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6767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温斯顿丘吉尔。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

2、德性。-温斯顿丘吉尔。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第十三章 文化进化与人类未来主要内容: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二、文化进化对人类生物学进化的影响三、进化与人类未来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 生物的进化和社会文化的进化是不同的两件事。后者用“发展”来表示似乎较贴切,但西方学者已普遍使用“文化进化”这个概念,显然是为表明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两个过程有某些共同特征。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个体和种群的遗传组成和与之相关联的表型特征的世代改变。文化进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系统(包含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随时间而变

3、更的过程。就人类本身而言,同时经历着两个进化过程,即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和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关联的。,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2)进化系统内的变化或变异必须以某种形式存储、传递和延续,才能完成进化过程。在生物系统,变异的存储和传递是通过以核酸为基础的遗传系统。但在文化系统,各种文化信息的存储与传递是通过以文宇、语言和习俗为基础的文化教育系统。,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3)进化的动因和进化方向的控制。在生物系统的进化中,自然选择是主要的进化动因;自然选择也有导向作用,使生物朝适应生存环境的方向改变。但在某些情况下,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干预或控制某些生物的进化

4、方向,例如农业和畜牧业实践。在文化系统的进化中,人的知识积累、发明和创造活动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主要动因。文化系统内部或文化系统之间的斗争或竞争(例如阶级斗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也是文化进化的重要动因。按马克思学说,人类社会是朝着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的方向发展的,是否可以因此而认为文化进化是由社会物质生产导向的?,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4)就人类的生物学进化而言,进化的结果是生物改变自身结构、机能和习性使之适应生存环境。人类文化进化的结果是改变自然环境使之适合人类自身的需要。两种进化过程都使人类更加适应环境。(5)生物学进化是极缓慢的过程,而文化进

5、化在达到适应的目的方面要快速得多。例如,动物界进化出翅膀经历的时间以百万年计,但人类文化进化创造发明了飞机却只经历了2000年(从风筝发明算起)。又如,自然界从未进化出轮子,而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发明了轮车。,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6)最后,隔离对于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有相似影响。隔离降低生物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导致物种分歧和新种形成,增大物种的多样性。文化系统之间的隔离会降低或减弱文化交流,导致文化的多样化。不论是生物学进化还是文化进化,隔离都会降低其进化速度,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人类的文化进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是依靠思维、劳动、

6、语言三个基本能力,而人类的思维器官(脑)、劳动器官(手)和语言器官(声带)等则是生物学进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例如文化系统中的伦理、法律等可以促进或阻碍人类的生物学进化。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物学进化有越来越大的影响。,二、文化进化对人类生物学进化的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限制和干预,以致有人提出“自然选择是否对人类还起作用”,“人类的生物学进化是否已经停滞了”的疑问。,二、文化进化对人类生物学进化的影响,由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这却限制了性选择和与性选择相关联的适应进化。医学的发达和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

7、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使社会成员的生存机会趋于平等,因而减轻了自然选择的压力。社会的伦理和法律保障了人人有平等的生育权,这恰恰抵消了自然选择作用。在文明的社会中,智力不再是影响适应度的重要因素,虽然智力高的人可能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但却不一定留下更多的后代,甚至会出现负选择的情况,即智力高的个体平均说来对下代基因库的贡献相对较小。,二、文化进化对人类生物学进化的影响,从生物学观点来看,人类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变异)是人类生物学进化的基础。但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趋势是忽略这种生物学差异并消除这种差异。伦理和法律保障了生育权的人人平等,却不能保证人类生物学进化,甚至带来了人类遗传

8、素质的退化。尽管如此,自然选择对人类仍然起着作用,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并未完全终止。这是因为在人类群体中突变继续发生,遗传变异大量存在,而且非中性的突变仍然占一定比例。在今天的大多数社会中,正常化选择依然存在。例如人类个体之间对一些严重疾病的免疫力有显著的遗传差异,那些对流感、癌症、心血管病和艾滋病免疫力低的人,其死亡率要高一些。,二、进化与人类未来,人类依据一定的理论,以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干预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例如优生主义者所主张的。另一方面。人类也曾依据一定的理论,以其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来干预人类文化进化,例如社会革命家所主张的。那么,这种将人类的意志、目的加诸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张,

