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9714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山东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证书编号:二0一0年十月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项目规模:10万t/a评价报告编号:山东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二0一0年十月 前 言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煤矿)为XX市钢城区地方煤矿,行业管理隶属XX市煤炭工业局。矿井始建于1984年,原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1986年投产。20032005年经过技术改造,矿井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2万t/a。2006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200619号文核定其年生产能力为12万t/a,2006年底复核年生产能力为10万t/a。矿井采用一对斜井单水平水平开拓,

2、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现布置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炮掘工作面生产。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局令第8号)、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鲁煤安监字201091号)和山东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山东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承担矿井安全现状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于2010年9

3、月26日27日对现场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分析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的生产环节、工艺、设备、设施、装置情况、安全管理状况、矿山救护、卫生、保健与健康监护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其危险度,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编制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概 述1第一节 安全现状评价对象及范围1第二节 安全现状评价依据1第三节 煤矿概况3第四节 煤矿生产概况15第二章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1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21第二节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及存在场所21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识别41第四节 事故

4、隐患及其存在场所42第三章 安全管理评价44第一节 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分析44第二节 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方法和过程53第三节 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分析及评价结果53第四章 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评价55第一节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55第二节 开采系统评价56第三节 通风系统评价61第四节 瓦斯、煤尘爆炸防治系统评价66第五节 防灭火系统评价69第六节 防治水系统评价71第七节 监测系统评价73第八节 爆破器材储存、运输系统评价75第九节 提升、运输系统评价77第十节 电气系统评价80第十一节 压气及其输送系统评价83第十二节 矿山救护系统评价84第十三节 卫生、保健与健

5、康监护系统评价86第十四节 人员定位系统评价88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90第一节 瓦斯爆炸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90第二节 煤尘爆炸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92第三节 火灾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95第四节 水害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98第五节 顶板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100第六节 提升、运输伤害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103第七节 电气伤害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104第六章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105第一节 同类矿山生产事故统计分析105第二节 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事故统计分析106第三节 XX煤矿生产事故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及其事故危险

6、度评价108第七章 安全措施及建议113第一节 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113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114第八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120附件一: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综合评价证据资料清单126附件二: 1、鲁煤规发便字【2009】137号关于XX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2、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安管(2009)214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审查意见的通知;3、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4、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表;5、煤矿救护技术服务协议书;6、山东省社会保险费用专用收款票据;7、采矿许可证:证号:3700000620048,有效期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8

7、、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鲁)MK安许证字20053-215,有效期2008年2月25日至2011年2月25日;9、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3712031407,有效期2008年3月4日至2011年2月25日;10、矿长资格证:证书:MK370809021,发证日期2009年5月27日(矿长资格证有效期自发证日期起二年);11、矿长安全资格证书:证书:第09037010810049号,有效期2009年5月27日至2012年5月27日;1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70000018074210,煤炭开采、销售有效期至2011年2月25日。13、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存在问题

8、整改落实完成情况表;14、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安全现状评价对象及范围一、安全现状评价对象: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安全现状评价范围: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煤矿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中的安全工程、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装备、安全救护、劳动安全卫生及与煤炭生产直接相关的生产环节和安全管理等。第二节 安全现状评价依据一、法律、法规与指导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 日);4、煤炭法(中华

9、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5、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12月1日);6、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监局第5号局长令);7、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8号令);8、山东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0、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11、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3号令);13、煤办字第142号关于国有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10、务院令第466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9月21日起施行);15、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 鲁煤安管20076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16、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17、安监总煤调200795号文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9、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3号令);20、关于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533号);2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关于发布的通知、国家煤矿安

11、全监察局 安监总煤装200849号关于发布的通知;2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二、规程及规范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2、煤炭工业小型矿井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3、矿山救护规程(2008年版);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5、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1023-2006);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T138611992);7、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局字2000第81号);8、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7885)

12、;10、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2、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AQ1020-2006);13、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14、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安监技装字2003114号); 15、其他相关规程规范。三、基础资料文件1、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3、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4、2009年度山东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汇总表;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6、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表;7、煤矿救护技术服

13、务协议书;8、山东省社会保险费用专用收款票据;9、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种操作规程汇编;10、主要设备、设施、部件检测、检验报告;11、矿井机械、电器设备(部分)产品合格证、隔爆合格证、煤安标志;12、井上下对照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监控系统图、防尘管路系统图、通讯系统图、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措施及其它相关文件;13、矿井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第三节 煤矿概况一、企业简况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煤矿)为XX市钢城区地方煤矿,行业管理隶属XX市煤炭工业局。矿井始建于1984年,原设计生产能

