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1937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瓯农业商品一览简介.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瓯农业商品一览一、保健茶系列:北苑乌龙茶、水仙茶、武夷大红袍等;二、水果系列:葡萄、杨梅、桃子、李子、油萘、西瓜、各种甜瓜、枇杷、台湾青枣、蜜桔、卢柑、雪柑、脐橙、锥栗、油萘、蜜柚、仙人草、吉阳白莲等;三、蔬菜系列:苦瓜、葫芦、丝瓜、辣椒、甜椒、茄子、西红柿、线豆、四季豆、黄瓜、春笋、香菇、笋干、花椰菜、大白菜、甘蓝、萝卜、包菜、芹菜、西芹、西红柿、南瓜、冬笋、竹荪等;四、工艺品系列:纸伞、根雕、红木家具等;五、特色糕点系列:米酥、光饼、年糕、东游芋饺、豆浆粉保健茶系列1)北苑乌龙茶北苑御茶是指宋代贡茶,主产区在古代建安县吉苑里,即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东峰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2、茶叶产区之一。据有关文字记载和当代茶学专家陈椽考证,在南北朝时(479502年)建州就已有人工种茶和从事茶叶加工生产。至唐朝开元天宝间(713755年)建州境内就已盛产茶叶,且茶叶制作已从草茶向蒸青茶过渡。画墁录述:唐贞元年间(785804年)常衮担任福建观察使兼建州剌史,在建州主持改革茶的制作工艺,把蒸青茶叶研末和膏,压成茶饼,创制了研膏茶,俗称片茶,因茶饼中间打有一小孔便于用绳穿起来携带,所以也叫串茶。研膏茶的名品叫“紫笋”,又叫“香腊片”(一种加腊面的片茶),在全国已享有声誉。贞元后期,建安山地种茶已相当普遍,而且出现了许多种茶大户和一些因办茶园发家的“茶焙地主”,建安吉苑里张廷晖便是突

3、出的一个。到了唐末,建安研膏茶开始进入上层社会,并被地方官列为每年上供的贡品。 至南唐,王审知建立闽国,当时建安吉苑里茶焙地主张廷晖在凤凰山拥有数十里茶园,生产的质量相当不错,民间传说因为当时闽王好茶,而且特别喜欢张的凤凰山茶,于是不断来索取,张不堪其扰,加上闽王之子王延禀、王延政等人内讧争战,战事频生,民不聊生,茶业难以维持。闽龙启元年(933年)张廷晖干脆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了闽国。闽王因此大喜,并封了个“阁门使”官给他,依旧让他管理茶园。并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御茶园,因凤凰山在闽国北部,取名北苑,这便是北苑御茶园的由来(嘉靖建宁府志亦载:“龙启中(933934年)里人张廷晖以所居地

4、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中国茶叶大辞典记:南唐保大元年(943年),闽王延政遣潘承佑主北苑茶事。靠着朝廷的支持,北苑研膏茶在制作工艺上得到很大提高,保大四年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 北宋开宝末年(975年),灭南唐,收北苑。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太平兴国初(976年)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北苑开始名震天下则是“前丁后蔡”时期。“前丁”即丁谓,咸丰元年(998年)到福建为漕运使,曾到北苑督造凤团,后又制龙团,其品精湛。画墁集记:“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贡,虽近臣之家,徒闻而未见”。“后蔡”指蔡襄,庆历三年(1043年)任福建漕运使,改制龙凤团茶为小

5、龙凤团茶,号为珍品。欧阳修归田录载:“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以至当时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之感叹。宋熙宁四年(1071年)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密云龙,二十饼重一斤,双袋装的叫双角团茶,“绯”包装为赏赐大臣,“黄盖”包装为御用“玉食”。清波杂志记:“始制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用供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繁”。宣仁皇帝因被丐赐密云龙闹得不得安宁,感叹道:“叫建州今后不要造密云龙算了”,而名声却更大了。再是北苑团茶最精美、最高峰当是宣和年间(11191121年)郑可简任福建漕运使,始制银线小芽,号龙团胜雪,并把团茶分成