9、是否与认为自然界与社会按自身的客观规律发展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唯物主义观点相悖呢?,二、进化与人类未来,优生主义者按照他们的理论,设计了“改良人种”的方案,希望能像动、植物育种家那样培养出“超人”,他们的方案中包含着他们的目的。但是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是不包含任何“目的”的。当人类文化进化达到一定的阶段,人类将愈来愈多地干预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并有可能控制生物和人类自己的生物学进化。这意味着人类将其自身的“意志”、“目的”等主观因素加入到自然过程中。,二、进化与人类未来,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人类的文化进化(社会发展)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文化进化是在生物学进化之上的高层次的现象。虽然社会现象可以用生物

10、学观点来解释,但社会发展(文化进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用生物学进化理论来替代社会发展理论。这就好比生物学现象,虽然可以用物理、化学观点解释(例如遗传现象可以解释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但生物学现象有其自身规律,物理、化学法则不能替代生物学规律。所以,社会生物学理论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活动包含在自然界大生态系统之内,人类和人类社会都直接或间接地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进化理论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进化与人类未来,进化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指导制定优生措施,控制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指导政府机构制定措施,协调文化进化与生物学进化两个相关过程

11、。,二、进化与人类未来,促进文化进化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提高整体的文化教育水平是促进文化进步的主要途径。但是,学习和教育的效果,又和人类本身的体质和智力相关。因此,促进人类的生物学进化(提高体质和智力水平),将会同时促进文化进化。基于这种考虑,优生主义提出了依据进化理论制定优生措施以促进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的主张。优生主义的主张曾受到不少误解、歪曲和滥用,以致于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但现在终于被社会所认识并有限度的接受了,在北京的大医院里已设有“优生咨询”,不少人光顾。不过目前还限于“负优生”,即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遗传疾病和遗传缺陷的基因传递到后代。“正优生”则是通过选择和生物技术手段来改良人种

12、和创造“超人”(天才),但这仍处于设想阶段。,二、进化与人类未来,人类已经干预了自然界的进化,按照自己的目的(需要)创造了自然界中原先没有的生物品种。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更深入地干预和控制生物的进化。然而,当人类将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应用到人类自身时,就遇到了难题:人类究竟希望自身有什么样的生物学特征?希望朝什么方向进化?这是很容易受各种社会集团利益和个人兴趣左右的,很难获得统一认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遗传和进化是如此复杂,预测任何人为措施干预进化所造成的长远后果是很困难的。难道我们能放心把人类未来命运委托给一些他们自己也未必有把握的优生学家来决定吗?,二、进化与人类未来,此外,

13、优生措施的实行必定涉及社会的伦理和法律。如果法律规定“人人平等”,又怎能实行不平等的生育措施呢(选择意味着生育的不平等)?况且遗传基因重组是如此复杂和难以预测,以致有人以“天才”的后代可能是“庸才”,而“平庸的父母”可以生育出“天才”为由而反对优生学。然而,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实施,随着对人类遗传基因和遗传重组规律的更深入的了解,人类是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进化,更好地掌握自己未来命运的。展望未来,我们应当相信,人类能够协调其生物学进化和文化进化。,第十四章 现代进化主要学说,一、现代达尔文主义,现代达尔文主义也称综合进化论,它是现代进化论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有许多著名的学者,

14、如英国学者霍尔丹、费希尔、苏联学者施马里高践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杜布赞斯基一生致力于遗传学和进化论等多方面的研究。他不仅是实验群体遗传学的奠基人,而且在遗传学其他领域内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现代达尔文主义,综合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认为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围。所谓群体(或孟德尔群体)是指一定地区一群可以进行交配的个体,这些个体是享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的繁殖集团。一个最大的群体就是一个物种。综合理论的这一认识区别于以往以个体为进化单位的一切进化学说。,一、现代达尔文主义,第二,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

15、变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适应性变异,通过隔离巩固和扩大这些变异,从而形成新种。杜布赞斯基等强调指出:“突变过程是所有遗传变异性的来源,是进化的主要关键,因为突变供给着产生进化改变的原始材料”。当然,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但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消除有害突变、保存有利突变,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综合进化论还认为,自然选择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群体中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对后代的基因库作出不同的贡献”。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因为基因的交流并无中断,群体分化还未超出种的界限。通过隔离将可最终出现新种。,一、现代达尔文主义,现代达尔文主义重申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在

