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9414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结构 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阐释与制度构建麻彦春 童欣(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长春,130012)摘 要: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有其自身内容的规定行。公司治理结构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市场控制主导模式和德、日的银行控制主导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不同的运作方式,比较和分析三种主要模式,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效率,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选择,制度分析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与影响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责、权、利各种关系和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关系极其复杂,因此,

2、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时必须把握其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以便形成一个基本认识,使问题的探讨有一定深度。(一)公司治理结构本质第一,公司治理结构表明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种经济利益关系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体现。出资者投入资本,承担有限风险,并由此获取剩余收益;经营者受托经营,代表出资者从事经营活动,承担经营风险和经济责任,行使法人财产权,并分享剩余收益;生产者受雇于公司,从事一定技能的劳动,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管理者接受有偿聘用,行使法人代理权,并获得相应报酬;监督者代表出资者行使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权,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并获得一定

3、的收入。上述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责任明确,权利到位和利益协调构成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第二,公司治理结构表明一种合约关系。从合约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看,公司是一种合约的经济联合体。作为公司的治理结构,都是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合约关系,它是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治理他们之间的交易,实现节约交易费用。具体说,就是作为出资者的股东授权董事会运营公司,从而形成一种信任托管的合约关系。股东对董事会给予信任,董事会对股东给予忠诚,并以合约的形式订立双方的责、权、利。董事会对经理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建立起合

4、约关系。代理人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法人代理权。监事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监督权,董事会和经理人按照相关的合约接受监督,各方均有明确的权力边界。第三,公司治理结构表明一种制度安排。对于公司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在各国都有公司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法律制度的强制性使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作为公司法,具有治理结构的一般框架要求;作为公司章程规定了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各方都必须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事,公司制企业就是在这种科学的制度下运行。第四,公司治理结构表明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方权力是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关系。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生产者

5、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独立的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享有相应的权益。同时,他们之间又相互制约,即权力是有限的,权力之间是相互制衡的,所有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的权限不能逾越,权力者不能兼任其他权职等。在制衡机制的作用下,各方独立运作,相互制约,共同实现公司目标。第五,公司治理结构表明一种经济民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各方均有充分表达权力意志的机会,都不准滥用权力。股东会的重大决策是通过投票表决的,由民主投票产生的决议具有法律保障;董事会的经营权也是以民主形式、通过投票决策重大事务;经理层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贯彻,也要遵循透明度原则,向具体执行者告知决策实施原则和行动计划,并通过反馈有效把握决

6、策运行的全过程。不过,经理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时无需讨论,这是市场经济适时所不允许的。(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首先,权力配置功能。合约的有效性在于出现合约预期的情况下,明确谁有权作出决策,即谁拥有剩余控制权。这种剩余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功能。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功能表明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所有权形式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也不同,例如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所有权决定控制权;相反,如果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所有权与控制权往往呈分离状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和经理拥有剩余控制权,股东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和经理分享实际剩余控制权。其次,制衡功能。制衡功能体

7、现在纵向制衡和横向制衡两个方面,前者从公司产权归属定位,形成自上而下的纵向制衡,后者是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制衡。简言之,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为制衡公司中各种权力关系而设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工作就是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从而形成权力制衡关系,以确保公司制度有效运行。再次,激励与约束功能。激励与约束都能形成公司运行的推动力。有效的激励能够产生动力或积极性,能够焕发出代理人的创新精神。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励的合理性表现在激励的客观效果要能够更好的实现委托人想要达到的目的。约束功能是监督与制裁的功能,用以防止代理人偷懒行为和规避道德风

8、险,对代理人的渎职行为给与制裁或惩罚,以保证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目标而努力工作。最后,协调功能。是指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协调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协调功能主要是股东通过其所拥有的企业股权在股东大会上行使选举权和表决权来进行。协调功能在前述三个功能中都一定程度的体现。(三)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因素第一,融资结构。是指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融资取得的资本之间的构成比例。一般表现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不同比例的组合,前者主要指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后者主要指股权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实现融资。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其设置

9、状况是否合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二,代理人与利益相关者。一方面,代理人即经营者,是指受委托人的委托专门从事经营活动的人。现代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便成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必然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即在于监控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而又不是公司所有者的公司经营者”由于代理人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并且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例如当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会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使他人的利益受损。因此代理人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种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来说,除股东这一主要利益者之外,还包括债权人、经理

10、人员、职工,供应商、用户和所在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基础来源在于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有效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的多边治理结构。第三,市场机制、政府机构与中介组织。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受外部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是基础,价格机制是信号,竞争机制是“活水”,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是以市场机制为根据的制度安排,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公司的经营活动。因此市场机制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其次,政府机构和政府行政机制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外部因素。从公共立场出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交

11、易有介入权。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刚性特点,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具有约束作用,如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必须执行市场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即必须依靠政府采取法律等手段来保证,若有违背必然会受到惩罚。最后,中介机构是公司外部影响因素或社会机制,包括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阻止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防火墙,中介机构的信用机制对公司治理结构至关重要,若中介机构缺乏社会信用,就会破坏治理结构,甚至于助长了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因此,中介机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使其能够诚实守信地开展中介活动,以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效

