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1931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品学讲义第一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特定的功能性或有用性 (2)价值:交换时的衡量尺度3、商品的构成(1)核心产品商品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2)形式部分商品的具体形态(3)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时获得的附加利益 4、商品的属性 (1)自然属性:成分、结构、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生态学性质 (2)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其他属性 5、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其决定因素:(1)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的结合(1)使用价值大小取决于两者的吻合程度 6、 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的个

2、别使用价值与社会规模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1)静态系统(2)动态系统 7、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相交叉、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7、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3) 分类与编码的原则、方法、应用及国别比较 (2)分类商品的成分、结构及性能(3)商品质量的要求、指标、标准的建立、分析与改进 (4)商品的标准化与计量技术(5)质量信息的分类、收集、处理与预测 (6)商品法律、法令、规章及突破TBT的对策(

3、7)质量管理组织与体系的策划、建立、运行、审核与改进 (8)商品的质量控制技术(9)包装的质量要求、环保要求及检测技术 (10)储运质量的保持技术与管理(11)质量认证的基础、方式、标志与国际互认(12)宏观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13)环境(生态、绿色)标志认证与环境管理8、 商品学的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2)应用学科为技术经济管理服务(3)边缘学科研究内容前沿、冷僻9、 商品学的学科流派(1)技术商品学派从商品的自然属性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2) 经济商品学派从商品的社会属性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10、商品学的研究任务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

4、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11、商品学的研究方法(1) 科学实验法(2)现场实验法(3)技术指标法(4)社会调查法(5)对比分析法(6)系统分析法 商品学的发展史n 18世纪初,德国加工业发展迅速,两头在外,产生了对商品学的需求 n 18世纪后期,德国大学开设商品学课程,并开展研究 n 1793年,约翰贝克曼教授编著出版了商品学导论n 19世纪起,传入意大利、俄罗斯、日本、中国等 n 在后续发展中形成了技术论商品学和经济论商品学 n 1980年代起,技术型和经济型商品学交融 n 现代商品学形成了系统论商品学第2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2.1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一、商品分

5、类的概念n 根据一定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经济管理及人们生活等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识或特征,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品种、细目直至最小单元的过程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n 为政府部门、行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和信息化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n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n 便于企业商品经营管理 n 方便顾客选购和消费商品 n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n 有利于国际信息资源共享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2 商品分类原则和方法一、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综合实用性原则二、商品分类的方法 n 线分类法

6、(层级分类法) n 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有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n 线分类法的特点 n 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适合于手工和计算机处理 n 缺点:结构弹性差n 面分类法(平行分类法) n 把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分类标志划分成彼此没有类属关系的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n 面分类法的特点 n 优点:较大的弹性、适应性强 n 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会出现没有实用价值的分类 n 克服两种分类方法缺点的途径 n 结合运用 n 以线为主、以面为辅2.3 商品分类标志一、分类标志:进

7、行商品分类的依据和基准 二、选择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惟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三、 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n 按商品的适用性,可分为:n 普通适用分类标志商品种类共存特征,如原材料、生产方法、用途等,用作商品大类、中类、小类等高层次类别的划分n 局部适用分类标志(特殊分类标志)部分商品共有的特征,如化学成分、颜色、产地、用途等,用于某些商品细目的划分n 实际分类体系中往往是两种标志结合使用常用的分类标志有按用途分类;按主要原材料分类;按制造方法(加工工艺)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商品产地分类;按生产部门归类;按外观形态分类2.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一、商品代码 为

8、了便于识别、输入、储存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的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n 商品项目:依商品的基本特征而划分的商品种群 n 一定信息:分类信息、标识信息二、商品代码的功能 对商品进行归类、对商品进行标识、进行信息交换三、商品代码的类型 1.按照表示信息的内容不同分 n 商品分类代码 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系统(HS) 主要产品分类(CPC)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商品标识代码 EAN/UCC-13代码 EAN/UCC-8代码 EAN/UCC-14代码2.按照采用符号组成不同分 全数字型商品代码 全字母型商品代码 数字字母混合型商品代码 文字型商品代码 文字与数字、字母组合型商

9、品代码一、商品编码 n 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个商品项目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n 商品编码需要在商品分类基础上进行二、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 1.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可扩充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 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2.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 惟一性原则 无含义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 3.特殊情况下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 商品变体的编码 组合包装的编码 促销品的编码三、商品编码方法 n 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方法 顺序编码法 些列顺序编码法 层次编码法 平行编码法n 商品标识代码的分类方法GS1n 标识代码 n 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零售、非零售 n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物

10、流单元 n 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GRAIn 全球位置编码GLN法律与功能实体、物理位置 n 全球单个资产标识GIAIn 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n 附加属性代码应用标识符AI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CCCN) n 1985年3月,我国采用了CCCNn CCCN的组成简介n 分类原则:按照商品的原料来源,结合加工程度、用途和工业部门划分n 分类规则:21个大类(Section)、99章(Chapter)、1011个税目(Heading)n 编码规则:4位数字(Heading No.),前2位为章号,后2位为章内顺序号n 第50章蚕丝:适合缫丝的蚕茧(50.1)、生丝(50.

