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8730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其应用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 理论基础,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科学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第一节 学习理论,一、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理论的职能: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第二节 传播科学理论,2、传播的定义一般认为传播是指至少有两方通过信息交流而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传播的概述1、传播现象普遍存在,二、传播学概述,1、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

2、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科学。2、传播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40年代:日本50年代:英、法、德等国60年代:印度、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巴西、秘鲁、墨西哥50、60年代:台湾、香港地区70年代:大陆,1.拉斯威尔的“五W”传播模式,(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三、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简明地表达了传播过程中要素(五W:传者、内容、渠道、受传者、效果)及其功能,2.香农韦佛传播模式,信源/教师,信宿/学生,媒体,3.施拉姆传播模式,经验范围,

3、四、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 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2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4 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制 5 传播过程的功能条件 6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目标内容,教育者,讯息,通道和媒体,受教育者,第三节 视听教学理论,一、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直观教学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约翰夸美纽斯世界图解,一、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2、视觉教学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特征: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幻

4、灯机、卷片放映机和无声电影)典型事件:“视觉教育”名称的出现。视觉教学运动(1918-1928)1928年出版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霍本的课程视觉化(1937),1913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讲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十年以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1937年,霍本(C.F.Hoban)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这个模式主要以教具为基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从实地见习开始,它提供的教材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

5、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来说,言语最抽象。霍本还指出,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值得考虑:视觉教材本身的现实性学生过去的经验范围教育目的和教室环境学生智力的成熟程度。,2、视觉教学,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中期20年代至1941年底美国参加二战二战期间战后十年特征: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留声机、录音机和无线电收音机;有声电影;语言实验室等)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视听教育”名称的出现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1946)”经验之塔”理论,1945年

6、德国投降后,德军总参谋长威廉凯塔谈及战争失败原因时说:“我们精确计算了一切因素,只是没有算到美国训练军备的速度,我们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低估了他们迅速掌握电影教育的速度。”,视听教育所指的不仅只是包括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传授观察经验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视听教育。,3、视听教学,戴尔的经验之塔,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经验之

7、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则越趋于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必须要把具体经验普遍化,形成概念。从而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二、视听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及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

8、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第四节、系统科学理论,一、系统科学理论概述系统的概念和特征196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了系统论的代表作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一般认为,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组合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构成至少有三个条件:构成系统的元素至少有两个以上,也可能很多。往往把主要元素称之为要素。系统不是孤立元素的复合或叠加,而是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它们形成的整体决定着系统的结构和特征。系统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又作用于一定的环境。,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

9、理,整体原理: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是系统理论的核心。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的,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受一定规律的制约,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功能上,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功能。反馈原理:一个控制系统既要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更要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不可能实现控制。反馈分为两种,如果反馈信息能够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反之,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有序原理:有序是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

10、构、功能,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三、系统科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传播现象及其活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它进行研究不能采用孤立的方法,而要运用系统论思想。,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它是一个相对稳定性的动态系统它是一个可调节性的控制系统,本章小结,各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方法,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模式拉斯威尔香农-韦佛施拉姆,发展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行为主义学习实验,积极的自我强化小步子渐进原则及时反馈原则频因率与消退现象间歇性强化和分化性强化强化动机效果,学习者能够见到自己学

11、习的后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目标分化,逐步诱导,打开程序教学的阀门。,对行为后果的强化越及时,重复的可能性越大。(定时强化),强化频率与重复成正比,否则将消退。,形成行为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再予以强化。(定比强化),正常心态的行为后果得到强化。,行为主义对教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任务分析: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行为目标:程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目标参照式评价: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行为效果。,行为主义对教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对媒体设计的影响,行为主义的适应性,言语信息类知识智慧技能

12、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认知主义实验,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对信息符号进行的分阶段的加工过程,认知主义的主要观点:,探索式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咨询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儿童自我指向的主动学习。有意义的学习人们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生活中作出有意义选择的潜能;以人为中心的咨询不是了解或劝告当事人做什么,而只是起一种促进者的作用,让人们去发现自己能做什么。记忆方法 更多的关注人的心理活动,认知主义对教学的影响,认知主义对媒体设计的影响,智慧技能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认知策略类知识,认知主义的适应性:,“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13、建构主义案例,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构造的内容。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 强调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角色重视错误概念对学习的贡献,设计多维度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能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各种概念原则,进而发展问题解决、决策以及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以激发学习时所必须的心理状态和先前知识。,情境认知

14、将目的、过程及方法视为一体,因此,即使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概念,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也有正面的贡献。,建构主义在教学应用,智慧技能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认知策略类知识态度,建构主义的适应性:,建构主义案例,教学策略,这两张图给你什么感觉?用简短的形容词说说看,你觉得自己像哪张图?,如果你成为另一张图,你会,想想看,你的生活经验中,哪些例子也 是相反的情况?,在语文领域中,列举对比的例子。,在艺术领域中,列举对比的例子。,媒体作用,这两张图给你什么感觉?用简短的形容词说说看,你觉得自己像哪张图?,如果你成为另一张图,你会,想想看,你的生活经验中,哪些例子也 是相反的情况?,在语文领域中,列举

15、对比的例子。,在艺术领域中,列举对比的例子。,创设情景,促进对话,延伸对比概念进行意义建构,教学策略,在语文领域中,列举对比的例子。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艺术领域中,列举对比的例子。例:顏色的对比 绘画主题战争与和平,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景;,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寻找小狗,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景;,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