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质量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质量手册.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 量 手 册版 号:第1版 编 写 人 员:卜 审 定:普 批 准 人:红 受 控 状 态:受 控发 放 编 号: 批 准 日 期:2008年3月16日发 布 日 期:2008年3月16日生 效 日 期:2008年3月16日目录 批准页 2修订页 3第1章 实验室概况 第2章 公正性声明 第3章 术语与缩略语 第4章 管理要求4.1组织 4.2管理体系 4.3文件控制 4.4检测分包 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6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 4.7申诉和投诉 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4.9记录 4.10内部审核 4.11管理审核 第5章 技术要求 5.1人员 5.2设施和环境条件 5.3
2、检测方法 5.4设备和标准物质 5.5量值溯源 5.6抽样和样品处置 5.7结果质量控制 5.8结果报告 第六章 附件附件1:检验能力一览表 附件2:程序文件目录附件3: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附件4:检测人员一览表附件5:内、外部组织机构框图附件6:职能分配表附件7:岗位职责/权限任职资格附件8:实验室布置图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报告,实现本实验室确定的质量方针“检测公正科学、服务诚信规范、持续改进创新”,质量目标“建成国内(省内)先进的综合性建材专业质检机构”。,本实验室组织人员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订了质量手册(第1版
3、)。质量手册(第1版)对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做了全面的、系统的描述,是指导本实验室质量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检测工作和日常工作的指南,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室全体员工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学习管理体系文件,执行文件的所有规定,做好本职工作,并在管理体系的实施中不断改进,完善文件内容,确保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以实现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本手册现已批准,并予以发布,自2008年03月16日起实施。 修订序号对应的章、节、条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1.1检测公司辨认全 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阳光新路10号邮 编:250021电 话:(0531-870
4、8888)1.2简介1.2.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是经济南市工商局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本实验室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设立的。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统一于一个机构进行组织与管理。1.2.2 本实验室成立于1971年,原名济南市建筑工程公司试验室,1991年被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评为建筑施工企业二级试验室。2001年5月更名为济南市建筑工程公司试验中心,同时评定为建筑施工企业一级试验室。2007年2月正式改制更名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本实验室共有员工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2名,检测人员8名。主要从事建
5、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材料检测。本实验室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对外通信联络设施,以及从事检测的仪器设备、设施。现有试验室面积450,其中办公场所面积150,检测面积300(恒温面积138),现有检测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120台套,固定资产160万元。本实验室位于济南市区,没有粉尘、噪音、振动、电磁及有害气体的干扰。工作区域的照明、采暖通风符合规定要求。 2.1质量方针本实验室质量方针是:“方法科学准确、服务诚信规范、结论客观公正、持续改进创新”2.2质量目标本实验室质量目标是:“一、坚持一流工作质量,一流服务质量, 建设成为省内先进水平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企业。二、维护和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量
6、值的统一、数据的准确性,报告结论准确性100%,其他差错率低于1%。三、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方法科学准确、服务诚信规范、结论客观公正、持续改进创新”质量方针和“以顾客为中心,优质高效、方便简洁”的服务宗旨,使顾客满意率达到99%。”。2.3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在工作中,与检测有关的人员应熟悉与之有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并严格贯彻和执行,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基本点开展各项工作。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检测实施细则等质量文件宣贯到所有与检测和标准活动有关的人员,设监督员,对其活动进行监督,并将执行情况纳入工作质量考核中。我检测公司严格遵守实验
7、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一切合理要求;对所有的检测均持公正态度,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试验室管理层为顾客提供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a).对所有顾客均持公正的态度。b).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包括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压力的影响,保证判断的独立性。c).诚实守信,服务顾客,始终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顾客的需要来进行检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d).对发出的检验结果负责。3.1术语本手册采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术语。质量手册: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文件。规 范:阐明要求的文件。过 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1组彼此相关的
8、资源活动。量 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标示的特定量的大小。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缩略语*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本实验室综 合 办 公 室:综合办( 5 )4.1 组织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证试验室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的基础,结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自身特点,本实验室制定了适合于从事检测工作的组织结构。4.1.1 本实验室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是经济南市工商局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登记号为.)。(本实验室是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经法人授权,能够独立承担第三方的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账目和独立
9、核算。)并对所以设备和设施具有独立调配使用、管理的权力。4.1.2 本实验室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其注册地址为:.,固定的办公地址为:.,检验地址两个,检验地址(一):.,检验地址(一):.,可移动(或临时)的检验设施有.;办公和检验场所具有对外通信联络设施,以及从事检测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现有试验室面积450,其中办公场所面积150,检测面积300(恒温面积138),现有检测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120台套,固定资产160万元。4.1.3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以文件的方式规定覆盖所有的场所和开展的活动,特别是可移动(或临时)的检验设施均应受到管理体系的控制。本实验室管理体系覆盖了所有经资质认定-计
