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8272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06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绝版好资料看到就别错过】.doc(2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风马集团公司二0一O年九月七日目 录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10第三章: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46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71第五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111第六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132第七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价-157第八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87第九章: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204第一章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1 适用范围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中国所有在建和生产煤矿安全管理。1.2 引用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

2、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7)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0)劳动法(11)煤矿救护规程(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7)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18)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9)国家有关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的设计和设施配置要求(20)人因工程学中受限作业空间尺寸、通道空间尺寸、限定维修空间尺寸要求

3、(21)中有关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规定(22)井工矿井的十三种矿图(23)国家有关放射装置的定期检验规定(24)中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要求(25)中地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26)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规定(27)国家有关事故调查中对员工的处罚规定(28)中危险废物处置规定(29)国家有关安技措资金的提取标准(30)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31)有关机电设备防爆标准要求(32)中地面变电所标准(33)中地面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规定(34)防探水钻孔设计要求1.3 相关术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4、的组合。(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

5、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

6、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

7、从严制定。(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1.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管理首先要结合煤矿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尽量做到选用先进设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提高,各环节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建设,而且有助于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可靠性。煤矿最好有质量标准化管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建设。1.4.1体系目标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

8、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的本质安全。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实现人员无失误,进而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是煤矿本质安全中的基础性环节。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

9、性地位。(2)设备的本质安全。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要求机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3)环境的本质安全。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4)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科学、简洁、完善、高效。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

10、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相应的监督保障体系和预警系统应保障:“每一项管理措施都有具体的人员负责,如果责任人失职,能够及时发现、制止,并有反馈信息”。1.4.2体系定位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1.4.3体系文件1.4.3.1规章制度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煤矿各类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应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制度,这些制度应该包含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

11、该涵盖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切实保障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包括:(1)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2)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责任追究);(3)本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4)本质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制度(5)本质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6)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7)本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8)基于本质安全的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保管、使用、检查、维修、保养、报废);(9)基于本质安全管理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含人员准入;工作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含不安全行为矫正);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10)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

12、度;(11)事故应急救援制度;(12)煤矿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安全管理制度。1.4.3.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包括:(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手册(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措施手册(6)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手册(7)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及标准手册(8)煤矿本质安全信息管理手册1.4.3.3程序文件本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应该包括:(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程序;(3)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管

13、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程序;(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准入程序;(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程序;(6)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程序;(7)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程序;(8)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9)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安全运行检查与监测程序;(10)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启动程序;(1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内部评价程序;1.4.3.4记录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煤矿应该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安全记录的标识、保存(存放、保护)、检索、存档和处置。安全记

14、录应建立纸质和电子两套记录系统,并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1.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组织保障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危险源才能确定管理

15、对象,进而建立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政策和程序。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煤矿建立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体系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如人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等)。辨识出的危险源根据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风险评估另外一层含义是危险源根据动态信息检测对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以确定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而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控。15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辨识出的危险源通过提炼成为管理对象,对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制定

16、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目的是根据事故发生的机理,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

17、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153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本部分主要是根据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途径和控制方法。154组织保障管理:组织保障是为了顺利实施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的人员准入和培训机制、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等。15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应进行监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和考核,以确保管理体系能够达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要求。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是检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通过

18、评价判别是否达到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同时,找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本质安全管理系统,不断杜绝由于人为的、已知规律的、可控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逐渐减少煤矿重大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管理长效安全。本质安全管理要求对监督、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陷及时向上级报告,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完善。156信息系统煤矿的各个层级都需要借助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安全风险。信息系统首先应搜集详实的生产安全信息,包括危险源信息、风险程度信息、风险应对信息、生产作业信息、地质条件信息、环境信息、政策落实执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信息、监管报告等;其次,应具有有效

19、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全面性、连续性、针对性;再次,信息系统要保证决策者能够及时获得决策所需的各类相关信息。第四,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应具备上下交流的通畅渠道,以便于管理政策的全面贯彻及实施情况的及时和准确反馈。第二章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煤矿生产中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这些风险预先进行识别、评估,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正是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管理经验而形成的基于风险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