6、细色五纲(试新、贡新、龙团胜雪、无比寿芽、太平嘉瑞)等四十三个品种。粗色七纲(小龙小凤、大龙大凤、不入脑上品、栋芽小龙、不入脑小凤、入脑大凤、入脑小凤)等三十一个品种。尤其是细色五纲社前(惊蛰)十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一旦焙成即速派官员飞骑送入京师,欧阳修诗曰:“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北苑御焙出产的龙凤团茶制作之精细,品质之高贵,包装之奢华,一饼价值高达四十缗,举世无双。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补茶经载:“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据史料记载,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是北苑发展高峰期。建安有官私茶焙一千三百三

7、十六焙。其中官焙三十二焙,小焙十余。当时建茶以北苑为主,宋会要辑稿载:“元丰七年(1084年)建茶岁出不下三百万斤。”北苑的黄金时代止于宋未。宋元改朝换代的战乱,给北苑御茶以沉重的打击,元成宗大德初(1297年)被迫在武夷筹建御茶官焙,以替代北苑,大德六年御茶园正式移置武夷九曲溪的第四曲溪旁,北苑则交给建安县地方官府营办。建安茶民并未因御茶移置武夷而摆脱重负,北苑奉诏仍采制团茶上贡。压榨愈重,反抗愈烈,北苑官茶成了多事的爆发点。朱元璋深知北苑事端缘由,多有感触,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干脆下令罢造龙凤团饼贡茶。清蒋蘅记十二观述:“元时武夷兴而北苑渐废”,明时北苑尽废。 建安北苑御茶从五代闽国龙启

8、元年(933年)设御焙,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历经四个朝代,二十六位皇帝,进贡朝廷持续达458年。 自明洪武朱元璋下令罢造后,北苑并未因“罢造”停办,野获编载:“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采春、曰先春、曰次春、曰紫笋。置茶户五百,充其徭役。”因须上供贡茶,建安县不得不修茸北苑茶焙和堂室门楼,仍以“五百茶户,充其徭役”采制散茶上贡。罢造后北苑只是除了缩小旧园,整个茶业不再官营,北苑不再生产龙凤团饼茶罢了,但团茶生产和采制工艺仍代代相传,从不间断。有清代“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云:“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賖。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

9、野人家”。 值得一提的是北苑民间团茶,自闽国至宋到元,誉冠天下。它一直是北苑官茶上供的“附纲”,可以说她与北苑是同胞姐妹,只不过一个是戴皇后之冠,走红宫廷,一个着民服素装,出入民间,为人称道。北苑茶在中国茶叶史上占着极高的位置,理所当然地履盖着团茶篇章的绝大篇幅。明洪武间罢造龙凤团饼,官茶亡,而民间团茶却像慧星拖着长长的光芒,一直到清朝中后期消失,不愧为茶叶家族中的长寿者。北苑是中国团茶最高制茶工艺的发源地。 据史籍载,北苑黄金时期,曾设有漕司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亭、凤味亭、凤山阁、望京楼、星辉馆、贡茶院等及御茶园诗刻、北苑五咏碑、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等众多碑碣石刻,可惜这些

10、亭榭碑碣已被岁月湮没,惜俱无存。但今还有遗址可寻觅,如龙凤池、红云岛、望京楼、凤凰阁等隐隐可辩。1987年4月,在全国文物田野普查中,裴桥村焙前自然村林垅山坡处发现一宋庆历戊子年(1048年)北苑茶事摩崖石刻“凿字岩”。记载了北苑的地理位置,御焙年代,官焙作坊名称及北苑行衙官署等有关史料。是北苑唯一现存极珍贵的历史遗迹(详见北苑茶事摩崖石刻、御泉碑记、御茶园诗刻碑文)。1995年1月,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队长王振镛等4人进驻焙前村,首次对焙前村北苑“龙井”进行实地挖掘,经考古确认“龙井”为宋代北苑“御泉井”遗址。同年11月,省博物馆考古队第二次进驻焙前村,对北苑制茶作坊上门垱遗址考古发掘。发现宋

