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0864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精选教学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原电池工作原理,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会设计原电池。,一、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究1装置,2盐桥(1)成分:KCl饱和溶液。(2)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 溶液;K移向 溶液。(3)作用使两个半电池溶液连成一个通路。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ZnSO4,CuSO4,3实验现象,偏转,偏转,减少,减少,增加,增加,4.实验分析及电极反应,失电子,负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溶液中Cu2得电子,正极,Cu22eCu,ZnZn22e,负极,正极,二、原电池1定义:将 转化为 的装置。2构成条件(1)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和非金属作电极,一般

2、较活泼金属作,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作。(2)两电极必须同时浸在 中。(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或盐桥)形成。(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电流产生时需具备此条件)。,化学能,电能,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开放探究(1)构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有何特点?(2)如何用反应2Fe3Fe=3Fe2设计原电池?提示:(1)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发生的反应必定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的焓变小于零。(2)(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2SO4(aq)BaCl2(aq)=2HCl(aq)BaSO

3、4(s)H0B2CH3OH(l)3O2(g)=2CO2(g)4H2O(l)H0C4Fe(OH)2(s)2H2O(l)O2(g)=4Fe(OH)3(s)H0D3Cu(s)8HNO3(aq)=3Cu(NO3)2(aq)2NO(g)4H2O(l)H0,解析: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一般为放热的、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不能,因为A为复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2将铜和锌用导线连接插入到盐酸中,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是负极,铜的表面有气泡B电子从铜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C溶液中Cl向铜极移动D溶液的pH基本没有变化,解析:B项锌失去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

4、向相反,B错;原电池中阴离子流向负极,C错;H在正极得电子生成H2,所以溶液中H浓度降低,pH增大。答案:A,3在下图中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解析:构成原电池要有四个基本条件。a.电解质溶液;b.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相对较活泼,另一个相对较不活泼。两个电极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c.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形成闭合回路。符合条件。答案:,一、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

5、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5根据电极是否被溶解判断:被溶解的电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产生的电极为正极。,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而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铝为负极,镁为正极。,(2011宁波高二质检)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由M棒变粗知M

6、棒表面析出金属,发生还原反应,应为原电池的正极;同理由N棒变细知N棒为负极。再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知,金属活性NM,故A、D项不符合题意。B项的正极反应为:2H2eH2,不符合题意。C项:负极反应为ZnZn22e,正极反应为2Ag2e2Ag,符合题意。答案:C,1剪约6 cm长、2 cm宽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 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和电流表的两接线柱相连,电流表指针调在中间位置。取两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硫酸,在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子流向

7、一致):,(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偏向连接_(填“铝”或“铜”)的接线柱。(2)两电极同时插入浓硝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连接_(填“铝”或“铜”)的接线柱,此时铝是_(填“正”或“负”)极。答案:(1)铝(2)铜正,二、原电池的设计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例,设计一个原电池。1确定电极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Cu22e正极:2Fe32e2Fe2,2确定电极材料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做负极;如为气体(如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作惰性电极(如Pt、碳棒)做负

8、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材料必须比负极材料不活泼。本例中可用铜棒做负极,用铂丝或碳棒做正极。3确定电解质溶液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如本例中可用FeCl3溶液做电解液。,4构成闭合回路,画出示意图。,(合理即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原电池。(1)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电极反应式为_;负极为_,电极反应式为_。,(2)该反应还可设计成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电极X的材料是_,Y的材料是_,电解质溶液Z是_。盐桥的作用是_。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电极流向_电极。,本题考

9、查原电池的原理和设计,解题时应明确设计思路,理解带盐桥的原电池的组成原理。根据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的思路是:首先将已知的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CuCu22e,2Ag2e2Ag;然后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分析可知,该电池的负极应该用Cu作材料,正极要保证Ag得到负极失去的电子,一般用不能还原Ag的材料如Pt或碳棒等,电解质溶液只能用含Ag的电解质溶液如AgNO3溶液。在带盐桥的原电池组成半电池时,注意电极材料与溶液中的离子一般要相对应,如Cu2/Cu或Ag/Ag。,答案:(1)实验装置图如图:Pt2Ag2e2AgCuCuCu22e(2)CuAgAgNO3将两个隔