20、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等。本章主要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方面的知识。对煤矿来说,风险是永远存在的,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就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然而到现在为止,关于“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和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介绍“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其相关问题。2.1 风险的一般定义及其相关问题虽然“风险”一词我们经常遇到,但是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领域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在煤矿安全领域,风险该如何理解呢?2.1.1风险的定义及其分类目前对风险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21、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是把风险理解成损失,认为风险可以折算为货币数量,如期望损失,这是以损失数量大小来理解风险的;其二是把风险理解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是概率风险概念;其三是将风险理解为出现好结果或坏结果的差异性,用方差进行刻划,称之为方差风险概念;其四是抽象风险概念,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其五是认为风险是一种事态(事件或状态),或称局面,用风险分布来描述风险。分析以上定义可知,尽管各学科对风险的定义不尽统一,但是,各学者是将风险定义为两个层次:首先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其次强调风险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本课题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煤矿安全风险,在此风险与危险紧密相关,危险的定义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

22、征兆,它是风险产生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因此综上分析,我们定义风险为: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事故是损失发生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风险 式中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对煤矿安全风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便于全面准确地分析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1)按风险的大小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2)按照风险可能导致的煤矿事故类型可分为:瓦斯事故风险;水灾事故风险;火灾事故风险;顶板事故风险;机电事故风险;运

23、输事故风险;放炮事故风险;其他事故风险。(3)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物)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这里的人员指的是煤矿所有的人员。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所有人员(见表2-1)。机(物)是对系统中设备、设施、材料、工具等的统称。环境 (在此指的是环境条件)一方面指的是井下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水文情况、地质构造情况、顶(底)帮情况、地热等;另一方面指人为创造的工作环境条件,包括: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情况、照明情况、供风情况、井下巷道布局情况、工作面布置情况、施工质量情况、巷道路面情况、供电线路布置情况、作业区域警示标

24、志及避灾线路情况等。管理在此主要指:组织机构、机构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件记录、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表2-1 煤矿人员层次划分表层级人员特点职责决策层矿领导班子策划、决策对本单位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对安全工作进行总体研究、部署,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作出决策管理层矿科室参谋、管理对本业务范围内安全工作负责。按照决策层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与监控执行层区队长、技术员贯彻、执行按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排具体抓好安全工作的贯彻执行工作,对本区队安全工作负责操作层班组长、操作工人操作、落实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对本班组或操作岗位职责范围内

25、的安全工作负责2.1.2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对于加强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不确定性。风险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的产物。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何时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不易确定、把握和描述。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2)客观性。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人们遭受不幸或灾难的可能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征,故而风险也必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它普遍存在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风险的客观性说明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6、而只能认识和控制风险,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风险,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风险,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3)可测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属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指对客观事物变化的全然无知,并非表明人们对它束手无策。我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过的类似事件,立足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对某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做出判断,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这个过程就是风险评估过程,它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决策和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损害性。在工程安全领域,凡是风险的发生都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经济上的损失,也可能是人身上的损害。风险的损害性要求我们在识别风险的基础

27、上,必须预先控制防范风险。(5)潜在性。虽然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风险,但是这只是意味着人们时时处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一特性就是风险的潜在性。因此,正确识别、认识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可以达到减小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的目的。总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人们只能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这就要求人们主动地认识风险,积极地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把风险减至最小的程度,以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2.1.3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风险与危险

28、源、事故三者各不相同,但关系密切。危险源的英文为“hazard source”,英文词典给出其词意为“危险的源头”(A Source of Danger)。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是破坏性、潜在性,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复杂性。危险源的复杂性是由于系统实际情况和作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2)多变性。生产过程中,某些危险源可能随时在发生变化。如每次作业尽管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所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不同,

29、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也会不同。相同的危险源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3)可知性。危险源虽然具有潜在性,但是按照辩证的观点来看,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知的。根据多年生产的经验和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在生产作业中预先识别出危险源,这也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和前提。(4)可预控性。危险源的可知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事先识别出危险源,相应地采取有效地措施或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危险源。一般对事故的定义为:人们在实现其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种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事故具有因果

30、性、随机性、潜在性的特征。(1)因果性。因果性,是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2)随机性。随机性是指事故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3)潜在性。潜在性是指人们在人在生产活动中所经过的时间和空间,不安全的因素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根据危险源、风险、事故的定义和特征,不难看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

31、随机性和潜在性。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源为起点。2.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定义及其相关问题描述 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过将其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仍属一个较新的课题。2.2.1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风险管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生存活动,作为系统的科学,风险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风险管理起源于德国。一战后,战败的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经济衰竭,因此提出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风险管理兴起于二十世纪30年代。1931年

32、,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概念,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1932年成立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由纽约几家大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受到普遍重视并被推广则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企业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器装置引发火灾,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其二为美国钢铁行业因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及退休金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大事促进了风险管理在企业界的推广,风险管理从此得到了蓬勃发展。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

