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3061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群体心理-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群体心理,第一节 群体概述一、什么是群体1 定义: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合体。2 特征:群体成员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彼此互动;群体成员有认同感,群体意识;各成员间密切协作和配合。,二、群体的分类,1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力和义务都很清楚,并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力和义务都不确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往往以共同利益、观点、兴趣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较高的行为一致性。,2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成员群体个体为其正

2、式成员的群体如个人所在的小组、班级、球队;参照群体个人期望成为其中一员的群体,个人自觉接受其规范和准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包含三种含义作为比较的标准指望晋升其间的群体个体以其他群体的价值和观念为行为准则,3 大群体和小群体,大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以间接方式联系,通过各层组织机构等使成员建立间接的联系。大型群体可进一步分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等群体;社会职业群体、人口群体、社区群体等;观众群体、听众群体等。小群体是指相对稳定、人数不多,为共同目的而结合起来、成员直接接触的联合体。人数在2至30、40人之间,如家庭、工作小组、班级等。小小群体是由2至7人组成的群体,

3、它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共同体,同时还属于某个小群体。,4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相对较小、有亲密互动、存在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个人直接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是社会群体的最基本形式。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对个性及观念形成有重要作用。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其成员主要以刺激关系来相互联系。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规模较大、成员较多、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初级关系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感情深度的关系,它

4、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格的某些有限方面。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工作群体是次级群体,而非初级群体。次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这种非人格特征反映了次级群体的目的:达到务实的目标,而不是提供情感支持或作为自我表达的工具。我们最熟悉的次级群体是正式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初级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社会化功能经济功能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功能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功能,二、群体的功能,组织功能:完成组织交付的基本任务,有效完成组织目标;个体功能: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交往需求安全需求自尊心需求自我表现的需要 执行任务、创造成就与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群体功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第二节 群体如何起作用 角色

5、、地位、规范和凝聚力,一、角色:群体内的职能差异 角色是在群体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被期望去操作的一套行为角色可被任命,也可逐渐形成角色在明确群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上起着积极的作用角色冲突,二、地位:群体中的等级,地位:群体中的位置和等级地位与权利相连:地位高意味着拥有一些权利群体中的角色或职位意味着不同的地位,三、群体规范:游戏规则,1 群体规范的定义 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是群体成员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群体规范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正式群体内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非正式规范:自发形成,成员间约定俗成、大家一致同意却没有明文规定。非正式规范有时甚至与主体文化规范相矛盾,而它

6、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制约能力往往要胜过正式规范。,2 群体规范的作用,维系群体的作用:制约每个成员的行为,群体有多个成员组成,要维系群体整体性,需要有统一的准则来约束成员。认知的标准化作用:统一成员的看法,使群体成员保持感情和认知上的一致。群体规范明确了群体成员行为的奖惩标准。行为定向作用:通过群体规范,规定了成员活动的范围,制定了日常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惰性:消极作用。使成员行为趋于中等水平,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研究:非正式群体和非正式规范的形成,群体规范研究始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1961年,谢立夫进行了一项经典研究,完整地解释了人们从个体形

7、成群体的全过程。实验A:请互不认识的12岁男孩参加夏令营。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和街区,社会阶层上都属于中产阶级白人家庭。,第一阶段一星期,分成两个独立人群,分别安排两个人群进行一系列活动,如一起吃饭、修游泳池、玩垒球、一起做绳梯。结果,经过这一阶段活动和交往,人群分别从原来的聚合状态转变成了群体。每个小组都发展起了自己不成文的滚着、非正式的领导者,以及其他一些一个组织化群体所具有的特点。甚至两个群体分别自发地为自己的群体起了名字。一个叫“响尾蛇”,一个叫“雄鹰”。在实验第一阶段结束,群体每个成员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分化,并稳定下来。,第二阶段:安排两个群体相遇,彼此之间开展一系列比赛,橄榄球、垒球项目

8、。竞争的结果,两个小组出现了明晰的“我们情感”,“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发生了明显分化。第二阶段结束时请孩子们在两个群体中择友,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本组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分别高达93%。第三阶段:探索如何减轻或消除群体间的冲突。实验安排两个小组被试一起进行一系列共同活动,如一起用餐,一起看电影短片,做游戏,但并未有效减轻双方的第一,有一次两个群体在吃饭时发生了直接冲突。,第四阶段,是进一步安排和提供两个群体必需一起协同活动的机会。如一起修野营基地的蓄水池,否则大家都会缺水;一起把卡车拖出泥潭等一系列共同活动。结果,两个群体的敌对情绪明显减缓。野营生活结束时,再次进行择友测验,结果两个群体的

