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62530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单元 林木病害基础知识,第1节 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林木病害林木病害病原寄主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症、病状和症状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症状类型,1 白粉病类2 锈病类 3 煤污病类 4 发霉 5 斑点病类 6 炭疽病类 7 溃疡病类 8 腐烂病类 9 腐朽病类10 变色11 畸形、肿瘤、丛枝 12 萎蔫,白蜡白粉病,苹桧锈病,柳树叶锈病,山定子毛毡病(Eriophyes sp.),松落针病,苹果叶斑病,立木腐朽病,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症状、田间分布、人工诱发试验、防治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关系非传侵性病害的防治2

2、.侵染性病害,第二节 侵染性病原,一、真菌(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体菌丝形成的特殊结构:吸器、菌核、子座、菌索,真菌的菌丝1.无隔菌丝2.有隔菌丝,真菌的吸器,真菌的菌核1.菌核的外形 2.菌核的剖面,真菌的厚壁孢子,(二)真菌的繁殖体,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等有性繁殖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子实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一)游动孢子:1.游动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 3.游动孢子(二)孢囊孢子:4.孢囊梗和孢子囊 5.孢子囊破裂释放孢囊孢子(三)分生孢子:6.分生孢子 7.分生孢子梗 8.分生孢子萌发,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1.卵孢子 2.接合孢子 3.子囊孢子

3、 4.担子孢子,(三)林木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1.鞭毛菌亚门,菌丝体无隔,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合子或卵孢子.常引起根部病害,如腐霉属(Pythium)和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1.孢囊梗和孢子囊 2.泄孢3.藏卵器和雄精器,2.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菌丝体分隔或不分隔,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常引起种实霉烂。如根霉属(Rhizopus).,匐枝根霉1.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和匍匐枝 2.放大的孢子囊 3.原配子囊4.原配子囊分化为配子囊和配囊柄 5.配子囊交配 6.交配后形成的接合孢子,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4、),无性繁殖:绝大多数为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子囊孢子子囊果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主要病原菌类群:外子囊菌目、座囊菌目、隔孢腔菌目、星裂盘菌目、白粉菌目、球壳目。,4.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无性繁殖:除少数类群多不发达。基本特征: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营养菌丝为双核菌丝;次生菌丝产生锁状联合。主要类群:黑粉菌目、锈菌目(冬孢菌纲)、外担子菌目。,5.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有性阶段不明的真菌类群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或不产生任何孢子。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由于依据无性型分类,难以正确反映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其分类单位一般称之为形式纲、目、科

5、、属、种等。,丛梗孢目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二、细 菌,(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毛。鉴别细菌常用革兰氏染色法。植物病原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G-)。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每20-30分钟,裂殖1次。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在50下处理10分钟,多数细菌即死亡。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好气性的,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三)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主要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细

6、菌性病害的病斑初期有半透明水渍状晕圈出现,后期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其症状有斑点、溃疡、穿孔、癌肿、枯萎等类型。一般高温、多雨(尤其暴风雨后)、施用氮肥过多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利。(四)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 主要在于预防,其中以杜绝和消灭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来源为主,如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选育抗病品种,做好种苗消毒,加强栽培管理,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用抗菌素进行药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三、植 原 体,植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植原体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和形成小体后再释放出来等3种形式繁

7、殖。植原体难以人工培养。植原体在植物体内只存在于韧皮部筛管和伴胞细胞内,通过筛孔在筛管中流动而感染整个植株,为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依靠昆虫(叶蝉、木虱、螨类、蓟马等)、嫁接、菟丝子等进行传染。常引起黄化、丛枝、萎缩、花器变形等症状。植原体病害主要在于预防,如培育抗病品种,选择优良母株,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建立无病苗圃,对种苗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消灭传毒昆虫,控制中间寄主,特别是越冬寄主。对感病的植株或处于休眠期的种子、鳞茎、球根等,进行冷、热处理。还可用四环素、金霉素、地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素对病株反复浸根,防治效果较好。此外还可以用晾根、环剥病枝皮层等方法进行防治。,四、寄 生 性 种 子

8、植 物,桑寄生科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根系而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夺取部分营养物质,因此,称为半寄生 菟丝子科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没有叶绿素或叶绿素很少,所需营养全由寄主体内夺取,所以称为全寄生 防治桑寄生,应清除病枝。桑寄生在寄主落叶后易于辨认,因此,最好在冬季或其果实成熟前铲除,特别要注意铲除其吸根和匍匐茎。防治菟丝子主要应精选种子和实行种苗检疫,防止将菟丝子带入苗圃和未发生地区。此外,用生物制剂“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效果显著。,第3节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一、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

9、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也即病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一般分为四种类型: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强寄生物: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弱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在适宜条件下也能兼营寄生生活。它营寄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等。专性腐生物:只能以死的生物有机体或无机物作为营养来源,不能侵害活的有机体,专营腐生生活。如许多木材腐朽菌等。,(二)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引起寄主

10、病害的能力。也即病原物对寄主破坏性的大小。一方面表现在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与消耗。同时,它们分泌各种酶、毒素、有机酸和生长刺激素等,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细胞增生或膨大,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因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变。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病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后者是指病原物对寄主破坏性的大小。两者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破坏性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反而对寄主的破坏性大。,(三)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其受基因控制。范德普兰克(Vanderplank)把植物的抗病性划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

11、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只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作用。即指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受同一种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侵害时,其抗性表现有明显的差异。垂直抗性由主基因或寡基因控制,其稳定性不如水平抗性。但通过抗性基因的聚合,可以育成抗性水平高而持久的品种。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相应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都起作用。同一植物的一系列不同品种受同一种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所侵害,其抗性表现比较一致。即特定寄主植物品种所表现的抗性水平对病原物所有的生理小种都相同。水平抗性由多基因控制,抗性水平低等或中等,但稳定性持久。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感病、避病、耐病、抗病、免疫,

12、二、森林病害的侵染循环,(一)病害的发生过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到引起林木表现症状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病害的发病过程,简称病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二)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以下3个环节:,病原物越冬病原物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二、森林病害的流行,森林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病害流行的条件: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第4节 非 侵 染 性 病 原,一、营养失调 林木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引起植物缺素症。二、土壤水分失调 土壤干旱缺水条件下,林木常发生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土壤水分过多,往往发生水涝现象,常使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三、温度不适宜 高温常使林木的茎干、叶、果受到灼伤。霜冻是常见的冻害。晚秋的早霜常使林木未木质化的枝梢受到冻害;春天的晚霜易使幼芽、新叶和新梢冻死,花脱落。低温还能引起苗木冻拔。树干涂白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伤和冻害的有效措施。,第5节 植 物 病 害 的 诊 断,显微镜镜检,人工诱发试验,症状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