12、率。第四,社会意识形态。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变迁主要由经济力量塑造而成,但是也会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社会观念的总和,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关系到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理念、设计思路、选择方式和运行特点等,因此在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要注意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典型模式分析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与各国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偏好有关,各有特点和不足。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交流日益加深,各种模式的利弊也充分暴露出来,因此,如何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已成为当前研究和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热门话

13、题。(一)美国的市场控制主导型模式美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典型的市场控制主导模式的特点。第一,股权的高度分散性。美国股票市场极其发达,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也极其分散,并且以个人持股为主。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个股东。股权分散是所有者风险的分散,说到底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散。同时,股东分散也必然导致众多小股东不热衷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因此“用脚投票”便成为普遍现象。“用脚投票”给经营者带来的压力会迫使其改善经营,提高公司业绩。近年来美国机构投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机构的投资大多都分散在多个公司中,一般约占某一公司股份总数的0.5%2%或3%,因此,

14、机构投资并没改变股权分散的特点。第二,股权的高度流动性。在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对公司经营者监督要付出高昂的监督成本,因此股东很少有监督公司经营者的动力。股东主要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尽的财务数据和证券市场制定的相应规则,以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如果不满意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他们就会在股票市场卖掉自己的股票,从而造成持股的短期性。短期性持股使股票市场的买卖交易频繁、活跃,必然导致股权的高度流动。第三,以独立董事为主。美国公司是独立董事的发源地,在美国广泛采用独立董事制度。“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独立董事的比例显著增长。标准普尔500家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从1995年的64.7%”上升

15、到1996年的65.8%,再到1997年的66.4%”独立董事是由曾经担任过其他公司高级领导职务者或专家组成,他们代表股东行使监督控制权,而约束独立董事的是信用机制。独立董事在保护股东权益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有限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不独立,甚至于与经营者合谋的问题存在。第四,外部审计制度。美国公司没有监事会,而是由公司聘请专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公司内部虽然也设立审计机构,但它只是协助董事会或总公司监督子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状况。公司自设审计机构难免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有偏差,所以,美国很早就出现了由独立会计师承办的审计

16、事务所,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独立审计并发布审计报告,以示公正。这种外部审计制度既杜绝了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财务状况信息的真实披露。(二)德、日公的银行控制主导型模式银行控制主导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和日本。这种模式突出了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特点如下:第一,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德、日两国的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形成了“日本公司主银行控制制度”和“德国公司全能银行控制制度”。在德、日,商业银行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呈现出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特点,在日本,银行拥有公司较大股份,并且控制了公司外部的融资主要渠道。德国公司主要依赖于股权十分集

17、中的大股东直接控制。在资金融通方面,德国更多地依赖于内部资金通融,因此德国银行不像日本银行那样能够通过控制外部资金来源对企业施加有效的影响。第二,法人持股和法人相互持股。德、日公司个人持股比例较小,法人持股和法人相互持股比重较大,在法人持股中,以金融机构持股为主,其中银行持股所占比重很高。德国1996年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持股比重就占20.9%,非金融公司交叉持股的比重占37.4%。日本19491984,个人持股率从69.1%下降为26.3%,而法人股东的持股率则从15.5%上升为67%,到1989年日本个人持股率下降为22.6%,法人持股率进一步上升为72%,因此日本有“法人资本主义”之说

18、。第三,严密的股东监控机制。德、日公司采取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强的股东监控机制。,即公司股东主要通过一个能信赖的中介组织或股东当中有行使股东权力的组织,一般都是由主办银行来代替他们监督与控制公司经理行为。但是,在公司正常运转时主办银行一般不干预公司的事务;当公司绩效变差时,主办银行就会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密切关注,并通知相关公司采取对策。如果公司绩效继续恶化,主办银行就通过大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来变更经理人员。第四,强化监事会的职能。与美国治理结构的外部监控模式不同,德、日两国公司设有监事会。监事会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处于监督和控制公司经营者地位上,主要行使对经营者执行业务的监督权和代表公司对经营者起

19、诉权。日本公司监事会与董事会具有平等的地位,其职能作用有明显增强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由原来的只限于财务会计监督,扩大到对公司经营者全方位的业务监督,并且强化了监督职权的独立性。在德国,监事会的地位高于董事会,其监督的权限很大,除了监督经营者外,还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此外对董事会成员有行使选聘、解聘,以及决定他们的薪酬等权力。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和作用,已成为德、日两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显著特点,充分利用监事会监督的功能,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三、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环境、企业资本结构和资本市场有效性方面的差异性,公司治理的实践体现出不同的