10、量认证的产品(或项目)检测工作,所有经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产品(或项目)详见附件检验能力一览表。4.1.4实验室的人力资源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本实验室配置了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各类检测人员,人员配置详见附件.检验人员一览表;同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均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用于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4.1.5保证公正性、独立性规定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本实验室不参与任何损害其判断独立性和检测诚信度的活动(如与检测有关的产品开发、产品买卖及技术咨询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实验室的有关规定,自觉抵御来自商业、财务和行政领导对工作质量的
11、不良影响。本实验室制定了保证公正性程序,以确保管理层和员工在工作时,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本实验室与检测有关的人员不得卷入与检测样品有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工作,检测人员应秉公检测,实事求是,以数据为依据,作出独立公正的判断。对弄虚作假的,将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有违法行为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4.1.6保密规定实验室及其检测人员对其在其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本实验室应按照保密程序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以保护顾客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4.1.7组织机构4.1.7.1本实验室管理体系设有经理(主任
12、)、副经理(副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监督员各1名、内审员2名,设置经理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材料检测室、室外项目检测室,明确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并用内部组织机构图(见附图一)表明了其相互关系。4.1.7.2为了明确表示本实验室的隶属关系和外部关系和在母体单位中的地位,绘制了外部组织机构图(见附图二)。4.1.7.3为了明确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在附件.“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中明确了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内审员、监督员等有关人员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4.1.8人员任命本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监督员、
13、室主任)均有任命文件,同时配备了各类检测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于依法设置和授权的检测机构,其最高管理者有其上级部门任命)4.1.9人员职责4.1.9.1为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在附件.岗位职责/权限及任职资格中明确了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内审员、监督员等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并明确了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在工作中员工切实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权限。4.1.9.2关键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之间的代理规定,技术负责人不在时,由质量负责人代行其职;质量负责人不在时,由技术负责人代行其职。 4.1.10监督活动为保证本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能连续受到监督,本实验室设有.名监督员,并制定
14、了监督工作程序,对检测过程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主要步骤进行监督,特别是对重要检测任务和正在培训的员工进行重点监督。4.1.11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设技术负责人一名,全面负责本实验室技术工作和确保试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设质量负责人一名,负责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4.1.12指令性检测任务(依法设置和授权的检测机构)对于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检测任务,由业务科和相关检测科室对该任务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以保证该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4.2 管理体系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履行承诺,实验室必须建立并有效
15、实施管理体系;为满足本实验室管理检测活动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需要,实现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本实验室建立了一整套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使体系有效运行,努力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4.2.1文件化管理体系的概述本实验室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适合于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类型和活动的文件化的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描述了本实验室四层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第一层管理手册,是对试验室整个管理体系的概述;第二层程序文件,包括了管理性程序和技术性程序,规定了质量体系有关要素运作的程序;第三层:作业指导书,包括了检测方法和检测实施细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第四层:记录,主要指已填写和形成的、作为
16、证据保留的记录,包括检测原始记录、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等。本实验室管理体系设有经理(主任)、副经理(副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监督员各1名、内审员2名,设置经理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材料检测室、室外项目检测室。4.2.2质量体系文件由综合办负责宣贯和分发,使员工对质量体系文件能很好地获取、理解和执行。4.2.3本实验室确定的质量方针是:“检测公正科学、服务诚信规范、持续改进创新”,总的质量目标是:“建成国内(省内)先进的综合性建材专业质检机构”。为了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质量负责人应根据总的质量目标的要求,制定年度质量目标;年度质量目标要具有可测量和可操作性(可考核评价性),其年度质
17、量目标的考核内容可包括(并不限于)以下项目: a)结果报告差错率; b)检测结果对比准确率; c)检测及时率; d)顾客满意率。4.2.4质量方针声明我检测公司严格遵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一切合理要求;对所有的检测均持公正态度,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4.2.5服务承诺a)对所有顾客均持公正的态度。d)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包括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压力的影响,保证判断结论的独立性。c)诚实守信,服务顾客,始终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顾客的需要来进行检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d)根据顾客、相关方及内外审的结果,对管理体系进行持