10、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导CuAg,2一个原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该电池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可能是(双选)(),解析:原电池总反应:ZnCu2=Zn2Cu,可得出其负极反应:ZnZn22e(氧化反应),正极反应:Cu22eCu(还原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原电池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原电池正极,因此负极材料只能是Zn。正极为Cu2得电子还原成铜,电解质应为可溶性铜盐,正极材料为活泼性比Zn弱的Cu、Fe(或C、Pt)等。答案:CD,1(2010余姚高二质检)以下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BC D解析:水果中有电解质溶液,如果酸等。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答案:C,2

1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解析:从图中看出装置是原电池,Zn较活泼,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是负极,电子由Zn流向Cu,溶液中的H在铜片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答案:D,3某原电池,将两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现Y电极质量增加,则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A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C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D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解析

12、:将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而被还原,若使Y极质量增加,四个选项中,只有A正确;X是负极;Y是正极,电解质是CuSO4溶液。答案:A,4(2011马鞍山高二质检)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锌片溶解了32.5 g锌片增重32.5 g铜片上析出1 g H2铜片上析出1 mol H2A和 B和C和 D和,解析:锌片做负极,电极反应为ZnZn22e,所以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锌片溶解了32.5 g;铜片做正极,

13、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铜片上析出氢气0.5 mol(1g)。答案:A,5(2011石狮高二质检)已知:直流电池、导线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2(SO4)3溶液、盐酸。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_。(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_,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负极_,正极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原电池原理,只要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相连,另有电解质溶液且构成闭合回路就可构成原电池。(1)中铜导线和铝导线连在一起在潮

14、湿空气中就构成了原电池,导致铝导线被腐蚀。(2)题目条件可以构成原电池,其中Cu为原电池负极,石墨为原电池的正极。(3)反应Cu2H=Cu2H2可通过电解池来实现,Cu作电解池阳极,石墨或其他电极作电解池阴极,选用盐酸作电解质溶液。,答案:(1)构成原电池,负极铝加快腐蚀(2)能CuCu22e2Fe32e2Fe2(3)见下图所示,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能够称得上是大师的人并不多,季羡林先生是当知无愧的一个。他学识渊博,单看他一生拥有的头衔就足以让人惊叹: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散文家、翻译家、文学家、佛学家、作家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作家身分。俗话说“文如其人”,读季羡

15、林先生的文字,只觉得一位老朋友在饶有兴趣地和你聊天一般,真实,质朴,谦和,有大师的文才和思想高度,只不见大师盛气凌人的架子。迈耶一家迈耶一家同我住在一条街上,相距不远。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是怎样认识他们的。可能是由于田德望住在那里,我去看田,从而就认识了。田走后,又有中国留学生住在那里,三来两往,就成了熟人。他们家有老夫妇俩和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老头同我的男房东欧朴尔先生非常相像,两个人原来都是大胖子,后来饿瘦了。脾气简直是一模一样,老实巴交,不会说话,也很少说话。在人多的时候,呆坐在旁边,一言不发;脸上却总是挂着憨厚的微笑。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绝不会撒谎、骗人。他也是一个小职员,天天忙

16、着上班、干活。后来退休了,整天呆在家里,不大出来活动。家庭中执掌大权的是他的太太。她同我的女房东年龄差不多,但是言谈举动,两人却不大一样。迈耶太太似乎更活泼,更能说会道,更善于应对进退,更擅长交际。据我所知,她待中国学生也是非常友好的。住在她家里的中国学生同她关系都处得非常好。她也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妇女,家庭中一切杂活她都包了下来。她给中国学生做的事情,同我的女房东一模一样。我每次到她家去,总看到她忙忙碌碌,里里外外,连轴转。但她总是喜笑颜开,我从来没有看到她愁眉苦脸过。他们家是一个非常愉快美满的家庭。我同他们家来往比较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我写作博士论文的那几年中,我用德文写成稿子,在送给教

