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5917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一、技术名称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二、技术概述稻麦两熟复种周年轮作机械化生产是四川粮食作物周年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实现丰产周年丰产和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水稻、小麦周年机械化生产逐渐成为我省稻作农田周年生产的主要种植和管理方式。针对水稻和小麦周年生产过程中稻麦全程机械化种植荐口衔接不当、劳动力短缺、农机农艺融合不深、生产效率不高与种植效益偏低等问题,四川农业大学通过研究提出稻麦轮作周年丰产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并在大邑、崇州、邛煤等地开展了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实现了稻麦周年协同增产,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

2、效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三、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从耕整地、水稻育秧、小麦播种、稻麦田间管理、植保到收获实行水稻和小麦机械化轮作,实现粮食作物周年大面积均衡增产,改善作业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水稻和小麦周年生产增产1015%,节约劳动力23个/亩,每亩增收节支350元以上。四、作业流程水稻机械化播种育秧一小麦秸秆还田与耕整田一机械化插秧一田间管理一机械化收获T小麦耕整田T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一小麦机收。五、技术要点1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1.1 水稻品种选择麦茬稻宜选择当地推广的生育期较短的水稻品种的主栽水稻品利J以优质、日产量高、多抗的品种更佳。1.2 育秧技术1.2.1 对秧块和秧苗的要求秧

3、块长(580l)mm、宽(280l)mm、土层厚2.0Cm2.5cm。秧块形状要求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均匀度要求群体质量均衡,无明显弱苗、病株和虫害,每平方厘米成苗1L5株。盘结程度要求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薄一致,秧苗韧性强、弹性好,秧块柔软能卷成筒,提起不断、不散、底面布满白根,形如毯状。健壮秧苗要求叶龄35叶,苗高12cm17cm,茎基粗扁,宽度0.15Cm以上。叶挺色绿,根系发达,单株白根6条以上。1.2.2 播种期和播种量播种期要综合考虑茬口、秧龄、品种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机插秧的秧龄一般为25d35d,根据小麦预期收获时间倒推20d左右播种。播种量根据发芽率80%,种子

4、千粒重20g25g的水稻品种,每盘播干谷70g80g;种子千粒重25g30g,播80g90g,1.2.3 育秧技术1.2.3.1 播种每亩本田备硬盘1823个,秧盘规格按NYZT1534-2007规定。可采用营养土育秧或育秧基质进行全自动流水线机械化播种,一体化完成铺底土、洒水、播种、盖土等工序。其中营养土育秧优选肥沃蔬菜田土壤,粉碎至颗粒直径W5mm,每20Okg土拌600g800g育苗伴侣培肥消毒,若用基质育秧可直接上机播种,播种时底土厚度为18cm2.0cm,盖种土厚度为0.5-LoCm,底土用敌磺钠兑水消毒。1.2.3.2 叠盘暗化催芽播种后清除秧盘上缘的泥土,并将秧盘整齐叠置于秧盘托

5、架,上下盘间堆叠整齐,防止相互压住营养土(或基质),叠盘高度以2530盘为宜,人工或机械搬运至暗化场,托架间留1015Cm的间隙以促进空气流通,采用三色彩条布覆盖进行暗化催芽,芽长2cm结束暗化,气温高于32C时考虑揭布或喷水降温。1.2.3.3 秧田管理暗化结束后,人工搬盘或机械化输送秧盘至秧田,摆盘要求整齐一致,盘与厢面、盘与盘之间紧密接触,摆盘后起厢沟中泥土填敷盘边空隙,速灌透水一次并速排,打药防病后,采用3050gm2厚度规格的白色无纺布覆盖,并用泥土压住无纺布边缘。当秧苗生长至2叶1心时,可完全揭无纺布。整个秧苗生长期,应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秧苗浇一次透水后自然落干或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6、2叶1心揭无纺布后,应及时用药防治立枯病、绵腐病、稻瘟病。移栽前57天,采用尿素1520gm2施“送嫁”肥和送嫁药,以保证秧苗生长旺盛,带肥带药入田。一般左右25天秧龄,秧苗可达到生长均匀,颜色嫩绿,白根数多,盘根力强,适栽性好。1.3 大田管理技术1.3.1 耕整地精细整地。小麦桔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收获时同时进行秸秆粉碎,小麦收获后对残留麦茬及时进行灭茬后进行整地。大田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和打浆机等耕整机械将田块进行耕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宜超过5cm为宜,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无浮渣等,表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沙质土沉实Id左右,壤土沉实