11、2)、废丝(50.03)、丝纱线(50.04)、丝机织物(50.07)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n SITC的编码结构n 10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n 435个分组细分成1573个附属目n 351个分组不分细目n 共有1924个基本统计项目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 Code)n 1992年,我国依据HS编码编制进出口税则n HS编码的基本组成n HS编码正文n HS的税目(4位)和子目(2位),包括编号和准确名称描述n HS的类释、章注释、子目注释n 解释总规则n HS编码的辅助文献n HS解释n 字母索引n 协调制度归类意见汇总n 号列对照表n HS编码的分类和编目21类

12、97章 1241税目 5019个子目主要产品分类(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CPC)n CPC主要用途n 主要目的:对全部产品进行分类n 涵盖了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n 包括了服务和大量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n 即可用于国际贸易,也可用于国内贸易n CPC的特点n 协调多种国际经济分类n 包括了对各种服务的分类和说明四、我国商品分类n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n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和代码”n 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和代码”(GB/T7635-87) 2.5 商品条码一、条码的分类和特点条码的分类按条码

13、有无字符符号间隔分类n 连续型条码(Continuous Bar Code)没有条码字符间隔的条码n 非连续型条码(Discrete Bar Code)有条码字符间隔的条码按照字符符号个数固定与否分类n 定长条码(Fixed Length of Bar Code)条码字符个数固定的条码n 非定长条码(Unfixed Length of Bar Code)条码字符个数不固定的条码按照扫描起点的可选择性分类n 双向条码(Bi-directional Bar Code)左右两端均可作为扫描起点的条码n 单向条码(Uni-directional Bar Code)只能从起始端开始扫描的条码按照条码码制

14、的不同分类EAN条码 UPC条码 三九条码 库德巴条码二五条码 四九条码 11条码 EAN-128条码 其他条码条码的共同特点n 条码符号图形结构简单n 每个条码字符由一定的条和空组成,占有一定的宽度和印刷面积n 每种编码方案均有自己指定的字符集n 每种编码方案与对应的装置的性能要求密切相关条码技术的特点条码标签易于制作、扫描操作简单易行、准确可靠(首读率达到98%以上)信息采集速度快、经济性好、灵活、实用、自由度大条码的工作原理(以EAN13为例)n 以数字09来表示信息n 为了便于识别和防止混淆,供人识别的字符采用OCR-B字符n 条码上印刷数字的目的是当扫描器失灵时可以人工输入条码信息n

15、 但是,由于扫描器识别10进制的数字过于复杂,甚至不能实现,必须使用2进制n 2进制时,亮的模块为0,暗的模块为1,只要对比度足够强,扫描时容易区分n 10个数字用2进制表示,有4位2进制足够n 为了照顾到印刷和识别的特点、编制的规律性,使用了7个模块的字符二、条码技术的作用促进外贸出口、有利于商业管理的现代化、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自动化管理创造条件、为EDI在全球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保障三、条码技术的应用商店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 商业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EDI)邮政业务系统 物流管理 图书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四、消费单元条码n 消费单元n 通过超级市场、百货商店等零售渠道直接售

16、给最终用户的商品单元n 消费单元EAN条码的类型n 标准型n 缩短型五、储运单元条码n 储运单元(物流单元)n 由若干消费单元组成的稳定的和标准的产品组合n 是装卸、仓储、收发货、运输等业务所必须的一种产品单元n 储运单元的类型n 按储运单元包装的消费单元是否相同分类n 单一式储运单元n 混合式消费单元n 按储运单元内所含的物质数量是否相同分类n 定量储运单元n 变量储运单元n 定量储运单元条码n EAN13条码结构(与消费单元条码形式相同但编码不同)n ITF14条码结构五、中国商品条码通用商品条码:GB/T 12904-91 标准书号条码:GB/T 12906-91消费单元条码:GB/T

