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4384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五月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建设地点21.3工程概况51.4选址可行性分析122环境现状152.1环境质量现状15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62.3环境保护目标16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243.1污染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243.2环境影响预测分析273.3环保投资情况汇总303.4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303.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23.6总量控制334公众参与344.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344.2公众参与方式、对象和内容345环境

2、影响评价结论355.1产业政策355.2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可行性分析355.3清洁生产355.4环境风险355.5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365.6对区域环境影响分析365.7总体评价结论366联系方式37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位于昌邑市南约25km,隶属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642-1192722;北纬364054-364230。2004年3月2005年3月,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在山东省昌邑市东部地区进行航磁异常查证工作。在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于2005年7月份进入详查工作,于2006年3月提交

3、山东省昌邑市常家屯矿区铁矿详查报告。该详查报告把常家屯铁矿区分为三个矿段,自北向南分三个矿段,分别为北矿段、中矿段、南矿段。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常家屯铁矿1矿区为北矿段。2006年5月由招远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07年8月第一次取得了1矿区的采矿许可证,2011年3月又更换了采矿证,变更后的采矿证有效期五年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生产规模为25万t/a。证号为3700002009062110022248,矿区面积为0.7802平方公里。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曾于2008年5月通过环评批复,山东省环保局下

4、达了鲁环审【2008】73号文件“关于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常家屯铁矿1#矿区25万吨/年铁矿石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该环境评价文件有效期5年。建设单位于08年底在采矿权内做了补充详查勘探,初步估算储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多,遂于09年初矿山开始基建时,采选工程及配套工程等,均按照50万吨规模建设。后因多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基建未完毕。潍坊丛兴矿业公司于2009年8月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资源储量报告,报告新增铁矿石量581.90万t(其中原采矿证外、探矿证内新增50.6万t),并申请矿区范围的变更,2011年7月13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了该范围变更的申请。变更后的矿区范围由8个拐

5、点控制,面积0.855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从+2-395米。于2011年7月由烟台德和冶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新编制了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扩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该项目采矿生产规模扩大(采选由25万t/a扩大50万t/a,),矿区范围扩大(由0.697km2扩大0.8553 km2),开采深度扩大(由+2米-35

6、0米扩大到+2-395米),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增加了两条盲斜井、一条风井,且风井位置变动),项目排水途径变更(剩余矿井涌水通过输水管道外排胶莱河新河闸北),因此项目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2建设地点管道由工业场地贮水池接出后沿串林路向北 向东穿下小路(省道221) 经前柳杭村 穿引黄济青干渠 向北穿国道309(沿市政燃气管线东侧布设) 穿高速路 穿引黄济烟干渠 向北后向东 沿三八路向北过二大章村 穿昌平路向北 向东穿漩河 沿漩河东岸向北 临近国道206南侧向东 沿胶莱河西岸向北 潍莱大桥。常家屯铁矿1矿区位于昌邑市南约25km,隶属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642-1

7、192722;北纬364054-364230。矿区南距济(南)青(岛)高速公路饮马路口约6km,距胶济铁路岞山站约10km,北距潍(坊)莱(阳)高速公路石埠路口约5km,309国道自矿区北约4km处通过。矿区交通地理位置见图1.2-1。输水管道走向见图1.2-2。图1.2-1 矿区地理交通位置图二大章村引黄济烟引黄济青干渠璇河胶莱河图1.2-2 矿井涌水输水管道线路走向图1.3工程概况1.3.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2007年8月第一次取得了1矿区的采矿许可证,2011年3月又更换了采矿证,证号为3700002009062110022248,矿区面积为0.7802平方公里。后鉴于