33、册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洲各国的普遍重视。以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风险管理发展迅速,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科学。它不仅同地质学、生态学、气象学相关,而且与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有密切的联系。风险管理是现代科学领域里的一个综合性巨型工程,正向着更广阔的前景发展。2.2.2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

34、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理解这几个环节的含义,以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程序和内涵。(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对现实和潜在的风险进行鉴别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主要任务首先是明确单位或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的种类、可能发生的风险后果,其次是分析各种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煤矿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上文所述的煤矿八大事故风险(即瓦斯、水、火、顶板、机电、运输、放炮及其他事故风险),分析这些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是风险识别的重点工作,这个工作就是通常的煤矿危险源的辨识。因此,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

35、第一步工作。(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具体又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小环节。事前控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产生原因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使得风险管理“有法可依”。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危险源的监测过程,事实上也就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贯彻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工作进行跟进审核的过程。事后控制是在对危险源监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分析其风险状态,对

36、已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控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这三个环节互为前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且互相渗透。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补充、更新,对风险的评估也要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重新进行,所以在风险控制阶段,同时需要识别新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对其进行评估。2.2.3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2.2.4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其鲜明的特

37、点:(1)全方位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反映了企业的自组织和预控能力,它要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和环境的危害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进行管理;(2)全过程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煤矿的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实施风险管理。(3)螺旋上升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管理过程,该管理过程起始于对危险源的辨识,接着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进而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预警、纠正,同时

38、辨识新的危险源,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 整个风险管理是在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中动态进行的。(4)以预控为核心。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预控,即在对煤矿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全面准确辨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切断风险出现的渠道和条件,预先控制风险,使其不可能出现。(5)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套双保险、闭环式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要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预防风险的出现,接着要对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在对已知风险预控失效或出现新的风险时,风险管理系统能及时作出反应,对风

39、险进一步进行分析、预警,并加以控制或消除,遏制其扩散演变为事故,造成损失。2.3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及基本原则遵循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工作流程和基本原则对整个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2.3.1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对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内涵的分析,清晰地给出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见图2-1所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评估过程。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的可

40、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第三步风险控制过程,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注:上述步骤中详细的工作内容见后续相关章节。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 考虑人机环管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描述风险后果、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开 始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管理标准

41、和措施 )审核、跟进、危险源监测、预警(检查风险和影响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矿井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管理对象提炼(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部门)培训、执行员工学习掌握程 序要求并执行风险识别、评估是否全面、准确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否否准 备组建小组、确定范围、辨识方法培训图2-1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图2.3.2实施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领导重视。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各项计划和工作任务才能得到落实。这要求首先煤矿高层

42、管理者必须把风险管理融入煤矿整个的管理组织中,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所需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制度;其次高层领导应树立领导原则,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持续遵守风险管理中制定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否则将可能影响风险管理实施效果,也会降低领导威信。(2)全员参与。实施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企业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风险管理得以贯彻落实,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全员参与体现在:危险源辨识过程需要全体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配合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一起辨识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风险评估过程需要全体员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判断、衡

43、量和审核;风险控制过程需要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风险,同时识别、评估新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使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3)责任明确。责任明确是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实施风险管理,需要把风险管理的方针、程序和标准措施的制定、执行、执行效果评估、修订等工作、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使从领导到基层操作人员,都能了解并负起工作中的责任。2.4煤矿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这项工作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后期工作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明确辨识的范围并进行单元划分,同时需要搜集辨识的依据,其次要确定危险源辨

44、识的方法,最后按照辨识的基本内容进行辨识。2.4.1煤矿危险源辨识内涵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煤矿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2.4.2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煤矿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煤矿所有的系统(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为了便于辨识工作的

45、开展以及避免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煤矿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子单元可以按照空间进行划分,如:掘进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采煤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等;也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转队等;还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等。不管按照哪种方式划分子单元,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独立性。即子单元在危险源辨识范围上尽量独立,不要交叉重叠,不要出现某个对象或某个范围同时属于两个子单元的现象;(2)全面性。即子单元的全体须是整个煤矿系统,不可出现某个对象没有隶属单元的现象;(3)科学性。即子单元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便于后期危险源监测及控制等工作的

46、开展。2.4.3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危险源辨识前,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地筛选,作为辨识的依据。一般地,企业需要搜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等。(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5)其他相关资料。比如:最新颁布的标准、条例、要求等。2.4.4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2.4.4.1直接经验分析法直接经验分析法就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依据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作出定性的描述。目前实践中常用的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2-2。表2-2 直接经验分析法方法名称实施步骤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工作任务分析法以清单的形式列出系统中所有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