17、15425-94 标准期刊条码:GB/T 16827-1997储运单元条码:GB/T 16830-19972.6 中国标准书号与连续出版物号一、中国标准书号n 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与国际标准书号中心(ISBN)共同制定n 图书编码的方式(1)按普通商品进行编码(2)直接采用图书的ISBN代码二、中国连续出版物号n 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与国际标准期刊号中心(ISSN)共同制定n 期刊编码的方式n 按普通商品进行编码n 直接采用图书的ISSN代码第3章 商品品种3.1 商品品种的概念 商品品种的概念 按照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 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商品

18、品种的运动和发展受到外界客观规律的限制,如技术学规律、经济学规律等 商品品种发展和变化的规律:(1)一般品种规律:对所有商品都适合的规律。 品种最佳扩大规律 品种最佳组合和构成规律 品种更新规律 品种结构与消费结构相符合规律 (2)特殊品种规律:只适用于某类商品或类似种类商品的规律。 上述一般规律在具体种类商品中的特殊体现 当前商品品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或认清品种及其规律 品种与物质文化需要不相符 品种不完善或构成不合理影响经济活动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品种提供与消费需求的符合程度研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3.2 商品品种、质量与效益 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规律 商品使用价值是

19、指存在于每种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值 商品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过程中的比较、竞争和选择实现的 商品使用价值在开放型经济中体现出国际化趋势 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规律 商品生产者必须根据社会必要标准制造和销售商品 商品生产者无法规避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通过社会标准机制引导和鞭策生产行为,同时影响消费行为 商品竞争阶段与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关系 商品竞争的四个阶段:数量、价格、质量和多样化 数量竞争阶段:数量与市场占有率竞争 价格竞争阶段:市场份额争夺 质量竞争阶段:使用价值比拼 多样化竞争阶段:品种角力 新产品开发阶段:产品更新换代、全新产品 质量、品种、效益与使用价值 质量满足需求的深度反映个体使用价

20、值 品种满足需求的广度反映群体使用价值 效益投入产出的比较反映企业经济效果 质量、品种、效益是有机的统一体3.3 商品品种类别与结构 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商品品种分类合理化的意义 一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生活水平的标志 生产发展的必要保证 扩大和加速商品流通法人前提 有利于开展竞争 节约社会财富 维护消费者利益 商品品种类别 生产品种和经营品种 复杂品种和简单品种 粗品种和细品种 必备品种和美化品种 分行业品种 品种结构 在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中,各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状况及其相对数量比例的客观描述 商品品种结构应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及其变化 品种结构研究包括现品改进与淘汰、新

21、品研发 商品品种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规律 品种齐全而不冗余 相对齐全原则 品种结构应随时调整变化 重点保证主要品种 企业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 商品品种合理增长的规律 经济水平越高,品种越丰富 品种越丰富,需求得到满足,经济越发展 品种不能盲目增加和无限发展 以最少的品种满足人们尽可能多的需求 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 生命周期规律是大多数品种的普遍规律 部分品种会历久弥新 部分品种会死而复生 品种更新有最佳速度 品种更新收到行业影响 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是一般规律 更新与完善品种的作用和意义 增加社会生产效益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是改进和提高商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 国际范围内的显著地位 一

22、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4章 商品质量4.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一、 质量的定义n 质量的第一类(技术性)定义n 以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n 质量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使用者需要的适用性n 质量就是符合顾客的要求n 质量意味着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体系质量、目标质量等等n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特性的综合n 质量的第二类(经济性)定义n 质量就是商品上市后带给社会的损失,但由商品功能本身所产生的损失除外n 损失限于:n 功能波动损失机械性能不稳定n 弊害损失机械噪声二、质量概念的演变 n 工业社会初期,质量=性能

23、n 第一次扩展,质量=顾客适用性 n 第二次扩展,质量=工作质量 n 质量检验=质量预防=工作质量 n 单纯质量=系统质量=全面质量 n 技术=生产=经营=全面 n 生产=流通=经济=社会=生态 n 现代商品质量观n 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多角度考察质量n 从动态、发展的观点研究质量n 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并重n 现代商品质量观的三个层次 n 自然质量:物质性特征 n 无形质量:各种与商品有关的服务 n 社会质量:满足全社会利益的特性4.3 商品质量特性和质量指标n 商品质量特性 n 对商品质量的抽象要求的技术经济语言描述 n 使得生产者、经营者可以度量,具有操作性 n 仅限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

24、性,不含赋予特性 n 商品质量特性有很多,须抓住关键特性 n 多数质量特性难以定量测定,实践中往往以代用质量特性表征质量特性n 商品质量指标 n 表示商品质量特性的数量指标 n 是技术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的综合 n 适用性指标、工艺性指标、机构合理性指标、安全卫生性指标、可靠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使用寿命指标、生态学指标、美观性指标 n 质量特性值 n 测量或测定质量指标所得到的数据 n 分为计量值和计数值两类n 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 各国政府都重视提高商品质量 质量问题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问题 商品质量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 商品质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商品质量的提高可以几月社会整体资源4.4