8、资源量大幅增加,范围扩大,潍坊丛兴矿业公司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申请矿区范围的变更,2011年7月13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以鲁国土资字2011925号问批复了该范围变更的申请。变更后的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控制,面积0.855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从2-395米。矿区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3-1。根据山东省昌邑市常家屯矿区北矿段铁矿资源储量报告,项目矿区共三个矿带,共圈出9个矿体。共求得矿区铁矿石资源量(包括现采矿许可证外资源量)1000.1万t,平均品位TFe29.78%,mFe24.63%,其中(332)类铁矿石资源量500.5万t,平均品位TFe29.52%,mFe24.36%,占总资源量的50.0

9、4%,(333)类铁矿石资源量499.6万t,平均品位TFe30.04%,mFe24.90%。项目采矿年生产铁矿石原矿5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17.1年。项目配套50万吨选矿厂,年产铁精矿14.602万吨。建设涌水外排输水管道,输水管道总长36公里。采矿工程:采用房柱采矿法及全面采矿法结合开采,开拓方式采用主、副竖井盲主、副斜井开拓,设置南、北风井。选矿工程:破碎筛分采用采用三段一闭路流程;磨矿采用一段全闭路磨矿分级工艺流程%;铁精矿脱水采用一段过滤脱水工艺;尾矿脱水采用浓缩+压滤的二段机械化脱水工艺,脱水后的尾矿经皮带运至尾矿临时堆场,一部分运至充填站进行采空区充填,一部分用汽车运走外售。输水

10、管道工程:输水管道铺设36公里,管道全线采用埋地敷设,敷设深度大于1.3米。建设现状:现处在基建期。基建基本完成了工业场地场区建设、矿井建设,到目前为止输水管道工程建设已完毕。矿区地面工程包括矿房、选矿厂、生活区、办公室、变电所、地面贮水池及排水泵站等;地下建设(为-176m以上段)包括主副井、运输大巷、回风巷道、井底车场、排水泵房、水仓等。1.3.2项目投资本工程总投资13203.5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665万元,输水管道工程对本项目而言可作为完全的环保配套工程,环保投资涵盖该工程整体费用。1.3.3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全矿职工总定员为279人,其中采矿定员204人,选矿定员75人。采矿采用

11、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3班作业,每班工作7920小时。选矿年工作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年运行7200小时。1.3.4工程建设内容拟建项目组成分为主体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及公用辅助工程等,见表1.3-1。表2.2-1 项目基本组成表工程类别名称主要内容备注主体工程采矿工程(1)开拓方式:采用主、副竖井盲主、副斜井开拓方案。共设1条主竖井、1条副竖井、1条盲主斜井、1条盲副斜井,1条南风井。主竖井:井筒净直径为4.5m,井口标高为+18m,井底标高为-176m,井筒全深为194m。副竖井:井筒净直径为4.5m,井口标高为+18m,井底标高为-176m,井筒全深为194m

12、。盲主斜井:斜井井筒断面为2.6m2.5m,方位90,倾角25。井口标高-166m,井底标高为-316m,井筒全长355m。盲副斜井:斜井井筒断面为3.0m2.8m,方位90,倾角25。井口标高-166m,井底标高为-316m,井筒全长355m。在矿区的南端在2830号勘探线之间施工南风井;北端在64号勘探线上施工北风井,南北风井直径为2.5m。主副竖井及其配套设施现已建设完毕。(2)提升系统:主、副竖井均采用2.5m单绳双筒提升机,11802200型单层双罐互为平衡提升。主要担负全矿的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及设备等升降任务。兼作进风井,井筒内设管缆间和行人梯子间。盲主、副斜井采用2.0m单筒

13、提升机,提升1.1m3的矿车组(四个矿车组成一个串车组)提升。人员上下井采用座20人的人车升降。该井主要担负全矿-166m以下的矿石、废石、人员、材料、设备等升降任务。主、副竖井提升系统已建成。(3)中段高度及中段划分:采用分期开采,一期为主副竖井开拓,开采深度为-166m。二期为深部开拓,采用主、副竖井盲主、副斜井开拓。一期段高33m,设三个中段,分别为-100m、-133m、-166m、中段。二期最低中段为-316m中段,段高30m,设五个中段。一期三个中段平巷已施工完毕。(4)采矿方法:采用嗣后充填的全面采矿法和嗣后充填的房柱法。(5)采矿生产能力:50万t/a。选矿工程主要由原矿仓、破

