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5438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479 大小:9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9页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9页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9页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9页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全套教学ppt课件-考研资料.ppt(4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 会 心 理 学,导言,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认为: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四大支柱。社会心理学也考虑人本身的特性,但它更主要的是考虑个体和社会的种种关系,分析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六大问题,1、哲学认识基础2、研究的基本动因3、研究的基本方法4、学科的基本结构5、主要参考文献6、学习的基本目标,问题1:哲学认识基础是什么?,第一,围绕人性问题的思考;第二,社会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思考题: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民族意识的发展。,人性问题,主要命题:人是社会的动物个人通过群体(已形成的社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人的心理、个性与依赖于群体

2、的社会性;反之,个人也会有意识地对群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即社会决定和影响着个人,个人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参见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前言,第1页。,社会心理的构成问题,什么是社会心理?关系到整个学科体系的建构。我们可以从民族性、民族精神;人性、人的价值观等方面思考。重点阅读内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史中关于人性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于人的社会性的分析,参考文献,美梯利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82页。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英达尔文著:人类的由来,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美摩尔根著: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

3、95年版。,问题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主要命题: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而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动因和社会效应,分析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态度、认知、吸引)及行为(侵犯、助人、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规律,控制和促进社会发展。,心理学家墨菲(,1972)的观点,今天的时代,社会心理学是一只脚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之中。它描述和对付那些错综复杂力量的任务是十分繁难的,即使这些力量是在一个远古社会中起作用的也同

4、样;当科学家的显微镜集中到他自己所处的瞬息万变的社会构造时,那就可能使人望而生畏了。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参见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前言,第1-2页。,学科的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它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受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探讨社会心理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性。,问题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方法论不同于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级水平:一般方法论;第二级水平:专门方法论

5、;第三级水平:具体方法论。参考文献;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47页。,对方法论的反思,尽管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具有其独特性,但是,它是离不开一般方法论的指导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特定的思路,如基础心理学里面比较看重的实验方法,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里则有不同的考虑。,问题4: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结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目,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时蓉华主编: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3、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侯玉波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6、思考题: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5: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要求,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认识理论研究和理论构建的重要性。2、查阅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开展专题研究归类工作,了解当前研究的动向和研究的基本方向。3、利用理论、结合现实、综述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好准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简史,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扎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

7、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W.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F.H.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1924年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

8、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

9、象,如拉扎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美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

10、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两种研究传统,一种以个人心理 为主线,研究个人的内在经验及行为心理的思路;一种是以社会要因或人与

11、人相互作用为主线,研究作为社会过程或群体现象心理的社会学分析思路。,欧美的状况,美国自从奥尔波特的研究以来,社会心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为中对他人有刺激或者接受他人刺激所发生的行为反应及意识,即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个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态度问题研究开始借重勒温提出的相互依存原理,强调场论。,亚洲的状况,亚洲日本人南博1957介绍作为精神动力的社会心理学。日本人论实证研究为国民性调查,林知已夫提出义理人情倾向,传统与现代,文明观与价值观中国杨国枢,1956年生活方式沙莲香 中国民族性,文化对社会心理的作用,一 影响心理状态二 影响心理沟

12、通与表达,第一章 绪论,主要问题: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4、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主要名词术语:社会心理学,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问题和学习要求:1、关于分期的争议2、各阶段的主要理论与代表人物3、当前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特点4、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5、评述类、综述类论文的基本格式,社会心理学的分期问题,按照年代的更替:孕育时期;形成时期;确立时期;发展时期。我国通常的分类方法按照思想的主流发展:社会哲学阶段;社会经验阶段;社会分析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1976年提出的分类方法按照研究的行为方式:思辨期;描绘期;实验期。

13、章志光的分类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思辨期),孕育期也可以称之为“思辨期”或社会哲学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总体研究思路离不开思辨哲学的范畴,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们的社会行为。1、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2、社会知觉理论(苏格拉底、孔子、诸葛亮);3、人性发展理论(亚里士多德)。,主要观点,社会心理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辨哲学的母体之中。涉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其一,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古希腊的Socrates,Plato,德国的Kant,法国的Rousseau等人的

