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46473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屈凯(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是在“人本主义”思想、“主体性”思想和“民主性”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元化管理的组织模式。强调组织目标与个体成员认识的协调一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组织内外环境的和谐、提倡教师指导下的民主决策和参与的全员性。以此为基础,主要围绕班委会组织的目标、结构、环境以及“领导”四个基本维度来分析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关键词班委会;组织;自我管理;班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07)09-0070-03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模式提到

2、“模式”,我们往往会想到工厂里的一个个标准化的“模具”、“模型”、烧土的“土坯”等等。从语义分析来看,模式(Model )不同于模型( Pattern )。据辞源解释,“模”的意义有三种:一是模型、规范;二是模范、楷式;三是模仿、效法1。著名学者托尼布什教授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认为模式是理论指导或改善实践的基本框架,正是这种框架的存在使得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紧密相连2。我国学者查有梁认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

3、,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确立,既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的发展。”3从以上两位学者的描述,可以认为模式是事物运行或人们活动的最基本的规范,是从众多的活动中抽象出来具有相对稳定的、基本相符特征的活动样式,具有稳定性和多元性特征。2.自我管理斯宾塞曾谈到:“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4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学生的自我管理时也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我国著名教育专家贺乐凡教授认为“自我管理”,是指“处于一定

4、社会关系中的群体和个体,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目标而有效地能动地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自己意识和行为的活动过程”5。那么,可以认为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处于班委会组织中的群体和个体,为了实现班委会组织的共同目标而能动地管理自己的过程。班委会组织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环境以及领导等方面是否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是反映班级管理是否实现学生自治以及教育中学生是否获得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二、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分析自我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目的,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治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班委会又是学生自治最典型的正式组织,因此,班委会是实现

5、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1.班委会自我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1)强调组织目标与个体成员认识的协调一致。自我管理的模式强调学生个体的利益和自身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个体对组织的认识,让组织成员认识到班委会是学生们自己的组织,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主体意识,让全体的学生都积极加入到自我管理班级的组织中来,形成自主、自觉的管理意识。同时,自我管理模式也并不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目标”的建议来对班委会组织的具体工作进行必要的协调和指导,重要的是让组织成员认识并认同组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协调好组织目标和个体的认识,使两者有机地融合。(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班委会组织的管理

6、模式强调教师与班级干部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班委会以及所代表的班级内所有学生都是被管理的对象。自我管理模式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再限制学生做这做那,而是鼓励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发明。(3)保持组织内外环境的和谐。信息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信息输入、输出的信息处理系统。自我管理模式注重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强调组织内部要适当进行“轮换制”,尽量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管理班级,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外部环境的反馈中,注重学生对组织成员的监督机制。最终使这两种机制达到一种良性的、动态的和谐状态。(4)要求教师指导下的民主决策,提倡参与者的全

7、员性。自我管理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表现在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的绝对领导,也不是学生们完全的放任自由,而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和民主的关系,特别是在具体管理活动的决策上,教师不是强制的命令和个人的独裁决断,而是平等的组织成员以及学生集体地商议,采取民主的决策方式。在管理的组织成员上力求更多的学生的参与和协商,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来参加班级的管理工作和活动,真正地达到全员性的自我管理。2.自我管理模式的要素分析按照托尼布什教授的观点对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从“目标”、“组织结构”、“环境”以及“领导”这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来进行分析2。组织目标的不同,造成组织自身的结构

8、设计也不尽相同,组织对内外环境的作用和沟通方式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而领导所采取的策略自然也能一致,这些都是衡量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1)目标。目标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维系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同组织管理模式独特性的关键所在。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目标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班委会组织自身的目标,它强调与班级所在的学校以及国家整个教育目标的一致;另一个是组织成员即班干部的个人发展,他要求与班级全体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相符。自我管理模式的目标强调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统一。不仅注重组织目标的制定,同时强调作为组织成员个体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强调这些组织成员所代表的整个班级成员