14、碎筛分车间、皮带通廊、粉矿仓、磨矿磁选车间、浓缩、过滤、精矿池等车间组成。选矿厂已基本建成。充填工程采用尾砂胶结充填采空区的方法处理采空区。地表建充填站,尾矿和胶固粉在砂仓混合后,通过充填钻孔和管路输送至井下充填地点。充填站未建设。公用及辅助工程综合维修间在地表建设小型综合修理间,承担井下开采设备及运输设备日常维修。给水生活用水由自来水公司供应,井下及选矿生产用水水源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涌水。排水矿井涌水:采用二段接力排水方式。分别在-166m、-316m中段主井和盲斜井井底车场附近建水泵房和水仓,井下涌水集中到这两座泵站水仓内,由这两座泵内的水泵接力排到地表。两个水仓有效容积均为2000m3。矿

15、井涌水通过地表贮水池部分用于生产后,剩余部分通过管道外排胶莱河北部新河闸北。-166m水泵房及水仓已建设完毕。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工业场地绿化、洒水等用水。排泥系统设计采用分级粗尾砂胶结充填,充填尾砂含泥量少,井下排泥采用沉淀方法。在每个中段建一座沉淀池,充填回水经沉淀后的清水,流入水仓。定期清理沉淀池内的泥砂。并在水仓前设两个沉淀池。-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基建期和生产初期(投产后,生产期前2年)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主竖井进风、经各用风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回风巷由副井排到地表。生产中、后期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主竖井进风、经各用风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回风巷由南、北风井排到地表

16、。矿井最终通风为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通讯全矿设50门行政电话机一套,10门生产调度电话总机一套,10门生产调度生产调度电话总机一套,总机都选用程控交换机。行政办公办公室、食堂、澡堂及门卫室等。已建。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矿井涌水部分回用于生产及辅助用水,工业场地设置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未建。废气破碎、筛分废气及充填废气处理系统,达标后外排。破碎筛分车间及充填站除尘器均未未建。固体废物井下掘进废石全部不出坑用于充填采空区;干选废石作为建筑材料综合利用;脱水后的尾砂经皮带运至尾矿临时堆场,部分充填井下采空区,剩余部分外运综合处理。矿区内的固废临时堆场布置在工业场地东侧平地上。输水管道工程

17、排水管线:输水管道铺设36公里,管道阀门34座,其中蝶阀8座、排气阀13座、排水阀13座。线路跨下小路后经引黄济青渠缘向北,至围子镇域内,向东经卜庄镇域排至胶莱河。36km输水管道工程已建。运输坑内运输中段运输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组运输方式。中段采用7t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矿车选用1.1m3翻斗式矿车。采场所产出的矿石由放矿漏斗装入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运往集中矿石溜井和废石溜井内。在-166m中段装车运输到主、副竖井-166m中段井底车场,再由竖、副井提升到地表。地上运输矿区地面运输任务主要为矿石、尾矿及材料的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运输道路未建。储存精粉贮存堆放在精矿储存池待运,外售。精矿储存池位于

18、选矿车间北部。已建临时堆场尾矿、废石临时堆场。未建1.3.5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矿区总平面布置包括:采、选场地、充填场地、废石、尾砂临时堆场、生活办公设施等,详见图1.3-2 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一、采矿场地1、主井和副井工业场地主井承担矿区矿石、人员、材料、设备等的升降任务,井筒中心坐标为:x=4063966.148,y=40450802.611,Z+18.0m(井口);副井承担矿区废石的提升和大件设备的下放任务;井筒中心坐标为:x=4063906.148,y=40450802.611, Z+18.0m(井口);区内布置有:卷扬机房、井架、井口矿仓、机修车间、空压机房、生产水池、材料仓库、配电