11、、元时期院落、天井、道路、水井、水池、土灶等50多个遗址单位共近万平方米,宋、元时期文化层试揭露面积646平方米,考古发掘结束,遗址回土以保护。 嘉靖建宁府志记,北苑官焙有三十二,小焙十余焙,分内外园,内园三十六处是专供“玉食”的,外园三十八处是采制赏赐大臣用。志书上的内外园是指北苑御茶园的范围。大致分布于今东峰镇的大部,小桥镇的西部,及南雅、东游、川石等乡镇的部分山地。当年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园献给闽国,面积不小于一百平方公里。而以东峰镇裴桥村为中心区域。行衙官署却设在焙前自然村的上门垱和界山后一带。至今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仍存有宋代茶事摩崖石刻一处及“御泉井”、“龙凤池”、“红云岛”等遗

12、址。且宋赵汝砺北苑别录御园篇记内园禁苑九窠十二垅之麦窠、凤凰山、小苦竹、苦竹园头、大窠头、黄际、东际、西际、张坑、横坑、曾坑、上下官坑等(山地名沿袭至今)众多御茶园分布在裴桥村境内。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记官培三十二焙之东山十四焙的壑岭、苏口、曾坑、厄源、范源及北苑龙焙、乳桔内焙、乳桔外焙等官焙大都分布在东峰镇的裴桥、杨梅、长源、铜场、东溪口等行政村境内。许多村庄如焙前、后焙、东焙、西焙、壑源(亦称郝源,即今裴桥村福源自然村)、苏口、铜场、溪口等官焙村名仍袭称至今。 北苑茶学在中国茶史上举足轻重。由北苑贡茶的兴盛,引发宋代茶学研究风行,继中国陆羽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问世,宋代有丁谓的建安茶录、蔡襄的茶

13、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等茶学专著刊行,据现代茶学界介绍,宋、元时期茶学专著2224部,而其间北苑茶学专著竟占三分之二,目前可看到的完本(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茶叶全书载有: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赵佶的大观茶论、黄儒的品茶要录、熊藩的宣和北苑贡茶录、徐火勃的蔡端明别记、喻政的茶集)8部。北苑茶学专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宗财富,是研究中国宋代贡茶及茶史、茶学、茶文化极珍贵的史料。 因宋代北苑御茶的特殊地位,出现大量赞誉北苑茶的诗赋。曾有王禹称、丁谓、林逋、梅尧巨、欧阳修、蔡襄、曾巩、沈括、王安石、苏颂、苏辙、黄庭坚、米芾、曾几、晁补之、黄裳、王

14、十朋、周必大、杨万里、朱熹、洪希文等五十多位古代名家赞誉北苑茶的诗赋达180余首(厥)。2)水仙茶水仙茶是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已和闽南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誉满中外。这种茶叶原产于闽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事。清咸丰年间(1857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与仙溪鼎仙岩,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闽南水仙”,永春成为“闽南水仙”的发源地。隆冬腊月,万花冷寂

15、,人们在欣赏水仙花婷婷绰约的美姿、沁人肺腑的馨香时,要是再冲泡水仙茶,品饮它那使人舌根留芳、香回九肠的天然兰花珍味,真会怡兴盎然、飘飘欲仙。 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已和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誉满中外。这种茶叶原产于建州(建瓯)一带。早在一千年前,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1662-1722)的事。清咸丰年间(1857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与仙溪鼎仙岩,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永春成为“闽

16、南水仙”,“闽南水仙”的发源地茶叶特点 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 漳平水仙茶饼古色古香,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这些都因为其制作讲究,极具灵活性、艺术性。漳平水仙茶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除醒脑提神外,还兼有健胃通肠,排毒,去

