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4305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康复护理技术-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康复护理技术,第一节 物理疗法第二节 体位与体位转移技术第三节 放松训练技术第四节 吞咽训练技术第五节 轮椅的使用第六节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第七节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第八节 矫形器、自助器、助行器的使用,第一节 物理疗法,一、物理因子疗法二、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一)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 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作用:促进局部小血管扩张,加强组织、神经营养,促进肉芽组织的上涨,促进血栓的溶解消退等,物理因子疗法,适应症 血栓性静脉炎、冠心病、骨折不连接和延迟连接等 禁忌症 急性湿疹、对直流电过敏、心力衰竭、出血倾向疾病等,物理因子疗法,2.直流电

2、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定义:应用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来治疗疾病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借助直流电场的作用,将药物离子经过皮肤或粘膜导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物理因子疗法,优点:兼有药物与直流电的双重作用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病灶局部浓度高药物离子在体内蓄积时间较长缺点:导入的药量少透入表浅,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神经炎神经损伤慢性溃疡伤口和窦道,瘢痕粘连角膜浑浊虹膜睫状体炎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物理因子疗法,禁忌证:急性湿疹出血倾向疾病恶液质心衰对直流电过敏者,高热昏迷局部有植入金属异物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局部皮肤有破损者慎用,物理因子疗法,护理要点应保持皮肤完整皮肤较为干燥,疗后局部可应用润肤剂,皮肤过敏,而治疗

3、必须进行时,疗后局部加肤轻松软膏涂敷,物理因子疗法,3.低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生理和治疗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物理因子疗法,禁忌证出血倾向疾病恶性肿瘤局部金属植入物者意识不清等,物理因子疗法,护理要点疗前宣教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准备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局部穿刺、注射、封闭等)之后24小时内应停止该项治疗,物理因子疗法,4.中频电疗法 用中频电流(1000Hz-100kHz)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中频电流分为等幅中频电流和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物理因子疗法,治疗作用 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

4、静脉或淋巴回流,促进渗出、水肿的吸收,对神经肌肉具有刺激作用等。禁忌证 急性炎症病灶 深静脉血栓形成带起搏器者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出血倾向者结核病灶恶性肿瘤,物理因子疗法,5.高频电疗法频率超过l00k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最常用的高频电疗法为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作用 止痛;消炎;解痉;高频电刀可治疗表浅癌肿,物理因子疗法,禁忌证恶性肿瘤(中小剂量)、妊娠有出血倾向、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心肺功能衰竭、装有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金属异物、颅内压增高、活动性肺结核等妇女经期血量多时应暂停治疗,物理因子疗法,护理要点发热患者,当天体温超过38者,应停止治疗女性患者经期,下腹部不宜进行高频电

5、疗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局部穿刺、注射、封闭等)之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治疗部位伤口有渗出者,应先处理伤口后,再行治疗治疗中注意特殊部位的保护(如眼、生殖器、小儿骨骺端),物理因子疗法,(二)光疗法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激光)来作为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方法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紫外线疗法,物理因子疗法,1.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对机体的作用基础是热效应,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主要作用(1)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可用治慢性炎症(2)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3)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

6、,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各种亚急性和慢性损伤;软组织炎症吸收期;其他。禁忌证: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出血倾向、高热、重症动脉硬化患者、活动性结核等。下列情况下谨慎使用:水肿可能会因组织温度增高而加重;感觉失常不能明确判定热度的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物理因子疗法,护理要点护眼:急性创伤2448小时内局部不宜用红外线照射防烫伤:a.植皮术后;b.新鲜瘢痕处;c.感觉障碍者如老人、儿童、瘫痪患者,物理因子疗法,2.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在光谱中位于紫光之外,故称为紫外线。紫外线作用于人体后主要产生光化学效应(治疗作用的基础),故又有光化学射线之称。应用紫外线治疗

7、疾病的方法称为紫外线疗法。,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风湿性疼痛、骨质疏松症疼痛急性神经痛、急性关节炎皮肤、皮下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或愈合不良的伤口、佝偻病软骨病、银屑病、白癜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物理因子疗法,禁忌证: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活动性肺结核急性湿疹、红斑性狼疮光过敏性疾病、应用光敏药物者,物理因子疗法,3.激光疗法 激光是一种因受激光辐射而发出的光。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强、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的光。激光对机体的作用有四个方面:热效应;机械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效应。,物理因子疗法,禁忌证 恶性肿瘤(光敏治疗除外)、皮肤结核、活动性出血、心肺肾衰竭等。护理要点烧灼治疗后应保持