14、力3万t/年,1986年投产。20032005年经过技术改造,矿井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2万t/a。2006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200619号文核定其年生产能力为12万t/a,2006年底复核年生产能力为10万t/a。二、企业所在地区及交通情况1、地址:山东省XX市钢城区。2、交通:津浦铁路的磁(窑)莱(芜)支线与矿运煤专用线接轨,西距东都车站4Km。蒙馆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横穿矿井南侧,交通十分方便(见图1-3-1)。图1-3-1 交通位置图三、井田境界矿井境界: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煤田长尾岭勘探区潘西煤矿井田境内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东经11746461174724;北纬361

15、118361142;该井田走向长1320m,倾斜宽710m,井田面积0.8504km2,2006年2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3700000620048,有效期自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划定的边界,批准开采深度为+230m-100m,开采5、7煤层,矿界由8个拐点连线组成,井田范围坐标点见表1-3-1(拐点编号14为5层煤,58为7层煤)。表1-3-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备注14002400.0020570337.00开采5煤层,标高+230m-100m24001927.0020571220.0034001640.0020571076.0044001854.

16、0020570161.0054002490.0020570336.00开采7煤层,标高+230m-100m64001881.0020571548.0074001350.0020571086.0084001760.0020570134.00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1、经济类型:有限公司。2、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取得有效证件:(1)采矿许可证:证号:3700000620048,有效期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2)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鲁)MK安许证字20053-215,有效期2008年2月25日至2011年2月25日;(3)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3712031407,有效期

17、2008年3月4日至2011年2月25日;(4)矿长资格证:证书:MK370809021,发证日期2009年5月27日(矿长资格证有效期自发证日期起二年);(5)矿长安全资格证书:证书:第09037010810049号,有效期2009年5月27日至2012年5月27日;(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70000018074210,煤炭开采、销售有效期至2011年2月25日。四、自然地理1、地形与河流本井田为山间盆地缓丘陵地带。地面标高+239.9+217.55m,高差22.35m,地形坡度0.0078,地势大致东高西低。井田西部边界以外的小汶河经盘龙河汇入大汶河,该河长29.3km,坡度0.

18、0033,流经本区时河谷宽250340m,为大汶河支流,大汶河地面标高+178+220m,是区域内的主要地表水系,最高洪水位可达+186.5m(1966年7月15日),历年最大洪水都发生在7月份,为一间歇性河流。矿区内尚有数条冲沟,雨季成溪,旱季干涸。2、气象本区具有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历年最高气温42.5(1955年8月11日),最低气温-22.5(1957年2月11日),春季为24.513,夏季36.812.7,秋季36.77.9,冬季16.813,结冰期为十一月上旬至次年三月中旬,冻结深度0.440.50m。年总降水量373.181529mm,雨季一般在7、8、9月,一次

19、降水量最大为333.2mm(1996年7月25日)。全年总蒸发量1664.21927mm。雨季多为东南风和西南风,秋季多为东北风和北风,常年以东北风为主,最高风速25m/s以上。1983年4月25日,XX煤矿曾受龙卷风袭击。大风季节一般在春季35月份。3、地震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矿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15g,相应的基本地震烈度为度。五、地质特征1、地层XX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奥陶系(O2)、石炭二叠系、二叠系上下统石盒子组(P12P21)、侏罗系上统蒙阴组(J3)、古近系官庄组(E)、第四系(Q)。2、地质构造本区构造形态为简单的单斜构造,无

20、明显次级褶曲,地层走向稳定,产状其走向290320,倾向NE,倾角2025,变化不大,只在个别块段由于受小断层影响,煤层倾角有局部变化。区内构造简单,F61位于井田东南边界附近,正断层,落差05m,倾向SE,走向15,倾角70;F5在矿区北部边缘,落差510m,正断层,走向95,倾向SE,倾角50 70 而在其他区域,断层不发育,只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见到一些小落差的断层,对生产基本没有影响。断层情况见表1-3-2。表1-3-2 断层情况一览表编号断层产状落差断层性质控制程度查明程度F61走向倾向倾角(m)正机112穿过基本查明75SE7005F595SE5070510正XX矿512回风巷和512