14、观点)其二,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古希腊Aristotle的观点)其三,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观点。(自学),观点一的发展,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企图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因适当的教育而得到适当的塑造。这一观点为康德、歌德、卢梭等人所继承,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卢梭的爱弥尔、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都出自于同一命题。,观点二的发展,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改变人

15、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说”部分受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的“宣泄说”的启发,并进而影响当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亚里士多德在尼靠马可伦理学一书中阐释了人类交换论观点,它的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学说则经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以及马基雅雅里和霍布斯给予了进一步发扬光大。,霍布斯等人的观点,霍布斯认为人可以从各种困境中解脱出来。马基雅雅里认为人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堕落倾向对人性问题持悲观论。马基雅雅里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它所采用的

16、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5-86页。马基雅雅里的“政治权术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政治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所剩下的只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第二,马基雅雅里对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见解,对现代社会心理学之中关于“印象整饰”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印象。,G.奥尔波特的观点,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安德烈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页。这一时期的不足在于所有的研究都无法用经验的方法证明其假设,这就必然导致了后期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哲学的分离,尽管

17、这种分离是通过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而间接实现的。,以人性的讨论为代表的理论综述,理论线索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人性及人的行为由社会决定。理论线索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这一时期的整个研究的致命弱处在于它无法借用经验方法证明其假设。,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欧洲革命的推动;2、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3、科学技术的发展;4、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

18、致了人们重新思考社会问题,人们开始用“政治数学”的方式和人口统计的方法来考察人口、死亡率、家庭收入、生活状况、犯罪类型等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调查中,有不少问题都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推动了思维科学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导致了新的社会道德问题;商贸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管理问题和消费需求问题;竞争的加剧导致了社会犯罪问题的增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起伏促使统治者亟待了解社会舆论、群情以及对付劳资关系、社会骚动的方法。,1824年赫尔巴特首先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张利用观察和计算的方法来研

19、究观念及其关系。1838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首先使用“社会学”一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有相关论述。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斯坦塔尔(Lazarus&Steinthal)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力求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其活动的规律。1898年,法国学者塔尔德出版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最早以社会心理命名的社会学书籍。1900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1895年法国学者勒邦著有群众心理学,1913年著有革命心理学。,这个时期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的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的社会心理学。麦独孤1908年出

20、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思称这是为社会科学提供心理学基础的努力。在书中,麦独孤主张心理学应着重研究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研究的线索,如果不以上述个别人物和事件为线索来考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那么可以说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参见13院校第24-26页。此外,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普列汉列夫的观点。工业心理学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前身,或者叫做工业社会心理学。其代表性著作有1912年冯特的学生、侨居美国的心理学家雨果.闵斯脱博格的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一书,论述了

21、运用心理测验选拔工人的方法。随后,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在冯特和闵斯脱博格的影响下,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实验期),1、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1924年)2、乔治.米德的社会学研究传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自身行为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乔治.米德的社会学研究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F.H.奥尔波特,美国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890年8月22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1978年10月15日卒于纽约州的锡拉丘兹。他的弟弟G.奥尔波特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格心理学。1919

22、年,F.H.奥尔波特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锡拉丘兹大学任教。1957年退休。曾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卓越科学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金质奖。,奥尔波特的SP受行为主义的影响,重视实验室研究法,与W.麦独孤的本能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SP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群体实验、人格评估以及心理学在宗教、工业、政治和社区等方面的应用。他提出的著名理论有社会促进论和从众行为的T曲线假说,也即认为传统制度规范与个人人格规范不一定相吻合。他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对美国SP研究的影响长达数十年之久,并为SP从实验室研究走向现场研究开拓了道路。他在知觉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提出“指向状态说