8、局部干燥避免局部摩擦尽量使其自然脱痂照射治疗时,不得直视光源,(三)牵引疗法(1)定义 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外力(手法、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分或关节施加牵引力,使其发生一定的距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2)牵引种类 根据作用部位分: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根据牵引的动力分:手法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根据牵引持续时间分: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根据牵引的体位分:坐位牵引、卧位牵引和直立位牵引。康复医学种主要用脊柱牵引,脊柱牵引又分为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3)脊柱牵引的治疗作用 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

9、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是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有助于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编突出物或骨赘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4)临床应用 颈椎牵引颈部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颈、肩、臂综合征;颈、肩、上臂、肩胛肩部结缔组织炎、肌肉风湿等症,尤以背部、脊柱旁的肌通、僵硬为主诉者;经椎外伤后恢复期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腰椎牵引椎肩盘突处、椎间盘变性、变形性脊椎病、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物理因子疗法,(四)磁疗和水疗法 一、

10、磁疗护理要点眼部磁疗时,应采用小剂量,时间不宜过长密切观察磁疗副作用的出现对老年、体弱、小儿、急性病、头部病变者一般均以小剂量开始,物理因子疗法,二、水疗法 利用水的温度、静压、浮力及所含成分,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来防治疾病和促进康复的方法。适应证脊髓不全损伤、脑血管意外偏瘫肩-手综合征、肌营养不良、骨折后遗症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疲劳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神经衰弱等的辅助治疗,禁忌证过高或过低温度浸浴疗法的禁忌证有:动脉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物理因子疗法,水疗护理要点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全身浸浴或水下运动时,防止溺水冷水浴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发抖、口唇紫绀时,应停止治疗或

11、调节水温发热、全身不适或遇月经期等应暂停治疗空腹和饱食后不宜进行治疗有膀胱、直肠功能紊乱者应排空大、小便方可入浴进行温热水浴时出汗较多可饮用盐汽水,运动疗法,定义: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治疗作用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性瘫痪、脊髓炎症或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等。2.运动器官疾病 包括四肢骨折或脱疽

12、、脊柱骨折、关节手术后、颈肩腰腿痛、脊柱畸形、关节炎、烧伤后疤痕形成、骨质疏松等。3.内脏器官疾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支气管炎、哮喘、内脏下垂、消化性溃疡、内脏手术后等。4.代谢障碍性疾病 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5.其他 肿瘤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艾滋病、戒毒后等。,禁忌症 严重衰弱、脏器功能失代偿,发热、疾病的急性期,剧痛并有大量出血倾向、运动中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者。,等张抗阻练习,等长抗阻训练,运动疗法的分类,运动疗法的分类 被动运动 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力运动,易化技术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应用促进或抑制方法改善脑病损者功能障碍的系列康复技术神经生理疗法、神

13、经发育疗法、促进技术或促通技术适用于偏瘫、脑瘫及神经精神发育迟缓者等常用的易化技术有:Brunnstrom法、Bobath法、Rood法及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法(简称PNF)等,Rood法 特征是在皮肤区域施以温和的机械刺激或表面温度刺激,通过皮肤刺激使传出神经激活,改变该皮肤区域下面的肌肉张力与促进其收缩Bobath法 主要用于儿童脑性瘫痪的治疗和成人偏瘫的治疗,Brunnstrom法 主要用于偏瘫的治疗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 用于瘫痪、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以增强肌力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易化技术护理要点训练中要求患者主动注意训练的过程,强调重复学习有顺序地组合其它方法在动作进行中和完成

14、后给予患者适当鼓励,第二节 体位与体位转移技术,1.定义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2.目的 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体位转换 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姿势或位置。包括:床上转换 卧坐转换 坐站转换,体位转换的方式 被动体位转换 助动体位转换 主动体位转换,良肢位的摆放,定义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及减轻症状,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特点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保持良姿位是康复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不同的疾病的残疾有不同的良姿位,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仰卧位,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

15、肩前伸,外旋。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度,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外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头保持患膝稍屈曲,足尖向上。,患侧卧位,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健侧卧位,躯干:略为前倾。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度左右。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

16、略为弯曲,下肢放枕头上,避免足内翻。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就怎么放置。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翻身法,主动转换法 健侧足置于患足下方 双手交叉,双侧上肢想头的上方上举,肩关节屈曲约90度 双侧上肢肘伸展,在头的上方做水平摆动 向健侧摆动时,利用惯性将躯干部向健侧旋转 护士协助骨盆旋转完成翻身动作,一人协助患者翻身法两人协助患者翻身法,体位转换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正确的体位及转换方式、方法和间隔时间。解释说明,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转换过程中,鼓励患者发挥自己的残存能力,同时给予 必要的协助和指导。注意引流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 转换后,注意转换体位是否正确舒适,第三节 放松训练技术,肌

