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3528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活塞厂棚户改造腾跃活塞汽修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报告表m环评报告.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天水活塞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单位天水腾跃活塞汽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建军联系人杨理立通讯地址甘肃天水经济开发区东十里工业园区联系电话13893888757传真/邮政编码741000建设地点天水活塞厂家属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K70房地产业建筑面积(平方米)55349.14绿化面积(平方米)2343.67总投资(万元)85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由于天水活塞厂家属区现有住宅属于危旧楼房,因此天水腾跃活塞汽修有限公司提出可“天水活塞厂

2、棚户区改造项目”,拟对天水活塞厂家属区进行改造。“天水活塞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列入天水市2016年棚户区改造计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5349.14m2,住房420套(含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70套)。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区域内房屋征收户的安置;剩余住房由秦州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天水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公开向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出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天水腾跃活塞汽修有限公司委托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迅速进行了现场踏勘、调研,对建设工程进行了全面调查,查清拟建工程主要污染源、主要污

3、染物及其排放量,对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结合项目区域环境特征,编制完成了天水活塞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非工业项目,营运期内无工业三废产生。项目建成后,商业用房进行商业活动时,应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法规要求向当地环保部门另行申报相关环保手续。本报告表重点分析小区建成后居民日常生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小区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2.工程概况2.1项目名称:天水活塞厂棚户区改造项目2.2 建设性质:新建2.3项目建设单位:天水腾跃活塞汽修有限公司2.4工程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8550万元2

4、.5建设地点天水活塞厂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秦州区盛源小区以西,今天花园以东,总用地面积8686.71m2。项目四至:项目东侧为秦州区盛源小区;项目南侧为成纪大道西路;项目西侧为今天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北侧紧邻罗峪沟,罗峪沟北侧为皇城路。该地段交通便利,建设场地周围环境整洁,市政设施齐全,项目选址符合当地规划。详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项目区周围概况卫星影像周边关系图、附图3周边环境现状照片。3.工程规模3.1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天水活塞厂棚户区改造项目由3栋楼组成,其中1#、2#楼为30层住宅(1#楼1层为社区管理用房;1#楼2层、2#楼1-2层为物管用房),3#楼为4层商业。总建筑面积

5、55349.14m2,地上建筑面积46585.62m2,其中新建住宅面积37554.76 m2,新建商业面积6417.85 m2,物管用房面积1974.76 m2,社区管理用房面积638.25 m2;地下建筑面积8763.52 m2。住宅总户数420户,停车位218个,其中地下停车位121个,地上停车位97个。3.2总平面布置项目1#、2#楼布置于场地北侧,3#楼布置于场地南侧,紧邻成纪大道,小区主入口位于场地西南角,小区次入口布置于场地东南角。详见总平面布置图。3.3停车设施规划3.3.1机动车停车本项目居住区总停车位共计:218辆。分为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地面停车位:97辆;地下停车库共计

6、121辆。3.3.2自行车停车项目设自行车停车位420个,满足该小区自行车停放要求。3.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 项目总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项目数据单位总用地面积8686.71m2总建筑面积55349.1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6585.62m2其中新建住宅37554.76m2新建商业6417.85m2物管用房1974.76m2社区管理638.25m2地下建筑面积8763.52m2基底占地面积3012.04m2其中1#基底面积650.17m22#基底面积662.22m23#商业基底面积1699.65m2建筑密度34.67%容积率5.36绿地率26.98%绿地面积2343.67m2总户数420户总

7、人数1344人总机动车停车位218辆地下停车位121辆地上停车位97辆自行车停车位420个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4.1 项目给排水4.1.1给水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从场地南侧的城市自来水管网进水,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和基地内的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采用DN200进水管以满足项目的生活及消防用水。本项目有住宅420套,以每户按3.2人计,则小区预计有住户约1344人。项目用水主要为小区居民生活用水、社区服务用水及绿化用水等内容见表2。表2 项目主要用水量、排水量计算表编号项目单位(面积)用水标准日用水量m3/d年用水量m3/a备注1住宅1344(人)110L/p.d147.8453961.636

8、5天计2社区服务2613.017L/m2.d18.296675.85365天计3绿化用水2343.673L/m2.d7.03843.61次/3天4生活总用水量173.1661481.055污水量(1+2)80%132.948508.54.1.2排水系统项目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小区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后接入市政雨水管网;小区内生活污水收集后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产生量详见上表。4.2 项目供电本项目从市政电网引入独立10kV电源,整个小区设1座变配电室(10kV/0.4kV)。4.3项目供热项目冬季供暖由市政集中供热供给,可以满足项目冬季采暖需求。4.4供气系统本项目居民日