9、的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样就较好地处理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关系,很好地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具体如图1所示)。在自我管理模式中,班委会组织目标是班级全体学生个人目标的综合和概括,集中代表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这个目标系统中,学生个人的和谐发展是核心,这也是和我们国家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在义务教育法以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目的就倡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说,人的发展是核心,在这个自我管理模式的系统中人的发展也是整个目标系统的核心。学生个人的目标包含在组织目标之中,组织目标应该为个人发展目标服务,两者有机地协调起来。(2)组织结构。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的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结构

10、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任何复杂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教育系统也不例外。系统间的运动是否有效和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中的权力关系,包括组织的规模、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等等;还取决于组织结构的权力流程,即组织结构中权力是否能科学有效地运行。从规模上来看,自我管理模式保持着传统模式中基本的规模和职务设置,由班长全面负责,教师与这些班干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在必要时进行指导,相当于组织中一个“顾问”的角色。同时,自我管理模式还倡导其他灵活的组织形式,设置一些新的职位,如在生活部门的基础上专门设置财务管理员,来专门负责班级的财物情况等。这样的结构模式,能够根据

11、男女学生的各自优势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部门间的纵向联系基本上能够涵盖班级的日常事务,其要素、层次基本上是合理清晰的。另外,从各个部门的关联程度上来看,自我管理模式强调班干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鼓励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用合作代替传统模式下那种班干部之间以及在班级层面上的互不干涉、相对独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班委会要切实地把班主任和班级全体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自我管理模式强调班委会要代表班级全体学生的集体意愿,负责学生自身活动的相关事务。例如,在每个学期开始或者在每次的活动之前都要有一个整体的工作计划,而且在制订的时候要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能够真正地代表大多数同学的愿望,并具有一定的

12、独立性。此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以及同学们的民主参与,争取做到由班级同学来进行计划决策。这要求班干部要具有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3)组织环境。环境是一个组织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达到这个组织的既定目标,或达到这个既定目标的程度,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组织是否会充分利用外部的支持,并充分地挖掘组织内部的资源。当然这里的环境是一种广义上的涵义,包括组织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等。一个组织的环境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环境,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倡导实行民主、平等的“组织氛围”,强调班

13、干部的轮换制度,争取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组织中来,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内部动态环境。在民主管理的整体要求下,内部的人员安排自然要求呈现一种平等、公平的原则,而且尽量地要求更多的普通同学参与进来,提高全体同学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局面。能够形成成员之间的监督机制,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提高的组织氛围。这种监督不仅仅是指其他组织成员对班长的监督,同时也包括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的监督,形成组织成员之间的管理张力,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强调组织成员的平等地位和责任意识。外部环境,自我管理模式并不排斥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而是强调班委会应该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性特征这一优势来恰当地与非正式组织

14、成员和谐融洽地相处;在班干部与其他班级成员的关系上,自我管理模式主张全体同学对班委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强化同学们的监督意识,树立同学们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具体实施中,可以专设一两个监督员之类的职务,抑或是值日、值周班长等形式,来敦促和监督班委会的工作,同时要求这个监督员的职务是一种定期轮换的方式,来保证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参与。(4)“领导”。“领导”并不十分地适合自我管理模式。在自我管理模式中强调的是民主的管理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反对的是凌驾于普通同学之上的绝对的权威和领导。班委会仅仅是同学们“利益”(这种利益主要是指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的代表,其权力是同学们所赋

15、予的。组织的班长以及其他的成员与全班的同学一样是平等的,在具体的活动中,倡导班委会组织内部以及班委会与全班同学们的协商与合作,因此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自我管理模式强调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这里更强调“指导”,而非传统模式下的“领导”。班主任与班委会处于平等的地位,改变过去只强调教师单方面的权威而忽视班委会的主体地位。自我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一种平等式的指导,其角色就像是一个组织的顾问。这种模式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既要注重对班委会的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又要满足和体现同学们的主体需要。既要放手使用,又要不断地提醒教育。要恰当地适时地对学生以及班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引导,使之积极有序地开展学生们自己的活动。总之,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适应了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在“人本主义”思想、“主体性”思想和“民主性”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倡导多元化管理的组织模式。参考文献1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第2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 622.2 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强海燕,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4 英赫斯宾塞.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112.5贺乐凡.学校管理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123.责任编辑:陈学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