17、肉放松训练是使骨骼肌纤维处于伸长的状态,完全无收缩,在肌电图上几乎无放电现象的显示,能使紧张的、痉挛或疲劳的肌肉得意放松的练习。主要作用 解痉、降低肌张力;消除紧张和疲劳;镇痛;镇静;催眠;降压,肌肉放松的方法 渐进性放松法 对比法 逆转法 钟摆样摆动法,渐进性放松法 逐个肌群有意识的反复联系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然后使全身逐渐进入放松状态姿势:仰卧位坐位,对比法 相反法注意问题 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避免干扰。松开腰带、领带或腰围,逆转法 交替法注意问题 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钟摆样摆动法 主要适用于帕金森病的患者,减轻肢体的强直和痉挛。或者坐位活动关节的训练,主要适用于肩、髋

18、、膝关节活动训练。,肌肉放松体操 用于肌张力严重增高而无法放松的患者。主要用于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肌肉的放松训练。主要方法:仰卧位、坐位、立位、步行位、四肢爬行位,注意事项 选择正确的姿势体位。动作准确,避免出现错误动作和颠倒 反复练习,刺激大脑形成暂时性的条件反射 完全放松肌肉,同时避免过度的牵拉刺激,防止肌肉损害 禁忌症:疾病的急性期、发热、全身状况差、内脏出血及重症精神病患者。,第四节 吞咽训练技术,吞咽障碍 正常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称为吞咽障碍。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吞咽训练技术:

19、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生理过程,AB:口阶段,CD:咽阶段,E:食管阶段,增加进食乐趣增强康复信心,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吞咽训练的目的,减少鼻饲机会增强营养,增强用口进食的能力及安全性,基础训练,一、口咽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1.口腔、颜面肌肉训练 进行皱眉、闭眼、鼓腮、微笑等表情动作训练,改善有关肌肉的紧张性,促进主动收缩功能的恢复。,2.下颌关节开闭训练 有利于进行咀嚼运动3.改善舌运动的训练 包括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的训练,同时用压舌板在舌上进行压、滑动等刺激或舌抵压舌板练习抗阻运动可改善舌的运动。,二、颈部肌肉训练 进行被动、主动的颈部屈伸、侧屈、旋转等,强化颈部肌肉的屈

20、肌肌力,三、改善吞咽反射的训练1.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 用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2、冰块刺激 仰卧位、头部前屈30-60度。咽下小冰块,刺激咽反射的反生。,四、闭锁声门联系五、声门上吞咽训练 先充分吸气、憋住,然后慢慢咽唾液,再吸气,最后咳嗽。适用于咽下过程中引起的误咽患者。,六、低、中频电疗七、门德尔松手法 喉部可上抬患者 先嘱 干吞咽数个,再指导患者吞 咽时舌抵硬腭,屏住呼吸,将甲状软骨抬起数秒。喉上抬无力患者 按摩患者颈部,轻捏上推喉部固定5秒,以促进吞咽,摄食训练,一.进食的体位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

21、颈部稍向前弯曲。半坐位: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二、食物的性状 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胶冻样或糊状食物,如果冻、香蕉、蛋羹、豆腐等。液状食物:刺激弱、容易出现误咽 固体状食物:刺激强、误咽少。但不容易吞咽。,三、摄食一口量 正常人约为20ml。对于患者应从少量开始,逐渐摸索合适的量。酸性和含脂肪多的食物吸入容易发生肺炎。开始选择小而浅的勺子。,四、进食的协助 开始进食时,每次摄入为1汤匙大小为宜。每次进一小食团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喝水时,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五、咽部残留食物的祛除方法1、反复空吞咽2、交替吞咽:交替吞咽固体和流食3、点头式吞咽:可祛

22、除会厌部的食物残渣。4、侧方吞咽:可祛除梨状隐窝的残留食物,注意事项,1、禁忌症2、尽量消除和减少误咽3、保持口腔清洁,减少误咽细菌和胃液返流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5、鼓励家属主动参与训练,第五节 轮椅的使用,使伤病残者得以自理的一种重要康复工具主要作用:代步工具 增强大脑皮层与肌肉收缩的协调关系 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提高伤病残者生活的信心,一、构造及用途 主要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椅四部分组成。1、大车轮 主要的承重部件。有实心和空心两类2、小车轮 改变方向的作用。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地毯,3、手轮圈 主要的驱动部件。为了易于驱动,可有两方面的改动:增加摩擦力 增加推动把手

