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8363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年)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年2015年)建设规划课题组二一二年五月十一五期间,永安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以稳定提升粮食基础产业为前提,在特色种植基地化、畜禽养殖标准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户经营组织化等方面典型示范初显成效。2011年,永安市政府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月永安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2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永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意见,编制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 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80多万亩,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貌概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区、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

3、公里,到厦门360公里。(二)自然资源永安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全市土地面积441.1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68.97万亩,占总面积83.6%,耕地28.12万亩,占6.37%,水域6.86万亩,占1.56%,道路、石山及其它用地37.22万亩,占8.47%,人均占有耕地0.88亩。永安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特点。海拔高度为1501705.7米,垂直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3-19.2摄氏度,无霜期302天,年降雨量1484-2040毫米,日照充足,区域生物生长量较高。永安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

4、.2%,林木蓄积量22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100.7万亩,竹林面积100.2万亩,人均竹林面积6.7亩,居全省第一位。境内水系丰富,流量充沛,主要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达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0.98万立方米,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三)社会经济永安市下辖十一个乡镇、四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全市总人口32.56万人,农业人口 19.06万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9.5 亿元,财政总收入20.02 亿元,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38亿元,比增7;农民人均收入8586元,增长16。永安市是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纺织、水泥、矿产、化工、汽车、机械、林竹产业较为发达,综

5、合经济实力位列全省“十强县(市)”第六位。永安市还获得了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金线莲之乡、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四)农业发展现状永安市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永安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地域特色,以生态、优质、高效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六化”格局。特色种植基地化。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88万亩,产量 11.4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 17.68万亩,产量35.35万吨,与去年持平;园林水果面积15.2

6、万亩,产量9.67万吨,产值2.4亿元,比增93.4%;茶园面积2.33万亩,产量1315吨;全市栽培食用菌2800万袋,产量1.7万吨、产值1.1亿元,比增分别为7.7、19.72、5。建成了莴苣、烟叶、笋竹、水果、茶叶、甜玉米等产业村114个;初步形成了飞桥莴苣、优质水果、茶叶、永安黄椒、鸡爪椒、淮山、槟榔芋、甜玉米等“六个万亩规模种植基地”。畜禽养殖标准化。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9.4万头;年家禽出栏724.7万只、其中樱桃谷鸭276万只;华融禽业、金圣农牧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飞明农牧、大湖兴旺、八一茂千等公司年出栏生猪分别达到1万头以上。建成了年屠宰家禽3000万只的生

7、产线,全市家禽种苗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3.1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027吨,比增6.2%。全市现有标准化养殖场8个,标准化鱼池1668亩。龙头企业规模化。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5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三明市级36家; 2011年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总额达到12.1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5.34亿元,上缴税收2490万元;城郊(麻岭)农产品加工基地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基地;华融禽业跻身全国水禽企业20强行列;全市进行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的企业有25家,规模企业15家,带动农户20980户,增加农民收入1.35亿元。农业产品品牌化。我市农产品中,永安莴苣、永安

8、鸡爪椒、永安黄椒、安砂鱼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市现有获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2家(永安市绿健食品有限公司、九龙湖养殖有限公司)1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4家(洪田川溪果业有限公司、天宝岩茶叶有限公司、永安市玉禾春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永安市国佑民悦脐橙专业合作社)4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的有29个企业59个产品,认证总数居三明市前列;“天宝岩”牌茶叶、“永安莴苣”牌莴苣、“川溪牌”脐橙、华融禽业“樱桃谷鸭”等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 “永安贡鸡”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农户经营组织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5家,其中蔬菜类145家、养殖类47家、茶果类28家、林业等其它类

9、173家,合作社注册资金8.98亿元,注册会员2800多人,带动农户近3万户,带动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我市合作社事业发展迅速,占三明市合作社总量的四分之一;虎山合作林场合作社获得全省首批省级重点示范社。科技兴农常态化。我市全面推广高效粮经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农民种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高。2011年农机总动力达17.1万千瓦,农田年平均复种指数达到209%。五新农业技术推广覆盖率76%,粮食高产创建、特色蔬菜种植、畜禽种苗生产、农村沼气工程、农业综合执法等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永安市先后获得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业(莴苣)标准化示范县,2011年永安市