7、ld2d,粘土沉实2d3d,保持浅薄水机插。1.3.2 机插秧采用减穴稳苗机插,每公顷栽插适宜基本苗为45104-60104苗。每公顷栽插穴数为15.0xl0419.5xl04穴。适宜抓秧量为34苗。同时要提高栽插的均匀度。漏插率低于5%可以不用补秧。1.3.3 水分管理栽插时水层深度为ICm3cm。机插秧苗小,栽后以浅水湿润灌溉为主,分篥期应浅水勤灌。茎廉数达目标穗数的80%时自然断水落干晒田,反复多次晒田至田中裂小口。肥力足,长势旺,排水不畅田块要早晒、重晒。水稻孕穗期应保持浅水层,抽穗至散籽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散籽后排水,利于水稻落黄,同时减轻水稻收获时机械压实对土壤的破坏。1.3.4 肥

8、料机械化施用采用肥料减量攻中施用,施肥方式为地面机械或无人机。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施纯氮150kgm2180kghm2,氮、磷、钾配比2:1:(1-1.6),氮肥基肥、分窠肥、穗肥比例为4:2:4,钾肥比例为5:0:5,磷肥全作基肥施用。1.3.5 农药机械化施用移栽后5-7d,结合蕤肥施用40%节嗦丙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杂草,病虫害根据当地病虫测报和田间观察调查,及时防治螟虫、稻苞虫、粘虫、稻飞虱、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无人机或地面机械进行机械化植保。1.4 机械收获当全田95%以上的稻谷黄熟时,及时抢晴天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割,并进行机械烘干。2秋闲期

9、机械开沟排湿水稻收获后,选择晴天及时开沟,推荐选择履带式拖拉机挂接开沟器,按照“田字格”形状开沟,20亩以上田块,建议垂直于长边的厢沟不低于4条。3小麦机械化种植3.1 选用良种和药剂拌种选用抗逆丰产的绿色小麦品种J生育期一般为180190d。种子质量应符合GBZT4404.1-2008的规定。播前采用药剂拌种,推荐选用此虫咻、辛硫磷、三嗖类药剂拌种或包衣,种子包衣标准应符合GB/T15671-2009要求。3.2 播种时间及播种量最佳播期一般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推荐基本苗为250x104Zhm2左右,千粒重50g左右的种子,推荐用种量200225kghm2,千粒重45g以下的中小粒型

10、品种推荐播种量160190kghm2o3.3 土壤耕作与机械播种在播种前7-10天根据天气情况与土壤墙情选择耕作方式,天气晴好,土壤含水量30%左右时可选择翻耕灭茬晒田,播前1天旋耕施肥播种;也可采取碎草,免耕带旋机播,或旋耕机播;如果播种期间持续阴天、气温较低,土壤含水量大不适宜土壤耕作,应尽量减少土壤扰动。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适宜于轮式拖拉机驱动播种机,针对较湿田块可选用履带式拖拉机带动,减少碾压,提高播种质量。一般可选用1012行条播机,行距1720cm,播深35cm,小麦播种机除具有开沟、施肥、覆土等功能外,还应有很好的防堵性能。作业前应对小麦播种机技术状态进行检查调整,使机具达到正

11、常工作状态。播种时要求下种均匀,播深35cm,播后能覆土。3小麦田间管理3.1 养分管理施用纯氮150kg-180kghm2,N:P2O5:K2O=2:1:1,氮肥中底肥:苗肥=6:4,磷钾肥全部用作底肥。选择颗粒复合肥,肥料应符合GB/T15063-2009要求。13叶期施用60kg72kghm2纯氮。3.2 水分管理播后若土壤依然偏湿,应继续加强清沟排湿,避免因渍水而烂种,影响全苗和根系生长。3.3 草害防除免耕麦田播前710天选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11月底至12月上旬,在气温高于10前,根据麦田长势和草害叶龄及时开展草害防控,一般选择晴天用药,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封闭型除草剂或者几种除草剂搭

12、配施用。3.4 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条锈病、白粉病按GB/T35238-2017中6.3执行;赤霉病的防控以预防为主,推荐见花打药,如果花期雨水多,间隔7天再施药一次。推荐使用含有丙硫菌噗、鼠烯菌酯、戊嗖醇和咪鲜胺的复配制剂。同时,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结合赤霉病的防控,加上璘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杀虫剂、杀菌剂等,开展“一喷三防”。4小麦机收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含水量低于12.5%以下时进仓储藏。六、适宜区域四川平坝、丘陵以及类似生态区。七、注意事项种植密度和行株距配置要与选用的机械相配套;全程机械化作业前均应进行试运行,调试好机具,使用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八、技术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