9、成员选择对方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左右。显然,交往、共同活动和目标一致时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实验B:对霍桑电厂接线车间的研究,发现,群体工作时,会产生出一种关于群体忠诚的非正式的、非书面的规章。根据这种规章,一个好伙计,既不能干活干得太快,使管理部门增加定额,也不能偷懒,完不成自己的任务。一起干活的工人违反了厂规,不应告密,不能势利眼,对同伴们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大家希望一个群体成员都遵守这些规范,如果一个工人违反了其中一条规范,酒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排斥和打击。,四、群体凝聚力,1 含义: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是指群体在其规范的基础上,使全体成员情感共鸣、价值定向相同或行为保持一致的

10、内在聚合力量。群体凝聚力既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内在聚合力,也包括群体成员间的内在聚合力,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的目标成员赞成群体目标,才会对群体产生认同感,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共同奋斗,才会大大提高群体凝聚力;成员不赞成群体目标,降低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或互补性同质性指成员在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似或类同,群体成员同质性高能增强凝聚力互补性指具有异质性的成员在某些方面的互相补充、渗透、交融;群体成员异质但互补,也会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和密切关系,增强凝聚力。,外界的威胁和激烈竞争外界的威胁和竞争会提高成员对群体的亲和力与责任感群体的大小 小群体比大群体凝聚力更高进入群体所

11、付出的努力,第三节 群体内的互动与交换,一、联盟两个人的社会交换可以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中,社会交换的关系变得复杂,群体中有人会试图操纵群体成员间的互动或变换交换规则从而使自己合法地获得最大利益成员结成联盟是群体中获取不公平利益的具体方法,联盟现象出现依赖三个因素具有相容或一致目标的人最容易结成联盟拥有某些特殊资源的人最容易与他人结成联盟拥有特殊资源的人更可能与群体中最弱的人结成联盟。,二、社会惰化:在群体中出工不出力,含义:与个体独立工作时相比,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集体努力模型:社会堕化的期望理论Karau&Williams(1993)提出,简称CEM个体努力工作

12、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他们相信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的成绩(期望);相信好的成绩会被认可和奖励(工具性);获得的奖励是他们看中并向往的(效价)以上者三个必要因素在群体工作时会打折扣付出和得到之间的不确定状态时造成社会惰化的原因,3 减低社会堕化的技术让每个人的努力和成果得到容易的区分提高群体成员对任务完成责任心提高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让个体看得到他的贡献是唯一、不可为他人替代的,三、合作、竞争与冲突,1 竞争与合作:群体内两种主要的互动方式合作:至少两个人通过相互提供活动,结果不仅有益于本人,而且也有益于对方。竞争: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互动方式。研究发现,虽然合作

13、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收获,但在社会互动中,多数人宁愿竞争不愿合作。在一般情况下,竞争影响群体内人际关系的协调,破坏群体凝聚力。,2 囚徒困境,3 汽车运输竞赛,4 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互惠:交往中人们会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个人定位,最初的竞争会引发更多的竞争,最初的合作鼓励了更多的合作合作定位:群体所有成员成果的最大化个人主义定位:个人成果的最大化竞争定位:打败别人,获得比别人多的成果沟通:沟通的机会越多,合作的可能性越大。奖励结构:竞争性奖励结构导致竞争,5 冲突,(1)含义:两个或多个社会成员之间由于反应或期望的互不相容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基本性质个体或群体间存在对立的利益关系双方都意

14、识到了对立关系都相信对方会损坏已有的利益单方或双方采取行动出发冲突,(2)产生冲突的原因利益和矛盾的存在以及对利益与矛盾的知觉错误归因:对他人行为的误解不良的沟通:采取了惹怒对方的方式地位偏见:当事人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客观的、实际的,而对方的观点不正确人格特性*冲突并非单一的有利益矛盾引发,社会因素也可以引发冲突,如长期的怨恨、不公平感、不正确的社会知觉、不良的沟通等,(3)托马斯冲突解决方式,对峙(confrontation):比较关心自己的需求,而对他人漠不关心逃避(avoidance):逃避的人常常拒绝承认冲突的存在,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接触顺应(accommodation):比较关注他人的

