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5788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县紧扣“强筋铸魂、推动发展”主线,以解决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坚持高位统筹、固本强基、靶向施策,充分发挥党建“磁吸力”作用,不断完善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绘就基层“善治”图景,构建“党建领治红色聚绘”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主要做了“六道加法”。一、“党建+政治”种好基层治理“责任田”。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成立县委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党建联席会议”、县委常委班子成员包联社区制度,制定城市基层

2、治理“书记项目”清单,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夯实部门、行业单位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责任,推动街道社区党建与驻区部门单位党建互联互动,推动城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互联互动”、“自我循环”向“融合发展”转变,形成一管到底、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二、“党建+法治”提升专业治理“支撑力”。积极探索“法律保障护航”的乡村治理模式,大力推进警务进网格、一村(社区)一政法干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组织专业的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解答群众疑惑,参与案件调解,普及法律知识,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气。三、“

3、党建+自治”激发群众治理“组合拳”。实施“一网管理、四级联动、三化助推、二面受理、五说解疙瘩”“14325”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前哨”“吹哨”作用,带领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成立“为民服务延河大队”“道德公约巡逻队”“村民议事团”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心理健康服务、普法宣传、文明新风培育等活动,提升乡村治理“四化”水平。创新推行“民呼我应的需求清单、民需我有的资源清单、民困我为的项目清单”的“三张清单”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法,探索在职党员“双报到”项目化服务,结合“双报到”党员职业优势、兴趣特长,组建类型多样、作用明显、特色鲜明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群众需求设置固定项目、特色项目,开展“

4、送服务进社区、送爱心进楼院”“携手圆梦”等系列活动,实现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四、“党建+网治”打通网格治理“微循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建成“镇(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总支一小区(村)党支部一楼栋(村民)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党组织架构,按照“一长、一员、一团队”模式配备网格工作力量,抓实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建设,明确网格党建、信息采报、便民服务等十项工作职责,健全岗位公示、走访联系等六项工作制度,完善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打造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五有”网格员队伍,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

5、小组设到楼院里”“党员走进千家万户中”。五、“党建+智治”拓宽数字治理“新渠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探索“数字乡村智慧治理”模式,引入电信、移动、联通数字乡村治理服务云平台,涵盖乡村党建、智慧村务、乡村治理、乡村服务、通信服务等多类应用场景,并通过乡村数据大屏实现一图感知、一屏管理的新模式,让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农业产业智能化助推“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以人为本”的乡村治理大格局,实现“一屏治基层、一键知全局”“未来式”乡村生活。六、“党建+德治”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以全面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载体,规范清理村级活动场所标识牌匾,改造提升党群活动中心功

6、能室,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切实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严格落实“一约四会”制度,建立“两说一联多元化调解中心”“村民议事团”等,评选表彰“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形成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优化组织架构、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等途径,打破镇(街道)“碎片化”治理困境,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基层治理“*品牌”。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7、,激发统筹协调“新动力”一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涉及基层治理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作为镇(街道)、村(社区)巡察的重要内容,确保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二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14个镇(街道)均单独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全力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在党建工作办公室加挂党代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牌子,搭建党代表联络服务党员群众平台,架起党代表服务群众、发挥建言献策作用的桥梁。通过为民纾难解困、提供志愿服务

8、等活动,打造党群干群沟通的“连心桥”、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暖心巢”。二、创新优化组织架构,凝聚机构职能“新合力”一是创新优化机构设置。开创性建立“3+9模式”,在镇(街道)设置3个党政机构、9个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机构名称,使镇(街道)机构职能更加匹配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起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新型镇(街道)机构职能体系,着力提高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效能。二是整合理顺机构职责。按照“一个领域由一个机构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用“模块化”思路,打破基层“碎片化”治理困境。构建起“大党建”“大执法”“大应急”“大综治”“大经济”“大农业”“大民生”等多元化模块,让群

9、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职能整合后,打造了方便群众办事的“一条流水线”模式,大大提升基层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了群众办事体验感。三、优化选人用人机制,迸发干部队伍“新活力”一是创新镇(街道)人员编制管理。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赋予镇(街道)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拓宽镇(街道)科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视野格局,实现事业人员与公务员同台竞技。有序推进干部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规范镇(街道)借用人员行为,严格借调程序,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注重加大对连续多年在同一岗位、同一地方任职的干部交流力度,有针对性开展交流。二是充分落实镇(街道)岗位设置自主权。由镇(街道)根据事业编制总量统筹制定

10、岗位设置方案,切实保障基层工作人员各项福利待遇,严格执行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有力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迸发干部队伍“新活力”。四、加大赋权增能力度,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一是进一步为镇(街道)赋权增能。依法赋予镇(街道)对派出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等多项权利,建立健全将派驻机构纳入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推动重心下移,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放权工作的评估力度,确保下放权利真正落实落地,切实增强镇(街道)话语权。二是常态化推进规范“属地管理”工作。切实

11、加强规范“属地管理”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响应平台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乡呼县应”平台管理流程,规范事项派发,缩短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度提高区直部门与各镇(街道)联合执法效率。三是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任务。淡化街道的经济发展职能,推进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完善依单履职体系,形成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是用好职责任务清单,实现职能职责“精细化”。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行镇村职责任务清单管理要求,编制聊城市*区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清单涉及基层党建、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7个类别共189项具体事项,并结合职责任务逐项明确了承办机构、责任人、咨询电话,第一时间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及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公示公开,有效解决区直部门与镇(街道)履职错位、缺位、越位问题。二是健全完善准入机制,实现清单管理“科学化”。做好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与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的衔接,健全完善清单职责准入机制,区级职能部门不得以部门、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等名义擅自将已明确由自身承担的职责任务交由镇(街道)办理。进一步明晰县乡职责,完善“依单履职”工作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