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6381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讲座-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目前,我国海南、黑龙江、吉林、浙江、山东和福建等省已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规划;辽宁提出了循环经济省的规划;天津、贵阳和南京等市已提出要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型的城市。我国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该园区以上市公司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以蔗田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框架,通过盘活、优化、提升、扩张等步骤,建设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2,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的六个系统,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园区内资源

2、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其中,甘蔗制糖蔗渣造纸生态链、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生态链以及制糖(有机糖)低聚果糖生态链这三条园区内的主要生态链,相互间构成了横向耦合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网状结构。物流中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3,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框架图,4,5,2001年8月第一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挂牌形成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制糖滤泥制水泥、造纸中段废水锅炉除尘、脱硫、冲灰,碱回收白泥制轻质碳酸钙等多条工

3、业生态链经济效益大部分来自综合利用、来自于“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值占公司产值的65.74园区创建使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工业总产值比前几年翻一番,造纸产量由1995年的年产4万吨提高到2002年年产近10万吨,COD年排放总量却由1995年的37984吨降低到2003年的10500吨,污染物排放得到大幅度的削减。,6,鲁北化工主要产业循环链:,海水 5万亩水产养殖 浓缩提溴 6万亩盐田结晶产盐 水泥生产 废渣盐石膏 提取钾、镁、产品,山东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7,鲁北:打造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作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年成功运行经验的生态工业园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鲁

4、北集团”)多年来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新模式,成功实现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突破,打造出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联产三条高相关度的工业生态产业链,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诸多启示。,8,为世界循环经济难题“破题”,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处置磷肥生产的废料磷石膏(每生产吨磷铵排放吨磷石膏)令各国都很头疼。大量含硫、氟的磷石膏随意堆放,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而且还渗透污染地下水。据统计,2004年世界磷石膏排放量达2.95亿吨,而我国近2500万吨。,9,为世界循环经济难题“破题”,创建于1977年、当时还只是一家小硫酸厂的鲁北集团,硬

5、是靠着40万元试验费,承担起了发达国家也难啃的“硬骨头”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在经历200多次试验之后,鲁北集团最终攻克了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用废渣磷石膏、盐石膏生产出了合格的硫酸和水泥,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10,为世界循环经济难题“破题”,依托这一成果,通过技术工艺创新,鲁北集团突破了国外磷石膏中五氧化二磷含量必须在0.5%以下的极限等十大技术难关,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生产装置,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硫酸再返回用于生产磷铵,余水封闭循环利用,资源在生产全过程都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11,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

6、术,改变了传统“资源产品废物”的单一线性模式,使上一个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从而实现了“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早在2000年,鲁北集团就达到“30万吨磷铵、40万吨磷石膏制硫酸联产6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上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联产装置。,12,为使磷铵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元素得到有效利用,并借此壮大磷铵主产和衍生相关副产,鲁北集团在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基础上,创建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和盐碱电联产两条生态产业链,使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13,利用渤海湾的地理优势,鲁北集团开发出沿海35公里的潮涧带,建成了占地

7、35万亩、年产100万吨的大型盐场。他们冲破单一制盐的传统模式,大胆尝试海水综合利用,将初级制卤区建成5万亩的水产养殖场,利用新鲜的海水进行鱼、虾、蟹、贝类的养殖;水产养殖用过的海水被提到中级制卤区,经进一步浓缩提溴;提溴后的海水再被送到6万亩的盐田结晶池,生产加碘盐和保健食用盐;剩余的废水苦卤再用来提取钾、镁产品,而最后剩下的废渣盐石膏又可作为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原料,从而实现海洋化工的有效开发,做到“海水取宝、滴水不漏”。,14,目前,鲁北集团的海水“一水多用”生态产业链已形成年产100万吨原盐、1万吨溴素、18万吨氯碱的生产规模,并为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产业链提供了大量生产原料。为

8、解决企业大量用电问题,鲁北集团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海水冷却技术,建成12万千瓦的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排放的煤渣用作第一产业链制水泥的混合料。同时,采用世界先进的离子膜技术,建成年产12万吨的氯碱工厂,利用百万吨盐场脱盐后产生的丰富饱和卤,不经传统制盐、化盐工艺,直接通过管道把卤水送到氯碱装置,减少了生产环节,创建出清洁发电与盐、碱联产生态产业链。,15,三条生态产业链并不是将联系不大的三种产业生硬地“拉郎配”,而是将各个工艺有机结合,形成密不可分的循环通路,从而使循环经济真正“循环”了起来。据了解,三条产业链之间存在多种共生关系: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替代淡水进行冷却,既利用