9、常生活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由城市燃气管网供给,通过城市道路下中压天然气干线引入中压管道,经小区调压站调压后供各用气单位。居民住宅每户设天然气表进行计量,燃气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气源接口应与天然气公司协商。根据天水市同类小区资料,住宅住户日常生活用气量按0.65m3/户d计,本项目用气量具体估算见表3。表3 本项目用气标准及用气量一览表用气项目用气单位用气标准日用气量(m3/d)年用气量(万m3/d)备注居民日常生活4200.65m3/户d2739.96按365d计4.5消防系统4.5.1室外消防系统小区内室外沿道路设置地下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室外消防用水由低区生活供水管网供给。室外消火

10、栓用水量按30L/s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地下车库自喷用水量按21L/s计,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按中危级设防。同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4.5.2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形成竖向环状管环网,室内消防用水量按20L/s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消火栓主立管为DN100,其布置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考虑。高层建筑消火栓用水由消防加压泵房供给,每层楼梯间设两套消火栓,火灾时为方便消防车向室内环网供水,最高住宅设屋顶水箱与其连接,各楼分别设地下式水泵接合器。4.6通风系统本项目居民住宅楼卫生间设排气扇换气,采用自然补风的方式;同时,卫生间设竖向砼排气管道,每层预留通气孔;住宅厨房抽油烟机风管接入厨

11、房变压式成品排风管,采用自然补风的方式。项目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等均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走道、房间等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地下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6次/h,送风量按排风量的80%计,送风量5次/h;火灾时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的环境问题:本项目所在地为天水活塞厂家属区,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可知,天水活塞厂家属区现有270户住户。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废气主要为天水活塞厂家属区住户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废气,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经住户安装的抽油烟机处理后排放。2.废水废水主要为天水活塞厂家属

12、区住户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3.噪声噪声主要为天水活塞厂家属区住户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噪声。4.固体废物固废主要为天水活塞厂家属区住户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的交界处,东连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

13、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西197km,南北宽122km,总面积14325km2。市区坐落在藉河、渭河两岸河漫滩、级阶地上,地势南高北低,市区平均海拔高度1100m。天水市为东西向带状河谷城市,渭河从麦积自西向东流贯境内。天水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拟建项目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成纪大道西路(天水活塞厂家属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756.31,北纬343037.90。2.地形、地貌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

14、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发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m;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m。境内北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西部为西秦岭山地。天水市区位于藉河、渭河两岸河漫滩、级阶地上,上部地层为黄土状砂质粘土,厚度不一,下部为砾石层。在沟口附近,由于洪水影响,一般都形成一个冲积层,砾石和砾土互层,深度不一,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渭河南岸级、级阶地,地形平缓。3.气候、气象

15、天水市秦州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西秦岭主脉横贯区中部,是我国亚热带和北温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岭南具有亚热带气候性质,岭北则具有温带半湿润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适量,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要气候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 10.7极端最低气温 -19.2极端最高气温 37.2年平均降水量 531.0mm年平均蒸发量 1420mm年相对湿度 68%年平均气压 887.4hpa年平均风速 1.6m/s年最大风速 13m/s全年主导风向 东南风4.水文天水地跨长江、渭河两流域,以西秦岭分水岭为界,北部地区属渭河水系的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长江水系的嘉陵江流域。天水

16、市入境河流主要有武山渭河干流、榜沙河,甘谷散渡河,秦安葫芦河,全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9.4亿m3。根据甘肃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天水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8亿m3,其中地表水为3.1亿m3,地下水为1.7亿m3。渭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5亿m3,其中地表水为2.8亿m3,地下水为1.7亿m3。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3亿m3,其中地表水为0.3亿m3。4.1地表水天水市地表水径流逐年减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人均水资源928m3/a,远低于全国人均2200m3/a及全省人均1180m3/a的水平。城市地下水人均占有量仅为362m3/a。区域内主要河流为渭河及其支流藉河、牛

