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论文写作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一),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属语录体的散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二、课文翻译(一),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用差遣人民如同去承当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给别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课文翻译(二)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道
2、识别人。”樊迟还不能透彻理解。孔子说:“推举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转化为正直。”樊迟(从孔子那儿)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推举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呀?”子夏说:“这是(意义)丰富而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课文翻译(三),樊迟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在家能恭敬规矩,办事能认真谨慎,对人能忠实诚恳。虽然到了夷狄,(这三种德行)也是不可放弃的。”,本篇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仁”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
3、集中表现。如“爱人”、“恭”、“敬”、“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三、思想内容评析,论语是我国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 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有不少语句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四、论语的艺术特色,兼 爱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宋国大夫。早期曾“学儒家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创立了与儒家学派相对立的墨家学派,门徒众多,重视实践,不避
4、危险。墨子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71篇,现存53篇。,一、作者简介,“兼爱”是墨子的重要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人们都互相善待、爱人如己。先秦诸子中,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二、思想内容评析,1.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2.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三、艺术特点,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5、(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南)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今传本有七篇。,一、作者简介,中心论点:“保民而王”。第一部分:提出“保民而王”中心论 点,统领全篇 第二部分:论说“保民而王”的内在根 据是人的“不忍之心”。第三部分:论说“保民而王”的现实途 径在于“推恩”。,二、层次结构,第五部分:提出保民而王的根本 措施是“制民之产”并进而阐述了制民之 产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明确提出
6、要齐宣王摈 弃霸道而实行王道。,本文最充分地体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这一思想的要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以民为本:王道仁政的核心思想(二)仁爱之心:王道仁政的内在依据(三)制民之产:王道仁政的根本措施,三、思想内容评析,1.善于论辩,用类比推理循循善诱,因 势利导。2.善于运用比喻、寓言来说理。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呼告、反问等 修辞手法。4.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凝练,不事辞藻。,四、艺术特点,老子二章老子,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一、作者简介,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了什
7、么是丑恶;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是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对而产生,难和易相对而成立,长和短相比而显现,高和下相对而依存,音和声相从而和谐,前和后相随而有序。因此圣人用“无为”处理事务,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听任万物生长而不替它们开始,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正由于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二、译文(一),天的“道”,不是像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抬高一些,力太大了就减一些,力太小了就加一些。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的“道”却不一样,是减少不足的而送给有余的。怎么能把有余的送给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所以圣人推动万物而不
8、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他不愿意显现自己的贤明。,译文(二),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三、思想内容评析,“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准则。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万物莫不有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自然,人道无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做,不轻举妄为,不发号施令,正因为这样,“无为”就可以“无不为”。,第二章论述“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是:“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损不足以奉有余。”而
9、圣人是按“天之道”行事的,所以能“有余以奉天下”。这是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全书81章,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它的语言无所修饰,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四、老子的艺术特点,庄子,秋 水,一、作家作品知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在哲学
10、上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在政治上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本质。他 蔑视富贵利禄,拒绝和统治者合作。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庄子共33篇。“内篇”传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其门人和后学所作。,二、文章的主题,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题多显示的客观思想意义是:人的认识是有限,但客观世界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三、本文的寓言特色,庄子的散文形象性很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善
11、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本文整篇就是一个寓言故事,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河伯代表与庄子思想对立的一方,北海若则是庄子思想的化身。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四、景物描写的作用,本文开头有一段关于河水和大海的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两个作用:1.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莽浩渺的气象,其中已经形象地表现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这样一个观点。2.文中描写的河景与海景,还对河伯与北海若两个不同的认识境界之间的对照,起到了一定的陪衬烘托作用,使这一对照更加鲜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五、善于运用比喻,庄子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
12、贯而及,层次迭出。如: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明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 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梯米之在大仓乎?(以上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应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六、排比句的运用,本文中有下列排比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 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七、反诘句的运用,本文中有下列反诘
13、句: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计四海之天地之间也,不似 礨 空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梯米在大仓乎?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毛之在于马体乎?排比句和反语句的运用,造成了文章有力的气势,使文章的说理具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八、逐层推进的说理方法,本文开头先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景象,引出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的结论。接着向前进一步,再展示大海“不见水端”的景观,引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自我否定态度。下面,北海若乘机开导河伯,以种种比喻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说明应该开拓视野,不能自满的道理。文章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逐步展开,逐层推进,最终得出了全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