23、,4、轮胎 实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振动大。充气内胎型:振动小。但易爆破,较难推。无内胎充气型:舒适,安全。但难推。,5、刹车 凹凸式刹车:安全可靠,但费力 肘节式刹车:省力,但失效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可在刹车上加延长杆,6、座椅 宽度:坐下时两臀间或两股间的距离,加5cm 深度:坐下后臀部至小腿腓肠肌之间的水平距离,减6.5cm 高度:坐下时,足跟至腘窝的距离,加4cm,7、坐垫8、脚踏 脚踏板与地面的距离至少要求有5cm9、靠背10、扶手或臂托 扶手的高度为肩部放松时,肘关节屈曲90度,扶手比肘部高2.5cm,二、轮椅使用的适应症 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 截瘫、骨折未愈合、截肢、双

24、下肢麻痹、严重的下肢关节炎等 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时 心衰、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衰竭 中枢神经疾病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 痴呆、空间失认等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的帕金森病脑性瘫痪。,三、轮椅使用的护理1、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轮椅2、使用前检查轮椅是否安全3、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患者的体位舒适正确4、预防压疮的发生5、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轮椅和轮椅转移相关技能。,第六节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一、两人帮助的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侧方转移法角度:轮椅与床夹角30度体位:患者坐位,两臂交叉放于胸前。转移过程:一人站在患者后,两腿夹住轮椅的后轮,双手穿过患者腋下,两臂环绕患者胸部并加紧胸廓下部

25、;另一人面向床,成踏步姿势,双臂托住患者下。两人同时进行重心后移,将患者放于轮椅上。,2、垂直转移法角度:轮椅与床垂直体位:患者坐位,背向轮椅转移过程:两护士面向床,分别站立患者的两方。肩顶住患者胸廓下部。护士一手托臀,一手穿过患者大腿下相互紧握。两人同时抬起患者,重心后移,将患者放于轮椅上。,二、单人帮助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基本要求: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躯干控制能力。适用症:偏瘫患者、截瘫及四肢瘫痪患者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时。,1、站立位的转移法角度:轮椅与床夹角30度体位:患者床边坐位,双脚着地。转移过程:护士直背屈髋,面向患者。患者的下巴搭在护士的肩上。护士双脚夹住患者双脚、双膝抵住患者双膝外

26、部。护士伸腰后仰,将患者从坐位转换成站立位。待站稳后,护士慢慢转身,使患者背向轮椅。慢慢屈髋,将患者放于轮椅上。,2、床上垂直转移法角度:轮椅垂直于床体位:患者坐位,背向轮椅转移过程:患者背对轮椅,身体前倾。双手或单手抓住轮椅扶手。护士站于轮椅一方,一手置于患者肩胛部,一手置于患者大腿根部。两人同时用力,患者抬高臀部后移,护士托住患者躯干后移,使患者慢慢坐于轮椅上。,三、独立的床与轮椅之间的转换 基本要求:有较好的上肢或下肢肌力,有良好的躯干控制能力,掌握一定的转移技巧。适应症:偏瘫患者、截瘫及四肢瘫痪患者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时。,1、主要靠双上肢力量转移角度:轮椅与床夹角45度体位:床旁坐位,

27、双下肢垂于床旁转移过程:患者一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另一手支撑于床上,患者向前倾斜躯干,双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同时一手推床边或床面,另一手将身体拉向轮椅。转动躯干。慢慢坐于轮椅上,2、主要依靠下肢力量进行转移角度:轮椅与床夹角30度体位:床边坐位,双足踩地转移过程:患者床边坐位,双足踩地后,屈髋屈膝使膝关节前缘超过足尖,躯干前倾、上肢用力前伸带动身体站起。待站稳后转身,弯腰,屈膝慢慢坐于轮椅上。,3、利用滑板转移角度:与床夹角30度体位:坐位转移过程:轮椅与床夹角30度,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置于轮椅坐垫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

28、置于床垫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4、利用吊环转移角度:与床夹角30度体位:坐位,双下肢垂于床边转移过程:轮椅与床夹角30度,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左手伸入上方吊环,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在右手用力撑起的同时,左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环,臀部提起,向轮椅上转移。,5、平行转移角度:轮椅与床平行体位:坐位,双下肢垂于床边转移过程:轮椅与床平行,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一手支撑于床上,一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手支撑抬起臀部并向轮椅移动。,注意事项,光面床面上运动时,注意防止皮肤损伤指导好动作要领,尽量不使用或少用辅助工具偏瘫患者双手交叉时患侧拇指向上光足训练时,全脚掌要支撑好身体,完成动作时足跟不能离地坐下时,动作要尽量缓慢安全移动的关键:正确的角度、制动完全、脚踏板要竖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