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912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隋唐五代书法,一、隋唐五代书法概况,隋代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化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一为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一为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一为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砖塔铭等,一为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唐初,国力强盛,气象宏大。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蜕而出。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钟绍京,在李世民倡导下,掀起崇王热潮,继承传统,力创楷书新规范。初唐以欧、虞、褚、薛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是结构严谨整饬。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

2、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溯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二、兼容南北书风的 隋代书法,(一)平正淳和的风格特征 丁道护的启法寺碑 丁道护,隋文帝时书家。官襄州祭酒从事。擅长真书,溢妍华致。北宋

3、黄伯思东观余论称“道护不古不今,遒媚有法。”有刻本启法兴国寺碑,传世有剪裱拓本,为传世仅存唯一拓本孤本,已流日本。此碑楷书,其书法工整典雅,笔法精熟,为丁道护的代表作。,宋蔡襄评启法寺碑语:“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阮元北碑南帖论以为丁道护与房彦谦并出北派,有“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之评。是碑正书,书法平正和美,与智永同一法嗣,当从“二王”而来,故蔡襄有“丁真永草”之称。,(二)峻严方饬的风格特征 董美人墓志铭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

4、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三)深厚圆劲的风格特征 信行禅师砖塔铭 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有褚遂良伊阙神龛碑遗意。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徽宗皇帝。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现仅存清代何绍墓剪裱孤本传世,册后残缺。据传已流入日本。,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四)秀朗细挺的风格特征 龙藏寺碑 隋龙藏寺碑,楷书,开

5、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刻,碑在河北省正定县。有人说它“整密瘦健,为隋碑第一”,有人说它是爽整精能,为隋碑之极则。”隋建国只有三十七年,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当然不及两汉,唐宋那样百花争妍,蔚然大观,但是,它在书法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功绩,还是值得一书的。这正是今天珍视和研究龙藏寺碑的原因所在。康有为曾说:“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惟有龙藏。”,龙藏寺碑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已是成熟的楷书形象。杨守敬说:“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遒媚处似河南(褚遂良),亦无信本(欧阳询)险峭之态。”可见初唐诸家大多从此萌芽。其中受其影响最大

6、的应是褚遂良。褚的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与它似乎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三、法度与气势并重的 唐代书法,(一)初唐书法 初唐四家 1、欧阳询 2、虞世南 3、褚遂良 4、薛稷,1、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主要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

7、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正书,刻于唐贞观五年(631)。原石久佚,翁方纲考为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頫评论云:“唐贞观间

8、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 25.533.6CM,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

9、诚属稀世之珍。,2、虞世南 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虞世南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书法传统。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虞世南小楷书,日本三井高坚收藏,全文收入虞秘监集及历代书法论著中。此小楷之

10、清逸,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中曾这样论述,“世南书迹本自稀,而楷法尤不易得,不者唯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积能之极,几夺天巧,所以不入二王室,犹似不能忘情于蹊迳耳。”此帖历来转辗翻刻者不少,如玉烟堂帖、停云帖、清鉴堂等诸法帖,尤以越州石氏本为最佳。,3、褚遂良 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

11、力。传世作品有雁塔圣教序、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唐褚遂良书。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包世臣:河南圣教序记其书右行,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噫!知此斯可与言书矣。(艺舟双楫),“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世传褚遂良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等,其中“倪宽赞”为墨迹本,余者为碑刻。“大字阴符经”略近“雁塔圣教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行笔有行书的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的很好。此

12、卷尾款为“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专家认为褚任起居郎时,书法面目应是“伊阙佛龛碑”那样,而现在的“大字阴符经”却是褚晚年的风格。专家分析不无道理。不过此书就是伪作,也是当时学褚高手所为,书法具有极高的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一个重要范本。,4、薛稷 字嗣通,善画,尤以画鹤著名,号称一绝,杜甫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有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威迟白凤态,非是仓鹒邻赤霄有真骨,耻饮污池律。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有褚遂良伊阙神龛碑遗意。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徽宗

