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4430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X线、CT和MRI检查-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x线、CT和MRI检查,X线检查,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X线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超声成像(USG)7080年代,出现DSA,CT,MRI,ECT,SPECT,PET,介入 9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CR,DR,PACS等,1895年 德国伦琴(Rentgen)发现X线 1896年 X线始用于临床医学 1901年 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9001930年 Rentgenology专业化,radiologist,X线特性:1.穿透性 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 透视基础 3.摄影效应 摄影成像基础 4.电离效应 放疗和防护基础,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三个基本

2、条件:1.具有穿透力(这是X线检查能够诊断疾病的主要原因)2.被穿透的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需经过显像过程获得X线影像,人体密度:由高到低:骨骼 软组织(含液体)脂肪 气体四类。由于人体的密度不同,X线穿透人体各种组织结构时,其穿透程度由强到弱的次序是:含气组织,脂肪,软组织(包括液体),骨骼,骨骼软组织脂肪气体,阳性对比剂:钡剂,碘剂 阴性对比剂:空气,三、X线图像特点,X线图像是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不同密度组织(厚度相同)与X线成像关系,不同厚度组织

3、(密度相同)与X线成像关系,四、X线检查技术,(一)普通检查1.荧光透视: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可随意转动体位多角度观察;可了解器官动态变化。缺点是没有客观记录;对比度、清晰度差,细微结构无法辨认;诊断结果与操作者责任、水平有直接关系。,2.X线摄影:资料可长久保存,对比度、清晰度好。费用较高,不能看动态变化。,(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定义:是摄取人体某一层面组织的摄影方法。基本原理:是投照时X线球管与X线胶片沿某一支点向相反方向移动,使某一选定层面清晰显示,而非选定层面模糊不清。2.放大摄影,(三)造影检查 定义:用人工方法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增大器官与组织间的密度差,造成

4、人工对比的方法称造影检查。1、对比剂:(1)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2)低密度对比剂:二氧化碳、氧、空气,2、造影方式(1)直接引入: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2)间接引入:口服法、静脉注入后,通过分泌进入泌尿道或胆道。,3、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了解有无禁忌症,做好解释工作,先做过敏实验,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五、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原则:影像+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资料。,步骤:1 条件(片号、左右、照片质量等)2 顺序(上下对照、左右比较等)3 区分正常与异常,对于异常的应注意:位置、分布、数目、形状、边缘、密度等。邻近器官组织改变、功能改变等,再结合临床和既往影像资料进行综合

5、分析,得出正确诊断。X线诊断结果分: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六、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胃肠道、骨骼、胸部多首先用X线。脑、脊髓、肝、胆、胰等靠现代影像学(CT、MRI等)。,1、正常x线图像表现(1)骨骼:人体最致密组织 高密度皮质 外皮质完整光滑 骨髓腔骨小梁按力线排列,细致整齐,(2)关节:检查关节骨端正常关节关系 关节软骨、韧带、肌腱不能显示 关节面光滑 关节间隙规整 关节造影示关节软骨和关节盘,(3)软组织:是皮肤、皮下组织规则,肌间脂肪成条状透光区。血管通过造影可示,(4)颅骨:示颅骨形态及颅内生理钙化,(5)脊柱:椎体及附件形态位置,骨性椎管的形态,(6)呼吸系统:肺野

6、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阴影。肺门:是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纵横交错,互相重迭的投影。肺纹理: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成,以肺血管为主。纵隔组织重叠,(7)循环系统:心脏大血管的外缘轮廓线,(8)消化系统:肝脾大致形态,胃肠气体分布。胃肠道造影是食管至直肠整个消化管的内腔形态、黏膜分布、胃肠道张力和蠕动,(9)泌尿系统:肾大小形态、位置,(10)生殖系统: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宫腔形态及输卵管走行、形态,2、疾病X线图像表现(1)大小改变:器官组织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幽门梗阻、肾盂积水器官形态缩小:发育不良、废用性萎缩(2)位置改变

7、:内脏移位、各脏器的位置改变、病变邻近脏器移位、正常生理钙化移位、正常解剖关系失常,(3)形态改变: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关节系统的发育异常、炎症、肿瘤、外伤等(4)轮廓改变:器官外形轮廓的改变:心脏病、心包病变、骨关节病黏膜病变或占位性病变:支气管内疾病、消化系统,(5)密度改变:肺组织疾病、骨骼系统疾病(6)功能改变:心包积液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胃肠疾病致胃肠道张力蠕动变化(7)结合临床诊断,3、临床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颅骨外伤、炎症、肿瘤,通过颅平片、蝶鞍改变、颅内生理性钙化斑移位显示。(2)脊柱:骨折、脱位、退行性病变、感染、肿瘤(3)头颅:发育异常、外

