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1287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2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3页
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3页
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3页
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3页
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隆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doc(5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修订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井田自然概况及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61.1 井田自然概况61.2 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8第二章 兼并重组的条件162.1 资源条件162.2 外部条件76第三章 井田开拓80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863.3 井田开拓873.4 井筒923.5 井底车场及硐室93第四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964.1 大巷运输方式964.2矿 车964.3 井下运输大巷原煤运输设备及选型97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1155.1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1155.2采区布置1235.3巷道掘进126第六章 通风与安全1286.1

2、 概况1286.2 矿井通风1306.3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1406.4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58第七章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1647.1 提升设备1647.2 通风设备1757.3 排水设备1787.4 压缩空气设备187第八章 地面生产系统1908.1煤质及其用途1908.2 煤的加工1958.3混合立井生产系统195第九章 地面运输2029.1 概况2029.2 标准轨距铁路2039.3 场外道路203第十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20410.1 矿井地面总布置20410.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20510.3 矿井地面其他场地布置20610.4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设计2

3、0810.5 场内运输20910.6 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20910.7 工业场地绿化及美化21010.8 矿井建设占地210第十一章 电气21111.1 供电电源21111.2 电力负荷21111.3 送变电21211.4 地面供配电22111.5 井下供配电22411.6 监控与计算机管理22811.7 通信241第十二章 地面建筑24512.1 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24512.2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24612.3 行政、公共建筑24812.4 居住区253第十三章 给水排水25413.1给水25413.2 排水26813.3 室内给水排水27413.4 消防及洒水275第十四章 采暖、通

4、风及供热27814.1 采暖与通风27814.2 井筒防冻28914.3 锅炉房设备29014.4 室外热力管网293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29815.1 概述29815.2 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及综合利用30815.3 地表塌陷治理措施31515.4 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317第十六章 节能减排31916.1 项目能源消耗31916.2 节能措施及评价31916.3 节水措施及评价32716.4 减排329第十七章 职业安全卫生33017.1 概述33017.2 建筑及场地布置33217.3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3317.4 主要防范措施33917.5 预期效果及评价34917.6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3

5、5017.7 专项投资351第十八章 建井工期35218.1 建井工期35218.2产量递增计划354第十九章 技术经济35519.1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35519.2 建设投资概算35819.3 原煤生产成本36119.4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36319.5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64附录:1.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2.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承诺书;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1号关于晋中市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

6、组办201051号关于山西介休义棠倡源煤业有限公司等2处矿井调整井田范围的批复;5.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118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遥县兴盛佛殿沟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1162号关于部分煤矿重组整合方案调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7.山西省煤炭厅以晋煤规发20111170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8.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396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9.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98号文“关于晋中市2008年度

7、30万吨/年以下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10.晋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安监行200717号文“转发省局关于介休市张兰镇东风煤矿等17座矿井建设工程的批复的通知”;11.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12.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安全培训证;13.供水协议、供电协议、救护协议、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互保协议;14.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021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15.晋中市煤矿安全监察局晋煤监晋中字201054号关于山西介休鑫

8、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专篇的批复;16.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0137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开工的批复;附件:附件1 概算书附件2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IV山西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351-7598013 13835179032Email:xinansheji 前 言0.1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的批准文件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1号文关于晋中市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由主体企业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对原山西介休光亮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隆腾煤业有限公司进行兼

9、并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名称为: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26日颁发了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5308的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11#煤层,重组后井田面积为4.37km2,生产能力600kt/a。重组后井田部分范围位于洪山泉重点保护区内,为保护洪山泉,晋中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提交了关于我市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界进行调整的请示(晋中兼并办201014号),2010年7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山西介休义棠倡源煤业有限公司等2处矿井调整井田范围的批复(晋煤重组办201051

10、号文),批复后井田面积仍为4.37km2,仅井田南东角个别拐点调整,其它内容维持不变。2011年3月15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遥县兴盛佛殿沟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1118号文),批复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的矿井生产能力由600kt/a提升到900kt/a。0.2 编制依据、项目由来0.2.1 编制依据1. 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1号关于晋中市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3