17、头河、颖川河、东柯河等。渭河自麦积锻压机床厂北峡口流入,自西向东流径麦积城区、社棠镇至星火机床厂流出。渭河流量仅为建国初期的1/4。据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12.71亿m3,最大30.34亿m3,最小5.26亿m3,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聚增,最大流量4920m3/s,多年平均最小流量为2.547 m3/s,多年平均含砂量73kg/m3。藉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谷县龙台山,自西向东经过天水市区,至麦积区二十里铺乡汇入渭河,总流域面积1267.73km2。最高水位1180.04m,多年平均径流量0.871亿m3 ,最大流量3260 m3/s,实测最大流速13.16m/s,藉河多

18、年平均最小流量为0.054m3/s。4.2地下水区域内地下水按赋存的介质条件分为两类,第四系松散类孔隙水和第三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据资料介绍,天水市的地下水含量较为丰富,其水资源补给来源于入境水主要在武山渭河干流、榜沙河,甘谷的散渡河,秦安的葫芦河入境,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9.4271亿m3,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加入境水资源量为24.8918亿m3,其中渭河流域为19.2822亿m3,占77.5%;长江流域为5.6096亿m3,占22.5%。开发量约3.8亿m3,现已开发量约0.2亿m3。5.植物天水市地处甘肃省陇南山区森林带到黄土高原草原带过渡地带,植被上亦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到草

19、原的过渡带,具有不稳定的次生植被类型的显著特点,植被类型比较复杂。自南向北多为草原化草甸植被和典型草原类型植被镶嵌复合,森林植被分为林区天然林植被和人工林植被两大类,天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以常青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为主;人工林植被分布较广,为“四旁”用材林、景观绿化林和经济树种,品种丰富。天水市森林资源丰富,广阔的天然森林中栖息着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羚牛、梅花鹿、金猫、云豹等;二类保护的有羚麝、马麝、白臀鹿、斑羚、石貂、水獭、猞猁、猕猴、红腹角雉、兰马鸡、红腹锦鸡、大鲵、暗腹雪鸡、淡腹雪鸡、勺鸟、血雉、黑熊、秦岭红鳞鲑等。本项目建设场地周围无天然植被,没有发现国家和地

20、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周围生态环境相对简单。6.其它资源天水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市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共有78个,其中,粮食作物20个,油料作物8个,蔬菜及瓜类37个,牧草、饲料作物2个,绿肥作物7个,工业原料作物4个。天水是发展北方水果的适宜区,盛产苹果、桃、柿子、核桃、花椒为主的干鲜果。境内森林覆盖率达26.15,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面积1026万多亩,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林区出产生漆、木耳、板栗、猕猴桃等几百种林副产品。天水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名胜古迹众多,是古丝绸之路上有名的繁华重镇。辖区内有国家、省、市、区级保护的文物单位25处,国家风景名胜麦积山、麦积山石窟等位于境

21、内。本项目场址附近无文物古迹单位以及风景名胜区。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行政区域面积244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镇6乡420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镇辖居委会,总人口69.51万人。2.综合经济根据2015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天水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85.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

22、270.7亿元,增长9.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9%。3.农业2015年,天水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7亿元,比上年增长6.14%。其中种植业增加值84.89亿元,增长7.16%;林业增加值1.28亿元,下降0.55%;牧业增加值11.2亿元,下降0.42%;渔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3.08%。2015年,天水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1.17万亩,比上年增长0.62%。2015年,天水市全年大牲畜存栏55.97万头,比上年下降0.98%。2015年,天水市全年森林覆盖率35.9%,果园面积125.7

23、4万亩。4.工业2015年,天水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增加值44.28亿元,增长12.9%。重工业增加值46.09亿元,增长8.2%;轻工业增加值64.94亿元,增长12.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8.73亿元,增长4.3%;国有企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7亿元,比上年下降0.2%;主营业务收入175.54亿元,下降5.6%;利税总额13.98亿元,下降2.2%;销售产值309.2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3.2%。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5

24、.48亿元。5.交通、邮电、旅游2015年,天水市全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05万公里。全社会公路客运量2840.05万人,比上年增长26%;客运周转量18.97亿人公里,增长26%。货运量2896.39万吨,比上年增长26%;货运周转量50.53亿吨公里,增长26%。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63.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3.6万户,比上年增长10.4%;移动电话(包含移动、联通、电信部门)用户261.3万户,增长1.2%。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21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7亿元,增长32.3%。6.文化、卫生、体育2015年年末全市共有

25、文化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农家书屋2540家,公共图书馆8个,各类藏书80.8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35%和99.06%,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万户。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02个,其中医院36个、卫生院1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4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6万人(含村卫生室卫生员),其中执业医师3262人(含卫生院执业医师),床位1.29万张。年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点406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约139万人,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6枚、银牌92枚、铜牌35枚。环境质量状况