13、皇帝。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现仅存清代何绍墓剪裱孤本传世,册后残缺。据传已流入日本。,(二)盛唐书法 1、孙过庭 2、李邕 3、张旭 4、怀素 5、颜真卿 6、李阳冰,1、孙过庭 孙过庭书法用笔的特点,唐吕总说他“丹崖绝壑”可谓一语道出精髓,他的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正如他自己所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他的代表作有自撰书法理论书谱及草书千字文。书谱书风浓润圆熟,有涡猊游龙之势。此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

14、时,今不同弊”之说。两汉以来论书之作甚多,而此篇文思缜密,言简意赅,于“执、使转、用”之际,多真知灼见,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2、李邕 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

15、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麓山寺碑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碑高2.7米,宽1.35米,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共1413字。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施,章法参差错落,行云流水,化柔为刚之美。北宋黄庭坚评其:“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务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3、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

16、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释文: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 非临,草书古诗四首(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

17、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4、怀素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他性情疏放,

18、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就以上怀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风格并非全部相

19、同,大到可分为三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自叙帖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5、颜真卿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

20、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

21、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

22、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

23、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6、李阳冰 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生卒年不详。好古,善属文,他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晚年为将作少监,韩退之称曰李监是也。令当涂,李白往依之,赠以诗曰:“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自秦李斯以苍颉、史籀之迹,变而新之,特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阳冰生于开元,始学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精探小学,得其渊

24、源,遍现前人遗迹,以谓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其以书为已任也如此。当世说者皆倾伏之,以为其格峻,其气壮,其法备,又光大于秦斯矣。赞之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自阳冰后,虽馀风所激,学者不坠,然未有能企及之者。其早年书法,字画差疏瘦。到大历以后所写诸碑,为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评论者以为,得大篆之圆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作品:三坟记、城隍庙碑、颜家庙碑额、拪先茔记。,三坟记,唐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唐大历二年(767年)立。碑文两面,共23行,行

25、20字。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此碑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城隍庙碑 又称缙云县城隍庙记碑,唐乾元二年(759)刻,李阳冰为本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撰并书。篆书8行,行16字,在浙江省缙云县。宋宣和间方腊造反,刀兵所及,碑石断裂,文字残缺。现存为宋宣和五年(1123)十月缙云县令吴延年根据搨片重刻,保存得颇为完整,惟题记下面立石人的官爵姓名缺蚀三字。此碑书法瘦劲通神,中锋行笔,结体委婉自如,与所书他碑不同,有翻刻本传世。,(三)晚

26、唐书法 柳公权,柳公权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蒙诏贴白麻纸

27、,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另外兰亭续帖中有紫丝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玄秘塔碑 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

28、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柳公权蒙诏帖821年,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此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

29、雪堂、三希堂帖等,墨本藏于故宫博物院。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方刚,精魄四射。其后三行笔走龙蛇,曲折连环;行间大小错落,锋出则破空杀纸,游丝则刚柔兼济,气势一泻无碍。后三行,虽字由大而趋小,随手变格,转换出瘦劲面目,然而气脉贯通,豪气流荡至于终篇。,三、五代书法,杨凝式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一度在洛阳过着一种佯狂的生活,因此时人还给他“杨风(疯)子”这么一个雅号。传世的作品只有四件: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宋人对杨凝式顶礼膜拜。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称“

30、杨公凝式笔迹雄强往往与颜行相上下”。黄庭坚作诗推崇他,还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吴道子)画为洛中二绝。”连挑剔的米芾也赞其“天真纵逸”、“如横风斜雨”等等。然而杨凝式的影响绝非仅仅限于宋代,六百年后的明朝,一代书法领袖董其昌对他更是异常重视,董其昌的书风也明显受到杨凝式作品(尤其是韭花帖)的感染,董在画禅室随笔中数番提到杨凝式。历来赞誉甚多。,韭花帖行楷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为杨凝式的代表作。是杨凝式在昼寝乍起,腹中甚饥之时,得以珍馐充腹之后,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而信笔写下的几行字。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轻松愉悦而又高昂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其书法更是令人称绝。杨凝式“长于歌诗,善于笔札”。这信手随笔的书札便成了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