21、运输巷穿过查明区内共揭露两条较大的断层(F61和F5),均位于井田边缘位置,而且实际生产过程中揭露落差小于2m的小断层,对生产基本没有影响;全区各可采煤层倾角22左右,赋存稳定;煤层的顶板较破碎,因此,本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adc。3、煤层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是本井田的含煤地层,含煤20层,总厚度12.14m,可采煤层共5层(3、4、5、7、19层),可采总厚度8.59m,其中本溪组含煤1层(20层),厚度0.1m,不可采;太原组13层(719层),煤层厚度4.86m,可采煤层为7、19煤层,可采厚度4.0m;山西组含煤6层(16煤层),厚度7.18m,可采煤层为3、4、5煤层,可采厚度

22、4.59m。在XX矿建井前,潘西矿已将XX井田的3、4、19煤层已开采完毕,目前,XX煤矿只开采5、7煤层。各煤层的情况见表1-4-3。 表1-3-3 可采煤层一览表 煤层编号5上煤层5下煤层7上煤层7下煤层两极厚度(m)0.471.910.510.900.470.800.600.68平均厚度(m)/(点数)1.00(27)0.68(21)0.63(29)0.62(16)极值层间距(m)0.4012.6131.6657.180.750.80平均层间距(m)7.9347.650.78可采性指数1.001.001.001.00变异系数(%)47.3014.1715.354.60煤层结构较简单较简单

23、简单简单稳定性较稳定稳定稳定稳定可采性全区可采全区可采全区可采全区可采(1)5煤层分5上煤层与5下煤层两个分层,两煤层间距4.1612.61m,平均间距7.93m。5上煤层5上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已基本开采完毕,现仅保留XX村庄压煤块段、井筒煤柱、边界煤柱等。煤层埋藏标高+230-20m。统计选用27个钻孔及井巷见煤点,煤层厚度0.471.91m,平均1.00m。5上煤层上距4煤层015.55m,平均7.15m。下距5下煤层0.4012.61m,平均7.93m。一般含01层炭质泥岩夹矸,结构较简单。可采性指数1.00,变异系数47.30%,属较稳定型结构较简单可采薄煤层。5下煤层5下煤层位于山

24、西组下部,已基本开采完毕,现仅保留512面、XX村庄压煤块段、井筒煤柱、边界煤柱等。煤层埋藏标高+230-30m。统计选用21个钻孔及井巷见煤点,煤层厚度0.510.90m,平均0.68m。5下煤层上距5上煤层0.4012.61m,平均7.93m。下距7上煤层31.6657.18m,平均47.65m。一般含01层炭质泥岩夹矸,结构较简单。可采性指数1.00,变异系数14.17%,属稳定型结构较简单可采薄煤层。(2)7煤层7上煤层7上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已基本开采完毕,现仅保留+10m-100m水平块段、XX村庄压煤块段、井筒煤柱、边界煤柱等。煤层埋藏标高+230-70m。统计选用29个钻孔及井

25、巷见煤点,煤层厚度0.470.80m,平均0.63m。7上煤层上距5下煤层31.6657.18m,平均47.65m。下距7下煤层0.750.80m,平均0.78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可采性指数1.00,变异系数15.35%,属稳定型结构简单可采薄煤层。7下煤层7下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尚未开采动用。煤层埋藏标高+230-70m。统计选用16个钻孔及井巷见煤点,煤层厚度0.600.68m,平均0.62m。7下煤层上距7上煤层0.750.80m,平均0.78m。下距15煤层平均78.10m、下距19煤层平均141.90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可采性指数1.00,变异系数4.60%,属稳定型结构简单

26、可采薄煤层。4、煤质本区可采煤层为低中变质煤,煤的粘结性较好,一般指数5-7,大多数在6以上。灰分含量一般都在25%以下,为低灰煤到中灰煤。5、7煤层分别为低变质的气煤和气肥煤。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一定的结焦性,可作为炼焦配煤。5、7煤层的硫份小于1%,发热量较高,也可以为动力用煤。六、水文地质XX煤田总面积380km2,基岩露裸区面积140km2,属有限边界自流水向斜盆地。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含水砂砾石层、古近系砾岩、侏罗系蒙阴组砂岩含水段、山西组砂岩、太原组一灰、四灰、本溪组徐灰、草灰(又可称五灰、六灰)和奥灰含水层,其中奥灰含水层为区内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薄层石灰岩浅部富水性较强,随着埋藏深