16、生物进化中的主导地位,并用选择的新概念解释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许多难点,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是进化普遍法则等流行很久的假说,使生物进化论进入现代科学的行列。但是,这一学说的实验性工作基本上限于小进化(种内进化)的领域,对于大进化(种间进化)基本上未超出类推的范围。同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进化问题(如新结构新器官的形成等等)还不能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二、新达尔文主义,在新达尔文主义学派中,除19世纪的魏斯曼、孟德尔、德弗里斯外,20世纪的主要代表是约翰森和摩尔根。这个学派的倡导者是胚胎学家魏斯曼。他曾用 22世代连续切断小鼠尾巴而23代鼠犀仍不变短的实验,反对拉马克及后继者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这个实验

17、尽管比较粗糙,但在历史上则有很大影响。魏斯曼的“种质学说”以及后来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说”和德弗里斯的“突变论”,从不同侧面引入了骤变进化的模式,并强调了遗传变异的作用。不仅对达尔文渐变式的进化是一个重要补充,而且对他的选择原理也是一个重要说明。20世纪,这个学派的成就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二、新达尔文主义,1.约翰森“纯系说”约翰森选用纯系菜豆为实验材料。所谓纯系,即指从一个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产生所得到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1901年,约翰森将买来的菜豆种子,按豆粒大小分别种植,进行自体受精,分株采收种子。在相当一致的环境下,重复进行几代的种植后,他获得了19个纯系。根据测定

18、种子重量的结果,他发现在不同纯系里,种子的平均重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们都能稳定地遗传。他认为这种差异是遗传的差异。但是,在一个纯系里,不同个体的种子重量也有差异。那么,这些差异是遗传的还是环境所造成的呢?为此,约翰森在每个纯系里选择了一些较重和一些较轻的种子,分别种植。这些后代的平均种子重量实质上是一样的。所以,他认为,同一纯系里种子间的差异是表现型的,是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因此是不遗传的。于是他提出“纯系说”。,二、新达尔文主义,2.摩尔根的“基因论”为创立细胞遗传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摩尔根同他的学生一起,以果蝇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性状的变化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他研究了在实验中不同于孟德

19、尔第二定规(独立分配律)的现象。他发现生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组合的倾向,他称这个现象为连锁遗传。摩尔根认为连锁遗传现象说明有连锁基因的存在,连锁基因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也就是说连锁遗传是由于处在同一染色体上,是邻近基因的作用所引起的结果。他认为孟德尔第二定律只限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因此不是普遍的现象。于是他提出了连锁遗传定律。对孟德尔定律作了重大的补充和发展。,二、新达尔文主义,总之,新达尔文主义在 20 世纪对进化论最有影响的工作是通过对基因的研究,揭示遗传变异的机制,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主要缺陷;同时,又通过遗传学的手段从事进化论的研究,为进化论进入现代科学行列奠定了基础。但是,新达尔文主

20、义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的,而进化是群体范畴的问题。因此,这一学说在解释生物进化时,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这一学派中的多数学者,漠视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他们不可能正确地解释进化的过程。,3、中性学说,最早(即1968年)提出分子进化学说的是日本群体遗传学家木村资生,他的学说的全名称“中性突变漂变假说”。简称为“中性学说”。中性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它不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功能,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害处,也无好处。这类突变有“同义”突变、“非功能性”DNA顺序中发生的突变以及结构基因中的一些突变。,3、中性学说,第二,“中性突变”通过随机的“遗

21、传漂变”在群体里固定下来,在分子水平进化上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中性学说认为,当一个生物体的DNA分子出现中性突变,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它在生活环境中的生存适合度,它是通过群体中的随机交配,使这些突变在群体里得到固定、发展或者消失。这一学说认为,“遗传漂变”在进化中起重要作用是有据可循的。例如,许多不同物种的功能相同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核酸酶、胰岛素、免疫球蛋白,血纤维蛋白肽等,它们的氨基酸组成是有很大区别的.上述情况说明,不受自然选择压力的中性突变,通过随机的“遗传漂变”在群体中得到固定和逐渐积累,可以实现种群的分化,出现新的物种。,3、中性学说,第三,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

22、,也就是由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置换率所决定。它对于所有的生物,几乎都是恒定的。木村资生认为,在表现型水平的进化中,进化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也有像所谓“活化石”那样进化极慢的类型。但是,基因水平上进化速度几乎是一定的。,3、中性学说,中性说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进化学说。这一学说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本上弄清了分子以及基因之类的内部结构,也能在数量上对此进行控制,因此木村对分子或基因的进化就能依靠数学的理论来进行处理。同时,中性说应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数学方法,打破了不同物种之间不能进行杂交试验的局限性,可以对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和基因进行比较,并计算出