19、室、及办公室、宿舍、浴室、职工食堂等设施。2、风井工业场地南风井位于30号勘探线附近,风井井口中心坐标为x=4062854.27,y=40450520.81,z=17。风井井口设风井房。北风井位于64号勘探线上,风井井口中心坐标为x=4064452.27,y=4045121.81,z=17.0。风井井口设风井房。3、其他临时废石堆场:位于采矿主副井场地东侧,前期井下产出的废石运往临时废石堆场。后期废石不出矿井,直接用于井下采空区充填。二、选矿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在主竖井西侧,原矿仓距主竖井25m。矿石由主竖井提升到地表后直接进入选厂原矿仓内。选矿工业场地建、构筑物组成:原矿仓、破碎筛分厂房、废石

20、仓、皮带廊、粉矿仓、磨矿磁选厂房、浓密机、尾矿脱水厂房等。此外还设有选厂办公室、维修车间、材料库、化验室等。三、充填站为缩短充填管道长度,节能、减耗,充填站系统位置预留在主井附近。四、生活办公设施为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将生活办公设施布置在厂区西南部,人行主要出入口处。该区布置有:办公区、宿舍区、食堂、浴室、消防水池及泵房等。图1.3-2 工业场地平面布置1.3.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3-2。表1.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地质储量1工业指标边界品位:mFe%15最低工业品位:mFe%20最小可采厚度m1夹石剔除厚度m12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万t10

21、00.1 平均品位:mFe%24.63 TFe%29.783设计利用(可采)资源量万t910.89 平均品位:mFe%24.63 TFe%29.784采出资源量万t728.71 平均品位:mFe%24.63 TFe%29.785采出原矿石量万t857.31 平均品位:mFe%20.94 TFe%25.316设计资源利用率%91.087回采率%808资源综合利用率%72.869矿石物理力学性质矿石体重/33.3松散系数1.6硬度系数41210水文地质条件正常涌水量3/4000最大涌水量3/6000二采矿1生产能力万/502开拓方式主、副竖井盲主、副斜井3采矿方法房柱法、全面法70%、30%4采矿

22、损失率%205采矿贫化率%156平均出矿品位%20.94mFe%25.31TFe7万吨采掘比/万吨3578基建期工程量3699579基建时间年2.510矿山服务年限年17.1三总投资万元13203.52四劳动定员(总)人2791.4选址可行性分析1.4.1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 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26.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开发及综合利用,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8日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35号公文)中第七章(原材料政策)二十九条指出“根据我国富矿少、贫矿多的资源现状,国

23、家鼓励企业发展低品位矿采选技术,充分利用国内贫矿资源”。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床品位较低,平均品位TFe29.78%,mFe24.63%,为低品位矿,根据矿体赋存情况,采用地下开采,并配套建设选矿厂,充分利用了铁矿资源,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本项目满足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鲁环发2007131号)关于建设项目审批原则的要求。本项目建设满足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试行)鲁环函2012263号文要求。根据鲁政办发【2011】6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从现在开始,省内原则上不再审批煤矿和地下开采非煤矿山项目,确需

24、批建的,铁矿必须达到30万吨/年,必须通过省联席会议联审报省政府审批。” 拟建工程为地下开采50万吨/年铁矿采选项目,生产规模大于30万吨/年,而且2008年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曾下达鲁环审【2008】73号文件“关于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常家屯铁矿1#矿区25万吨/年铁矿石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8月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昌邑市常家屯铁矿1矿区的采矿许可证,证号3700000710140;2011年3月又更换了采矿证,变更后的采矿证有效期三年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生产规模为25万t/a,证号为3700002009062110022248,矿区面积为0.7

25、802平方公里。矿山于2009年初开始基建,因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矿山依然未正式投产,属于基建矿山。2009年8月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提交了资源储量报告,报告新增铁矿石量581.90万t(其中原采矿证外、探矿证内新增50.6万t)。鉴于资源量大幅增加,范围扩大,潍坊丛兴矿业公司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申请矿区范围的变更,2011年7月13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了该范围变更的申请。变更后的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控制,面积0.855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从2-395米。为充分发挥该矿的资源优势,确定进一步扩大矿山的生产规模,由原来的25万t/年扩大至50万t/年。所以,拟建项目符合鲁政办发【2011】67号

