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3209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P9页活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波及范围,陆地地形类型,出现时间的先后和灾因,出现时期,造成的损失,成因和特点,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一般来说,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是最为重要的气象灾害。,1、干旱:,(1)概念,(2)危害,(3)分布范围,P11 活动。,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旱情和旱灾的表现,土壤水分不足,

2、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干旱地区,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将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

3、区来水,如果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世界上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这些地区降雨较少,而且分布不均,因而极易造成季节性干旱,或者常年干旱甚至连续干旱。,我国旱灾分布,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

4、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旱灾与干旱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干旱都引起旱灾,一般地,只有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水资源相对充足,较短时间内由于降水减少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造成对生产生活的较大影响,才可以称为旱灾。例如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其春季夏季的干旱对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可以称作旱灾。而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常年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已经习惯了其干旱的气候,所以此地一般的干旱不能称作旱灾。,防旱与抗旱的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利,改进耕作制度,选育耐旱品

5、种植树造林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2、洪涝:,(1)洪水灾害,(2)雨涝灾害,P13 活动,洪涝灾害成因,暴雨的发生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暴雨对社会的生产、生活是否造成灾害,则取决于社会经济,人口,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因素,因而暴雨灾害的发生不仅有其自然的原因,而且有其社会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产生洪涝灾害的暴雨被称为致洪暴雨,这是防灾减灾部门最为关心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影响,地理环境和地势位置等。天气和气候因素是引发暴雨的直接原因。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不同的地形对暴雨形成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高原和山地易

6、于引发暴雨。同时,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盆地和山间不致造成重大灾害。然而,如果遇到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尤其是持续性大暴雨,就容易发生大水没城的严重灾害。并且,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区工农业都比较发达,人口增长迅速,与水争地的情况日益严重,加重了这些地区的暴雨灾害脆弱性。平原地区由于其地势平坦,面积辽阔,较少发生以冲击性为主的山地灾害,而以漫渍型的涝灾为主,人为因素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1)破坏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2)围湖造田,影响蓄洪能力。(3)侵占河道,流水不畅。(4)防洪设施标准偏低。(5)大中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城市洪涝险情。

7、,洪涝的防治,当代水利专家也把今后治水重点归纳为:疏通河道,给洪水以出路。,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本兼治相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合理规划,综合治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要把绿化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来抓。,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这样,山区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增加防洪投

8、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动局面。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灌两用抽水机站。,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严禁和限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第五,提高气象、水库的监测、预报水平,准确预报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变化,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二)洪

9、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5)台风:,2、热带气旋,(1)概念:,(2)危害:,(3)级别划分:,(4)分布:,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

10、,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1、地震:

11、,(1)概念:,(2)危害:,(3)震级和烈度,(4)地震带,2、滑坡和泥石流,A、概念,(1)、滑坡,B、发生的条件,C、多发地区,D、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高度与体积),1.地形:地形陡、山区2.土壤: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4.植被:少,(2)泥石流,A、概念,B、特征,C、发生的条件,(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1、风暴潮,(1)概念,(2)两种风暴潮(由台风和温带气旋引起,从发生季节、特点、地区进行比较。),三、海洋灾害,海啸,赤潮,赤潮,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爆发或流行的现象,我们常称之为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火灾。,四、生物灾害,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2009年2月6日在澳东南部发生的严重山火,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救援人员紧急为考拉熊解渴,山林中的袋鼠也没有逃脱大火的袭击,大火肆虐后的森林,截至目前这场森林大火已导致至少230人丧生,750栋房屋被烧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