18、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2.6经理负责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提供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所需的资源,并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4.2.7 经理应通过会议、学习等方法,向员工及时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使所有员工意识到两者要求必须同时予以满足。4.3 文件控制管理体系文件受控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制定文件控制程序并由综合办根据程序规定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在用文件的现行有效,同时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4.3.1 文件分类本实验室的文件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本实验室内部制定的管理体系
19、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测实施细则等;第二部分为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测或自校方法等。4.3.2 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本实验室内部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在发布前应由相关部门/人员编制,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外来的管理体系文件由综合办确认其有效性,并建立识别管理体系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控制清单,以防止工作人员使用无效或作废的文件。4.3.3文件的标识、发放、保管由业务室负责对文件的进行标识、发放、保管,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均有唯一性标识,其内容包括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分发号等。4.3.4文件的修订和废止.定期对文件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修订,以保证其持续适用和满足使
20、用的要求;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变更)一般由原部门/人员提出、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核和批准,如有特殊情况,由质量负责人指定人员进行修订,但应获得相关背景资料。如文件的更改容易造成使用人的误解或误用时,应在更改后的文件中附件说明文件更改前后的差别。本实验室内部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允许用手写修订,在修订之处清楚标注,盖章并注明文件修订后尽快正式发布。对无效和作废的文件要及时收回和处理,防止误用;根据实际情况(如出于法律或知识保护目的)需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记,以便和有效文件加以区分。 4.3.5计算机系统中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如有特殊情况,由质量负责人指定人员在计算机系
21、统中进行更改。4.4.1分包范围实验室的分包范围并非所有的项目,分包项目限定在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按照行业规定有的项目不允许分包,如用于建筑工程资料验收用的见证和专项检测项目不能进行分包。4.4.2当某检测项目需将工作分包时,应按分包程序分包给有检测能力并通过资质认定的试验室,在检测报告中对分包的检测项目应加以明确标识。4.4.3 在准备将顾客的检测项目分包前,应以书面的形式通知顾客,经顾客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分包。本实验室就分包工作对顾客承担相关责任。4.4.4,本实验室应保存承担分包检测的试验室的有关注册资料(包括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能力范围等)证明其工作符合准则要求
22、的记录,并与分包试验室签订分包合同。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质量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前提。本实验室采取以下方式对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不受其影响。4.5.1 本实验室在选择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时,要按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进行,选用具有充分质量保证的服务和供应品。4.5.2 所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或证实其符合要求,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综合办应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检查活动的有关记录。4.5.3 各科室应在采购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物品时,应填写采购申请单,内容包括服务和供应品的名称、等级、数量、技术要求、质量要
23、求、服务的资质要求以及进行这些工作所依据管理体系标准等,由综合办拟定采购计划,报技术负责人审查、公司经理批准后执行。4.5.4 综合办负责组织对重要的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如标准砂的供应商、提供检定服务的机构等)进行评价,每年至少一次,综合办保存评价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 4.6 合同评审本实验室的合同与准则的“要求、标书和合同”范围一致,一般包括检测委托书、标书、合同;满足顾客要求是实验室的职责之一,在与顾客签订检测合同前应对合同进行评审,明确双方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包括法律责任)并为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4.6.1 本实验室编制了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
24、对签订的检测合同进行评审,合同评审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顾客的要求以及所用的方法是否充分规定,形成文件,并易于理解;b)实验室的能力和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是否能满足顾客提出的检测要求;c)选择的检测方法是否能满足顾客的要求。d)在财务、法律和时间安排等方面是否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的要求或标书与合同的任何差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每项合同均应得到双方的接受。4.6.2 合同评审要分类进行,根据本实验室的情况将合同分为常规的(一般性)合同和特殊合同、重大合同;对于常规的(一般性)合同如材料检验委托书、检测合同,可简化评审的过程,经过业务人员与客户协商后签字确认即可;对
25、于偏离标准的或检测法律后果需要论证的特殊合同,以及需要落实工作量工期能否客户要求的重要合同,须由业务室室主任、质量负责人或经理按照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的规定,实施评审。4.6.3 合同评审的所有记录由综合办负责保存,这些记录包括任何重大变化和或修订合同所做的再评审记录,合同执行期间就顾客的要求和工作结果与顾客进行讨论的有关记录等。4.6.4 对本实验室分包的检测项目,在签定合同时也应予以评审。4.6.5 在合同执行期间,如执行情况与合同内容发生偏离,应立即通知顾客,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4.6.6 工作开始后如需要修订合同,应通知顾客重复进行同样的合同评审过程,并将修订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
26、人员,防止工作差错造成损失。 4.7申诉和投诉的控制 实验室应当时刻关注顾客的意见或建议,对申诉和投诉的有效控制,有助于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和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4.7.1当检测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该工作的结果不符合其程序或顾客同意的要求时,应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申诉和投诉)的控制程序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确保以下五点:a)综合办负责收集不符合工作的信息,主动征求顾客的意见,积极了解顾客的抱怨,当不符合工作被确认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符合扩大,防止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或损失。必要时采取暂停工作、扣发检测报告等措施进行纠正;b)综合办负责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交质量负责人审查