10、被省政府列为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2年2月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有利条件区位优势。永安是闽西北交通枢纽,鹰厦铁路贯穿其中,杭广高速铁路(杭州-广州)与昆泉(昆明-泉州)高速铁路列入国家规划将在永安交汇。公路方面205国道、307省道、208省道贯穿永安。国家高速公路网在福建布局的两纵两横中一纵一横在永安交汇(泉州-南宁、长春-深圳),永安-漳州(厦门)高速公路已于2011年动工。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构筑七大优势农业品加工产业集群和打造十四个特色农业品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福建省现代农业将呈现区域

11、化、专业化布局。“十二五”规划设立了粮食作物的35个水稻优势产区和30个蔬菜优势产区、14个特色农产品。永安市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16个优势农产品区域的水稻、柑橘优势区域县,是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10大类特色农产品区域中的特色蔬菜、特色水果优势县。近年来,永安市又列入国家级城郊型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级莴苣标准化示范县,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水稻、蔬菜、特色水果、禽肉、食用菌、烤烟、笋竹优势产区及油茶最适宜栽培区。经济优势。永安市是福建省的新兴工业城市,201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29.5亿元,比增14.7%;农林牧

12、渔业总产值35.78亿元,比增4.8%;财政总收入20.02亿元,比增2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76元,比增15.5%;农民人均纯收入8586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十强县(市)”第六位。资源优势。永安矿藏、森林、水力、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方便,为发展工业、繁荣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广袤的林区有林地、灌木林地、疏生林地,全市已消灭了宜林荒山,林地土壤肥力89.7%为红壤,有机含量6.01%,含氮量0.21%,速效磷平均含量6.15ppm,速效钾平均含量120ppm,土壤湿润,土层深厚,潜在肥力高,适宜发展农业、林业种植产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现已发现的矿种有41种,无烟煤、石灰石

13、、重晶石、水泥粘土为优势矿种,储量均居全省前茅。政策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各级政府也不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2011年,全市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支出涉农资金3.76亿元。2006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亲临我市小陶镇八一村飞桥莴苣千亩生产基地视察,充分肯定了我市的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更为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2年,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技术优势。永安市现有农林及相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且与国

14、家、省地科研院所、高校有长期的协作关系。近几年我市实施了国家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高品质茎用莴苣新品种“飞桥莴苣1号”中试与示范项目、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农业部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农业项目,科技支撑力量较强。2011年获国家级莴苣标准示范县、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单位、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六)制约因素农业产业特色不够凸显。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种植业比重还较大,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畜牧业生产比重有下降趋势,畜禽产业发展受环境制约影响,项目发展受到限制。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小,农产品

15、鲜销比重较大,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龙头企业作用发挥不够。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慢。龙头企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带动能力亟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较低,真正起到带动服务作用的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还比较少。我市目前已经申报的农业品牌有不少,但普遍运作能力较低,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较弱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较低。虽然我市农业基础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仍然较弱。农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只达到33.78%。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84亩,随着各项建设的发展,非农用地与农业用地的保护产生矛盾。我市现有耕地资源有限

16、,种植效益较高,导致我市高效农业用地地租居高不下,耕地流转非常缓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较慢。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较慢。乡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市乡农技推广队伍总体力量不足;农业科技服务投入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较慢。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比较低,农机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设施农业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我省先进县市。农业发展保障有待加强。一是农业生产资金服务不足。农民发展农业生产项目较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足够的贷款,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乡镇(街道)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较少。二是农村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利用网络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的利用率还较低。

17、三是农业生产市场流通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滞后,农民自我服务的流通组织发展不够。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总体要求,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二)基本思路立足永安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稳定基础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抓好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示范引领、基础建设等四大重点现代农业建设工程

18、,健全完善组织领导、科技服务、农产品安全、农业信息、农业投入等现代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全面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努力把我市建设成海峡西岸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发展方向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突出应用绿色生态技术,调整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特色精品农业及科技先导农业,努力把永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绿色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生态农业。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类型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

19、广农村沼气技术,广泛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重点发展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优质高效农业。以提升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示范推广优质特色品种和高效农业种养模式,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整体上提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农业综合效益。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主要是针对永安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具有永安特色的“永安笋干”、“永安莴苣”、“洪田脐橙”、“小陶

20、特早熟温蜜”、“青水高山茶叶”、珍稀食用菌、永安贡鸡、华融肉鸭、特种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同时大力引入和发展外来特色农产品品种,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做强做精,重在质量、重在特色、重在精品。科技先导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业“五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实现农业种养良种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物质来改造和装备我市传统农业,实现我市农业生产方式质的转变。(四)发展目标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把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