27、度增加而富水逐渐减弱。浅部(-100m以上)开采时,主要水害威胁是古空积水、第四系潜水、一、四灰和徐、草灰水,本区曾发生多次矿井突水事故。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由于水压加大,主要水害威胁转为徐灰、草灰和奥灰水。其中潘东煤矿因1964年19煤层106工作面奥灰突水达到10620m3/h,造成淹井事故而关闭。由于XX煤矿仅开采5上、5下、7上、7下煤层,在建井前,潘西煤矿已将划归XX煤矿范围内及邻近周边区域的的3、4及19煤层全部开采完毕,已使部分含水层基本被疏干,同时3、4、19煤层采空区无大面积积水,对XX煤矿开采较为有利,使XX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趋于简单化。1、地表水地表为丘陵山坡地形,总体呈

28、缓坡状,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面标高+217.55+239.90m,最大高差约22m,地形坡度0.0078,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区内发育有两条冲沟,其中西边一条冲沟现为新矿集团潘西煤矿矿井水排水沟,东边一条冲沟一般雨季成溪,旱季干涸成沟。地表迳流总体为由北向南,冲沟走向呈近南北向。地表无较大水体分布。但XX煤矿开采浅部5上、5下、7上、7下煤层,煤层埋藏深度小,大气降水与同期矿井涌水量变化有关,矿井涌水高峰一般滞后大气降水高峰20天至一个月。井田最大洪水均发生在每年的7月份,历年最高洪水位+218m(1992年9月21日)。2、区内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第四系厚度0.0010

29、.03m,平均6.50m,其中含水砂砾石层厚0.006.25m,一般在34m左右,属大汶河河床及河漫滩相沉积,属孔隙型潜水含水层,矿化度低,水质类型HCO3-CaMg。第四系砂砾石层主要分布在XX、赵泉及兴隆庄、大石家一带,面积约3km2。据黄花店北下冶第四系剖面群孔抽水试验资料,砂砾石层厚度4.336.39m,水位标高+208.62+209.74m,单位涌水量q=7.19723.724L/s.m,渗透系数K=187.13529.20m/d,影响半径383792m。接受大气降水及大汶河水补给,循环条件好,富水性极强。因其覆盖在其它地层露头之上,是其它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2)侏罗系红色砂岩及

30、其岩浆岩侵入体潘西井田侏罗系全层厚度0408.0m,一般在300余米左右,其中侵入岩浆岩多层。XX煤矿侏罗系地层残厚034.20m,平均13.60m。潘西井田内共有50个钻孔揭露,其中18个钻孔发现漏水或明显消耗,漏水孔率为36%。主要依靠大降水补给,含水段富水性中等,其含水段与最近一层可采煤层(3煤层)的最小间距为226.70m(63-19孔),对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在红色砂岩之中,侵入有岩浆岩多层。据简易水文观测,潘西井田内共有10个钻孔在此层位发生漏水或明显消耗,但漏水部位与下伏最近一层可采煤层(3煤层)的最小间距为286.40m(230孔),对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由于XX煤矿仅开采5上

31、、5下、7上、7下煤层,在建井前,潘西煤矿已将划归XX煤矿范围内及邻近周边区域的的3、4煤层全部开采完毕。XX煤矿侏罗系地层残厚034.20m,平均13.60m。侏罗系红色砂岩及其岩浆岩侵入体含水层对XX煤矿5上、5下、7上、7下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3)石盒子组中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145.60228.00m,平均183.50m,上部以粘土岩为主,中下部多为中粗粒砂岩,厚度5070m,构造裂隙较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中等,与下伏最近一层可采煤层(3煤层)的最小间距为77.71m,是3煤层平均厚度(1.02m)的76倍,充水影响不大。由于XX煤矿仅开采5上、5下、7上、7下煤层,

32、在建井前,潘西煤矿已将划归XX煤矿范围内及邻近周边区域的的3、4煤层全部开采完毕。石盒子组中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对XX煤矿5上、5下、7上、7下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4)3、4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由34层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组成,厚度22.0031.34m,泥质、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差。129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砂岩厚度25.82m,水位标高+213.11m,单位涌水量q=0.155L/s.m,渗透系数K=0.654m/d,富水性中等。由于XX煤矿仅开采5上、5下、7上、7下煤层,在建井前,潘西煤矿已将划归XX煤矿范围内及邻近周边区域的的3、4煤层全部开采完毕。目前,潘西煤矿3、4煤层