27、评价报告,批准纠正措施;c)对产生的不符合应由责任部门/责任人立即进行纠正,综合办负责监督纠正措施结果的验证,同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作出决定;d)必要时,经质量负责人决定由综合办通知顾客处理意见;e)对不符合工作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后,由质量负责人决定是否恢复工作。4.7.2对不符合工作进行评价后,如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试验室的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7.3由综合办对申诉或投诉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及时形成记录,并按规定全部归档保存。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对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工作予以纠正,通过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以及监控,
28、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符合工作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防止不符合工作的再度发生,是保证持续改进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必要活动。4.8.1纠正措施4.8.1.1本实验室制定了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以便在发现并确认不符合工作、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程序,或出现测试结果错误的情况下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4.8.1.2当确认需对不符合工作或偏离采取纠正措施后,由综合办会同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对产生不符合工作或偏离的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由质量负责人牵头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原因的分析可从顾客的要求、样品、样品规格、方法和程序、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消耗品、设备及其校准等方面
29、进行。4.8.1.3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根据对原因的分析,由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提出纠正措施,选择和实施最可能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注意纠正措施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及由此造成的风险大小相适应。将纠正措施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实施。4.8.1.4综合办负责对采取的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监控,并对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4.8.1.5当不符合工作和偏离的性质比较严重,导致对本实验室是否符合相关政策和程序,甚至是否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产生怀疑时,质量负责人应依据内审程序对相关的活动区域进行附加审核。4.8.2预防措施采取预防措施能消除潜在的不符合,
30、或其他潜在的不期望情况,以减少类似的不符合情况的发生。4.8.2.1通过管理体系运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顾客反馈意见等方面的信息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不符合,如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由综合办会同有关科室制定预防措施,并协同有关科室执行和监控。4.8.2.2本实验室对预防措施的实施制定了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包括了启动和控制两个阶段。启动阶段包括策划、调查研究、分析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计划;控制阶段包括对实施进度的监控和对实施效果的验证。4.8.3改进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室应通过以下活动,不断寻求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的机会。a)通过在管理
31、评审活动中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对管理体系有效性持续改进;b)通过内外审的结果不断发现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c)用纠正措施尤其是预防措施,避免不合格的发生和再发生。 4.9 记录4.9 .1记录的分类记录一般分为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记录主要包括: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纠正及预防措施记录、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等管理体系运行记录;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活动的记录,包括抽样记录、检测原始记录、观测记录等。4.9 .2记录的控制本实验室制定了记录控制程序,用于对记录编制、填写、更改、标识、收集、检索、存取、归档、保存、维护和清理等环节的控制,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要做到记录编制合理、填写
32、真实、更改规范、标识清晰、收集及时、检索方便、存取有序、归档分类、保存安全、维护得力、清理合法。质量记录由综合办保存,技术记录由涉及的有关科室保存,保存方式应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记录的保存期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4.9.3实验室对所有的技术记录都要在工作时予以记录,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按照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更改及数据保存程序,对电子版本的记录应备份,并设有密码,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侵入和修改,防止数据的丢失或未经批准,有关人员擅自修改记录。4.9 4本实验室的各类检测原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已签发的检测报告的副本等技术记录应保存归档保存五年以上,并按照保密的规定,做到为客户保密。
33、4.9.5每份记录(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应包具有足够的信息,能够保证“再现”已经过去的工作过程。4.9 .6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处错误应由原记录人划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结果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印章。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4.10 内部审核通过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能验证试验室的管理体系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并为管理体系提供改进的证据。4.1.1 为了保证内部审核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独立性,本实验室按照制定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内审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
34、,包括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或检测工作活动场所,不得出现遗漏。4.10.2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内审,一般有计划的内审一年不少于一次;综合办在每年初提交年度内审计划,审核由经培训合格并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来执行,审核人员尽可能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4.10.2 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或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产生怀疑时,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调查表明检测结果可能已受影响,应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顾客,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补救。4.10.3 对于在审核中发现的情况及因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应详细记录。 对内审中出现的纠正措施,由综合办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验证