15、感受与需求,不关心自己的需求,常常会想对方做出让步,即使自己没有错妥协(compromise):运用各种方式与他人进行协商,直到达成一种妥协。妥协双方对自己与他人的关注均处于中等水平合作(collaboration):双方将冲突作为需要双方共同来处理的问题,这是解决冲突的最佳处理模式,合作的双方既关心自己,也很关心他人,高关注 对峙合作自己 妥协 逃避 顺应 低 低 关注他人 高,(4)协商式沟通,有效的协商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工具,协商策略有以下三种协商中最有力的最初立场:最初强硬的立场会使对方妥协,使自己受益协商中怎样让步:每次做出小小的让步比做出大的让步效果更好逐渐回报策略:以日常生活中的回

16、报原则为基础,假设一方减少威慑力的行为将引起另一方采取同样的缓和步骤,从而使得协商能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逐渐回报策略三个步骤,第一,公开声明自己希望和解的态度,并宣布让步措施第二,表明自己的“真诚和信任”第三,向对方施加压力了,促使对方做出让步要注意:最初做出让步的一方必须有能力来保护自己了,不会使对方乘机对自己造成危害,(5)利用中间人沟通,中间人是中立的,并且双方都能够接受中间人之所以能够起作用,与中间人能够使协商双方保全“面子”有关,四、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准确吗?群体是如何作出决策和达成一致的?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有什么不同?如何解释群体决策优势出现的错误?,(一)群体决策一

17、般问题1 决策:整合多方面信息以便在多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做选择的过程。2 两类决策问题智力问题:有正确答案,决策的任务就是找到最佳答案判断问题:与行为、伦理以及审美等有关,没有唯一正确的结论,而是与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内在需求有关,3 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影响团体决策往往是多数人意见的整合少数人也会对团体决策产生影响少数人是领导少数人对自己的观点极为坚持领导在决策中的影响,4 团体决策的原则多数取胜原则:进一步稳固强化多数人的观点真理不败原则:正确的方案最终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先入为主原则:群体决策会倾向于朝着群体中最先提出的方案方向发展一致性原则:在决策最终完成之前所有的成员都同意此选择,(

18、二)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指通过群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倾向于走极端的现象。冒险性转移:群体决策比个体更富于冒险精神。含义:原来倾向于谨慎从事的个体集合成群体后,倾向于冒险的现象。换言之,当人们集合在一起时,比他们单独活动更富于冒险精神。原因责任扩散论文化价值论领导者影响论,对群体极化现象的解释:社会比较理论解释强调极化产生过程中规范性影响的作用人们期望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期望获得积极评价,但通过与他人观点比较发现,自己的方案有种种不足,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说服性辩论解释强调信息性影响的作用期望获得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论点(信息)对于决策选择更为重要,(三)

19、群体思维,群体思维:也叫小集团意识,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群体的一致,而导致群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群体思维产生的条件群体领导是指导式的凝聚力极高群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缺乏有效程序保证群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外界压力太大,难以找到比领导者所偏好的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群体思维的症状与后果不会有危害的幻想,相信自己群体做出的决定一定不会错相信自己群体的道德,是为大家好对决策选择合理化对对手有刻板印象反驳反对意见对提不同意见的人直接攻击施压群体思维的后果有害,有时是灾难性的,克服群体思维的方法,领导者应该鼓励每一个成员踊

20、跃发言,并对提案质疑在讨论中应保持公平先把群体分成若干个小组独立讨论,然后一起讨论以找出差异邀请专家参与群体讨论在每次讨论的时候,指定一个人扮演批评者角色,向群体的主张挑战,(四)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Osborn提出的可以产生新奇思想,且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技巧给群体一个特定的题目,要求群体成员在较短时间内相处尽量多的解决方案原则禁止在提意见阶段批评他人,反对意见必须放在最后提出鼓励自由想象,想法越多越好,不要限制他人想象鼓励多量化,想法越多的人越可能最终获胜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利用头脑风暴技巧要远远好于成员单独决策,2 德尔菲法专家决策技术,又称专家评估法背对背的决策,由专家提供反馈步骤团