26、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2016年1月6日天水市环境监测站公布的2015年天水市环境质量简报,2015年天水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为良,平均污染指数为65,与2014年相比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空气质量达到级(良)的天数为29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1%。三项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由于春季扬尘天气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相对夏季较高;冬季采暖期间燃烧废气排放量增加,尘污染相对有所加重,1月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余季节降水量较多,生态植被较好,空气质量为良。表4

27、2015年秦州区空气主要污染物状况 单位:mg/m3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mg/m3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浓度mg/m3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浓度mg/m3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秦州0.04250优0.04150优0.07462良2.地表水质量现状藉河污水处理厂上游河段CODcr、BOD5、总磷、氨氮、LAS项目超标,水质劣于类(见表5),属重度污染,原因主要为未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部分污水散排进入藉河。表5 2015年藉河水质污染状况河流断面位置规定水域类别实测类别水质状况超标项目藉河污水厂上游500米劣重度污染CODcr、BOD5、总磷、氨氮、LAS 3、地下水质量现状2015年对秦州和麦积

28、两区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西十里和慕滩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两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水质标准,水质安全稳定。4、声环境质量现状2015年天水市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5 dB(A),达到居住区60dB(A)的噪声标准,比2014年降低了1.66 dB(A)。构成天水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声源主要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较大,为69%;交通噪声所占比例是19%;施工噪声占10%;工业噪声占4%。2015年天水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状况如下:全市建成区确定的主/次交通干线50条路段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Leq值为59.4dB(A),

29、符合国家规定的70 dB(A)道路交通噪声标准,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6.4dB(A),平均车流量增加了957辆/小时。天水市噪声功能区划分为4个类别,2015年监测结果表明:除1季度1类功能区夜间等效声级超标外,1、2、3类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值全部达标,4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值达标,夜间声级值全部超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项目建设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功能以及本区域环境污染特征,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1.藉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2.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要求。3.项目

30、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标准。4.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见下表。表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距工程场界距离、方位要素保护级别1今天花园项目西侧,距离场界10m声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盛源小区项目东侧,距离场界10m2藉河水质项目位于藉河北侧,距离约2000米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地下水质/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31、)类要求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表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项目pH溶解氧CODBOD5氨氮标准值6-952041.0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表8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总大肠菌群标准值6.5-8.545010000.23.0个/L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表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TSPPM10PM2.5SO2NO2年平均0.200.070.0350.060.0424小时平均0.300.150.0750.150

32、.081小时平均0.500.20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表10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 (A) 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标准;表11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单位:mg/L项目pHSSCODBOD氨氮油脂标准值6-9400500350451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表1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建

33、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1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 (A)昼间夜间7055总量控制指标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表1的B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天水市污水处理厂秦州分厂处理后排放。因此,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拟建项目为房地产建设项目,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其建设过程可分为前期准备、建筑施工和建成运行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为施工前期做准备,主要为楼址比选,地质勘探,方案工程设计和征地,施工阶段主要为场地平整、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及装

34、饰工程和辅助工程,竣工验收施工期结束,进入运营期,工程建设工艺流程见下图。楼址比选地质勘探征 地基础工程场地平整主体工程装饰工程竣工验收投入运营扬尘、废弃土方、噪声、生活污水扬尘、废弃土方噪声、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扬尘、建筑垃圾、噪声、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车辆尾气、噪声、生活垃圾等装修废气、装修垃圾、噪声、生活污水前 期准 备建 设投 入运 营主要污染工序工程污染分析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期。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1.施工期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1.1废气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地基开挖、建材运输及道路扬尘以及装修产生的有机废气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

35、: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动力源为柴油,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有CO、CxHx、NOx、SO2。主要对作业点周围和运输路线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污染物排放量很小,且为间断排放。扬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方填挖扬尘、物料堆场扬尘、灰土等粉状物料运输扬尘,其扬尘产生量和浓度与施工文明程度、施工方式、物料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土方填挖扬尘主要与施工作业面土壤的干燥程度及自然风速有关,参照有关施工期间施工场地TSP监测结果类比可知,50m处TSP浓度一般1.00mg/m3,到了150m已基本无影响。施工现场物料、弃土堆积也会产生扬尘。据资料统计,扬尘排放量为0.12kg/m3物料。灰土等粉状物料运

