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0659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从全球来看,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如 果只考虑热力环流,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球表面会形成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三圈环流的形成,低压,高压,低压,高压,1,2,1,2,3,3,4,4,5,6,6,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地表性质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三圈环流使近地面形成有规律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

2、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七个气压带的对比,南、北纬90附近,南、北纬60附近,南、北纬30附近,0附近,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下沉,下沉,上升,上升,干冷,暖湿,干热,湿热,动力原因,六个风带的对比,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干冷,暖湿,干热,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

3、、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向哪个方向移动。2、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3、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中心地区,常年只受一种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性地区,就会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4、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有可能越过赤道发生偏转。,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1)(2)题。,(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可知,甲

4、地纬度较乙地低,且该大气环流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所以,图中从甲地向乙地的空气运动,应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故应为西风带。因此,该环流应为中纬环流,近地面风向应为西北风。,答案:1.C,(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第(2)题,从题干中可知,甲地受高压带控制,并且位于大陆的西岸,若该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那么,甲地气候有可能是极地气候,若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则甲地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或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其气候类型有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答案:2.D,【

5、例2】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_。,(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可知,此时无锡的盛行风向是_;开普敦的气候特征是_;亚欧大陆等温线向_凸出。,(3)此时,北京时间为_时。,(4)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表示出极地东风带的位置和风向。,【解析】从气压带分布的纬度可知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并且它分布在30N以北地区,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无锡多盛行东南风;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湿润;亚欧大陆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解析】(接上)从图中可知70N以北应为极昼,此时太阳应直

6、射135W经线,由此可知45E为0点,所以北京时间为5时。极地东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且向右偏转为东北风。,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2)东南风温和湿润北(高纬)(3)5(4)略,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80附近 B南北纬60附近C南北纬4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解析】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属于无风带。4060为中纬西风带,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答案:1.D,(2010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

7、受重大损失。图1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2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题思路】本题以冰岛火山喷发为背景,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地球的圈层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从而判断其所处气压带和风带,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地球圈层的结构分布。,极圈附近气压带和气流,【解题思路】第1题

8、,因为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从而分析影响冰岛的气压带、风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第2题,因为火山喷发是岩浆从岩石圈喷出,形成的火山灰物质在大气中漂浮,落到地表,从而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回到岩石圈。,答案:1.B2.A,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差异,在其控制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例1】图a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b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甲、乙两

9、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4)简述图b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第(2)题,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解析】第(3)题,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第(4)题,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

10、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图甲同一气压带位置比图乙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规律技巧总结,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规律技巧总结,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双项选择)(),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

11、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在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根据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可知,BD正确。A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热带沙漠气候,都和M地的位置不符合。,答案:1.BD,1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的形成,北半球海陆分布差异显著导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形成冬、夏季不同的大气活动中心。,(见下表),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和风带一样属大气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续表),【例2】下图为“某月沿

12、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某月”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解析】第(1)题,气压带、风带随季节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答案:1.C,(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解析】第(2)题,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答案:2.A,(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乙地

1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答案:3.D,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在成因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1)相同点:冬季风均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规律技巧总结,(2)不同点:东亚季风中的夏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南亚季风中的西南季风则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风,规律技巧总结,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亚夏季风主要来自();南亚夏季风来自();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2)C处夏季主要受到()季风影响,属于()气候;D处属()气候,夏季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形成()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

14、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答案: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西南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东南雨,(2009广东)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1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2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解题思路】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情况。第19题,依据图中气压形式可知甲位于北半球气旋的东侧,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盛行东南风。,风向气压状况,【解题思路】第20题,A选项的表达存在理论性错误,空气下沉应形成高压,而图中M为低压;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是副热带高压,此高压由动力原因形成,故B错误;此时副热带高压脊已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19.A2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