21、体成员对某个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专家对群体成员的意见加以整理,并将整理的结果反馈给成员群体成员在得到反馈之后重新就刚才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专家再整理并提供反馈,直到群体就此问题达成一致,3 阶梯技术,群体成员一个一个加入,参与讨论最终获得一致性的方案比较费时,所以主要用于大的、重要的决策4 具名群体技术出主意,由成员单独提方案,越多越好记录方案,把每个人提出的所有方案都列出,不能选择对方案加以分类,群体讨论并记录下每个方案对方案加以表决,每个人从1220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出自己认为最好的5个,并选择累计得分最好的方案,五、勒温及群体动力学研究,(一)勒温生平简介库尔特勒温,1890194

22、7,出生于波兰莫吉尔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全家迁往德国首都柏林,勒温开始读大学预科,在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顿夫指导下学习心理学。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1914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4年应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发表战场之观,奠定了其心理学基础主要著作人格的动力理论、拓扑心理学原理、心理动力的概念表述和测量、解决社会冲突、社会科学中的场论勒温是一位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又是一位动力心理学家,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二)勒温的场论,1 心理紧张系统对人的行为根源进行的动力分析紧张和需求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只要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需求,相应地个体就会处于一种紧

23、张状态的系统中,而紧张的释放可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提供动力和能量,蔡加尼克效应: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蔡加尼克1924年发现。她在实验中分派给被试1820件简单的工作。一半被试可以完成工作,另一半在中途被主试打断后改做其他工作。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刚才从事过哪些工作。被试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平均回忆量为68%,而对已完成工作的平均回忆量为43%解释:完成一个工作需要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后,这种紧张状态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使得被试的心理活动指向未完成的任务,因而易于回忆。换言之,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勒温另

24、一个学生奥芙散金娜的“受阻活动重做趋势”实验对正在工作中的被试给予阻止,或让他们中途改做其他工作被试表现出重做受阻工作的要求前一种情况100%要求重做,后者82%要求重做结论: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向,可以形成一种准需要,产生具有动力意义的紧张系统勒温认为,在个人与环境之间有一种平衡,只有当需求打破了原有的内在心理平衡后,才会引起一定的心理紧张目标具有力的性质(引拒值)。正的引拒值具有吸引力,负的引拒值具有排斥力。在目标的引拒值与个体内在的需求和紧张之间,存在着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心理紧张系统,包括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了紧张与目标的相互作用,2 生活空间,勒温拓扑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是一个场

25、(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1ife space,简称sp)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LsP)。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Bf(P.E)f(LSP),勒温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勒温称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为场。场一词是他借用物理学上力场的概念,其基本要义是: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此即勒温的场论(field theory)。他用场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并

26、用以下公式表示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关系:B=f(P E),B:Behavior 行为;P:Person 个人;E:Environment 环境;f:function 函数此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勒温借用了几何学上拓扑学的概念来解释个人生活空间内各部分的关系,所以他的场理论又称为拓扑心理学(topological psychology)他将个人的生活空间视为一个椭圆形,椭圆内个人的周围分为很多区域,分别代表生活空间内各种心理事件。他对每一区域内心理事件的性质用引拒值(valence)称之,并冠以数学上的正或负符号,心理事件适合个人需求有

27、正引拒值,而不合于则带有负引拒值。行为是这一动力场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来自不同方向的力是有着方向和强弱的向量。在一个向量的作用下,个体会沿着向量所指的方向移动。而当两个或多个向量从不同方向驱动一个人时,他就会在这些力的合力作用下,产生有效的移动。,当两个事件都具有正的引拒值,或者两个事件同等地令人排斥,而一个人又不能不在两者之中择其一时,两个事件之间就可能产生冲突。趋近趋近冲突:两个目标都有吸引力回避回避冲突:两个目标都有排斥力趋近回避冲突: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对一个要当医生的青年所处情境的拓扑分析,移动 P Ce C M I Pr G 疆界:阻碍P人 Ce大学入学考试 C

28、大学 M医学专业 I毕业 Pr行医 G目标(正引拒值),(三)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1944年勒温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团体动力研究中心后,勒温再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扩大用于团体社会行为的研究。基本观点: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具有格式塔的特征,团体是一个整体,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会有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从场论的观点出发,把所研究的团体区分为结构和功能两个层次。结构方面适用于拓扑学的描述,如团体内个体的位置,个体间的邻接或依存情况,外界的影响以及团体的核心人物等。区域、疆界、阻碍和引拒