21、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着力打造海峡西岸绿色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力争综合生产能力有新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新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抗灾害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00元,年增长12.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特色。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

22、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蔬菜、畜禽、果茶、林竹等重点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五大特色农产品占农林牧渔总产值达85%以上。至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生猪出栏达20万头;优质家禽出栏2000万只;水果面积达15万亩;茶叶3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形成10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率达50%以上;规范合作社达到100家,力争60%以上农户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点覆盖全市50%以上建制村;生物医药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栽

23、培食用菌、名优水产养殖及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积极开展闽台农业合作交流,积极争创福建农民创业园,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明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支撑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五新”推广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水稻等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5%以上,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畜禽和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总总动力达24.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2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良好农业规范(GAP)有效推

24、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显著增加,大宗农产品率先推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优质率达80%以上;农业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有效降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畜禽水产养殖病死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05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05万亩,生态公益林基地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 %以上,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单位产值能耗(电和燃料)、用种量有所下降,化肥、农药等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稳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培训工作持续深化,订单式、

25、个性化农民培训50000人次以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500 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5000 人;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六大员”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力量得到加强。表1:主要农产品发展目标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1年2015年预期目标年均增长率(%)粮食播种面积万亩28.88322.6综合生产能力万吨11.00122.2蔬菜万亩17.68203.1食用菌万袋2800500015.6水果面积万亩15.20161.29产量万吨9.671511.6茶叶面积万亩2.33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6.5产量万吨0.130.211.3生猪出栏万头19.4200.

26、7家禽出栏万只724.7200028.9水产品万吨1.001.510.7表2: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指标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1年2015年预期目标年均增长率(%)一、农业产出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35.7745.486.192、农业总产值亿元16.1921.086.823、林业总产值亿元9.7312.095.584、畜牧业总产值亿元6.207.65.225、水产业总产值亿元1.862.254.876、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亿元1.802.6910.57二、技术进步水平 7、科技贡献率%52572.328、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6398280001.489、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0.20

27、.310.6710、农机总动力万千瓦18.324.57.57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11、耕地保有量万亩22.17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12、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6.6318.843.1713、森林覆盖率%83.280-0.98四、质量安全水平 100%100% 14、累计国家地理标志水平个578.7815、累计有机食品认证个132011.3716、累计绿色食品认证个43065.4917、累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个59807.91五、农民收入 1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85861361412.21三、重点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的要求,针对永安市现代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8、着力抓现代农业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程根据我市农业生产的区域资源条件及发展特点,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可分为三大区域(类型):科技型集约化农业产业区。以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为手段,以服务城市副食品需求为主,重点发展蔬菜、生猪、肉禽、蛋奶、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四个街道、西洋、洪田、大湖、曹远、贡川靠近市区的部分行政村。高效型规模化农业产业区。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以规模化、集约化连片种植发展粮食、烟叶、蔬菜为主,重点推广烟稻菜模式,主要区域包括小陶、安沙、槐南、青水乡大部分行政村。精品型特色农业产业区。以发展种植优质茶叶、优质水果

29、为主,主要区域包括青水、西洋、小陶、洪田、安沙、罗坊等乡镇的高山、半高山村。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要按照“稳定基础产业(粮食)、做强主导产业(蔬菜、畜禽、果茶、)、培育新兴产业(珍稀食用菌、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生物医药)的发展思路,重点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1、抓实抓稳基础产业-粮食产业要巩固我市粮食商品粮基地县的地位,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为我市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保持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以上,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6万亩。早稻稳定在6万亩,中稻、一季稻稳定在12-12.5万亩,晚稻7-7.5万亩,旱杂粮6万亩;提高单产水平,实现总产平稳的增长

30、,确保粮食总产12万吨以上。一是抓好粮食作物良种示范工程,以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作为提高单产、提高品质的基础,每年在水稻主产乡镇建立新品种展示区,展示水稻新品种10-15个,全市年新水稻新品种更换率25-30%。二是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以“万、千、百”示范为载体(在小陶镇建立农业部水稻万亩示范区、福建省农业厅千亩高产示范片、三明、永安市百亩高产核心方),将五新技术组装配套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提升水稻生产科技含量。三是抓好国家水稻产业化体系项目示范和福建省优质稻产业体系项目示范。四是抓好高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粮经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提高粮食主产区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稳粮增收。五是抓好