23、”,认为知觉经验的方向受心向、态度、价值观、需要等机体因素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心理学(1924)、知觉理论和结构的概念(1955)。,G.奥尔波特,美国心理学家。1897年11月11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1967年10月9日卒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192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24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在哈佛大学任教,1930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1949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辑。,奥尔波特以研究人格问题而驰名。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制定了测量支配顺从关系的调查表,即AS反应研究;

24、又设计了测量兴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即价值研究。这两个测验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他的人格理论新观点与精神分析学说相反,否认人格与社会之间的对立。他认为人格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身心动力结构,并指出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和构造上的整体性。他强调人格结构的中心是人格的动机领域。指出:人格的动机领域包括需要动机(维持体内环境恒定)和发展动机(实现新的目标),而人格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源于发展动机。他在心理学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机能自主”。人的活动被看成不只是诸本能倾向的延续,而且是“当前的系统”,它们是自主的,凭本身的势头在发展着。受方法学上的限制,他的人格心理学忽视了人的社会本质,忽视了社会历史

25、条件,因而缺乏由具体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个性的具体历史特征。他的著作主要有: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人格的本质(1950)、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研究(1955)、人格的模式和成长(1961)。,本时期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1、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社会心理现象质的分析。3从对社会心理现象的描述转为对原因、发展规律等的探讨,并试图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四、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科学服务于社会职能的加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战争刺激了社会心理学的繁荣;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也直接服务于战争。社会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信仰、偏见、说服、宣传、态度改变以及大众

26、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关于沟通与说服以及态度改变的研究;拉扎斯菲尔德关于总统选举的调查(1940年)和1944年出版的人民的选择一书中建立的“二级传播理论”;塞缪尔.斯扎夫等人关于美军人员素质及心理状况的调查所提出的“心理剥夺”概念。,2、对社会心理学的反思和研究的具体化、应用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致力于人际关系和人格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社会行为的研究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的反思主要反映在人们对小群体的关注以及1968年美国出版发行的社会心理学手册(5大卷,250万字。涉及的人员非常之多。)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多达5000人次,研究课题更加广泛,涉及到

27、学校、医院、企业、家庭等领域,各种理论流派相继兴起。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角色理论都试图对社会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3、美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特点,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采用现代最新技术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4、欧洲社会心理学动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重视理论研究,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49年以前),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社会心理学被取消之际)。1924年,陆志伟的社会心理学新论;20世纪30年代潘菽的社会的心理基础;赵演翻译的F.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高觉敷翻译的G.勒邦的群众心理学;1946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撰写的社会心理

28、学代表了我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此外,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如张耀翔关于选举过程的民意测验、中国青年的情绪研究、迷信以及商人心理研究。1942年,费孝通和周先庚在昆明进行的工业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用化和具体化做出了较大贡献。,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问题和学习要求:1、关于定义的分歧与争议2、各种定义的代表人物3、学会下定义的基本方式,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1、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西方心理学界的基本观点基于两方面的理论基础:社会学理论和

29、心理学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科学;另一类认为社会心理学应该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二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据此引申,持行为主义观点的人常把社会心理学看成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或互相影响所产生的科学。代表人物:J.H.戈尔茨坦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研究。J.L.弗里德曼社会心理学是社会行为,A.J.洛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受在某种文化结构的范围内的其他

30、人的行为或集团的行为所影响的个体的行为。D.O.西尔斯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它论述我们如何知觉其他人和社会情境,我们如何对其他人做出反应及其他人如何对我们做出反应,此外他还论述我们如何受社会情境的影响。1988年。,对行为主义观点的分析,这种定义的另一种变式是把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当成行为。提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社会行为还包括人的这些心理活动。代表人物:G.W.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R.A.巴朗社会心理学是一个科学领域,他试图理解社会情境中个体行为的本质和原因,行为指外显活动和情感、思维。1

31、984年。此类定义的特点在于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看待,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种观点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第二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S.L.阿尔布赖齐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体行为间的关系。I.H.戴维斯社会心理学是人类交互作用的研究。D.J.贝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互作用的科学。R.E.西尔弗曼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科学。,对社会学观点的分析,从以上定义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关系。而社会学则专注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的表现形式