17、湿等功能,实属茶中极品水仙茶发源地建阳市据建阳县志记载;水仙茶是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县唯一茶树良种,清道光年间瓯宁县禾义里大湖(今建阳小湖镇大湖村)茶农苏氏到邻村祝墩村岩叉山砍柴,在山顶祝桃洞口发现一株茶树,并折枝插植成活,后以压条和茶枝育苗,并以制乌龙茶工艺采制,香奇特,品质优于其他品种。因“祝”字近似当地方言“水”,“祝桃仙”被演化成“水仙茶”,一直沿用至今。 水仙茶是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许多人并不知道水仙茶的发源地在小湖镇大湖村,如今在建阳小湖镇大湖村一个偏僻的山岗上,至今还生长着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水仙茶母树。 水仙茶母树高约2米,满树绿色葱葱,生机勃勃。树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水仙

18、母树”四个大字,落款为“黄子峰1988年立”。据同行的原茶叶局局长林今团介绍:黄子峰是民国时期水吉县议会议员,解放前在小湖有大片茶山和茶庄,1949年离开大陆,现在定居澳门,他十分关心水仙茶母树的生长情况,1988年特地回乡看望水仙茶母树,发现当地为了开发桔子果树,将原来水仙茶母树的一片茶园开辟为桔子园,他及时留下了一株水仙茶母树,并在旁边竖碑告诫后人,要保护水仙茶茶种。 水仙茶母树自从被发现后,许多外商出高价要移植,被当地政府拒绝。市政协领导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小湖镇领导商议,采取有力措施划定水仙茶母树保护区,采取专人专职保护,同时加大水仙茶开发力度,申请水仙茶原产地标识保护,借助水仙茶

19、母树原产地这一品牌,大力发展水仙茶产业,在原有5000亩水仙茶的基础上再发展2000亩,认真策划宣传的产品营销,在深加工上做文章,提供产品附加值,做强做大水仙茶产业,推动建阳茶叶产业上新台阶。建瓯水仙茶千年北苑古水仙建瓯水仙茶产于千年古茶都和中国贡茶之乡的建瓯,经历岁月的风霜,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为成熟的迷人韵味。汤色橙黄、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甘。水仙茶是美容茶与健康茶,具有降脂养胃的功效。轻轻啜上一口,用心领略“清和淡静”的茶道精神。十年水仙茶树我们称为“名枞水仙”,三十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茶叶称为“老枞水仙”,如果喝到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水仙茶,那就非常珍贵,这种茶树制成的

20、水仙茶有特别的清香,我们称为“百岁香”幽幽往事 满纸茶香建瓯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千年古茶都,在建瓯乡间随处可以见到古茶园遗址。这些古茶园遗址如珍珠一样散落在建瓯的各个乡镇。在建瓯南雅镇鲁口村对面的河岸上有一片散落的南路水仙茶树,其中有一株围径达60CM,据专家推证树龄在170年以上,是福建省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水仙茶树,可称得上是福建省内水仙树里的“母树”了;在建瓯云际山山腰云雾聚集处、千年古道下、有叶片长达17CM,树龄达150年以上的水仙古茶树 (33棵)。据考证此为詹金圃茶园的遗址。在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境内,有一片占地15亩160年以上历史的乌龙茶园。至今尚存的6090株的乌龙茶树,现已被福

21、建省绿化委员会批准列入古树名木。建瓯茶树品种优良自古传播四川、陕西、广东潮汕、海南、台湾及建州北苑。四川名山县志记载“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干符年间(847-879)建州刺史李频部下曹松回家乡海南樵山带去建茶茶籽,四川万源县的紫云平植茗灵园记摩岩石刻记载:“得建溪绿芽于此种植”。台湾茶叶泰斗吴振铎教授到东峰镇考察时,认定桂林村的乌龙茶园不仅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且是当今台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冻顶乌龙”茶的祖树。在台湾的南投县鹿谷乡冻顶山上茶园里还存在一株由桂林茶园移植过去的乌龙茶树。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定笃信,百年以上的樟树一定有樟神存在,那么百年的茶树是否也有神灵存在?倘若真有神灵,那也一定