35、,由质量负责人对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确认。内审最终应形成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内审记录由综合办负责保存。保存期为6年。4.11 管理评审4.11.1 由最高管理者依据管理评审程序定期地开展管理评审活动,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管理评审,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管理评审次数;4.11.2管理评审至少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输入性材料):a).质量手册和程序的适用性报告;b).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报告;c).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报告;d).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e).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结果;f).仪器设备管理和检定校准情况报告;g).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报告;h).申
36、诉、投诉和顾客反馈的信息报告;i).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及质量控制活动总结;j).纠正和预防措施、改进的建议;k). 资源(仪器设备、设施、人员)及人员培训培训情况。4.11.3 综合办负责记录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任部门负责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在商定的时间内完成;质量负责人负责监控和验证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管理评审最终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并根据评审结果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变更和改进。管理评审记录由综合办负责保存。保存期为6年。5.1 人员5.1.1 本实验室为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和发展,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量配备了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情况均满足要求, 附件检验
37、人员一览表表明本单位实用的人员中都是正式人员合同制人员(注:事业单位一般分为正式人员和合同制人员),实验室为了保证合同制人员和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能胜任工作,要求本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各室主任、各类检测人员、内审员、监督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方可上岗工作。5.1.2由技术负责人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或校准)、授权签字人、设备授权操作人等工作人员,根据其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资格确认后,颁发上岗证书;对从事特殊产品检测的项目(如桩基、无损探伤)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5.
38、1.3 技术负责人应确定培训需求,每年初由质量负责人根据本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确定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或校准)、授权签字人、设备授权操作人等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根据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建立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人员的培训内容应与本单位的检测业务相适应。综合办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按照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并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实验室使用的人员为长期的正式职工,当需要使用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时,应由技术负责人对此类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进行确认,在工作中由相关部门的监督员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工作符合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求。)5.1.4当使用在
39、培员工时,应指定相应科室有经验的员工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1.5综合办应建立本实验室所有人员的业绩档案,内容至少包括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5.1.6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本实验室配置的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相关业务,并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现配置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和三名授权签字人均符合以上要求。(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求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相关业务,授权签字人在本专业领域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2.1 设施条件
40、根据本实验室所开展的工作,设施条件应具备必要的检验场所、照明(采光)、供水、供电、采暖、通风、通信设施等;其检验场所室内面积为,室外的面积为,室内布置的情况详见附件实验室布置图,其各检测室内配置了必要的照明(采光)、供水、供电、采暖、通风、通信等设施条件,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本实验室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等,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5.2.2环境条件为确保用于检测的环境条件不对工作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本实验室主要控制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对于温度、湿度的监测和控制根据不同的标准或规范要求配置了相应的监测仪器、控制设备。5.2.2.1对有温度要求(1725)的检测环境条件均配备
41、自动恒温空调以保证达到标准要求。如水泥成型室、破型室、防水材料室、涂料室等;温度202,相对湿度50%;破型室温1725,相对湿度50%;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90%;混凝土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95。5.2.2.2对有湿度要求(相对湿度50%;)的检测环境条件均配备加湿器以保证达到标准要求。如水泥成型室、混凝土成型室、养护室等;对湿度范围有要求(如相对湿度45%100%)的混凝土和砂浆试件、涂料试件养护配置了恒温恒湿箱。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比较多的实验室可列下表检验室名称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标准要求监测仪表控制设备标准要求监测仪表控制设备水泥成型室202水银干湿球温度计自动恒温空调相对湿度95水银干湿球温度计加湿器5.2.2.3温湿度的监测采用水银干湿球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或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并按照标准或规范要求定时查看和记录温湿度。在每次检测前应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环境条件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检测,并将当时的温、湿度记录到相应的原始记录上。如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则应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直至符合要求。对工作区域内的温、湿度每天由专人做好记录,养护室的温、湿度每天由温、湿度控制仪自动记录、人工记录2次,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