9、了余热蒸发海水,又节约了淡水;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液体二氧化硫用于海水产业链中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盐石膏返回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用作水泥的原料,热电生产的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16,2004年,鲁北集团共发电4.4亿度,不仅有效利用了大量废物,同时实现企业用电自给自足。目前,鲁北集团2300MW热电工程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发电厂,有效缓解电力紧缺和带动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区域的发展。,17,据鉴定,鲁北集团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的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产生了占总产值14%的经济效益,使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了30%50%,对企业产值的增长

10、贡献率达40%,其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贡献率高出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个共生关系的一倍,每年可产生2.3亿元的共生效益。,18,一个企业的效益账与全国的生态账,目前,鲁北集团的资源利用率已达95.6%,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5.9%。2004年,鲁北集团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成为全国化肥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化肥和硫酸的需求量都很大。专家分析,如果鲁北集团的循环经济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一年可减少废渣磷石膏的堆放土地3万亩,并可减少6000万元堆场建设费,可为国家节省生产800万吨水泥的石灰石开采费21亿元,可节省生产600万吨硫酸

11、的硫铁矿开采费30亿元,同时还有效消除了生产水泥的巨量二氧化碳排放,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可估量。,19,一个企业的效益账与全国的生态账,正是看到这一诱人前景,鲁北集团的循环经济模式吸引了众多国际间的合作,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都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愿望。据了解,目前鲁北集团已与美国贝欧公司达成鲁北石膏制酸技术出口协议,同美国阿麦仔公司达成合资合作建厂协议,同日本三井公司签订了原盐出口与技术合作一揽子协议等。有关专家分析,鲁北集团的生态产业链对我国推广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20,

12、其组织形式是:共有烟花企业1000家。每家企业都生产礼花弹、盘花、小花炮和鞭炮等;每个企业都有炮筒车间、引线车间、制硝车间、装硝车间、包装车间和营销部门等。,传统烟花集散地,造纸厂4家 炮筒厂8家 礼花厂20家印刷厂6家 盆花厂40家 制硝厂8家 鞭炮厂60家 营销公司3家,生态形烟花集散地,企业之间相互折台、相互压价,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企业之间是互助、共赢、“唇齿相依”合作竞争关系,21,中国银都的循环经济之路汩罗再生资源工业园,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尝试,22,在区域层次上除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式的工业生态系统(Industrial Ecology)外,还有生态农业园和生态园区(生活小区

13、)等。我国生态住宅园区也已启动试点,建设部于2001年提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为创造接近自然生态的生活环境做了规定。上海市住宅发展局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研究并进一步细化这一导则,于2003年提出了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20012005)(试行),对住宅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建筑节能、室内空气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生活垃圾管理与收集系统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评分。,23,(三)社会层面(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微观企业试点到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的新型工厂科技工业园区,进入了第三阶段21世纪宏观经济立法阶段。更有人提出,21

14、世纪应该建立以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基础,以再生资源为主导的世界经济。,24,循环型城市(大循环),1、城市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2、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3、区域内的物质沉淀总量(钢铁的物质存量)美国80亿吨(中国20亿吨)日本再生铝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可循环利用)(物质不灭是物质可循环的理论基础)4亿多辆汽车、5亿多台电脑(每生产一台,就淘汰一台),25,以色列:惜水如金的国度 政府对水资源实施严格监管 纵横连贯的供水系统保证用水按需分配 以色列人认为技术是最有效的节水手段韩国:废弃物从限排到再利用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产业“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规范资源再利用行为,26,美国:多种措施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15、通过立法推动资源的回收利用 以行政手段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加拿大:以“真富”推进可持续发展“真富”包含5个方面的财富:人文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27,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官方统计数字表明,德国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要创造410亿欧元的价值。在德国,所有生产行业产生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其中一些行业如包装生产和玻璃生产行业甚至达到80%。在德国,“垃圾处理”这个词也是指垃圾得到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其实德语中“循环经济”的原意用“废物经济”表述更好),德国的循环经济实践,28,早在1986年德国

16、就颁布了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制定了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包装,首先要避免其产生,其次要对其回收利用,以大幅度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1996年德国公布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把物质闭路循环的思想从包装问题推广到所有的生活废物。规定对废物首先是避免产生,然后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29,20世纪90年代起,以德国为代表,发达国家将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重点从无害化转向减量化和资源化,这实际上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在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的广阔层次上组织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其典型模式是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它针对消费后排放