22、是善良的神,仰视着这些上百年的茶树,感叹着岁月的沧桑,心里油然产生亲切和敬畏。3)武夷大红袍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因此得名。大红袍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大红袍,茶之王者也。生于武夷峭崖悬壁之间。自然纯粹,品高自显,向谓“岩茶之首”。大红袍臻武夷山川灵秀之所钟,蕴岩骨花香

23、至味为涵,口碑极佳,备受茶友青睐。而今大红袍品牌声誉与日俱增,“大红袍、红天下”,名不虚传。大红袍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其条形壮结、 匀整,色泽深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 ,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

24、,系植于山腰石筑的坝栏内,有岩缝沁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武夷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

25、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

26、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水果系列1)葡萄建瓯在90年代初期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全市现有种植面积约8000亩,年产量近1万吨,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在各乡镇均有种植,以南雅梅村、小桥霞抱、高门、东峰桂林

27、为四大主产村,人称“葡萄村”,其产量占全市产量的70%以上。梅村面积2600亩,年产量4000吨左右;霞抱面积700亩,年产量1000吨左右;高门面积1200亩,年产量1800吨左右;桂林面积500亩,年产量750吨左右。葡萄成为我市主要经济水果之一,成为农户重要收入来源。葡萄在春季栽种,第二年投产,一年一熟,多年生作物。目前种植品种有:早熟京亚、中熟巨峰、紫丁香、红提等。早熟在6月下旬上市,中熟在7月上旬至中旬上市。建瓯自然条件适宜巨峰品种种植,其产量占全市总产量85%以上。其果穗完整、果粒大且均匀,甜度高、口感好,历年品质稳定,加上近年实施无公害用肥、用药标准管理、套袋标准生产,很受外地市

28、场消费者欢迎。产品主销省外的浙江、江西、广东,省内的南平、三明、泉州、漳州、厦门、福州等,收购价每公斤早熟京亚从初市5.20元,降到后市3.60元,中熟巨峰从初市4.00元,降到盛期2.40元,近年价格稳定还略有上升。建瓯葡萄生产存在问题:一是品种单一,早、晚熟品种少。二是生长季节多雨,老树又多、病虫害多。三是产品没有注册商标、品牌,产销没有质量标准,卖不到好价,做不大产业。目前我市成立有建瓯市、小松、小桥霞抱三个葡萄协会,和南雅、东峰桂林两个葡萄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将为葡萄产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2)杨梅杨梅,又名朱红,属杨梅科植物,亚热带常绿果树,乔木。杨梅生长较耐寒耐荫,建瓯地处中亚

29、热带,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比较适宜杨梅种植生产。据了解杨梅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比其他水果低,有较好经济收益。杨梅有较高营养、药用价值。据资料,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1%、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性平、无毒,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等医药功能。食用杨梅生津止渴、健脾开胃、解毒祛寒。杨梅除鲜食外,果实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果酱、蜜

30、饯、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建瓯有杨梅历史悠久。但过去多为野生野长或零散种植,品种多为本地品种,果实小,品质差,产量低,收益少,到廿世纪80年代,农户开始加强对杨梅生产管理,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引进优良品种,并进行成片种植,目前主要品种有俗称的“春子”、“二色(杂交)、东魁等,而东魁成为发展主流。建瓯杨梅生产逐年增长,但增幅不大,到2007年全市种植面积在2.65万亩,采收面积在2.25万亩,年产量在8500吨左右,主产分布在小松、龙村、徐墩、吉阳等乡(镇)。占福建省产量11%左右,名列产县第三位。福建是全国杨梅主产区,建瓯是福建主产地。杨梅成熟期正值初夏,是鲜水果上市淡季。建瓯杨梅早熟品种在5