26、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综上,本工程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的产业政策。1.4.2当地发展规划潍坊丛兴矿业有限公司常家屯铁矿1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在昌邑市饮马镇(隶属于石埠经济发展区管辖)的东金台村、吴家村附近。工业场地用地规模5.8公顷。一:与昌邑市土地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昌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本项目工业场区用地属于采矿用地。环境功能区划属于二类区,周围没有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不属于环境敏感区。二:与昌邑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昌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本项目位于昌邑市东部铁矿开采区内,

27、所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昌邑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三:昌邑生态市建设规划根据昌邑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五部分,分别为昌南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区,昌中平原环境治理生态区,中心城镇生态功能区,昌北近海综合治理生态区及昌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其中本项目区域属于昌中平原环境治理生态区。综上,本工程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1.4.3环境敏感因素项目矿区范围内无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本工程矿界距周围水源地较远,不在其保护区范围内;结合工程所处的地区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工程环境保护对象为周围村庄、附近水源地、管线穿越河道及矿井涌水排入河流胶莱河、矿区及输水管线沿线土地资源、林业、农

28、业、土壤、植被等。1.4.4输水管道走向可行性分析(1)线路工程本身符合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2)本线路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管道沿线以农业生态为主。管道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尽可能消除不利影响,工程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在管道选线时尽量做到缩短距离,对途经的村庄、树林、农田尽量避绕,并尽量沿现有公路、河道两侧敷设,这就相对减少了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为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管线在施工中尽可能的缩小施工带的宽度,所经过区域除一处砍伐了少量树木外,其余地段均完全恢复为原貌,不对其造成破坏;另外,施工中所产生的废物及生活垃圾都采取集中处理,未对区域土

29、壤造成污染。总体来讲,本工程沿线以生态环境为主,线路建设主要在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该影响具有时间短、强度大、容易调控恢复的特点。本项目输水管道建设完毕后,所经过地段除一处砍伐了少量树木外,其余地段均完全恢复为原貌,基本没有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管线的走向是否避开了沿线市县的规划区、各类保护区、重要建筑物通过对沿线的实地踏勘,管线走向符合线路“选择原则”,尽量避开沿线市县的规划区、各类保护区、重要建筑物。(4)其他路段管线布设大都沿道路、河岸两侧布置,村庄房屋等建筑物绕开,检修时开挖、恢复都相对容易,施工期间造成的干扰较少。(5)从项目输水管道建设情况来看,整体走向穿越建筑物和村

30、庄(穿越村庄处都沿公路铺设)等目标较少,没有重点敏感保护目标,对环境影响小。(6)沿线地质构造稳定,避开了重要地下矿藏。综合分析本管线走向选择对环境影响均较小,路线选择较为合理。1.4.5厂址及输水管道可行性综述综上所述,本项目矿区厂址从产业政策、当地发展规划、环境敏感因素、输水管道走向等方面分析,工程厂址及输水管道选址可行。2环境现状2.1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3月23日2013年3月29日,委托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对本项目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对评价区的监测结果,评价区内四个监测点的SO2、NO2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TSP、PM10在四个监测点均出现

31、超标现象,TSP最大单因子指数为1.503,PM10最大单因子指数为1.307,超标原因主要监测期间气候干燥及项目周围主要为农田、道路基本为土路等有关。可见现状监测期间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在输水管道穿过及排水受纳河流共布设了4个监测断面,由监测结果可知,四个断面的COD、BOD5的污染指数均大于1,均超标,COD、BOD5的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85倍、0.675倍;胶莱河上1、2号断面的氨氮、氯化物、硫酸盐、全盐量的浓度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66倍、1.312倍、2.084倍、1.2