25、 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n 有形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使用性能 安全卫生性 使用寿命 可信性 环境友好性 审美性 经济性 信息性和可追溯性n 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 功能性 时间性 文明性 安全性 舒适性 经济性4.5 商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n 有形商品质量的形成与发展 n 朱兰质量螺旋n 朱兰质量螺旋揭示的客观规律 n 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 n 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n 质量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 n 人的素质及对人的管理是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保证n 质量环n 服务质量的形成和发展 服务的市场开发 服务的设计 服务的提供 服务业绩分析与改进 4

26、.6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影响质量的因素1. 市场:新产品和改进产品不断出现 新的工艺和技术不断涌现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 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2. 资金随着竞争的加剧,边际利润越来越低 自动化和机械化需要大量的投资 质量成本越来越高3. 管理:营销部门提出产品要求 设计部门提供产品设计 工艺部门制定生产工艺制造部门加工装配产品 质检部门检查产品质量 销售部门提供售后服务4. 人n 知识经济时代对工作人员的知识要求迅速提高n 知识经济时代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快速改变、性质发生变化n 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使得人的系统管理更为复杂5. 激励:物质回报依然有效 工作中的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工作中的管

27、理参与 工作与职业生涯的协调性6. 材料:材料品种增多,检测难度加大 材料来源广泛,检测工作量加大材料库存复杂,管理难度加大 检测手段和管理方法日益现代化7. 机器和机械化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机器的维护、修理、保养对质量至关重要要综合权衡机械化和人之间的权衡8. 现代信息方法n 计算机等信息方法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储存、检索和处理成为可能n 现代信息方法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全面的预测信息9. 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要求n 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n 许多产品要求具有在恶劣使用条件下的极限性能要求n 产品的日益提高的质量要求对生产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质

28、量问题的复杂性全球化生产 细致的专业分工 全球市场对质量理解差异性 全球使用条件的差异第5章 商品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过程n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活动n 过程是介于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环节n 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n 过程本身是价值增加的转换n 对输入过程的信息、要求和输出的产品,应在过程中的适当阶段进行检查、评审和验证质量方针n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n 是企业质量工作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n 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并正式颁布执行n 保证全体员工的正确理解和执行n 要切实可行、可评价n 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n 保持与总方针和其他

29、并行方针的协调质量策划n 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n 活动的目的是确定质量的目标和要求n 内容包括: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编制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改进规定等质量控制n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n 控制的实质是保证活动实现目标n 目标实施检查措施目标n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防止缺陷和问题再发生n 手段是受控的作业技术和活动n 质量控制要按照控制原理操作n 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质量体系n 为实施质量管理 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n 质量体系由要素组成,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n 质量体系具有目的性n 质量体系具有完整性n 质量体系具有相

30、关性n 质量体系具有可证实性n 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管理n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n 首要任务是确定机构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责任n 质量管理活动是在质量体系内开展的n 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n 质量管理是所有职能部门的责任n 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活动质量改进n 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收益,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n 目的:直接目的为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率和效益;间接目的是提高本组织、顾客的收益n 原因:

31、通过改进过程实现;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n 方法:全组织参与、做好准备、查找原因、确定因果关系、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改进确认、保持成果、持续改进质量保证模式n 为满足给定条件下质量保证的需要,标准化的或经选择的一组质量体系的综合要求n 出于提供信任的需要,对质量体系提出的一系列要求n 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n 可以向尽可能广泛的顾客提供、减少重复审核、降低费用质量环n 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n 质量环始于市场营销和调研(识别市场需求),同样终于市场营销调研(评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n 质量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过程,实现质量持续改进n

32、 质量环可以用质量环图和质量螺旋图表示5.2 全面质量管理n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n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ISO8402:1994n TQC是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n 是一种管理途径,非简单方法、模式或框架 n 一个组织必须以质量为中心开展活动 n 最高管理者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和参与 n 所有部门和所有层次人员投入质量活动中去

33、 n 全员教育和培训 n 顾客满意,利益相关方受益 n 谋求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n TQC的特点 全面质量的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 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的质量管理5.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戴明循环)n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计划、处理、检查、执行统计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方法统计质量控制n 依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n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观点质量的特性值具有波动性、波动的原因来自于5M1E、波动具有规律性n 统计判断的三个基本步骤统计调查和整理 统计分析 统计判断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分类法 排列

