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0970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基础知识资料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诗概述,吴莹莹,一.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时期,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诗歌的分类:,中国古典诗歌,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以唐为界),四言:出现最早,七言:成熟于唐代,五言:成熟于汉代,龟虽寿曹操,迢迢牵牛星,春江花月夜,杂言:长短不一,国风豳风七月,(今体诗),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五言(每句五字),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言(每句五字),七言(每句七字),七

2、言(每句七字),排律/长律,练一练:,王维诗四首中的四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种?,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唐诗的划分(按时期):,“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从唐王朝建国至唐玄宗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是唐诗从陈隋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代表诗人: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

3、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诗的划分(按时期):,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唐诗的划分(按时期):,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代表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

4、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唐诗的划分(按时期):,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代表诗人:小李杜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诗歌鉴赏四大考点:,1、语言(炼字

5、和炼句)2、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3、思想感情和主题4、意象和意境(人、物),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判断下面诗歌鉴赏真题的考点:,判断下面诗歌鉴赏真题的考点:,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1)“满目望云

6、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诗歌鉴赏手法总述,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烘托,渲染,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工笔,白描,铺陈,比兴,象征,曲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描写手法,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正侧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今),抒情手法,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比喻,排比,借代,反复,修辞手法,拟人,夸张,互文,对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