32、79倍;1号断面和3月27日2号断面测得的氟化物浓度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0.62倍。由此可知,项目排水受纳水体胶莱河北及管道穿越水体引黄济青、引黄济烟的地表水水质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要求。2.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周围地下水各个监测点的氟化物超标严重,总硬度均超标,部分监测点硝酸盐氮、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氯化物及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其余监测项目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要求。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已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要求。氟化物和总硬度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受当

33、地地质结构的影响。硝酸盐氮超标可能是因为农业灌溉污水和生活污水渗入造成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严重主要是因为水井为敞口设置,长期闲置造成。2.1.4声环境质量现状工业场地厂界及敏感点噪声昼间、夜间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2.1.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管线沿线布设2个土壤监测点位,各项监测因子均不超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表明项目区附近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没有受到污染。根据上述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监测点位土壤环境均属清洁水平,未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看出,工程所处功能区土壤环境良好。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

34、境空气评价范围:以工业场地为中心,直径5km的圆形区。地表水评价范围:矿井涌水排入胶莱河入口上游200米至下游500米处,以及管线穿越河流等。地下水评价范围:矿区中心半径3km范围及管线两侧100米范围。噪声评价范围:厂区边界及周边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矿区向外延伸500m,以及排水管线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风险评价范围:矿区为中心,半径3km范围;以及排水管线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2.3环境保护目标矿区范围内无重要国防、军事、通信、水利、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自然保护区。评价区范围内的敏感点及保护目标情况见表2.3-1,敏感目标分布见图2.3-1,图1.2-2。表2.3-

35、1 敏感点及保护目标分布一、环境空气及噪声环境保护目标分类序号环境保护目标工业场地矿区环境功能相对方位距离(m)相对方位距离(m)村庄1常家屯东南1900东南13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中2类标准2王家村东760东5003西吴家庄(西吴村)西南1000西南2504东金台村西1000西10005东刘薛庄东北1100东北5006西刘薛庄北1250北 9007戴家薛庄东北1300东北8008西孙薛庄(西孙村)北1450北12509田家村东南1100东80010张屯村东南2100东180011王家庄子西南 2100西南160

36、012林家埠子西1800西180013前柳杭东北1400东北100014后柳杭(东柳村)东北1900东北145015二大章村输水管线经过-二: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序号环境敏感点水质控制目标地下水16昌南水厂地下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17以矿区中心3km范围及管道沿线地下水类标准三、地表水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序号环境敏感点与项目关系水质控制目标水体使用功能区划河流18引黄济青输水管线穿过III类- -19引黄济烟-20璇河-21胶莱河排水受纳水体渔业用水区生态22矿区及输水管线沿线土地资源、林业、农业、土壤、植被备注:董家薛庄、小戴家薛庄与戴家薛庄合并为戴家庄,张家与西刘薛庄合并为西刘庄

37、。5km3km昌南水厂路大永潍河石埠镇王家庄矿区范围500m南风井北风井工业场地3km图例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风险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精矿粉、废石、尾砂运输线路图1.7-1 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图图1.7-2 环境保护目标图(管线沿线)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污染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3.1.1大气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1)井下废气本项目井下凿岩采用湿式作业抑制粉尘,在装卸矿石时及爆破后进行喷雾洒水降尘。通过洒水降尘和机械通风后,矿井废气通过风井排出。通过抑尘、通风等措施后矿井废气中粉尘含量大大降低,再通过巷道长距离输送后,由南风井井口排出的粉

38、尘含量轻微,其排放浓度为小于1.5 mg/m3,废气由井口排出后经过大气的稀释,排放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1mg/m3的标准要求。(2)充填粉尘充填搅拌站在尾砂搅拌过程产生粉尘。胶结充填系统设置一套除尘系统,选用SXC-20除尘器一台,除尘效率99以上,除尘风量为20000m3/h。除尘器净化后的气体含尘浓度小于20mg/m3,排放速率0.4kg/h。废气由风机经15m高排气筒排至大气,排放浓度达到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表2中的新建企业大气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同时也达到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

