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9894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战略分析与发展 我国物流自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已走过30余年,而物流园区的发展则更短仅10余年。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逐渐增多,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服务经济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引擎,他的建设和发展将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梯次向西部转移奠定坚实基础平台。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现代

2、物流园区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依托物流服务的开发功能和物流组织管理功能。 西安国际港务区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毗邻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八大功能分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借助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的功能叠加效应,实现公(路)、铁(路)、空、海等多式联运的便捷、高效运转。港务区既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和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不仅具有一般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检验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

3、务市场及代理等多种功能。在此基础上,港务区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现代化先进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物流网络,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并形成开展多式联运的中转物流基地,成为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西部地区产品配送、货物集散、集装箱转运中心,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 港务区将建立现代枢纽型综合物流基地,提供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区域中转、分拨、当地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管理等集约化、高效益的物流运营管理。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设置规划,按照物流园区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西安国际港务区可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区。第一是B型保税物流中心,主要功能类似于沿海港口后方的保税物流区;第二,国际物流区

4、。它是配合B型保税物流中心,该区域是保税物流中心的前端配套区域,其作用是支持B型保税物流中心业务,负责实施包括货物进入B型保税物流中心前的简单加工,以及由于集装箱短缺和无权力签发提单等原因,需要到沿海港口报关的货物集运、中转、分拨等业务功能。另外一个业务就是负责亚欧大陆桥需要的货物集运、国际中转、分拨等业务。第三,国内综合物流区。其功能主要是支持西安乃至于西部地区的国内物流业务,包括服务于城市配送、国内分拨、中转、国内集运、简单流通加工功能等。第四,物流产业集群区。这个集群区是流通服务的各种交易型物流园区,服务于工业企业生产的采购、生产线配送、简单预装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物流延迟功能。第五,综

5、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中包括综合商务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因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经营活动不仅有物流运作,也涉及到繁忙的商务活动,需要配套的商务设施为了服务商业活动及为参与企业、人员提供完善、便捷的商务、金融、办公等配套服务就需要与之配套的商务设施。商务配套平台的内容包括金融、会议等设施。配套生活区则是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参与企业、人员提供完善、便利的生活服务,包括:住宿、购物、休闲、文体设施等。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SWOT战略分析 1.优势分析。第一,区位优势。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腹地广阔,对西部内地的经济辐射力可谓巨大。第二,交通条件

6、便利。铁路运输方面,陇海铁路、包粤铁路通道、宁西铁路以及在建的西安至甘肃平凉铁路在此汇集,通过园内专用线与国际港务区集装箱园区连接,另外西安也是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和西安至陕西大同客运专线的十字路口;公路方面,连霍高速、京昆高速、福银高速、沪陕高速和包茂高速等贯穿西安全境,可谓四通八达,交通咽喉;航空运输方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可见,西安是扼守西南,西北的交通咽喉,通达性优越。第三,产业基础优势。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经济、金融中心,产业发展完善,工业基础良好,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国际港务区肩负着整个陕西省产业产品输出与原材料输入的重任。国家七大战

7、略新兴产业在西安地区全部有所发展,对港务区的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四,产学研基础良好。西安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校6所,其它各类高等专业院校、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众多,这使得西安享有国家“科研第三城”的美誉。港务区可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与高校、研究所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港务区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这对港务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劣势分析。第一,规模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内陆港建设构想,西安国际港务区才刚刚起步。年轻的港务区面对身后巨大的市场需求,规模上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壮大,从而在规模经济性上有待提高,运营成本较高,无法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信息技术运用落后。管理水平的

8、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港务区内缺少类似于WMS(仓储管理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啦提高港务区物流作业的效率,企业之间建立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港务区内业务关联的企业的业务处理速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港务区内企业利润最大化,提升港务区整体竞争实力。 3.机会分析。第一,产业转移。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转移,首先从国际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存在;其次,就我国国内而言,产业转移也在进行着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次转移的过程。西安可以承接产业转移,港务区可以汲取来自国际企业的先进理念,提高港务区及区内内

9、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二,政策优势。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西安市也将港务区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控制工程,相关的政策与服务会继续向港务区项目倾斜。 4.威胁分析。第一,来自周边城市的竞争。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除了西安外,成都、重庆以及兰州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西安没有成都天府之国的自然条件优势,同样没有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政策优势,同时,工业基础良好的兰州,近来也提出了打造辐射我国西北甚至中亚的区域中心城市构想。面对竞争,西安如何应对挑战,港务区如何实现我国西部地区率先突破发展,是摆在西安市和港务区决策层面前的难题。第二,人才竞争。西安市作为西部城

10、市,人才流失的问题目前还十分严重,这是整个西部目前面临的问题。优秀人才更多去往中、东部发展,这对港务区的人才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开放的西安市加大走出去战略,外向型经济趋势逐年增强。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依靠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港务区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同时,港务区内应引进一批行业内有实力的物流、商贸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把港务区做大做强。可以看出,西安国际港务区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机遇多于威胁,优势大于劣势,准确定位,贯彻科学理念,制定切合实际的举措成为西安市关于科学建设国际港务区发展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寻求双赢 1.确定并加强政府的作

11、用领导。在我国,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在物流业发展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给予宏观上的引导,如政策的制定运作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等,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营造物流园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就是政府对本地区物流业发展进行的宏观层面的指导和规划,引导本地区物流产业科学发展的结果。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为港务区及区内企业做好服务,营造健康、公平与有序的经营与发展环境,协调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助推港务区发展。同时,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包括地价优惠,税收优惠,便利融资等。 2.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方案。港务区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一经建设投入使用周期会很长,因此政

12、府应组织与港务区内企业,港务区管委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制定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方案,充分考虑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要,争取实现科学合理的多样化的功能区布局,必要时应该为远期的发展留足扩展空间。其次,港务区投入使用后,必须考虑园区的发展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对港务区内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回收与再利用,创造港务区和谐的生态环境。 3.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港务区应该充分利用西安市的区位优势,依托西安市雄厚的工业基础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借助西安市逐步扩大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迅速占领西部物流产业中的制高点。港务区不能照搬照抄国内外物流园区的经验,必须走出一条独具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出来

13、,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4.大力发展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政府部门要倾注更多资源,为港务区建设一批先进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树立节能减排和绿色管理的理念,实现提高运作效率。港务区内应运用类似于WMS(仓储管理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来提高港务区物流作业的效率,企业之间建立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港务区内业务关联的企业的业务处理速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港务区内企业利润最大化。 5.树立健康竞争心态,不能孤立发展。在德国,物流园区之间的物流作业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和协同化,从而使物流集聚的优势直接转化为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碳排放的减少。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离不开沿海港口和周边城市的大型物流园区,港务区与这些港口、其它物流园区之间应该寻求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而不是与其开展无序竞争,导致两败俱伤。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