17、授看之前,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清稿;而我自己既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因为屡次反复修改,打字量是非常大的。适逢迈耶家的大小姐伊姆加德(Irmgard)能打字,又自己有打字机,而且她还愿意帮我打。于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因为原稿改得太乱,而且论文内容稀奇古怪,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像天书一般。因此,她打字时,我必须坐在旁边,以备咨询。这样往往工作到深夜,我才摸黑回家。我考试完结以后,打论文的任务完全结束了。但是,在我仍然留在德国的四五年间,我自己又写了几篇论文,所以一直到我于1945年离开德国时,还经常到伊姆加德家里去打字。她家里有什么喜庆日子,招待客人吃点心,吃茶,我必被邀请

18、参加。特别是在她生日的那一天,我一定去祝贺。她母亲安排座位时,总让我坐在她旁边。此时,留在哥廷根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少。以前星期日总在席勒草坪会面的几个好友都已走了。我一个人形单影只,寂寞之感,时来袭人。我也乐得到迈耶家去享受一点友情之乐,在战争喧闹声中,寻得一点清静。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离开迈耶一家,离开伊姆加德,心里是什么滋味,完全可以想像。1945年9月24日,我在日记里写道:吃过晚饭,7点半到Meyer家去,同Irmgard打字。她劝我不要离开德国。她今天晚上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有什么办法?像我这样一个人不配爱她这样一个美

19、丽的女孩子。同年10月2日,在我离开哥廷根的前四天,我在日记里写道:回到家来,吃过午饭,校阅稿子。3点到Meyer家,把稿子打完。Irmgard只是依依不舍,令我不知怎样好。日记是当时的真实记录,不是我今天的回想;是代表我当时的感情,不是今天的感情。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情离开迈耶一家,离开伊姆加德的。到了瑞士,我同她通过几次信,回国以后,就断了音问。说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话。1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时,曾打听过她,当然是杳如黄鹤。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1988年(选自

20、 留德十年)听雨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

21、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

22、“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 红楼梦 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

23、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

24、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

25、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神奇的丝瓜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

26、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

27、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然而不久就证明

28、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

29、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30、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

31、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1990年10月9日清塘荷韵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 爱莲说 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

32、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够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

33、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

34、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

35、,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摩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

36、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

37、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

38、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卜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它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它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儿,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

39、。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1997年9月16日夹竹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

40、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

41、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

42、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

43、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

44、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

45、加芬芳。芦花鸡与黄鼠狼的远房表叔狮王攀上了亲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转了十八个弯儿,终于当上了动物王国的宰相,搬进了位于皇城根儿的宰相官邸。宰相官邸熙熙攘攘,官差朋友川流不息,山珍礼品接踵而至,几座库房像灌了气的球一样饱满充实。鸡宰相居高临下,接纳众多动物崇拜,享受诸多美味盛馔,不禁洋洋自得,难免飘飘欲仙。一只苍蝇看见鸡宰相得意忘形,忍不住飞到它旁边,说:“尊敬的宰相大人,当初你蜗居鸡舍的时候,有人给你送礼吗?”“当然没有啊!人们不偷我的鸡蛋就算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奢望别人送礼?”“现在是不是因为你做了宰相,大家才都来送礼?”“当然是啊。”“据我观察,不论是你当宰相,还是过去狼当宰相,官差们都是冲着宰相官邸这块金字招牌来送礼品的。请恕我直言,假若日后您离开了,别人再来执掌宰相府,动物们依然会乐此不彼地往这里送东西,而不是您去哪儿就把东西送到哪儿。”鸡宰相低下高贵的头想了想,那得意的笑容稍稍有所收藏。我采访过很多女生:“你最希望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听过最多的答案是:“希望嫁给一个愿意哄我的人”嫁给一个愿意哄你的人,真的很重要。别问为什么,接着往下看。会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