23、分子进化的过程和速度。这样,进化论的研究中定量的水平便更高了。只要有了突变率、迁移率和群体大小等参数,还可以预测任何一个特定群体中遗传变异的数量和基因频率变化的速率。,3、中性学说,中性说学者还认为,即使在表现型水平上,也不能完全否定中性说的作用,不能完全肯定达尔文学说的正确。正如木村所说。“假如分子水平中性说是正确学说的话,那么表现型水平就也有中性了。说达尔文自然选择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也许不切合实际吧。例如,对人类来说,虽然有鼻子高或鼻子低的,但对其生存来说究竟有多少利弊呢?真正的自然选择作用是有余地的。我认为这样的差异,对于生存是既不好也不坏的”。,3、中性学说,中性学说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

24、史,可以说还刚刚开始。如有些数据并不充分,测定蛋白质的数目也不多;同时,它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当有限,只能说明分子进化的某些现象。凡是影响表现型的突变,并不一定是中性的,因而也不能用中性理论去解释。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中性学说尽管能说明分子进化的某些现象,这只是对达尔文选择学说的补充,更不能以此去否定选择学说。关于这一点,木村曾经说过:“中性说是始终以分子水平结构来提问题的。至于表现型水平,我没有讲过什么。这只能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吧!因为只有自然选择说能够很好的说明这种适应现象。这正是达尔文伟大之处。就说群体的隔离吧,也遗留下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群体隔离能够产生进化。总之,为了要说明这一

25、点不得不拿出自然选择说来!”。,4.直生论,直生论(Orthogenesis)主张生物进化具有一种直线式的方向,这种方向是由特定的内在力量预先决定的,它不受环境的影响,与自然选择无关。马和象的系统发育被认为是典型的例子。如马的体躯由小到大,脚由多趾到单趾;象从小型短鼻到大型长鼻等。此外,还有骆驼、鹿、蛇颈龙等的进化,也属这种类型。居诺(1951)认为,直线式进化还可分为多种路线。如向增长方向进化、向过长方向进化、向退化方向进化,以及向创新的方向进化。在进化中,如某些器官只顾向前发展,即使到了极限仍不回头,最后还可能成为某种包袱。直生论与拉马克的“内在倾向”的观点有些近似。,4.直生论,对于所谓

26、直线方向进化的现象,许多学者与直生论者并不一致。杜布赞斯基认为,关于马和象的进化,是一定条件下定向选择的结果。应当说,这种看法是可取的。因为既然人类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培育出各种新的类型,自然选择同样也有这样的作用。有的学者还认为,马的进化实际上与别的许多生物一样,也是多方向的。从始新马到现代马的进化中也经历有曲折的过程。在它的系谱上,曾出现过不少分支,不能认为马的进化是直线式的。此外,沙夫纳等都认为,直生论所列举的事例,没有一个不能用自然选择原理来阐述的。,4.直生论,直生论者特别强调的是某些畸形发展的类型,如爱尔兰鹿,它的角的最大宽度将近3米,对于头和颈部都有极大负担,该是导致物种灭亡的一个重

27、要原因,不可能用适者生存的选择原理予以解释。但也有人认为,巨角鹿的巨角,曾对性选择有过积极作用,因此不能认为它的存在与自然选择无关。,5、骤变论,拉马克和达尔文都主张生物是在长期、连续的渐变中进化的。骤变论者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圣提雷尔认为,生物是骤变产生的。达尔文不重视骤变的事实,但赫胥黎认为不应当忽视这种急进的、明显的变化。居维叶反对拉马克的“渐变-进化”模式,主张由于突变而导致种间的中断,就这点来说,与骤变论有相似之处。达尔文同时代的米伐特认为,物种的形成是骤然的、急变的,没有过渡的形式。他搜集了大批材料反对以逐渐过渡方式产生新器官的渐变观点。,5、骤变论,骤变论的系统提出者是德弗里斯。他

28、在月见草的研究中得到许多新的变异类型。其中有的植株特别粗,有的特别短,有的花柱很短,有的叶脉红色。他于1901年发表突变论一书,提出突变学说。他认为上述关于月见草的种种变异称为“突变”,突变是不连续的变异,并能直接产生新种,不必像达尔文所谓的需要由微小变异,经连续渐变的过程。也即是说:“新物种是突然出现的。它的出现并不需要有可见到的准备,也没有过渡类型。”在德弗里斯看来,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只是对突变起所谓的过筛作用。,思考题,试从生物进化看人类的未来。,谢谢!,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