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353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王利民 西北师范大学 2002年4月 兰州,2,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二、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趋势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3,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一)全球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四)经济全球化(五)教育面临的挑战,6,(5)知识和学习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增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联系;(6)人将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正规教育并非是教育和学习的唯一途径;(7)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构成知识

2、的社会基础;(8)构建学习化社会是迈向知识社会的必然环节。,7,(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球性战略 可持续发展既关注现代,又关注未来,更关注现代与未来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平衡发展。它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8,(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问题正引起人们日益热切的关注和讨论。之所以如此,一是它的来势迅猛,二是其影响巨大。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现实,而不是一种选择。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要具有国际意识、国际

3、视野,学会交流、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而对于参与其中的国家来讲,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9,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会和利益是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对于各国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自己处在一个范围更大、对手更强的竞争环境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受到特别关注。经济全球化也加速了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创造条件、培养和吸引人才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人才的质量和创造性,成为决定一切的力量。,10,(五)教育面临的挑战,1

4、、现代人才观内涵发生变化2、正规教育的资格受到挑战3、学校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4、新的学习观的确立5、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11,1、现代人才观内涵发生变化,当调查人员与雇主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接触并询问其对雇员有何质量方面的要求时,回答者希望他们的雇员有较强的交流能力、组织观念、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探索创新能力(研究和发明)等。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已不在培养数量多少的问题,更要注重学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教育又回到它最初的教育理想中来:使人的身心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12,2、正规教育的资格受到挑战,传统的教育证书制度正在逐步的削弱乃至退出,教育证书的价值将是浮动的,不再是一种特权、不再是维持一

5、个人的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社会希望人们在传统的课程、教室、校园之外“经验或技术地学习”(经历);通过学校培养的人在实际社会中的贡献来判断学校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指人获得的文凭。学校被迫回到它最基本的定位:把学生作为人来教育。学校不能把学生看成用来加工的原材料,强加给他们知识与技能。,13,3、学校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1)学校不再作为一个人力的筛选者或最终资格的提供者,而是终身学习的起点。(2)中小学不再被认为是受限制的职业准备基地,而只是负责学生终身学习过程中核心能力的获得。(3)学校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满足信息的职责已经降低。(4)现在,学校被赋予为学习 发展提供延续的服务。,14,(5

6、)学校的生命不仅仅是一些考试科目,而是努力扩展到课程之外或校园之外。(6)学校将会慢慢地取消为学生提供固定课程,它在指导学生学习道路方面的作用也会日益减弱。(7)学校机构中,正规/非正规以及私立/公立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8)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的提供者和考试的推进者变为学生发展的良师益友。,15,4、新的学习观的确立,动态的学习观 自主性的学习观 创新的学习观,16,5.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雅克德洛尔: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 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

7、(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17,二、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一)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课程改革综述(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三)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18,(一)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课程改革的综述,1、日本 2、韩国3、美国 4、我国的台湾地区5、英国 6、新加坡7、俄罗斯 8、德国9、法国,19,1、日本,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 的空

8、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 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20,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2、韩国,21,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 4、8、12 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

9、战”,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3、美国,22,2000年台湾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其基本目标可概括为3大关系、10项能力: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的发展 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2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3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4、我国台湾地区,23,人与社会环境:强调社会与文化的结合 4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知能。5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6促进文化学习与国家了解。7、增进规划、组织与实践的知能。,24,人与自然环境:强调自然与环境 8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9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10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台湾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把人、自

10、然、社会视为有机整体,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规划新课程的目标体系。,25,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及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文化方面的发展: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5、英国,26,六项基本技能,交 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27,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自我:认同客观存

11、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养成自尊心和自制力。人际关系: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自信。社会:追求自由与正义,维护权利与法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重视公民的责任和家庭,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环境:把由社会和自然共同构成的环境视为生命和变化的起源,对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抱有责任感,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努力保持自然的平衡性与多样性。,28,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6、新加坡,29,7、俄罗斯,从整体上讲,俄罗期的基础教育保留了前苏联的基本格

