低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没有满足燃烧的条件,故C说法正确;D、烧杯中的白磷通

38、入空气(氧气)就会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奇观,故D说法错误故选D,24.能源、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_、天然气等;它们都是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下列有关天然气(或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甲烷气体不会产生温室效应C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有利于减少酸雨形成 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leaving a concert on a Friday night.W

39、hen you get outside,your ears are ringing.You have to shout to be heard.36 So no harm doneright?Not quite.Temporary buzzing may be easy to ignore,but repeated exposure to loud noise will eventually cause serious-and irreversible(无法治愈的)-hearing loss.A new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at Brigham and

40、 Womens Hospital in Boston shows that one in five people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19 are experiencing slight hearing loss,and one in 20 have mild hearing loss.37 But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plenty of ways you can protect your ears from further damage and still listen to the music you love:Ask

41、around.Put your earbuds in or your headphones on,and then ask a friend next to you whether or not he or she can hear what youre listening to.38 Turn it down.Buy noise-canceling headphones.A pair of earbuds or headphones that fits comfortably will limit outside noise so that you can hear your music better at lower volum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