31、月中旬上市,东魁在6月上旬上市,龙村高山区的杨梅在6月下旬上市,到7月上旬采收结束。前后采收应市期在2个月。建瓯杨梅果大均匀,色泽红紫,汁多核小,酸甜适口。尤其东魁产量高、粒大、口感好、肉质硬、耐储运、价格好、价值高、商品性强、很受客户、消费者欢迎。建瓯杨梅以鲜销为主,粒大品质好的销往市场,粒小的销加工企业,产品历销江西、浙江、上海及省内厦门、福州、漳州等闽南一带。收购价往往初上市价格高,采收旺期价格下跌。近年收购价东魁每公斤初期5.007.00元,旺期3.004.00元,其它品种每公斤初期4.005.00元,旺期1.203.60元。杨梅是建瓯主要经济水果品种之一,估算仅杨梅每年农户收入在30

32、00多万元,是建瓯农户不可缺少的经济收入。3)桃子据了解,目前建瓯市种植桃子面积在8000亩左右,投产面积在7200余亩,生产主要有油桃、水蜜桃两大类。由于部分产地水蜜桃老树死亡,种植油桃品种生产加快,目前油桃产量占总产量40%左右。由于今年雨水较少,气候相对好,坐果率高,产量增加。预计今年全市产量在12000吨左右,比去年增长50%。尤其是建瓯桃子主产地的南雅镇大康、小康村,产量有望恢复正常年份水平。南雅镇产量占全市产量的60%以上。, 今年建瓯桃子受气候影响,采收上市推迟7-10天。从目前看,今年桃子相比个头略小,但品质与往年接近。油桃在5月中旬少量上市,眼下油桃收购价(统货)每公斤在3.

33、60-4.00元,与去年同期价格接近;水蜜桃将在5月底采收上市, 6月上旬进入旺产期,产量多,品质更好,收购价格更高。仅南雅大康、小康村旺期日上市量可达近百吨。预计在后期气候正常、雨水少的情况下,价格看好。原因:一是桃子采收期正是多雨季节,往往造成裂果、烂果,影响质量、价位。所以雨水越少,价位越好。二是今年产量多,有利客商上门竞购。三是今年市场水果价格相对好影响。小康桃果协会会长张学斌说:桃子价格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天气雨水影响。 我们建议:一是老树迟早要去,要寻找更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二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尤其应注意防春寒冻害、防多雨洪涝。三是“建瓯桃”在一些销区有一定声誉,应重视注册商标,打造

34、品牌。四是要积极开拓省外销售市场,以利于产业发展。 4)李子李子,拉丁名Prunus,是蔷薇科植物李树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水果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全年食用。5)油萘油柰,又称柰李、青布林,桃形李,为李的变种,黄绿色,品质极上,肉厚、质脆、清甜,单果重80-120克,核小2-3克,可食率96%以上,可溶性固12% ,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耐贮运,常温条件下可贮15-20天,冷存条件能贮2个月,定植后速生快长,2-3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产量50-100公斤,经济寿命30-40年,适应性广,凡能种植

35、桃李的地方,一般能种植。油柰鲜果味浓香,甜酸适口,甚受消费者青睐。果实富含营养,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糖分、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盐类。果实具助消化、开胃健脾等功效。加工制成李干,外表油亮、棕褐色、肉橙黄色、品味特佳。可制蜜柰李片、糖水柰李片罐头,又可加工成多种花样的蜜饯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主要产地;位于福建省闽东地区的寿宁一带,实寿宁的地方特产。6)西瓜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

36、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有花纹,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白色)。西瓜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热解暑,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果皮可凉拌、腌渍、制蜜饯、果酱和饲料。种子含油量达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点配料。中国南北皆有西瓜栽培。瓜呈圆形或椭圆形,皮色有浓绿、绿、白或绿色夹蛇纹等。瓤多汁而甜,呈浓红、淡红、黄或白色。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味道甘味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