12、局。2001年8月29日召开的专门讨论俄罗斯教育改革问题的高层会议,除讨论了增加教育投入和教师工资外,主要讨论了基础教育改革问题。文化综合型学校的取向:将知识、活动能力、价值体系、社会道德、行为方式以及其他文化构成融为一体。坚持:民主性;人文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功能性;世界与民族的价值精神相结合;集约化,30,继续教育的取向:详细确定那些对理解、确认以及探求加工必要信息能起关键作用的基础知识。在课程管理方面,按照俄联邦的法律(俄联邦宪法和俄联邦教育法),民族地方课程应纳入课程的框架内。,31,8、德国,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情况:让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加强质量管理强调实验

13、教学环节、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处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32,9、法国,法国国民教育部对“学校新合同”的一些条款进行试点。小学取消家庭笔头作业初中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高中:新的学科分班方法,不同的成功之路,33,(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

14、展的能力。,34,(三)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1 课程上的机会平等2 构筑走向终身教育的课程系统3 课程富有弹性4 加强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课程5 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全球化6 课程的综合化7 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35,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及对策,36,(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1、国内现状调查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分析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4、中国与西方课程的国际比较,37,1、国内现状调查,1996-1998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l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

15、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l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38,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的较好的目标,39,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40,教师之间经常讨论的教学话题,41,42,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43,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生和小学生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44,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分析,优势 问题在知识方面 在实践能力方面在技能方面 在创造性

16、方面在解题能力方面 在情感体验与自尊 方面在勤奋与刻苦方面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面,45,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不能给学生学习以选择;(3)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以及脱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6,(4)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6

1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缺乏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7,4、中国与西方课程的国际比较,(1)课程价值与课程观(2)课程结构与管理(3)课程内容与教材(4)教学与学习方式(5)考试与评价制度,48,(1)课程价值与课程观,中国 西方国家利益 个体发展培养精英 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 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 追求变化计划大纲 教材 跑道 共同建构,49,(2)课程结构与管理,中国 西方学科基础 生活的基础 发展的基一元 专业化 多元 均衡性统一 指令性 灵活 指导性集权:国家主导 均权:政府 学校 个人,50,(3)课程内容与教材,中国 西方学科中心 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 解决问题原理 经

18、典的知识 应用 现代化的内容难 窄 旧 浅 宽 新概念 法则 练习 经验 思考 应用注重结论 获得知识 关注过程 强调体验,51,(4)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 西方听讲与接受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 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 实践活动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52,(5)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 西方标准化答案 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 论文 答辩 制作知识 技能 技巧 参与 多样化 创新被动评价 自我反思区分排名 推动学习 淡化区别 个人隐私,53,(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及对策,1、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策略,54,1、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新

19、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应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55,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具有民主和法制的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乐于创新、勤于动手,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身心健康、体质强壮,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20、56,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优化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更新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7,变革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1、、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评价理念和方式: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深化课程管理制度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58,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策略,(1)政府行为(2)科学规划与决策(3)“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4)系统实施,59,(1)政府行为,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国家重大项目国家一级财政拨专款资助教育部在14所大学设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60,(2)科学规划与决

22、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处理好课程改革的设计、决策、实施、评价与反馈等几个基本过程,还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61,(3)“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国家已经建立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新课程的培训与实验工作。实验区将分层推进,滚动发展,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6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推行新课程。,62,(4)系统实施,广泛宣传,转变观念: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种舆论手段宣传、动员

23、,让校长、教师、行政、专家、社区、家长及其它社会组织,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活动。抓好各级培训工作:防止国家、省级和地方三级培训绩效递减。培训方式上,将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分层实验,及时评价与反馈:重视实验方案设计、教科书选用、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改革经验的总结、推广应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新课程。,63,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大的转变;教师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将进入新的课堂生活,将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将职业专业化变成现实和可能,将面临新的观念和策略上的挑战,将与学生共同成长!,64,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