32、,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的心理学意蕴。参考文献:汪青:对西方一些社会心理学定义的初步分析,外国心理学1985年第2期。,2、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研究强调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第一种观点以安德列耶娃的社会心理学为代表,主要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强调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第二种观点以彼得罗夫斯基和施巴林斯基编写的集体社会心理学为代表。该书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部分,它研究各种无组织的和有组织的人类共同体中,人们交往、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3、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第一类,吴

33、江霖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1982年。这一定义带有明显的心理学化倾向。在这里,社会心理学只是关于个体的研究,而很少涉及到群体的分析,尽管在其定义之中有“若干个体”之说,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群体”。,潘菽的定义,潘菽的定义: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1983年。(较为一般);,汪青的定义1985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较为全面)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包括4个要点:第一,其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第二,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

34、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三,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相互作用。第四,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之中去,解决各种有关的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第二类:沙莲香教授的定义,所谓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第三类:社会学家王康教授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学科。这一类定义出台之后,为许多人所接受,孙晔、李沂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

35、为规律的一门科学。,第四类:胡寄南1991,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下定义的基本方式,规定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是创制的定义,即作者所下的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的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描述性定义或操作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的实质是适当地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操作性定义使概念具体化。纲领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包含有“是什么规定性”和“应该怎样描述性或操作性”。纲领性定义是规定性定义和描述性定义的混合,纲领性定义应该外显和内隐地包含某种纲领、规范、规定和

36、价值观。,对社会心理学定义的理解,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作用社会心理学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社会心理学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理论构建和理论应用,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以美国学者奥尔伯特(1968)为代表。主要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以前苏联学者库兹明(1979)为代表。主要理论有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等。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CCSP)以美国学者特里安德斯(1980

37、)为代表。主要理论有文化决定论或文化相对论等。,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问题实际上探讨的是研究的最高原则或指导性思想。一门学科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指明这门学科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而尤其重要的怎样去研究。安德列耶娃明确指出:方法论不同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她认为,方法论这个术语可以表述为3种不同水平:第一级水平:一般方法论即一般哲学观点;第二级水平:专

38、门方法论即某一学科的理论观点;第三级水平:具体研究方法。,二、社会心理研究的常用术语,1、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和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或“独立变量”和因变量或“非独立变量”。例如:不同噪音水平对人的利他行为的影响。2、效度和信度所谓效度是指测量被测对象是所具有的真确度,或者符合测量目的的程度。效度可以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所谓信度是指一个测量所测得的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也即测量分数的可重复性。,三、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一般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四、社会心理

39、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1、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被试者的偏向。研究者的偏向的主要来自研究者的期望和行为暗示;被试者的偏向主要来自于被试者的行为的主观反映和对研究的担心程度。即被试者指导自己正在进行实验或者担心实验的后果,从而导致自身行为与平时或其他非研究者的不一样的状态。2、伦理问题:自觉自愿原则;保护原则风险最小原则;风险-利益原则;尊重原则。,前提:用人进行研究的伦理原则,保护被试者的身心安全;尊重被试的隐私;保证研究对所有参与者都没有伤害作用。,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国内外不同学者的主要观点有哪些?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及各研究取向的特点,比较各

40、研究取向的异同。3、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和主要研究方法。4、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5、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6、分析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问题:1、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2、各学派观点的评述3、相应的文献查阅,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问题:1、行为主义的实质及其代表人物2、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综述,1、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t psychology)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1913年由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西

41、方心理学影响巨大。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19131930为早期行为主义,或称古典行为主义。包括第一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霍特尔、魏斯、亨特、拉什利等。他们都基本主张放弃意识改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9301960年初为新行为主义。狭义的新行为主义,通常指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的行为主义。这一时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已不象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他们已经大胆地把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诸如意识