37、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食品。7)甜瓜甜瓜又称甘瓜或香瓜。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于清香袭人故又名香瓜。甜瓜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多食甜瓜,有利于人体心脏和肝脏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能。祖国医学确认甜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著功效。8)枇杷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英文名:Loquat,英文名Loquat来自芦橘的粤语音译)。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

38、是蔷薇科中的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的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花瓣内面有绒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果实大小、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枇杷树属亚热带树种,原产中国福建、四川、陕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

39、现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长江以南各省多作果树栽培,江苏苏州吴中区(吴县)洞庭山(东山照种白沙枇杷),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塘栖(软条白沙),福建莆田的宝坑(大钟/解放钟)安徽省歙县为中国五大枇杷产地,福建莆田市的书峰乡、常太镇、云霄还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在每年的3月都会举办大型的枇杷节晚会。枇杷果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cm,外果皮黄色或橙黄色,具柔毛,顶部具黑色宿存萼齿,除去萼齿可见一小空室。基部有短果柄,具糙毛。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厚3-7mm,内果皮纸膜质,棕色,内有1至多颗种子。气微清香,味甘、酸。枇杷品种极多,可分为红沙枇

40、杷、白沙枇杷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棒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质优。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 生素Bl、维生素C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枇杷树形整齐美观,叶大荫浓,四季常春,春萌新叶白毛茸茸,秋孕冬花,春实夏熟,在绿叶丛中,累累金丸,古人称其为佳实。 枇杷适应性强,除植

41、于公园外,也常植于庭园,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太湖边及湖中岛上的枇杷独佳,由于冬日水汽雾气,保护了冬日花朵不受寒害,故年年硕果累累。其果可食,味甘美;果、叶可供药用;木材红棕色,质硬而韧,可做手杖、木榔头、木棒等。9)台湾青枣台湾青枣是青枣的一种。该品种具有果大、核细、肉脆清甜的特点,亩产在10001500千克。一般单果重50100克,甜度1020度,每百克青枣含蛋白质1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37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台湾青枣生长迅速、丰产性好。清明前后定植的果苗,到当年8月份开花可生长至五52米宽的树冠,当年可少量挂果;育苗嫁接可在每年3月或8月份,砧木选择成熟的青枣核实

42、生苗或土枣,采用芽接法成活率较高,嫁接后当年可移栽定植。青枣的营养生长期在38月份,花期在79月份,12月开始有成熟果上市,由于品种成熟期差异,至次年4月份仍有鲜果上市。 台湾青枣是由印度枣经多年改良选育而成的。它果大(一般果重60100克)、核细、肉脆、味甜、营养价值高;且当年种植当年挂果,第二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台湾青枣粗生快长,对温度适应性强,能耐35度的高温和一10度的低温,适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0)蜜桔蜜桔,属于芸香科,和釉子、橙子、花椒、枳同属一科。柑桔果实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糖,柠檬酸,维生素 C,蛋白质,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 P 等多种维生

43、素。其中维生素 C 含量是苹果的 6 一 20 倍。柑桔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色相艳丽,香气浓烈,甜酸适度,令人闻则思念,望则垂涎,食则甘美。橘子、柑子、橙子等都可以和其他菜配制烧成各种不同风味的佳肴。因而,柑桔成了人类最喜爱的果品之一。 1990 年,世界柑桔总产量近 6900 万吨,居各种水果首位,人均消费量 13.3 公斤以上。11)卢柑芦柑,别名柑果。颜色鲜艳,酸甜可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柑果实一般较大,但比柚小,圆形而稍扁,皮较厚,凸凹粗糙,果皮较易剥离,其种子大部分为白色芦柑果实硕大,色泽鲜艳,皮松易剥,肉质脆嫩,汁多化渣。12)雪柑雪柑原产广东潮汕地区,在浙江衢州等地别名