31、粮食生产配套服务,优化落实各项种粮优惠政策、全面推进水稻种植保险、水稻测土配方服务、进一步推进病虫统防统治,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安全。2、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根据我市农业资源及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将我市的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果茶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增强特色优势。做大蔬菜产业。规划到2015年全市种植蔬菜面积继续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38万吨、销售产值8亿元左右。一是壮大规模化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力争在2015年全市飞桥莴苣种植面积达12万亩,鸡爪椒种植面积达2万亩,淮山种植面积达1万亩,黄椒种植面积达1万亩;二是建设标准化蔬

32、菜生产示范基地。加快蔬菜“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到2015年建设蔬菜大棚5000亩;三是建立良种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50亩的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为核心,开展飞桥莴苣、永安黄椒、安砂小薯等永安特色蔬菜品种的提纯复壮与良种繁育,并积极发展商品化蔬菜种苗生产基地,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专业化种苗服务;四是培育产业化蔬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以飞桥莴苣、永安黄椒、鸡爪椒、安砂淮山等冷藏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优畜禽产业。按照“提质、增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

33、持区域化、规模化布局,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畜禽养殖。力争到2015年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达35%以上,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生猪生产2015年规划出栏生猪20万头,重点做好生态养殖集中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天盛生猪屠宰项目的建设,形成年屠宰20万头生猪的深加工能力;禽业生产要以华融禽业为龙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做强做大种苗生产自给体系、樱桃谷鸭饲养技术服务体系、饲料供给体系和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到2015年达到出栏樱桃谷鸭1000万羽,建成南方最大的樱桃谷鸭生产基地。要突出抓好“永安贡鸡”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巩固目前我市现有的30多万

34、套的种鸡生产基地场,到2015年,全市年出栏优质肉鸡1000万只,同时逐步扩大我市蛋鸡生产规模,蛋鸡存栏20万只以上。做特茶果产业。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要重点发展以特早熟温蜜、优质脐橙为主的水果产业;以高山茶为主的茶叶产业等特色产业。水果产业巩固水果面积5万亩,产量15万吨,水果优质率80以上,产值3亿元。调整水果产业区域布局,全市确定-3个主栽品种,重点发展特早熟温蜜、优质脐橙、芙蓉李等。加快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品种更新,通过高接换种或新植更新为特早熟蜜柑、红肉脐橙、日本太丘甜柿等品种。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永安现代农业科技园建立标准化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引进、扩繁无检疫性病虫害水果原种,满足

35、生产上对果树良种更新换代的需求。加强果园标准化建设,把改善果园基础设施作为提高果树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建设生态模型的高标准果园。积极推广果园无公害、规范化栽培与品质提升技术,强化果树重大疫情防控,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茶叶产业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与宜茶山场资源状况,到2015年全市茶叶总面积达3万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4000元。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高山优质乌龙茶及低海拔山区早芽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生态茶园及无公害茶生产,提高茶叶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3、培育开发新兴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进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大力

36、培育以工厂化珍稀食用菌栽培、水产养殖、休闲观光、生物医药为重点的新兴农业产业。食用菌产业。积极组织市场适销对路的食用菌栽培,引导我市食用菌生产逐步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2012年2015年建成工厂化企业3个以上,日产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3吨以上,企业产值1600万元;根据乡村地域气候及原料资源不同等特点,在城郊及大湖、西洋镇建设鲜销食用菌基地、在小陶、青水、罗坊、上坪建立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组织香菇、毛木耳等“一乡一特色”、 “一村一品”的食用菌规模化栽培,在现有的基础上年增10%,到2015年乡村生产规模2200万袋,食用菌鲜菇总产量15500吨,产值11000万元。水

37、产养殖业。根据我市水域资源条件和生产现状,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区域特色,以苗种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要达到3.5万亩,水产品产量实现1.5万吨。发展种苗生产基地,以大湖为主,建立100亩名优水产繁育基地,每年提供500万尾各类名优水产种苗。发展区域养殖基地,建设安砂水库、贡川水库为中心的2.3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以大湖、城郊商品鱼基地为重点的1000亩规范化池塘养鱼基地。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生态条件,积极引进棘胸蛙、史氏鱘仿生态养殖等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加快工厂化人工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基地带农户的棘胸蛙、史氏鱘养殖产业

38、体系。休闲观光农业。要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水平由一产向三产跃进的切入点。引导新建的高新农业设施(企业),主动与农业观光、产品采摘、村庄整治等方案衔接,建设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在大湖石林周边区域规划建设1000亩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茶果园同时,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使我市成为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开发合作区的“先行区”。充分发挥我市金线莲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扶持福建本草、天奇健、黄泥家、华芝韵生态、将军山畲药等公司做好金线莲产业链开发,计划至