20、特点。上述两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在借鉴美、德、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设计和运作。中国公司法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都作出规范的制度安排,明确了各职能机构的职能范围和权益,可以说从法律制度层面看,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已反映出自身的特点。但是,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还在继续探索之中,一些已知和未知的问题尚需深入研究并逐一解决。(一)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1、股权相对集中。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逐步形成,这就必然形成国家控制型的公司治理结构,即股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体现着国家充分控股的地位。据有关资料表明

21、,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比重高达40%,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高达80%以上。法人控制型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控制型公司治理结构比,股权相对分散些,有多个法人持股,但总的来说股权仍然相对集中,特别是股权集中在国有企业手中的情况比较突出,这就难以形成股权多元化治理机制。2、“内部人”控制。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基本是在行政干预中进行,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人事任命都由政府行政手段完成,并且都是按照政府行政级别划分各自的地位和权限。在法人控股治理结构中,那些股权集中在国有企业手中的人事任免权等基本上也走行政旨意之路。这种行政干预决定了公司治理主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同时这种行政干预造就了企业的主宰者,从而形

22、成了“内部人控制”。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有些企业经营者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导致决策失误甚至以权谋私,这就严重地消除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3、信用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运行的一种制度,既要有法律保障,又要又信用支撑,良好的信用是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表现为包装上市、披露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等,由于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的信心深受打击。同时,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缺少信用沟通和监督,这不仅难以发挥法定的职能作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公司效益目标的实现。 4、股东大会制度难以奏效。股东大会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以重要

23、的核心地位,股东大会制度运作得好,就会使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循环、分权制衡、强势发展。中国的股东大会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表现在小股东主要活跃在股票交易市场上,注意力都放在股市行情上,对股东大会不感兴趣;大股东操纵和控制股东大会,并且存在着的滥用职权问题,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严重失效,一些案件都源于大股东的非法行为,这表明股东大会在实践中没有遵循法律制度的安排运作。(三)完善和创新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1、改善和创新股权结构。主要推行股东多元化让股东运用股东治理的机制来更好地直接与间接参与公司治理。一方面,鼓励战略投资者投资,以改善股权结构。战略投资者与被投资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无疑是改变大股东

24、单一控制局面的一个可行办法;另一方面,扩大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包括各类投资基金、保险机构、信托机构为主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可以在积极利用公司组织制度方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同时可以强化很多公司组织制度的有效性。2、重新构建董事会制衡格局。要优化董事会结构,改变董事会行政任命方式。可按持股比例在20%以上的股东自然拥有提名董事进入董事会的权力,持股20%以下的股东通过中小股东的股东大会选举提名董事;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提名的职工董事。提名董事人数适当高于最后形成董事会的名额人数,多出的人选可通过建立备选董事库的办法储备起来。在董事提名的基础上,再用前述股东投票表决的累积制方法在股

25、东大会上差额选举董事会成员,然后在董事会成员中选举产生董事长。这样就从产生机制上保证董事会行使职权的独立性。此外,董事长与经理不能一人兼任,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不能过分重合。在此基础上,明确董事会职责,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建立董事问则机制,实行董事责任险制度等。3、监事会职能创新。首先,改善监事会构成,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扩大监事会规模。应该明确监事会的监事主体是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这样在监事会构成上应包括中小股东监事、职工监事和债权人监事。其中中小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的产生,可模拟德国的方式,通过表决权的信托制度来实现。其次,设立独立监事。这是现阶段提高监事整体层次和专业素质的有效

26、手段。再次,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建议否决权、对于董事和经理层人事的任免建议权、对公司财务的监督检查权、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权等。最后,建立针对监事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的思路可以采取将监事每年为公司挽回的损失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监事的奖励资金。对监事的约束主要建立监事问责制。4、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首先,中国现有的年薪制在设计上有局限性,即没有解决激励的长期性问题。对此,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从时间角度考虑,即在年薪中,按公司年度绩效和经营者任期内公司绩效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在现有年薪设计基础上,增加体现长期性的指标,如为公司提供重大商机、挽回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失误等,对于像企

27、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能直接反映公司绩效,但属于对企业绩效产生深远影响的指标,因此要有长远考虑,给与激励。其次,试行经营者股票期权制。目前在中国大范围的推行股票期权还有障碍,特别是还存在着法律障碍,因此,在小范围进行试点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最后,完善经营者监督机制。从公司组织制度讲,应该从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三个层次加强对经营者监督,同时,还可在监事会下设立的独立监事对经营者监督,由于独立监事的监督职能是在监事会领导下实施的,因此可以统归到监事会监督的层次中。至于职工的民主监督,基于同样理由也可归于监事会层面中。注释:宁金成:公司治理结构:控制经营者理论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8、,2007年3月版,第2页。李维安: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页。冯根福:西方国家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监控机制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科学,1997年第6期,第53页。王润俊、马丽波:美、日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借鉴,财经问题研究,1991年第1期,第27页。邵学峰、王志刚:美日公司治理的制度比较,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4期,第27页。郭峰、王健主编:公司法修改纵横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页。陈老师,可否在文中适当位置标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

29、招标项目(05JJD790007)。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

30、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

31、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

32、、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

33、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

34、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