8、伤、感染、肿瘤及肿瘤样变(4)呼吸系统:肺发育异常、感染、肿瘤,胸膜、纵隔病、炎症、肿瘤,(5)循环系统:心血管发育异常,先天、后天性心肌及心瓣膜病,心包疾病。(6)消化系统:胃肠管、胆管的发育异常、炎症、梗阻、肿瘤(7)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炎症、肿瘤(8)骨关节系统:骨折、脱位、发育异常、炎症、肿瘤、肿瘤样变,CT检查,1969年英国Hounsfeild发明CT,72年公诸于世,79年获诺贝尔医学奖,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以X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

9、像技术。,一、概念:,三维成像,CT检查优点:1、密度分辨率高,密度不同的组织能被区分显示,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2、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CT检查缺点:1、有一定的局限性,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2、病变的密度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变,平扫易漏诊,须增强扫描。3、辐射,二、诊断基础1、正常CT图像表现(1)为正常人体断面解剖图像(2)个组织器官的密度不同,CT图像显示不同的图像灰阶骨组织:骨皮质为高密度,皮质边缘光滑整齐,骨髓腔骨小梁排列细密规则。空气:极低密度水:脑脊液、尿液等呈中等密度,脂肪:低密度软组织:脑、脊髓、心脏等呈中等稍高密度血管、神经、淋巴组织:,2、异常CT

10、图像表现(1)水肿:较正常组织密度低(2)出血:急性出血的血肿区密度增高 慢性期血肿呈低密度(3)炎症:密度减低(4)坏死:组织坏死后液化,坏死区CT密度减低,液化区密度接近于水(5)囊变:呈水密度改变,(6)纤维化:早期呈稍低密度,后期致密结缔组织形成时密度增高,可超过软组织密度。(7)钙化、骨化:高密度斑、快、条、片(8)囊肿:境界清晰、水密度囊,(9)肿瘤:有占位效应、可压迫、推移、包绕、破坏周围组织骨组织肿瘤表现为骨骼结构破坏,溶骨部分成低密度,成骨部分呈高密度。,3、临床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颅骨发育异常、外伤、脑血管病、脑白质病、炎症、肿瘤及肿瘤样变(2)脊柱:椎体、椎间盘、椎管

11、、脊髓各种疾病(3)头颈部: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及肿瘤样变(4)呼吸系统:肺、支气管、胸膜、纵隔病等疾病,(5)循环系统:心血管、心包疾病。(6)腹部:肝、胆、胰、脾(7)盆腔:男女生殖系统、膀胱、直肠(8)四肢:骨骼、肌肉、关节病,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1973年美国Lautebur揭开了MRI在医学影像学方面应用的序幕,一、磁共振成像,通过对外加静磁场中的人体给予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frequency,RF),使人体组织中的氢核(即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RF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

12、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产生出MR图像。,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采用短TR,短TE 主要反映组织间T1差别的作用 T1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SE序列:,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采用长TR,长TE 主要反映组织间T2差别的作用 T2WI有利于显示病变组织,质子密度像(protondensity image,PDI),采用长TR,短TE 主要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多少差别,功能成像,二、诊断基础1、正常MRI图像表现(1)骨皮质:T1WI或T2WI呈低信号(2)骨髓:T1WI或T2WI呈高信号(3)脂肪:T1WI或

13、T2WI呈高信号(4)体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血液:T1WI或T2WI呈信号空流,(6)空气:T1WI、T2WI均呈低信号(7)肌组织:T1WI呈中等信号(8)实质脏器:脑、脊髓、肝、胆、胰、脾、肾等在T1WI中呈中等信号,2、异常MRI图像表现(1)水肿:T1WI信号强度减低、T2WI信号强度增高(2)出血:亚急性期血肿T1WI、T2WI均呈高密度 信号,慢性期血肿吸收后T1WI、T2WI呈低信号(3)炎症:T1WI低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增高(4)坏死:T1WI低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增高,(5)囊变:T1WI低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显著增高(6)纤维化:

14、T1WI、T2WI低信号强度(7)钙化、骨化:T1WI、T2WI低信号强度(8)囊肿:T1WI、T2WI高信号强度(9)肿瘤:T1WI信号强度低于正常组织、T2WI信号强度增高,3、临床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颅骨发育异常、外伤、脑血管病、脑白质病、炎症、肿瘤及肿瘤样变(2)脊柱:椎体、椎间盘、椎管、脊髓各种疾病(3)头颈部: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及肿瘤样变(4)呼吸系统:肺、支气管、胸膜、纵隔病等疾病,(5)循环系统:心血管、心包疾病。(6)腹部:肝、胆、胰、脾(7)盆腔:男女生殖系统、膀胱、直肠(8)四肢:骨骼、肌肉、关节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通过减影处理,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从而得到清楚血管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1 图像中没有原来的骨与软组织影,使血管显示清楚。(祛除伪影)2 减少了造影剂浓度与用量,减少了造影剂的并发症。(减少剂量和并发症)3 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造影后处理,提高了图像质量与增强了更多信息。(提高质量)4 由于实时显示,使结果很快显示,有利于立即做介入性处理。(节约时间),DSA的优点:,1 对于运动器官或不自主运动(如胃肠道)部位不宜做DSA。2 静脉法DSA显示细小血管不够清楚。3 视野小,球管包含的范围不够大。,DSA的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