29、值等概念都可以应用在团体的结构性描述上。动力方面则主要涉及团体的潜在生活,常用移动、向量、紧张、目标和力场等概念。这些概念都可以用来解释团体的变化,而变化则被认为是团体生活的根本特征。勒温曾提出一种“解冻流动重冻”的社会变化模式,认为所有的团体生活都只能是一种准稳态平衡,如同一条河流,即使其速度与方向未变,河流中的所有元素却无时不发生变化。,依据场论的观点,团体的行为象个体的行为那样,也是以所有发生影响的相互依存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些事实的相互依存,构成了团体的本质。因而从根本上来说,团体并非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包容诸个体的“格式塔”。作为团体,它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团体成员相

30、互依存的那种内在关系。勒温认为,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构成团体的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要改变个体应先使其所属团体发生变化,只要团体的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团体的标准来改变自己的意见,而一旦团体标准发生了变化,那么由于个体依附于该团体而产生的那种对变化的抵抗也就会消失。,团体的特点是有成员的动力相互依存性。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的区域,而他的区域又同别的区域(团体成员)相联系。团体受制于内聚力和瓦解力。当成员间阻隔交流的障碍太大时,便产生瓦解力。团体构成一力场,个体之间或吸引或排斥,取决于团体内的引拒值。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研究,对以后咨询和辅导心理学的

31、发展,发挥了促动性的影响。,六、群体的维持,1 群体压力(1)含义:群体借助规范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对其成员心理上的强迫力量,以达到对其行为的约束作用,这种力量就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群体内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不具强制力,但却是个体难以违抗的,有时比权威命令更具效力,(2)群体压力的形成过程辩论阶段劝解说服阶段攻击阶段心理隔离阶段(3)群体压力的意义群体成员的一致行为有助于群体任务的完成及群体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群体成员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增加个体的安全感,2 群体效力,任何一个群体若能同时完成执行任务与满足个人需求两种目标,该群体就是高效力的群体群体的有效性衡量标准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群体

32、成员欲望满足的多寡程度,3 心理契约的形成,含义:在正式群体中,每个成员相互之间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就是契约,期望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精神的,而对于精神上、心理上的期望就构成群体内部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的形成心理契约的内容与书面合同或口头协议相关联,是对客观约定的主观感知;心理契约以对方的行为作依据;契约双方认可的通行做法或惯常做法(类似于契约法中的惯常约定)也是判断心理契约内容的依据,第四节 领导,一、什么是领导?领导:本质属性是影响,是一种行为;领导人(领袖):是群体中对群体活动和信念最有影响的人。是从事领导行为的人。领导是指群体或组织中特定的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

33、,而对所在群体或组织和所属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行为过程。领导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三个要素:领导人、所属成员和组织环境。,二、领导人产生,1 领导人产生的途径组织中领导机构的物色、考察和培养权威人士的发现、推荐 个人毛遂自荐个人计谋得权群众民主选举 由群体外某一个人任命的领导和自己赢得这个地位的领导之间存在重大区别。勒温(1958)研究发现,群众选出的领导比任命的领导更有影响和权威。,2 领导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历史条件和社会大环境: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领导人,不同时代,对领导人的要求也不同组织特性或群体的气氛上级领导人或组织的意图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与群体成员的

34、交往程度个体与其他成员的利益关系,三、领导的功能,(1)克莱齐的研究组织功能激励功能(2)海姆费尔的研究建构体恤(3)贝尔斯的研究工作取向人情取向,四、领导方式,1 勒温的研究专制型领导者一人掌握权利,进行决策,制定政策,下达任务,指定合作者,监督下属工作,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表扬和批评,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没有感情交流。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在场时,成员的服从行为较多,能达到工作目标,领导这里开始,工作动机和效率下降;“我”字使用频率高,关系冷淡,强者欺负弱者,满意感较低,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推卸责任,相互攻击,争吵行为比民主型领导下多30多倍,挑衅行为多8倍。,民主型领导着把权力交给群体,组