34、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 控制图法 散布图法 统计调查分析表法二、质量管理的手段n 宏观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法制管理 价格管理 税收管理 投资管理 行政管理n 微观质量管理n 生产质量管理市场调研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 采购质量管理 工艺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n 流通质量管理市场调研质量管理 采购质量管理 运输质量管理储存质量管理 销售质量管理 售后服务质量管理5.4 质量管理与ISO9000n ISO9000族标准发展历程的启示 n 科技进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ISO9000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n 各国推行质量管理的经验为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n 二、ISO9000族标

35、准的构成及其发展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主要标准简介n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n 8项质量管理原则n 12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n 80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n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n 产品质量保证的要求n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过程导向方法要求n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n 重述了ISO9001:2000的要求n 其他相关方面的需求和期望n 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率n 提出了业绩改进指南n 给出了质量改进中的自我评价方法n ISO9000与TQMn 相同之处: n 原理相同 n 强调领导的作用 n 指导思想相同 n 不同之处: n

36、 控制范围不同 n 公认与私用 第6章 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的定义(Standard)n ISO/IEC Guide2: 1991的定义n 标准: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获得最佳秩序为目的,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6.1 商品标准n WTO/TBT的定义n 标准: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和生产方法提供规则、导则和特性的文件,可以包括或专门给出适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n GB 3935.1-83的定义n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

37、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n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n 关于标准定义的共性特点n 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n 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n 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n 制定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n 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 n 商品标准的概念 n 为保证商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指定的标准 n 商品标

38、准的内容 n 标准名称与编号、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要求、抽样、实验方法、分类和标记、标志标签和包装、规范性附录等 标准的分类按标准制定的主体划分: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按标准的法律属性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标准按标准的形态分;文字形态标准/实物形态标准 按使用功能划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包装、储存、运输标准按标准化对象特性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 按生产过程阶段或要素分基础标准 新产品开发标准 设计标准 产品标准 原材料与零件标准制造标准 试验与检验标准 设备标准 管理标准 包装与储存标准 服务标准按标准所属的专业分n A:综合B:农、牧

39、业n C:医药、卫生、劳动保养类 D:矿业n E:石油 F:能源、核技术 G:化工n H:冶金 J:机械 K:电工n L:电子技术、计算机 M:通讯、广播n N:仪器仪表 P:建筑 Q:建材n R:公路与水路运输 S:铁路 T:车辆n U:船舶 V:航空、航天 W:纺织n X:食品 Y: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 Z:环境保护6.2 商品标准的分级n 我国商品标准的分级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行业标准部委或者行业协会 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 企业标准企业内部 n 世界标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国际组织 区域标准区域性标准化组织 国家标准各国政府 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n 商品标准的制定原则 贯彻

40、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充分考虑消费需求和社会需求 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掌握制定商品标准的时机、适时修订 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协调统一、完整配套、军民通用 n 商品标准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1)封面和前言 (2)名称、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4)分类、标记和编码(5)要求(6)抽样 (7)试验方法(8)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9)包装、运输和储存 6.3 商品标准的制定与内容n 商品标准的实施 技术监督部门、产品归口部门、设计部门、企业等多方配合 严格执行强制性

41、标准 鼓励使用推荐性标准 企业开发新品必须有标准依据 6.4 标准化及其经济效果n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n 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n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防止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n 关于标准化定义的共性特点n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n 这个活动过程在深度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 n 这个活动过程在广度上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 n 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n 对于标准化的范围和对象的深入认识n 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

42、产品的反复生产 方法的反复运用 概念的多次使用 管理活动的反复进行n 共同目的和通用目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具有一定的行业性 具有一定的内部性n 标准化的目的n 我国标准化法的阐述n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n ISO/IEC Guide 2: 1991的更进一步阐述n 品种控制(Variety control):为满足普遍需要,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尺寸大小或类型数量的最大选择n 适用性(Fitness for purpose):产品、过程或服务在规定条件

43、下满足规定用途的能力n 兼容性(Compatibility):不同产品、过程或服务可在规定条件下被一起使用来满足有关要求,而不会引起不能接受的干扰的适应性n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一种产品、过程或服务能够代替另一种来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n 安全(Safety):不存在不可接受的伤害的危险性,即将人员和货物的要避免的伤害危险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n 环境保护(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保护环境免受由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影响和操作造成的不可接受的损害n 产品保护(Product protection):保护产品在使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免受气候或其他有害条件的损害n 标准化的意义获得最大社会效益和佳秩序 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环境和态度,改进过程的适用性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 促进沟通和理解 品种控制和简化n 标准化的作用 n 是现代化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必要前提,是巩固和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n 是建立最佳秩序、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n 是提高商品质量和合理发展商品品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保证 n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