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353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20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考纲解读,考点一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考点诊断,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和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2014海南卷,13A)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2014海南卷,13B)巨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2014海南卷,13C)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2015四川卷,5D)巨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2016海南卷,16B),答案:,重点整理,巨噬细胞(1)吞噬能力强: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2)参与免疫范围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

2、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功能多样: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如图:(4)识别能力有局限: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中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考向: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防御,考向突破,【典例试做】(2016浙江台州期中)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A,解析: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其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是先天具有的,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也不是通过抗体起作用,【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同一个体中都带有相同的抗

3、原MHC复合体B.由单核细胞分化成的一种淋巴细胞C.能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并产生抗体D.细胞表面带有能识别多种抗原的受体,解析:同一个体中巨噬细胞表面的MHC相同,但是抗原MHC复合体不一定相同;巨噬细胞是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但不属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巨噬细胞表面带有能识别多种抗原的受体。,D,考点二 特异性反应,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2013北京卷,3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2013全国卷,4A)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2014大纲卷,3B)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

4、变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2014江苏卷,21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015全国卷,5A)乙肝病毒的抗体可裂解乙肝病毒(2015北京卷,1,改编)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死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5B)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2016海南卷,16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016四川卷,6C),考点诊断,答案:,重点整理,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抗原和抗体的区别(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有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但抗体都是蛋白质(球蛋白)。(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

5、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4.非特异性反应与特异性反应比较,5.免疫接种及二次免疫应答(1)免疫接种方式,(2)二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二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

6、病程度大大降低。,考向1:免疫细胞的功能,考向突破,解析: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通过胞吐的方式被分泌出去;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不能识别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可以识别抗原MHC复合体,且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并分泌抗体,由抗体消灭抗原;在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典例试做1】(2015浙江9月测试)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B.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C.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即可消灭抗原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

7、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特别提醒】免疫细胞的特点及功能(1)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而浆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2)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3)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4)细胞毒性T细胞和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激活不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协助,两者的分裂、分化才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刺激。,【变式训练1】乙肝病毒侵入机体后,巨噬细胞会发挥作用并引发相应的淋巴细胞

8、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B淋巴细胞不参与上述免疫过程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凋亡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解析:巨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是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T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参与上述免疫过程;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凋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结合抗原。,C,考向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解析: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

9、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典例试做2】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方法归纳】判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方法(1)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

10、蛇毒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3)识记方法:,据“参战”对象,据作用对象,【变式训练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5分别是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题图细胞中都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表达该基因;过程为巨噬细胞呈递抗原给辅助

11、性T细胞,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B,考向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典例试做3】(2016浙江4月选考)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解析: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使得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方法归纳】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

12、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变式训练3】(2016浙江宁波期中)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解析: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13、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考向4:免疫接种,【典例试做4】(2016浙江杭州期中)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被动免疫,主动免疫。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B.方法在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C.方法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预防一些传染病,解析: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特定的抗体,故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此方法属于被动免疫;注射抗体不会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注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使不患病个体获得免疫力;注射抗原(灭活的病原体),使得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特点为寿命长、对抗原十分

14、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不会使人患病;根据上述方法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D,【名词辨析】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白细胞介素2等调整人的免

15、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变式训练4】(2016浙江杭州期中)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法属于被动免疫,方法属于主动免疫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体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解析:采用方法可以使人体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被动免疫进行免疫比较好。,A,考向5:二次免疫应答,【典例试做5】(2016浙江宁波期中)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

16、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2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解析:两次或更多次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C,【归纳总结】二次免疫应答过程解读(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

17、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变式训练5】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再次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BB.若第8天注射抗原Y,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可能是曲线DC.效应B细胞依靠受体识别后分泌抗体D.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核苷酸序列不同,解析: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

18、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子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效应B细胞无识别作用;抗体本质为蛋白质,特异性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A,考点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描述正确的是()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2013海南卷,11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2014江苏卷,21C)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2015浙江卷,1A)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2015浙江卷,1B)HIV的遗

19、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2015浙江卷,1C)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2015浙江卷,1D,改编)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2016江苏卷,13D),考点诊断,答案:,重点整理,1.体液免疫抗体与过敏(变态)反应抗体比较,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及预防(1)病原体:HIV。(2)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遗传信息表达过程:。(4)致病机理: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引起综合感染而死亡。(5)患者死因:多是由于其他病原

20、体感染引发的并发症致死。(6)预防: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远离毒品;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考向1:过敏反应,考向突破,解析: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典例试做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A,【特别提醒】抗原和致

21、敏原都能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但是致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就可以产生体液免疫,而过敏反应要再次接触致敏原才可以发生。,【变式训练1】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效应B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所致;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

22、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B,考向2:免疫学应用,【典例试做2】(2016浙江嘉兴测试)“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外源血液中的免疫活性细胞攻击受血者细胞而引发的并发症,输“全血”(血浆、红细胞和免疫细胞等)更易发病,输“成分血”(血液中提取的组分)可降低发病风险。红细胞无MHC分子,免疫细胞存在MHC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受血者有相应抗体与异体同血型红细胞结合B.正常受血者的T细胞会启动对异体红细胞的细胞免疫C.正常受血者的T细胞会识别异体全血中免疫细胞

23、的MHC分子并启动细胞免疫D.接受异体“全血”输入后,正常人比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解析:由题意知,“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外源血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与受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所致;异体全血中免疫细胞的MHC分子与受体的不同,正常受血者的T细胞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启动细胞免疫,而红细胞无MHC分子;接受异体“全血”输入后,正常人会对输入的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使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不能生存或增殖、分化,不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C,【特别提醒】免疫系统异常与疾病治疗(1)针对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一般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的增殖和功

24、能,进而降低机体免疫反应,主要应用:器官移植、过敏脱敏等。(2)针对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一般是注射增强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白细胞介素2等),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及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能力,主要应用:癌症治疗、艾滋病治疗等。,【变式训练2】(2016浙江杭州一诊)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从而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C.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D.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解析:免疫赦免不能说明人体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

25、,这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被移植的角膜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免疫赦免需同时抑制B细胞和T细胞。,B,考向3: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及预防,【典例试做3】(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解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最终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被严重削弱;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C,【特别提醒】对艾滋病的认识(1)艾滋病病毒自身含有逆转录酶,其侵染宿主细胞时,将逆转录酶一起带入宿主细胞。(2)艾滋病病毒能识别

26、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逆转录,将逆转录的DNA(单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3)艾滋病病毒侵染对象并非只有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和脑细胞等。(4)艾滋病的携带者与患者不同,前者无病症表现,后者出现病症,寿命只有13年。,【变式训练3】(2016浙江杭州期中)T淋巴细胞分为若干种类,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用HIV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概率增大B.Th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特异性受体C.HIV病毒只攻击人体的各类淋巴细胞D.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下降,解析:由图可知,HIV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概率增大;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特异性受体;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也可以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等;由于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HIV导致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下降。,C,点击进入 专题突破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