39、放标准(GB 28661-2012)要求。 (3)选矿粉尘矿石在破碎筛分转运过程中产生粉尘,含尘浓度2g/m3,直接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必须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控制住粉尘扩散,防止环境污染。针对本矿生产工艺情况,选矿厂粗碎、中碎、细碎、振动筛分及缓冲仓和料仓处的粉尘全部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和机械除尘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对所有的工艺设备扬尘点全部设置密闭罩,同时进行设置4台除尘器抽风除尘,造成罩内负压状态,防止粉尘外逸。在PE7501060颚式破碎机旁设SXC-10除尘器一台,其处理风量L=10000m3/h,处理一破(粗碎)段产生粉尘;在PEX3001300颚式破碎机旁设SXC-14除尘器一台,其处理

40、风量L=14000m3/h,处理缓冲仓及二破(中碎)段产生粉尘;在ZYK1854振动筛旁设SXC-20除尘器一台,其处理风量L=20000m3/h,处理筛分段及料仓产生粉尘;在PYD1750圆锥破碎机旁设SXC-10除尘器一台,其处理风量L=10000m3/h,处理三破(细碎)段产生粉尘。通过对使用该类型除尘器选矿企业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SXC型除尘器的实际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除尘器净化后的气体含尘浓度小于20mg/m3。除尘器总风量为54000 m3/h,排放速率1.08kg/h。一破及筛分段除尘器共用一个排气筒,三破及粗破段除尘器共用一个排气筒。废气由风机经一根15m高排气筒排至大

41、气,排放浓度达到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表2中的新建企业大气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同时也达到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要求。 (4)尾矿临时堆场扬尘矿石临时堆场及废石临时堆场中固体粒径较大,四周设置高压水枪喷雾装置,定期对其裸露部分进行洒水,粉尘产生量极小。尾矿临时堆场位于选矿场地东侧,部分尾矿液经压滤后在尾矿临时堆场暂存,最终送入搅拌仓用于采空区回填。尾矿临时堆场尾矿最大堆存量约5100t,约3000m3。通过构筑防护拦墙、定期洒水提高含水率并减少浮尘等方式,可有效降低尾矿临时堆场扬尘量。(5)产品及其它物料运输扬

42、尘产品及其它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即道路扬尘以及产品、其它物料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本项目铁精矿和尾矿含水率较高,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扬尘现象。为避免长距离输送过程中水分蒸发等情况造成扬尘,外运铁精矿及废石车辆要求加盖蓬布,并严禁超载。为防止道路扬尘,主要利用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并利用绿化带隔离吸滞粉尘。(6)爆破气体爆破采用乳化炸药,爆炸时产生的主要气体有:CO2、H2O、CO、NO、O2、N2等,其中有毒气体为CO、NOx。有害气体一般是爆炸瞬时产生,爆破以后立即采取局扇强制通风,最终由风井排出。根据现状监测,矿区范围本底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且风井距离邻近村庄均在2

43、00m以上,因此,爆破废气对周围村庄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不明显。3.1.2废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1)矿井水根据监测结果,矿井涌水中氯化物、全盐量浓度不能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标准限值的要求,不能用于农田灌溉。矿井涌水水质指标均满足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及其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排放以及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矿区外排水可实现达标排放。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采矿时正常涌水量4000m/d,最大涌水量6000m/d。根据水平衡分析结果,正常情况下涌水排放量1263.9m/d,经排水管道排至胶莱河新河闸北。(2)生产、生活废水本项目井下开采和地面选矿生产用水全部采用矿井涌水循环利用,不外排。全公司共有职工279人,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98万m3/a。工业场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送入一体化污水处理站(A/O+MBR法+消毒)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位于工业场地西侧(宿舍区北部),处理规模为40m3/d,污泥由吸粪车定期外运做肥料。生活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A/O+MBR法+消毒)进行处理,达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及其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以及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