44、称广桔。广东、福建、台湾、广西、浙江等省、区均有栽培,以广东潮汕、福建闽江下游、闽东地区和浙江的衢州等地为主产区。雪柑是甜橙类不是柑类。其主要特点:树冠圆头形,较开张,树势强健,枝梢细长,枝叶茂密,叶片长椭圆形,翼叶不明显;果实圆球形或椭圆形,中等大,单果重150200克,两端对称,果皮橙黄色、光滑、稍厚,油胞大而密,突出;汁胞柔软多汁,风味浓郁,甜酸适度,具微香;可溶性固形物1213,果汁糖含量910克/100毫升,酸含量0.80.9克/100毫升,品质较好,但种子10粒以上;成熟期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雪柑果大、耐贮运,产量高、稳产,山地、平地均可栽培,是华南地区上山栽培的主要甜橙品种。

45、雪柑可鲜食,也可加工果汁,出汁率4660。雪柑品系较多,以叶的大小分有大叶系和小叶系;以果之形状分有长圆果、圆果和扁圆果等3个品系。13)脐橙脐橙品质优良、无籽多汁、色泽鲜艳,是世界各国竞相栽培的柑桔良种。 脐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类营养成份。据检测,每100ML鲜橙汁含:热量207焦耳,蛋白质0.9g,脂肪0.2g,氨基酸203.9mg,维生素A0.127mg,维生素B10.08mg,维生素B20.03mg维生素C60mg,并富含钙、铁、磷等元素, 脐橙果汁中含可溶性固型物1115% ,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 11.013.0克,含柠檬酸0.800.95克, 维生素C5575毫克。此

46、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胡萝卜素、钙、磷、铁、镁、钾、钠,还含有(R)柠檬油、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类似物、类胡萝卜素、甘油糖脂质、Y啶酮、果胶等防癌物质。为优良的保健营养绿色食品,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分解脂肪、减少有色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在人体内积累、清火养颜、防癌抗癌、延年益寿之功效。成熟果实果皮的油胞和果肉的汁胞中含有高级醇、醛、酮、挥发性有机酸及萜烯类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置之幽香满室,食之清香盈口,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14)锥栗锥栗,俗称榛子 壳斗科栗属落叶树种。是一年种百年收果树,盛果期5080年,种植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嫁接锥栗3

47、-4年后投产、栽种省工、成本低、产量稳定,我省闽东、闽西北海拔3001000米的半山区均可栽植,适合山区发展。 建瓯锥栗有18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人工栽培始于汉代,到廿世纪80年代初,市林业部门对锥栗的品种选育、嫁接技术、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培育出白露仔、处暑红、温洋红、油榛、黄榛等12个优良品种。全市现有锥林面积42万亩,盛产面积30万亩,年产量2.55万吨,产值达1.616亿元。锥栗冷藏、加工企业有16家。其中:即食4家,带壳即食1家、脱壳2家、糖炒3家、冷藏6家。加工总量达到3450吨,加工总产值5520万元。市、乡(镇)、村、锥栗流通协会、合作社等30多个。从事锥

48、栗流通的人员达3000多人,流通数量18000吨;全市有锥栗保鲜库66家,年保鲜量6453吨。 建瓯锥栗早有声誉。据资料记载,历史上的“贡闽榛”锥栗就产于建瓯“西乡”(今龙村乡)。建瓯锥栗系中国南方栗子之主要品种,有10多个品种载入中国树木志、栗树志。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列入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树种500县之一;1997年,“源香”牌“擎龙”牌锥栗获全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99年12月,福建省地方标准建瓯锥栗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实施;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公布命名建瓯为全国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5月被省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12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4年8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2006年1月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建瓯锥栗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实施。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江由说:“世界锥栗在中国、中国锥栗在福建、福建锥栗在建瓯”。建瓯锥栗是原产地和主产区。 建瓯锥栗有较高经济价值,是绿色食品,营养成份高,果实含淀粉64.22%、蛋白质7.63%、脂肪2.33%、水溶性总糖12.57%。还含有人体营养所需的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含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