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之教学.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8781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之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教育学之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教育学之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教育学之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教育学之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之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之教学.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教 学,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一节 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涵义二、教学的任务三、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一、教学的涵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进一步说,就是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画苹果,中国的美术课堂:全班学生先看老师在黑板上示范,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日本的学生学画苹果:老师出示一只真苹果,全班

2、同学都观察这一个苹果,然后把观察的感受画出来。美国的老师:给每个学生分一个苹果,学生有的咬上一口,有的嗅嗅,有的翻腾着看看、捏捏,有的把苹果削皮、切开,然后再交流各白对苹果的感受,并自己画出来。,教学片断,结果:,中国的学生画得都像苹果,跟老师画的一个模样。日本的孩子有的画的像,有的不太像,但都是学生自己的原始认识和原生态的表达水平。而美国的孩子,画得都不太像老师原来发下来的苹果,但每个同学都画出了自己对苹果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认识。,评价:,中国的老师指着范画说:你们画得都很“像”,上了考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要画成这样,就能考上美院!日本的老师说:画得像和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各自始终能用

3、自己的观察、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苹果的认识。美国的老师说:你们画得都很“好”,都能通过画苹果来认识自己的独特个性。总结:中国的标准是:像!日本的标准是:能自己去认识!美国的标准是:独特!,昔日神童 大四黯然退学曾被誉为“神童”的男孩王思涵,2001年以14岁的年龄,以572分超出分数线6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然而,他在大学4年的各门功课却陆续亮起了“红灯”。大一结束时,由于3门以上课程不及格,他被所在学院要求留级一年,需要他在大二的时候重修大一课程。但是,在毕业考试中,除英语外,其他学科因为学得不好他选择了弃考,最终,面对仅有一科英语及格的毕业成绩,王思涵被学校“责令退

4、学”。,案例,经历,小学只读了三年,中学读四年。中学生活=学习+睡觉王思涵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不好,为了让王思涵能够顺利完成大学教育,父亲每天打两份工,没想到王思涵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积劳成疾去世了。大学生活=看书+发呆在大学四年里,王思涵拒绝参加一切活动,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深陷父亲等亲人离去的痛苦中无法排解。他的成绩每况愈下,最终导致退学的尴尬结局。对大学的不适应、自己主观学习性不强。,专家解析,思涵心理素质与成年人差距较远,却要进入成年人世界,沟通不了,更加削弱了他的承受力。教育的成功不是让所有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让他们都德、智、体全面健康地成长。王思涵事件折射出教育

5、中的弊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具有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个个“会考试的机器”。,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现有的教学是不是让学生越来越聪明了呢?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缺少了什么?如何改变?,反思,二、教学的任务,(一)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三、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教育形式: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2.工作分工: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后勤工作,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三、教学过程中的

6、基本规律,一、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本质上属于一种认识过程2.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相比,教学过程具有特殊性(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过程,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一)启动阶段,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有兴趣时,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物,能把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二)感知教材,构成表象学生理解知识的起点。感性材料

7、丰富、完善、典型,才能形成清晰的表象,并为揭示事物一般特征的理性认识打下基础。“七七事变”,(三)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方法:比较鉴别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四)巩固知识,增强记忆 夸美纽斯:“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巩固,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乌申斯基将不重视巩固学习比喻为“醉汉拉货车”,边拉边丢,回到家里只剩下一辆空车。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的孩子是20分钟10-12岁的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是30分钟。中小学课堂后10分钟,一般不讲课,做习题,巩固新知识。,(五)运用知识,促进迁移(六)检查效果,获得反馈,三、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

8、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教学的教育性)(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问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前苏联),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牛顿(英),(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 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1)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知识本身蕴藏着

9、丰富的人类认识的方法,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2)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小学与初中高中成绩的差异,(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非同步运行、一一对应(1)知识的智力价值不同(2)不同的认知活动方式在发展智能方面的价值也不同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了解),(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 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非同步运行、一一对应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教学的教育性)德国教

10、育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所谓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原因:1.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必然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2.思想觉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向和动力3.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思想觉悟,(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1)教师闻道在先,受过专门职业训练,肩负重任(2)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

11、,尚不成熟2.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3.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相长,第三节 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一)教学原则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1.教学实践经验2.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3.教学目标 目标 原则掌握知识 循序渐进、巩固性原则发展品德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等原则,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因

12、材施教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涵义: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修养。,(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涵义:要求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学懂并能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教好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的实际,基本要求:1

13、.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实验、参观和实习等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提倡精讲多练、精讲巧练、讲练结合4.补充必要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家乡和培养热爱故土的观念。,(三)直观性原则涵义:基本要求:1.恰当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1.恰当选择直观手段(1)要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特点(2)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地点。2.直观与讲解

14、相结合3.从运用直观形象过渡到对抽象内容的掌握,(三)直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 涵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基本要求:1.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发扬教学民主。,(五)因材施教原则 涵义: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教学的深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

15、短、获得充分发展。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要善于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既统一要求又因材施教,第四节 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和依据,二、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和依据1.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2.依据教学目标3.依据教材内容4.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5.依据教师的个性化特点,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类型,一、教学组织形式 的概念即是组织安排 教学活动的方式,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类型 1.班级授课制2.分组教学3.个别教学4.复式教学5.特朗普

16、制,班级授课制概念基本特征 优越性和局限性,1.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5)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局限性(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3)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个别教学: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 几个学生进行教学。我国宋代以前的各级官学和私学、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均采用个别教学,它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特征:(1)师生关系:教师只同学生发生个别联系,学生虽在同一所学校,但

17、并未形成真正的学生集体;(2)学生来源: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3)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学生入学、毕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制度化。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同单式教学(即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相对。为了普及教育,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

18、和农村仍采用复式教学。,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

19、优点结合起来,使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第六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二、上课三、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一、备课,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一)备课的基本要求:1.钻研理解教材2.分析研究学生3.设计教法,(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或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课的类型1.单一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或考试课2.综合课,(二)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严密5.师生积极性高6.教学效果显著,四、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内容:1.学生

20、的思想教育工作2.学困生的帮助工作,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第九章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发现法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在教学中应贯彻()原则 A、直观性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启发性3.中小学教师运用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A、发现法 B、讲授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4.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

21、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二、名词解释1.教学2.读书指导法3.教学组织形式4.班级授课制三、简答题1.教学中怎样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3.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四、材料分析题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参考要点: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