11、.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201051号关于山西介休义棠倡源煤业有限公司等2处矿井调整井田范围的批复;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118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遥县兴盛佛殿沟煤业有限公司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5.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3月编制的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及批复文件;6.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出具的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晋煤20090603-MB-K1446-K1448、晋煤20100603-MB-K0231-K023

12、2);7.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出具的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8.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和安全培训证;9.供电协议、救护协议、供水证明、工业场地占地证明;10.矿方提供的采掘现状图、已有的设施、设备等资料;11.编制该项目所遵循的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规定等;12.编制该项目所执行的煤炭工业规范、规定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矿井防灭火规范、煤矿救护规定、煤矿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规定、煤矿反风规定、

13、煤矿安全通风装备标准、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巷道煤柱留设与带压开采规程等。0.2.2 项目由来及矿井生产建设设计过程2011年5月,受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011年8月25日编制完成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0.3 设计指导思想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考虑资源重组煤矿的特点,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的设施及设备,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原则进行设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布置以采、掘、运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力求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煤矿设计和生产的先

14、进经验,采用新设备、应用新工艺,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工作面单产,实现集中生产。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三废”治理,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锅炉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0.4 设计的主要特点1.利用光亮煤业现有的工业场地,将光亮煤业主立井改造成回风立井,并在光亮煤业主立井西北部新建一个混合立井进行提煤、提矸、下放材料设备等任务,保留光亮煤业现有进风行人斜井完成升降人员任务。设计充分利用了已有井筒及地面设施、设备,节省投资。工业场地总占地面积10.0hm2,可满足矿井900kt/a设计能力的需要。2.混合立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布局规范化,混合立井,净直径8.0m,装备双钩

15、箕斗和双钩罐笼,担负全矿井的提煤、提矸、下放材料设备等任务,装备梯子间,担负全矿井的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进风行人斜井,净宽3.7m,装备架空乘人装置,担负全矿井的升降人员任务,兼作矿井的一个进风井及安全出口。回风立井,净直径4.3m,装备梯子间,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井任务兼作安全出口。以上三个井筒作为矿井全部井筒,各司其职,功能明确,管理方便,形成矿井规范化开拓方式。3.开拓系统简洁化,依据矿井2、3、5、7、9、11号煤层的赋存特点,设1个水平,分上、下共2组煤层群开采,上组煤实行联合布置,下组煤7号煤层采用分层布置,9号煤层北翼采用分层布置,9、11号煤层北翼采用联合布置。运输系统、通风系统

16、均清晰明确,为矿井集约化生产和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4.设计布置一个采区,2号煤层和3号煤层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进行机械化开采,2、3号煤层共安排4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生产接续,为矿井达产、稳产创造条件。5.井下煤流运输连续化,运输巷道装备了带式输送机,实现煤流运输连续化,用人少、效率高,为稳产、高产,持续生产创造了条件。6.通风系统畅通化,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设置了完善的通风系统构筑物,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速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反风措施齐全,避灾路线明确,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均为高效节能风机,并采用KJF2000N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7.地

17、面布置简单实用化,贯彻改革精神,简化地面布置,只保留煤炭简易加工以及储存、装车、外运等必要设施和矿井生产必须的辅助附属、行政福利设施。8.职业卫生、环保及节能设计文明化,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执行环保和节能的法令法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矿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文和谐型的标准化企业。0.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0kt/a。2.矿井移交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新增井巷工程总长度10500m,掘进总体积134298m3,万吨掘进率116.67m。3.矿井总占地面积12.77ha。其中混合立井工业场地(包含回风井场地)占地6.20ha,进风行人井工业场地(包含单身

18、公寓场地)占地3.80 ha,排矸场占地1.00 ha,爆炸材料库场地占地0.30 ha,进场公路占地面积为0.84ha,排矸场公路占地面积为0.27ha,爆炸材料库公路占地面积为0.36ha。4.工业建(构)筑物建筑总体积6577824m3,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12220.0m2。5.矿井建设工期为23个月,投产当年即可达产。6.矿井在籍人数736人,矿井全员效率5.54t/工。7.本设计项目总资金50503.31万元,吨煤投资561.15元。8.矿井生产吨煤成本203.82元,项目建设回收期4.69年,投资利润率为31.92%,投资利税率44.73%。0.6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井田北