35、织成员讨论决策,让他们决定活动方针、工作方法和达成目标的步骤,鼓励他们表达意见,公正地表扬和批评,关心、尊重成员。在这种领导方式下,群体成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领导者不在场时也较少变化,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友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我”字用的较少,成员的满意感较高,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问题,表现出高水平的创造性,群体工作效率较高。,放任型领导者放弃权力,只负责布置任务,对群体成员的活动不参与、不干预、不协调、不监督、不检查、不评价,只有当人们提问时才回答,但也不作积极指示。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成员间的关系较好,但工作效率低,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差。,实验 实验对象:三十名十岁男孩,分成六组,

36、每人五组,每天用二、三十分钟制作石膏工艺品。小组领导人由受过训练的实验合作者担任,分别扮演专制的、民主的、放任的领导人,进行轮组实验,每个小组都要经受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的领导人的领导。专制组领导人: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设计工作的一切方针,讲解技术、制定课题、制定小组成员作业时间,亲自进行表扬和批评,领导人和小组成员保持一定的距离,缺乏人情味。,民主组领导人:鼓励组员们讨论并决定有关小组活动的方针,制定达到目标的步骤,领导人提出的各种方式方法仅供参考选择,从不下命令,小组成员可以自由选择课题,能自由组合。领导人的批评与表扬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力求把自己作为小组的普通一员。放任组领导人:基本上是放弃领导

37、,对组员的活动不管理,不评价,不参与,只是到了组员主动提出要求时才提供情报、信息,否则就放任自流。,结果:小组成员行为显著受到领导作风的影响。民主组:能很好地团结起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并对工作发生兴趣,表现出很好的自觉性。当领导人借故离开现场,他们仍能继续认真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专制组:虽然也完成了指标,但工作质量不如民主组,当领导人借故离开现场时,成员们马上停止工作不干了,而且还表现出攻击行为和冷漠行为。缺乏独创性。放任组:工作做得很少,质量也差,但人际关系较好。,2 布雷克和默顿方阵管理类型无能型领导(1,1):领导者既不关心群体成员,也不顾及工作任务,只是维持现状乡

38、村俱乐部型领导(1,9):领导者高度关心群体成员的需要、友谊、人际关系等,不注重工作效率。任务型领导(9,1):领导者只关心工作成绩,不关心群体成员。连队领导(9,9):领导者既关心成员间的关系,又注重工作成绩。(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中间路线领导(5,5):领导者对群体成员的需要及工作任务的完成力求平稳,维持一定的满足程度。,3 费德勒相依模型,费德勒相依模型 领 好 导 面向任务领导 成 绩 面向人的领导 差 低 中 高 控制情境面向人的领导:首先关心群体成员。LPC得分高,容忍、为人着想,对下属比较放松、友好和体贴,成员愿意接受这类领导者。面向任务的领导:首先关心工作任务。LPC得分低,好

39、支配、严厉、古板,往往只对任务感兴趣,而不关心群体成员。,费德勒用来车龄人格的工具是:LPC问卷(最不受欢迎的共事者问卷)费德勒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关键是情境如何。有效的领导方式依赖于领导人与所属成员相互影响的方式。,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境因素,三种影响因素领导与群体成员的感情关系群体赋予领导者的权力所要完成工作的性质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高控制情境:领导者有合法权利,受成员喜爱尊敬,群体工作条理分明;低控制情境:领导者缺乏合法权威,与成员关系不佳。控制程度极低和极高面向任务的领导有效 控制程度中等面向人的领导有效,五、领导人的心理品质,(1)国外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齐赛利(E.E

40、.Chiselli)通过系统研究,把领导人的心理品质分为三类:能力类:管理能力、智力、创造性;个性品质类:自我保证、决策、成熟性、亲和力、兼备男性女性长处;激励类:职业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行使权力需要、高金钱奖励需要、工作安全需要。以上品质的重要性不等价。管理能力是确保领导有效性的最强有力品质。职业成就需要、智力、自我实现需要、自我保证、决策也很重要。,加拿大学者霍华德探讨了领导规模较大的劳动集体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热爱本质工作善于在压力很大的环境中保持镇定自若责任性强灵活机动力求对传统进行改革善于在家庭和工作集体中寻求经常的支持,美国企业界认为,企业家应具备10大条件: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擅长控制和分配权力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求新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良好,我国学者的研究 俞文钊教授对国内中层领导人的品质进行研究,将领导人的心理品质分成四个纬度:能力纬度、知识纬度、智力纬度、修养纬度 结果:修养占第一位,其次为能力、知识和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