39、2015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亿元。(二)现代农业品牌培育工程1、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注重品牌开发和延伸,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司十农户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司十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户”的新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突出发展养殖加工一条龙龙头企业,以生猪、肉鸭、肉鸡养殖型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重点扶持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福建天盛肉业、永安市昌民禽业有限公司、金圣农牧有限公司、永安市大湖兴旺养殖有限公司、永安市飞明农牧有限公司、福建天清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

40、企业。以果蔬产品深加工、果蔬产品产销、种苗培育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果蔬加工型龙头项目。重点扶持福建旺丰生态农业、永安市绿健食品有限公司、永安市宏安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吉田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永安市飞桥莴苣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为重点,支持天宝岩茶叶、盘龙茶业、金德茶叶等龙头企业。2、加强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建设,使农民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建设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产品的示范合作社。重点培育一批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合作社“农超对接“,形成专业化生

41、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3、加强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要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注重打响永安“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围绕我市现有的永安莴苣、永安黄椒、永安淮山、永安脐橙、永安贡鸡、永安笋干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并通过品牌认证培育出一批知名农产品。二是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围绕绿健食品、安砂九龙湖、天宝岩茶叶、旺丰蔬菜等一批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

42、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加快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引导和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4、加强品牌农产品市场推广增强创名牌意识,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多重合力,通过品牌的运作及品牌的集聚效应,大力拓展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空间,树立农产品精品形象,提高品牌农业市场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树立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品牌龙头企业到国内外展示、展销品牌产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加强产地认定,推行标准化种植和生产加工,培育一批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使“安全农产品“成为

43、品牌亮点。(三)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工程1、加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市级示范区乡镇(街道)示范区行政村示范片科技示范户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科技,注重实效。到2015年,要建成永安市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永安市(大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乡镇(街道)现代农业示乡镇8个(小陶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区、安砂台湾农业示范区、青水高山反季节农业示范区、西洋优质水果示范区、洪田优质脐橙示范区、燕西闽台休闲农业示范区、贡川高优农业示范区、罗坊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村(专业示范片)50个,示范专业大户100个。同时,建立现代农业示范企业

44、10家、示范合作社50个。2、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按照永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依托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重点做好永安市(大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产品加工滞后的问题。2012-2015年,要完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000亩工业用地的规划、征地、开发,总投资10亿元,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果蔬产品加工方面。围绕竹笋、蔬菜、茶叶、畜禽产品、优质粮食、水果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品为纽带,通过加工企业进园区、加工品种区域化、加工产品品牌化、企业发展集群化,借助资金、技术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重点发展果蔬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若干家永安莴苣、鸡爪椒

45、、安砂淮山、柑桔水果等冷藏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加工方面,将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引导现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在大湖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年屠宰30万只以上的生猪加工项目,大力开发分割肉、冰鲜肉、小包装及快速食品;同时加强招商工作,争取年屠宰1000万只以上的肉鸡加工项目落地。以贡川水东工业区华融禽业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年屠宰3000万只樱桃谷鸭的加工基地。3、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9)24号精神,永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大湖园区含上甲基地)开展建设。目前国家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水稻育秧基地、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检验中心、果树种苗繁育基地等项目

46、建设已具雏形,功能正在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强园区管理与建设,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重点引入生物医药组培、仿生栽培、休闲农业采摘等示范项目,更好地展视现代农业科技园引领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带头效应。4、加强闽台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建设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由几个专业园区构成:一是以曹远大兴工业区为核心建设以竹产业为主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辐射带动上坪、洪田、贡川、西洋等竹业产业集中区;二是以小陶镇八一村为核心建设以引进台湾精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闽台精致农业合作试验区,积极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推广种植高效农业品种,带动农民发展精致农业;三是以大湖镇为中心建设台湾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依托永安市(大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台湾农业新品种展示园,积极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后向全市推广;四是以燕西街道为中心建设台湾休闲农业观光区,建设台湾农业文化产业创意园,茶叶产业科技博览园,休闲农业观光园;五是以安砂镇原安砂果场、云峰茶场为中心建设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以台湾农业企业为主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四)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工程1、抓好基本农田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土、农业、水利、烟建、标农项目,大力开展标准化农田建设,提高我市标准化农田比例。2011年2015年,每年争取完成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