19、部为带压开采区域,且井田内断层较发育,须进一步了解构造情况及导水性。井田2、9、11号煤层已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应本着“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2.一采区为下山采区,矿方应在一采区排水设施完善后方可投入生产,杜绝剃头下山开采。3.各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为容易自燃或自燃,生产中要加强“一通三防”安全生产工作。4.加强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和机械化开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矿井机械化安全生产提供人力保证。4山西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351-7598013 13835179032Email:xinansheji 第一章 井

20、田自然概况及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1.1 井田自然概况1.1.1 交通位置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介休市张兰镇新寨村-东风村-新堡村一带,距介休市85方位直距20km,行政区划隶属于介休市张兰镇管辖。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20738-1120853,北纬:370220370429。该矿地处介休市张兰镇东风村附近,西距108国道及南同蒲铁路张兰火车站12km,距大运高速张兰镇出口约20km,其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1-1。1.1.2 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太岳山北端丘陵区,区内地形地势总体上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为1231.8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沟谷中

21、,海拔为901.1m,最大相对高差330.7m。1.1.3 水系区内沟谷发育,均为季节性间歇性地表径流,平时干涸无水或水量较小,雨季会形成短暂地表洪流,流向为由南向北流出井田汇入汾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1.1.4 气象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根据介休市气象局近5年资料,年平均最高气温17.1C,年平均最低气温-5.5C,历年平均气温为10.9C,极端最高气温为38C,极端最低气温-21.6C;年最大降水量500.6mm,年最小降水量为457.4mm,年降水量平均为470.6mm;每年以六、七、八、九月的降水量最大。年最大蒸发量2285.1mm,月最大蒸发量为

22、407.1mm,年平均湿度6.55-9.15毫巴,绝对最高湿度为22毫巴,最低1毫巴。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冬季多为西风、西北风,夏季多为东风、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1m/s,冬春季风大,夏季风较小,一般风力3-4级。本区霜冻期一般始于十月下旬,终于次年四月上旬,最长冻结期可达170余日,最大冻土深度为80cm。初霜期为十月上旬,终霜期为第二年四月中旬,全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图1.1-1 交通位置图1.1.5 地震介休境内于1937年、l957年曾发生有感地震,前者较轻微,后者震感较为强烈,居民在睡觉时被惊醒,门窗有震动,年久失修的房屋有倒塌现象。1979年6月19日12时15分17秒,介休发

23、生5.2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1154,北纬3706。2006年1月2日13时58分,介休宋古以东义安镇以西一带发生3.9级地震;据国家质量监督局2002-02-02批准,2001-08-01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峰加速度区划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1.2 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1.2.1 兼并重组前开采现状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1号文件,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介休光亮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隆腾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资源共同整合而成,根据重组前采矿许可证,分别叙述如下:1.山西介休光亮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介休光亮

24、煤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由原介休市东风煤矿、原介休市新寨煤矿整合而成,批准开采2#-11#煤层,开采标高996.99-249.99m,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t/a,矿井涌水量最小为100 m3/d , 最大为180 m3/d,正常为150m3/d,属涌水量小的矿井。本次重组前属技改矿井,开采2号煤层,采用两竖井、两斜井系统开拓,旧生产系统于2007年12月关闭。其井口坐标(54坐标系)为:井 名 X Y H主竖井 4103573.685 19601349.950 1066.076m新竖井 4103632.573 19601333.082 1070.00m副斜井 4103124.297 19

25、601653.493 1044.76m风井(斜井) 4103082.430 19601639.826 1054.99m(1)原介休市新寨煤矿属介休市张兰镇新寨村办集体企业,已于2007年关闭。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520283,批准开采2、3、5、7、9、11号煤层,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t/a,井田面积1.08km2。该矿始建于1981年,1982年投产,采用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采用短壁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属低瓦斯矿井,关闭前开采9、11号煤层。5、9、11号煤层采空区分布于井田南部,经调查9、11号煤层采空区内有积水。其井口坐标(54坐标系)为:井 名 X Y H主斜井 410