33、已采至-550m标高,XX煤矿上方潘西煤矿3、4煤层采空区无大面积积水。尽管由于4煤层与5煤层层间距小,局部有合层现象,XX煤矿5煤层采空区与潘西煤矿4煤层采空区是局部连通的,但为确保两矿安全,目前对连通地点已进行了密闭隔离。3、4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对XX煤矿5上、5下、7上、7下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5)太原组薄层石灰岩(一、三、四灰)一灰:厚度0.804.50m,平均2.13m。为7煤层间接底板,上与7煤层间距8.6616.86m,平均12.32m。是7煤层的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深灰色,较粗糙,质不纯,含泥质方解石脉充填,多为隐晶质,属弱含水层。三灰:厚0.953.80m,平均2.22

34、m,底部炭质含量较高,属弱含水层。四灰:厚度1.9010.90m,平均7.18m左右,下与19煤层间距19.2036.12m,平均28.90m,为19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上部质较纯,硬度大,中部夹砂质页岩近泥灰岩,下部为薄层状石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属富水性中等含水层。太原组薄层石灰岩在区内比较稳定,在浅部岩溶裂隙比较发育,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岩溶裂隙逐渐减弱。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井田内钻孔未发现严重漏水和明显消耗现象。潘西煤矿129号钻孔三、四灰混合抽水试验资料资料:石灰岩累计厚度6.62m,水位标高+208.59m,单位涌水量q=0.1135L/s.m,渗透系数K=2.016m/d,富水性

35、中等。一、三、四灰在井田内补给条件不良,属非均质承压岩溶裂隙富水性弱至中等含水层。是开采7煤层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邻区潘西煤矿、西港煤矿由于四灰隐伏露头位于大汶河古河床之下,直接接受第四系潜水补给,因此补给循环条件良好,富水性极强,曾多次发生过透水事故。其中潘西煤矿四灰共发生过7次,涌水量0.48480m3/h。由于XX煤矿只开采5上、5下、7上、7下煤层,同时井田内仅发育落差510m的断层2条,因此,仅一灰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一灰是7煤层的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6)本溪组石灰岩(五、六灰)五灰厚1.8217.10m,平均8.17m,质较纯,岩溶裂隙不甚发育。六灰厚2.1312.58m,平均

36、6.89m,质不纯,岩溶裂隙不甚发育。二者相距0.2310.84m,平均6.32m,间夹一层薄煤层(线)(煤20、厚度00.20m),由于五、六灰层间距较小,可视为一综合含水层,平均总厚度15.06m。上距19煤层为9.5024.03m。平均18.70m;下距奥灰10.8524.50m,平均16.60m,露头位于潘西煤矿工业广场以东,可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资源勘查阶段辛庄煤矿208号钻孔五、六灰混合抽水试验资料:石灰岩厚度12.00m,水位标高+182.38m,单位涌水量q=0.00875L/s.m,渗透系数K=0.02818m/d,富水性弱。邻区潘西煤矿五灰共发生过3次(副井井筒、905副巷、

37、0m东大巷机车修理库)透水事故,涌水量4.024.50m3/h。潘西煤矿东翼-250m水平之上已对五灰疏水降压,井下共施工五灰疏水孔22组,总疏水量0.722m3/h,目前已经被疏干。由于XX煤矿只开采5上、5下、7上、7下煤层,同时井田内仅发育落差510m的断层2条,本溪组石灰岩(五、六灰)含水层对XX煤矿5上、5下、7上、7下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7)奥陶系石灰岩厚度800余米,间夹数层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通过露头接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潜水补给,补给条件较好。潘西煤矿奥灰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已降至-340m。由于XX煤矿只开采5上、5下、7上、7下煤层,同时井田内仅发育落差510m的断层2条,

38、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对XX煤矿5上、5下、7上、7下煤层开采无直接影响。3、区内主要隔水层(1)古近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E)古近系厚043.75m,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除夹多层砾石外粘土质粉砂岩厚度稳定,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2)侏罗系(J3)红色砂岩厚131.5408.93m,厚度较稳定。除前述局部漏水层段和所夹岩浆岩外,其余层段具有一定的隔水性能。(3)石盒子组粘土岩及煤系地层中各层粉砂岩、泥质岩、粘土岩。石盒子组及太原组、本溪组地层中夹有数层530m以上的粉砂岩、泥质岩、粘土岩等。这些岩层均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能够阻隔煤系地层中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4、断层导水性断层导水性取决于诸多因素

39、,首先是断层的性质、落差、断距大小、断层带的物质组成、破碎程度及胶结状态,其次是断层两盘的岩性,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水头值的大小。另外,采掘活动也能改变断层的导水性。井田内仅发育落差510m的断层2条,分别位于井田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由于断层落差较小,可采煤层 5上、5下、7上、7下煤层不与含水层发生对口。512面回风巷和运输巷揭露F5正断层,断层带宽度小,未见滴水、淋水现象。在主、副斜井离井口约75m位置(标高+194m)揭露一小断层组,由于揭露点距地表约39m,处于5、7煤层风氧化带附近,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带裂隙水通过断层以淋水的形式导入井筒,正常涌水量8m3/h,雨季最大涌水量10m3