17、的废物,通过一个非政府组织,接受企业的委托,对其包装废物进行回收和分类,分别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或直接返回到原制造厂进行循环利用。DSD系统在德国十分成功地实现了包装废物在整个社会层次上的回收利用。,30,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31,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

18、,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32,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200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础法。随后又出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第二层次的综合法。,33,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

19、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34,2001年4月,日本开始实行八项循环经济法律,即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家用电器再商品化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循环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利用法、容器包装再利用法、绿色食品采购法和废弃物处理法。目前,已形成以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为核心和基础,以废弃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及5部特定物品回收利用的法律为主体,并辅之以绿色采购法等3部法律构成了一个包括11部法律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35,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作为母法,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根据相关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原则,通过促进物

20、质的循环,减轻环境负荷,谋求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循环经济法。此外,在美国、北欧、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韩国等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多部单项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36,基础层面(基本法)第二层面(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针对不同产品的具体法规),日本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37,在社会层面上,主要是在全社会建立物资循环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发展旧物质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中国称为废旧物资业、日本称之为社会静脉产业),这样能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

21、环经济环路。,38,绿色空间:创意绿色-循环的启示绿色空间-日本的循环经济启示松下环保中心循环经济缩影印度:垃圾发电来照明巴西用垃圾创造价值 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泰国企业开发垃圾发电,39,我国的循环社会实践,汨罗循环经济是永不枯竭的矿山循环经济催生绿色如皋黑龙江建材建立循环经济大庆:循环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青海:700亿元打造循环经济试验园德化循环经济造就“绿色瓷都”1德化循环经济造就“绿色瓷都”2,40,2、循环经济的技术类型,(1)清洁生产技术:这是一种无废、少废生产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品的绿色化和生产过程向零排放迈进。它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的核心。当然,清洁生产技术不但要技术上的

22、可行性,还需经济上的可盈利性,才有可能实施。它应该体现发展循环经济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双重意义。,41,(2)废物利用技术:通过废物再利用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并实现产业化。目前,比较成熟的废物利用技术有废纸加工再生技术、废玻璃加工再生技术、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技术、有机垃圾制成复合肥料技术、废电池等有害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等。科技之光:垃圾循环利用装置,42,(3)污染治理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即环境治理技术。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废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物的净化处理。其特点是不改变生产系统或工艺程序,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或者社会上收集后)通过净化废物实现污染控制。废物净化处

23、理的环保产业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并迅速发展,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交通工具(飞机、汽车、船舶等)运行过程中废物治理技术。,43,3、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1)发挥高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和特种循环产业中的特殊作用,例如:采用能量转换和能量倍增的技术路线,用最低能量达到最大效果。(2)大量采用适用技术,创造出最大技术效能,如垃圾资源再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再加工技术、聚合物制乳酸技术、沼气开发利用技术等。(3)重视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工艺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使工艺技术成果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实施,以形成规模循环经济效益。

24、,44,3、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4)将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组合式推广应用,将快速成型的集成技术推向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5)发展循环经济技术集成的产业链、生态链,落户于产业化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园区和其它产业化集群中,支持中小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循环产业链中发挥创造性作用。,45,技术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蒙牛:牛粪沼气发电“点亮”循环经济生态海绵地砖高价牛粪的秘密,46,大豆也能做衣服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央视国际(2005年12月03日 19:50)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被称作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的“大豆蛋白纤维”。在不久前

25、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含有大豆蛋白纤维的环保型面料交易金额近5亿元,成为博览会上耀眼的“明星”。而织成这些漂亮面料的大豆蛋白纤维,它的原料不过是大豆榨油后的下脚料-豆粕。,47,从大豆中提取蛋白纤维,这一研究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曾尝试过,但最后由于纤维性能没有达到纺织加工的要求而中断。河南农民李官奇经过十年的自主开发,800多次实验,成功找到了可以破解这个难题的添加剂,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生产工艺。,48,按照这一工艺,100公斤的豆粕就可以吐出40公斤的大豆蛋白纤维,大豆的附加值随之增加了上百倍。大豆蛋白纤维被纺织界誉为集多种天然纤维优点的“人造羊绒”,成为继尼龙、的确良等化学纤维之后的全球“第八大人造纤维”。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4个大豆蛋白纤维生产基地,产值近15亿元,国内已有30多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采用大豆纤维,相关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49,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郭民生:大豆蛋白纤维这个发明是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掌握这个技术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家。科技博览:大豆纤维 大豆变衣裳的艰辛发明经历十年磨一剑1 大豆变衣裳的艰辛发明经历十年磨一剑2 科技人生:点豆成金李官奇 科技之光:污水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