26、2782.000 19601989.000 1036.000m副斜井 4102688.780 19601993.465 1042.049m风井(斜井) 4102692.580 19601952.495 1042.049m(2)原介休市东风煤矿为介休市张兰镇东风村村办集体企业,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22640,有效期限为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批准开采2、8号煤层,设计生产规模为15.00万t/a,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t/a,井田面积为0.90km2。该矿始建于1982年,1984年投产,批准开采2、8号煤层(经核实8号煤层不可采),该矿采用三个井口开拓,重组前开采2、5

27、号煤层,采煤方法采用短壁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属低瓦斯矿井。2.山西隆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隆腾煤业有限公司是2006年由原介休市旧寨煤矿整合而成,属有限责任公司,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22908,有效期限为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批准开采2、3、5、7、8、9、10、11号煤层(经核实2号煤层不可采,3、10号煤层零星可采,8号煤层在本区不赋存),设计生产规模15.00万t/a,井田面积为0.54km2。 该矿采用主竖井、副斜井、风井(斜井)混合开拓方式,采用短壁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发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重组前开采9号煤层,矿井涌水量最小为60 m3/d

28、, 最大为100 m3/d,正常为80m3/d,属涌水量小的矿井。其井口坐标(54坐标系)为:井 名 X Y H主竖井 4101997.808 19600913.099 1081.505m副斜井 4102088.698 19600771.401 1067.489m风井(斜井) 4102061.881 19600815.909 1067.803m该矿在2008年国务院督查检查中被确定为“十关闭”矿井,在2009年12月底按照“六条标准”已实施了关闭。1.2.2 兼并重组后建设现状2010年4月,我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规模600kt/a ,

29、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021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复了该设计。设计在光亮煤业现有的工业场地内,利用光亮煤业已有的主立井改造成为回风立井,并在光亮煤业现主立井西北部新建一个立井作为重组后全矿井的混合立井进行提煤、提矸、下放小型材料等,保留光亮煤业现有副斜井,作为重组后全矿井的副井进行大型设备下放、升降人员等辅助提升任务。根据煤层赋存特征,设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井底车场等硐室均布置于7号煤层的底板内,上距7号煤层10m。井底煤仓下口位于距9号煤层5m的顶板内,上口位于距7号煤层5m的顶板内。自井底煤仓上口向东北以16倾角向上布置上组煤皮带

30、入仓斜巷,斜长为105m,进入5号煤层后,沿5号煤层东北-西南向布置上组煤运输大巷一直到井田边界;平行于上组煤运输大巷在3号煤层东北-西南向布置上组煤轨道大巷一直到井田边界,上组煤轨道大巷通过上组煤轨道斜巷与井底车场相通,上组煤轨道斜巷倾角20,斜长143m。其中2、3、5号煤层联合布置,作为1个煤层组(上组)进行开采,利用2号煤层已有的1条巷道作为上组煤的回风大巷与回风立井联通,三条大巷水平间距为50m。上组煤共划分为2个采区,分别为上组一采区、上组二采区,均为单翼采区。在井田的东部边界向北平行布置3条采区下山,分别为上组一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下山,三条采区下山相互平行,水平间距为30m,其

31、中上组北翼运输大巷沿5号煤层顶板布置,上组北翼轨道大巷沿3号煤层顶板布置,上组北翼回风大巷沿2号煤层顶板布置;沿井田的东部边界向南平行布置3条采区上山,分别为上组二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上山,三条采区上山相互平行,水平间距为30m,其中上组二采区运输上山沿5号煤层顶板布置,上组二采区轨道上山沿3号煤层顶板布置,上组二采区回风上山沿2号煤层顶板布置。自井底煤仓上口向东北以16倾角向下布置下组煤皮带入仓巷,斜长为192m,进入11号煤层,沿11号煤层东北-西南向布置下组煤运输大巷一直到井田边界;平行于下组煤运输大巷在9号煤层东北-西南向布置下组煤轨道大巷一直到井田边界,下组煤轨道大巷通过下组煤轨道斜