40、/h。5、相邻矿井的开采对本井田的影响XX煤矿周边矿井有潘西煤矿、潘北煤矿,两个矿开采的基本情况如下:(1)潘西煤矿潘西煤矿于1958年同时开工兴建一、二号斜井,由华东煤矿设计院设计,一、二号斜井分别开采前后组煤,一号斜井设计能力21万吨/年,二号斜井设计能力30万吨/年,批准文号为鲁煤基字1960第86号。1960年二号斜井第一水平(0m)片盘移交投产,1961年一号斜井停建。1964年二号斜井延深第二水平(-150m),考虑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经原华东煤炭公司批准,将一、二号斜井合并,将原定由一号斜井开采的前组煤划归二号斜井开采,采用阶段石门开拓方式,设计能力仍为30万吨/年。19831

41、987年矿井延深第三水平(-350m),同时对主副斜井的提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将原二号斜井改为双勾付井。新建一条6T双勾箕斗斜井到-150m水平,-350m水平装备强力皮带运煤。1994年开始进行矿井改扩建和第四水平(-740m)延深工程,生产能力扩大至60万吨/年,批准文号为中煤总生字1990第154号。采用立、斜井联合开拓方式。改造和延深一号主斜井,装备强力皮带,将现有箕斗斜井改为中央式回风井,在井田深部新建副立井到-740m水平。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大大提高。2006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核定其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矿井可采煤层为3、4、7、19煤层。其中除7煤层因厚度较小,局部可

42、采,尚未开采动用以外,3、4、19煤层之-350m水平以上部分已回采结束,正在下山开采,开采深度已达-750m,垂深950m。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全部陷落法开采。XX煤矿建井前,潘西煤矿已将划归XX煤矿范围内及邻近周边区域的的3、4及19煤层全部开采完毕,均为上山开拓方式,没有积水,对矿井没有影响。潘西煤矿开采深度及强度均较大,长期排水所形成的奥灰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已降至-340m。已基本将XX煤矿范围内的含水层疏干,对XX煤矿生产较为有利。XX煤矿与潘西煤矿之间,按相关规程要求,留设了井田技术边界隔离煤柱,彼此之间无不良影响。(2)潘北煤矿位于潘西井田东翼,属潘家庄村办煤矿。1986年,批准开

43、采第3、4煤层,设计能力万吨/年。此后又先后于1988年、1991年、1997年经省煤炭局批准三次扩大井田范围,总计划给地质储量81.51万吨。其开采范围由坐标点标定,即西至潘西煤矿前一采区西翼煤柱边界,东至F6断层,深部至煤3-100m煤层底板等高线。该井86年投产,年产量1万吨,开采深度已至-100水平,目前已关井。经XX矿调查,原潘北煤矿曾与潘西煤矿3、4层采空区局部相透,采空区内无积水,因此,闭坑后的潘北煤矿对XX煤矿的开采影响不大。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位地质类型属简单类型。7、矿井涌水量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提供资料,矿井正常

44、涌水量35.88m3/h,最大涌水量53.82m3/h。近几年矿井年均最小涌水量为11m3/h,最大涌水量为25m3/h,平均正常涌水量为17m3/h,最大涌水量约为平均正常涌水量的1.44倍左右。目前实测矿井涌水量约24m3/h。 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历年矿井涌水量一览表 单位:m3/h年份最大涌水量最小涌水量平均涌水量最大与平均涌水量倍比19983015221.361999289181.5620002512181.392001269171.5320022810171.6520032110151.4020042210171.292005199151.2720062011151.332007299181.6120082812201.4020093011211.43平均25 11 17 1.44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矿井现回采5、7煤层。(1)5煤层该煤层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多变化,且无规律,并有分层现象,分层可达34层,主要分上、下两个分层,各分层顶底板为粘土岩。而该层顶板主要为中砂岩,层厚7m,上部为粘土岩,含植物化石,中部细砂岩,含Fe02颗粒,下部为中砂岩,抗压强度15.1MPa,抗张强度5.2MPa,该层斜层理比较发育,岩石强度稳定,不易冒落,但在标高 Om水平以上,顶板变为灰白色砂质页岩,厚37m,由于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