42、、思维、心象等,回归为心理学的合法的研究对象,以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为其主要特征。,2、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战开始之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最稳定地维持社会秩序。不管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社会秩序的稳定,都需要弄清人的行为规律,所以探索和掌握行为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量及其效率,既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大工业机械生产的迫切需要,也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社会主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目标就是加强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3、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而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

43、主义相结合的操作主义则是新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模仿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1913年华生发表在心理学评论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通常被看作是行为主义者诞生的正式宣言,它对传统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框架提出公开挑战,并阐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刺激反应理论最初由斯金纳创立并发展。此理论认为动物和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都是有机体在遇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而复杂行为则是一系列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系单

44、位的联合。故也称为联结理论或强化理论(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联结理论不仅是行为主义理论家教育思想的出发点,而且也是许多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与探讨社会学习与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一种依据。,模仿论,代表人物:米勒和多拉德的社会学习和模仿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学现象。模仿主要通过维护某种刺激反应关系和强化的形式得以完成。模仿理论也被用来解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挫折、侵犯以及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等现象。,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社会学习理论以刺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

45、论。其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观察学习论相对于联结理论有了理论上的新突破。主要表现为:第一,区分了“获得”与“执行”;第二,发展了强化概念。班杜拉的环境、人和行为交互决定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的内部要素(主要是认知)与环境(主要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选择与影响)的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果。,社会交换理论,现代社会学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同冲突理论一样,交换理论也是作为对功能主义的反驳而发展起来的。交换学说的主要思想可以追溯很远,它熔合了18世纪的功利主义的经济学、19世纪的功能主义人类学及20世纪的行为主

46、义心理学。功利主义经济学的“理性人”(经济人)的思想遗产,主要观点,霍曼斯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产生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社会行为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奖赏、快乐,最大限度地减少代价。人的交往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活动,这个目的可称之为获取某种回报。主要概念:Reward(报酬)、cost(代价)、outcome(后果),交换理论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人可能拥有某种可用于交换的资源,但又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出于功利需要,于是产生支付回报再支付再回报的连续行动,而这正是社会关系与结构之所以形成的动力。,社会交换论的创立者乔治C霍曼斯认为,人与人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换

47、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形式,它由功利需要推动,通常交换双方都理性地计算代价与报酬。霍曼斯修改了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并对人际层次的社会过程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比如,所有人类行为都可以被视为交换行为,即个人之间进行报酬和惩罚的交换;交换中的人只想得到某些利润而非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人在交换中并非总是着眼长远或进行理性的算计。,社会交换理论指出,广义的社会交换包括情感的交流。霍曼斯特别提到,在金钱之外,人们还交换赞同、尊重、依从、爱、情感及其它紧缺物质产品。比如,交往者自身的年龄、资历、社会地位、知识或专长等可以作为人际互动中的投资因素产生作用;人们一般选择那些与自己在社会地位或其它方面相近的人进行互动;做

48、出有价值的贡献的人将获得社会的赞许和尊敬,如果一个人希望获得群体成员的赞许,他将倾向于遵从群体的规范;相互拥有肯定的情感或通过交往活动能够得到相互报偿,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交往,等等。,个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而与他人进行交往实际上是资源的交换,而有些资源是可以互用或共享的。对于资源,E.福阿和U.福阿的资源说这样定义:可能通过人际行为传递的任何物质的或者符号的东西,包括爱、地位、服务、货物、信息和金钱六大类。其中,前三项为特殊性资源,尤其是爱,它们主要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交换。后三项是普遍性资源,可以在任何关系中得到交换。,第二节 认知学派,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三、认知相符

49、理论和一致性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三位年青教师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1912年于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或格式塔学派)。完形心理学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即德文Gestalt一词,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

50、念的简单联结。,对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认知理论的影响,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考夫卡认为,“行为”是完形心理学的“基石”。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考夫卡和苛勒一样,也坚持以基于直接经验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也赞成托尔曼的观点,反对研究分子行为,主张研究整体行为。由于分子行为产生于机体内部,整体行为产生于一种环境之中,因而他把环境又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外界的现实环境,行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