32、巷与井底车场相通,下组煤轨道斜巷倾角20,斜长100m,下组煤运输大巷与下组煤轨道大巷水平间距为60m。平行于下组煤轨道大巷沿7号煤层布置下组煤回风大巷一直到井田边界,下组煤的回风大巷与回风立井联通,下组煤回风大巷与下组煤轨道大巷水平间距为37m。7、9、11号煤层联合布置,作为1个煤层组(下组)进行开采。下组煤共划分为3个采区,分别为下组一采区、下组二采区和下组三采区,下组一采区、下组二采区均为单翼采区,下组三采区为双翼采区。在井田的东部边界向北平行布置3条采区下山,分别为下组一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下山,三条采区下山相互平行,水平间距为30m,其中下组一采区运输下山沿11号煤层顶板布置,一采

33、区轨道下山沿9号煤层顶板布置,下组一采区回风下山沿7号煤层顶板布置;在井田的东部边界向南平行布置3条采区上山,分别为下组二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上山,三条采区上山相互平行,水平间距为30m,其中其中下组一采区运输上山沿11号煤层顶板布置,一采区轨道上山沿9号煤层顶板布置,下组一采区回风上山沿7号煤层顶板布置;在下组煤井田西南部布置下组煤三采区,通过三条采区巷道形成一个双翼采区。后期开采下组三采区时利用隆腾煤业的现有主立井改造成后期回风立井。2010年5月14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监察分局以晋煤监晋中字201054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专篇的批复批复了我公

34、司编制的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2010年9月27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0137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开工的批复批准该矿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开工建设。该矿目前已完成的井巷工程详见表1.2-1。表1.2-1 德隆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已完成井巷工程表序号名称净直径(宽)(m)掘进断面积(m2)支护形式(表土/基岩)长度(m)一井 筒1混合立井8.050.24钢筋砼/砼411二井底硐室1混合立井与井底车场连接处B=5.027.4020.48钢筋砼33.42井底车场绕道13.5 10.1砼1413主

35、水泵房及通道27.4020.48砼79.64主变电所及通道27.4020.48砼87三巷道1进风行人巷B=2.55.9m2砼152进风行人暗斜井B=4.011.36m2料石2783集中运输巷B=3.610.5m2锚喷5324集中轨道巷B=4.011.36m2锚喷5545总回风巷B=5.017.25m2锚喷7781.2.3 周边矿井及小窑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西接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东邻山西兴盛鸿发煤业有限公司,北部为空白资源,南部为已关闭的南岭煤矿。见图1.2-1。1.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是2009年由原山西张兰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介休沟

36、口煤业有限公司、原介休市沟底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板峪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9.5551km2,采矿许可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4651,批准开采2-11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900kt/a。重组前各矿简述如下: (1)原山西张兰振兴煤业有限公司:与本井田相邻,位于本井田北部西侧,原采矿许可证号为1400000622912,井田面积2.625km2,批准开采2、3、4、5号煤层,年生产能力210kt/a。该矿始建于1995年,2006年投产,采用两个斜井开拓,开采水平为690m,开采深度在400-800m之间,采煤方法采用短壁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37、,矿井属低瓦斯矿井。据调查该矿重组前开采5号煤层,生产能力210kt/a,矿井最大涌水量160 m3/a,正常涌水量130 m3/a,采空区位于井田东南部,无越界开采现象。1-调整后范围,2-调整前范围,3-调整后新增部分,4-调整后划出部分图1.2-1 井田范围变化及相邻位置图(2)原山西介休市沟口煤业有限公司: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22911,井田面积为1.72km2,批准开采2、3号煤层,设计生产规模150kt/a。该矿始建于1992年,1996年投产,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开采水平为770m,开采深度在660-810m之间,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据调查原沟口煤业重组前

38、开采5号煤层,生产能力150kt/a,矿井正常涌水量80 m3/a,最大涌水量110 m3/a,为低瓦斯矿井,无越界开采现象。(3)原介休市沟底煤业有限公司:与本井田相邻,位于本井田中部西侧,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22642,井田面积为1.69km2,批准开采2、3、7、9、10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210kt/a。该矿始建于1979年,1991年投产,采用一竖井和两斜井开拓,开采水平为830m,开采深度在660-900m之间,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据调查原沟底煤业实际生产能力210kt/a,开采5号煤层矿井最小涌水量40 m3/d,正常涌水量为100 m3/d,最大涌水量为14