36、输扬尘主要包括施工车辆驶过引起的道路扬尘和粉状物料遗洒扬尘,各式运输车辆的行驶以及粉状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遗撒,其产生量与路面种类、气候条件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根据类比调查,当运输车以4.0m/s速度行驶时,汽车经过的路面空气中粉尘量约为1015mg/m3。装修废气:本项目建成后为框架结构,房内墙体只进行简单的粉刷,由住户自己进行装修。室内装修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装修所使用的油漆、胶、石材、地砖、木材等材料。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甲醛、苯等物质,对环境的危害较大,装饰工程中废气排放情况取决于所选的装修材料和施工工艺。油漆废气主要来自装修过程,由于不同住户的习惯、审美观、财力等因素的不同,

37、装修时的油漆耗量和油漆品牌也不相同,油漆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1.2废水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混凝土使用商砼,不设拌合场地,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要求冲洗。施工期主要的水污染源包括混凝土养护废水和施工场地施工人员临时产生的生活污水。混凝土养护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产生量不大,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区抑尘洒水,不向外排放。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地食宿,施工人员如厕依托周边公共卫生设施,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漱废水,可直接用于场地泼洒抑尘。1.3噪声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分析确定主要噪声污染源。土方阶段的主要噪声源为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基础施工阶段声源为各种打桩机、风镐、吊车、平

38、地机等;结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设备为振捣器、电锯等。具体的各个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14,交通运输车辆噪声源强见表15。表14 施工主要机械噪声值施工阶段噪声源噪声级dB(A)离声源的距离(m)土方阶段推土机955挖土机955运输车辆901基础阶段打桩机1055风镐1001吊车901平地机905结构阶段商砼输送车90-1001振动棒100-1105电锯100-1151电刨100-1151电焊机951运输车95-1101装修阶段电钻100-1151电锤105-1101手工钻105-1101多功能木工刨95-1001运输车辆95-1001表15 施工期交通运输车辆噪声值声源大型载重车混凝土罐车、载重

39、车轻型载重卡车声级dB(A)958085751.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废弃的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废弃土石方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1.4.1建筑垃圾采用建筑面积预测:JS=QSCS式中:JS:建筑垃圾总产生量(t)QS:新建部分总建筑面积(m2),55349.14m2CS:平均每m2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0.06t/m2根据上式计算所得该项目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约为3320.9t。1.4.2废弃土方拟建项目地基开挖、给排水管线铺设等地下设施的施工都需要对地面进行开挖,绝大部分土方用于回填及场地平整,若开挖有剩余土方,应排放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或用于其他市政工程填方用

40、土。1.4.3施工期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按施工期高峰期50人计,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5kg,施工期约为2年,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18.25t。1.5社会环境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料运输对区域交通运输、道路路况及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施工期由于物料运输会对道路交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重附近道路的交通运输负荷,造成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等;物料运输会对道路路况产生一定影响,并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出行及日常生活。2.项目运营期2.1废气项目运营后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三个部分,一是厨房油烟废气,二是燃气废气,三是汽车尾气。2.1.1油烟废气本项目建成后居

41、民厨房油烟废气中含有大量油脂和有害物质,属于典型的分散面源,并且带有一定的异味。据调查,食物在烹饪过程中食用油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本项目产生厨房油烟主要为小区居民家用厨房排放的油烟。 居民食用油人均消耗量约为0.03kg/人d,居民人数约1344人计,每天运行2h,每年按照365d计,则居民食用油消耗量约为40.32kg/d、14.72t/a。油烟挥发量按总耗油量的2.83%计,则项目居民炊事油烟产生量约为1.14kg/d、0.42t/a。本项目居民炊事油烟产排情况见表16。表16 本项目各污染源油烟排放情况污染源居民炊事平均就餐人数(人次)1344油烟产生量(kg/d)1.14运

42、行时间(h/d)2餐饮油烟治理措施家用抽油烟机,排烟道升顶排放油烟机排放量(m3/h)500420户油烟产生浓度(mg/m3)2.70油烟净化效率(%)50油烟排放浓度(mg/m3)1.35油烟排放量(t/a)0.212.1.2燃气废气本项目居民日常生活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其总用气量约为9.96万m3/a。天然气属清洁能源,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其燃烧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NOx、SO2。本项目燃气废气中污染物含量较小,且污染源分布较为分散,具有间歇排放的特点。2.2.3汽车尾气本项目共设121个室内地下停车位。地下车库采用机械送、排风系统。汽车尾气主要是指汽车进出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