39、0 m3/d;开采9号煤层矿井最小涌水量95 m3/d,正常涌水量为120 m3/d,最大涌水量为230 m3/d;为低瓦斯矿井。井田东南部为5号、9号煤层采空区,无越界开采现象。(4)原山西板峪煤业有限公司:与本井田相邻,位于本井田西南侧,井田北部少部分为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中部和南部大部分不属其兼并重组整合范围。其生产系统大部分位于中部和南部。原山西板峪煤业有限公司是根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整合办核20065号文件,由原板峪煤矿与原雄银煤炭有限公司整合而成,2006年8月28日由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晋)名称变核字

40、2006第1203号,煤矿名称变更为山西板峪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后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721511,井田面积为2.145km2,建设规模为300kt/a,批采4、9、10、11号煤层。该矿一期始建于1972年,1978年投产,1988年进行了改建。二期工程于1991年5月份建井,1996年4月投产,核定生产能力90kt/a。2006年以后属基建矿井,2009年关闭。据调查该矿曾开采5、9、11号煤层,井田南部F8正断层以南各可采煤层均已采空,东北部5号、9号煤层有采空区。原板峪煤业实际生产能力90kt/a,开采5号煤层,矿井最大涌水量120 m3/a,正常涌水量70 m3/a,为低瓦斯

41、矿井,无越界开采现象。2.山西兴盛鸿发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兴盛鸿发煤业有限公司由原介休市鸿发煤业有限公司、原介休市北贾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4.3049km2,采矿许可证编号C1400002009111220045357,批准开采1-11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600kt/a。重组前各矿简述如下:(1)原介休市鸿发煤业有限公司: 与本井田相邻,位于本井田中北部东侧,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22635,井田面积为1.738km2,批准开采2、3、9、10、11号煤层。该矿1995年建矿,原为介休市东山煤矿,2006年资源整合为介休市鸿发煤业有限公司,设计能力为30

42、0kt/a,重组前属基建矿井。该矿采用两斜一立混合式开拓方式,两斜井为进风井,立井为回风井。据调查该矿重组前开采3号煤层,为低瓦斯矿井。(2)原介休市北贾煤业有限公司:与本井田相邻,位于本井田南部东侧,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22637,井田面积为1.9295km2,批准开采1、2、3、5、9号煤层。该矿始建于1981年,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150kt/a,采煤方法为长壁后退式。据调查重组前开采9号煤层,为低瓦斯矿井,无越界开采现象。3.南岭煤矿位于本井田南部,于2004年以前关闭,关闭前开采5号煤层,由于无资料,其采空区位置和积水情况不详,有待今后进一步调查。据调查,井田周边无其

43、它小窑、老窑开采。1.2.4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区内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甜菜等;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大麻等;瓜果主要有苹果、葡萄、红枣等。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现已探明的有煤、铁、锰铁、铝、石灰岩、石膏等十余种。区内纺织业、铸造业、酿造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79山西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351-7598013 13835179032Email:xinansheji 第二章 兼并重组的条件2.1 资源条件2.1.1 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2.1.1.1 井田地质勘探程度本井田面积较小,井田内及周边有多年各矿井生

44、产资料,井田内及外围均有钻探工程控制,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达到勘探。由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3月编制的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可满足本次设计的要求。2.1.1.2 地质报告批准文号山西介休鑫峪沟德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已由山西省煤炭厅以晋煤规发20111170号文进行了批复。2.1.2 地质构造2.1.2.1 区域地质1.区域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部边缘,地层发育情况与沁水煤田其他地区及其西邻的霍西煤田相似。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等。从西往东依次出露奥陶

45、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沿沟谷和山梁有不同程度分布。区域地层走向总趋势表现为北东走向,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厚度及岩性特征见表2.1-1。2.区域构造井田位处华北地台山西断隆之沁水台凹西缘,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总体上呈一向北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影响井田煤层赋存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为化家窑地垒正断层,其中化家窑地垒北断层整体走向NEE,倾向NNW,延伸15km以上,地垒内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地层,两侧出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最大落差可达700 m以上。该断层自西向东横穿井田外围南部,断层上盘出露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断层下盘出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3.区域含煤特征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山西组含煤8层,自上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