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092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说明20字内,避免使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可用副题】作者姓名:专业名称:会 计 学 指导老师: 讲师(教授)摘要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收入征收的一种税。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但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可以合理地避税,达到收入相对增加的目的。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税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个人涉税事项逐渐增多,个人应纳税款所占个人所得的比重日益增大。税收已成为个人固定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减轻自己的税负,是我们每一个人关注而又渴望知道的答案。本

2、文主要介绍了纳税筹划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及承租经营、承包经营所得进行纳税筹划,以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说明300字左右.浓缩概括论文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注意不有与前言和结论相雷同.】关键字: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税负 【说明3-5个,不超过20字】Abstract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is several a kind of tax impos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ax income obtained to individual

3、 (natural person) of government. It is each taxpayers due obligation to pay tax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but in the range that the tax law allows, carry on effective paying taxes and is prepared, can evade payment of duty rationally, achieve the goal that the income increases relatively.As Chin

4、as economy being growing,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income level and pluralism of channel of personal source of revenue, tax revenue and man-to-man bet are in more and more close relations, the personal tax item increases gradually, individual should pay tax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erson

5、al incomes accounted for increases day by day. The tax revenue has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sonal fixed expenditure. How could lighten ones own burden of taxation, it is the answer that w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wish eagerly to know everyone.Theory knowledge prepared that the

6、main introduction to this text pays taxes, and pass all kinds of methods to personal salary income, labor service remuneration income, the remuneration income and self-employed entrepreneur produce and manage incomes and charter management, contract to run incomes and pay taxes and prepare, bear for

7、 the tax revenue which lightens the taxpayer.Keywords: personal income tax,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tax burden说明按中文摘要翻译.】目录摘要IAbstractI目录II前言11 纳税筹划概述21.1 纳税筹划的含义21.2 纳税筹划与避税、节税、偷逃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22 纳税筹划的意义42.1 有利于增强公民纳税意识42.2 有利于增强税收的公平性42.3 有利于促进税法的改进和完善43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特征和纳税筹划总体思路63.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特征63.2 纳税筹划的总体思

8、路64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84.1 工资薪金的纳税筹划84.1.1 通过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筹划84.1.2 通过降低适用税率进行筹划94.1.3 特殊政策纳税筹划144.2 劳务报酬的纳税筹划154.2.1 通过收入次数均衡进行筹划154.2.2 通过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互相转换进行筹划154.3 稿酬所得的纳税筹划164.3.1 稿酬费用化的纳税筹划174.3.2 稿酬所得分解的纳税筹划174.3.3 集体创作的纳税筹划174.4 个体工商户所得的纳税筹划184.4.1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筹划184.4.2 个体工商户承租、承包经营所得纳税筹划185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

9、意的问题20总结21致谢23参考文献24 说明自动生成最多使用三级目录,二三目录相对前级目录右缩进一个汉字位置.】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杨志勇,张斌.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与纳税筹划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在税收征收过程中,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相对一致的关系:政府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收税,而纳税人则要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

10、能地少缴税。纳税筹划主要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通过不违法的、合理的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个人所得税的税负,获得最大收益?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心问题。说明说明本题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摘要不写选题理由,前言则要适当反映,文字较摘要多.】1 纳税筹划概述说明提出问题】1.1 纳税筹划的含义所谓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代理人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自觉地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采取合法合理或“非违法”的手段,以降低税款,达到节税的目的。廖奎. 企业纳税筹划大全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

11、07也就是说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纳税方法,从而使本身税务得以延缓或减轻,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而采取的行为。纳税筹划是以不违反国家税法为原则的,其主体是纳税人,手段是“计划和安排”,目的是减轻税负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2 纳税筹划与避税、节税、偷逃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理论界将纳税筹划与避税或节税混同使用或是将其视为是避税的子概念。一种观点认为:广义上的避税分为“正当避税”和“不当避税”,“节税”、“纳税筹划”就是所谓的“正当避税”;狭义上的避税专指“不当避税”。第二种观点认为:纳税

12、筹划就是节税,一般指纳税人采用合法的手段通过技巧性的安排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本论文采用第一种观点中广义避税的定义。1. 避税与纳税筹划的区别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事先对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进行的筹划与安排。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预期性、风险性、收益性、专业性五个基本特征。一般来讲,纳税人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差别和税法的不完善,以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法的。而避税包括正当避税和不正当避税,正当避税事实上是纳税人在熟知税法及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发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巧妙安排,达到规

13、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刘怡,梁俊娇,刘春. 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M. 中信出版社. 2004避税行为人往往打税法的“擦边球”,并不会直接触犯法律规范。而不当避税是指偷逃税这一违法行为,它不属于纳税筹划的范畴。 2. 节税与避税的区别 节税是指纳税人充分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和差别待遇,采取法律许可的正当的手段以减轻税负支出的行为。避税与节税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节税行为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和政策导向,各国政府都持有支持的态度。而避税则不仅包括节税,还包括纳税人利用税法上存在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通过巧妙的隐蔽的行为安排其经济活动,虽可暂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不利于长期经营和发展。因为漏洞一旦被堵上,纳税人

14、将无能从中获利。因此,节税才是纳税人的首选。3. 偷逃税与纳税筹划的区别关于偷逃税,我国税法有明确的规定并给予严厉的惩罚。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叫偷税;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用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防碍税务机关追缴税款的行为。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偷逃税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非法性、欺诈性、事后补救性。偷逃税直接触犯税法的规定,导致政府当期预算收入的减少,有碍政府职能的实现。偷逃税与纳税筹划都有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特点,但是偷逃税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 纳税筹划的意

15、义说明分析问题】目前许多纳税人已从过去偷偷地采取各种方法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发展为积极地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但是,纳税筹划在某些人的观念中往往和投机取巧联系在一起。同时有人提出疑问:“纳税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但筹划本身是不是违背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的导向呢?纳税筹划可取吗?”在这种背景下,正确认识纳税筹划对纳税人及我国税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 有利于增强公民纳税意识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以减轻自己的税负,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不违法的形式,这不仅“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

16、的效果,纳税人还会自觉地进一步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2.2 有利于增强税收的公平性纳税筹划通过各种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纳税筹划可避免纳税人缴纳“冤枉税”。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全过程是税法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税法的健全伴随着税法的日益复杂,如果对税法研究得不透,就既有可能漏税,也有可能多缴税。2.3 有利于促进税法的改进和完善避税包括正当的避税和不当避税,纳税筹划和节税均属于正当避税,此外正当避税还包括利用税法的漏洞少缴税。纳税筹划和节税行为符合国家的立

17、法意图和政策导向,各国政府都持有支持的态度;而纳税人利用税法上存在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通过巧妙的隐蔽的行为安排其经济活动的行为,各国政府都不支持。因此为了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国家只能不断完善税法,不让纳税人有打“擦边球”的机会。李金荣.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R. 2005.3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特征和纳税筹划总体思路说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特征1. 从纳税人的角度看,个人所得税是统一所得税,纳税人既包括工薪阶层,也包括个体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既包括中国居民,也包括非居民。2. 从征税对象看,个人所得税属于分类所得税,个人所得分为11项所得,实行分项扣除,

18、分项定率,分项计征。3. 从税率角度看,既有比例税率,又有超额累进税率。4. 从收入角度看,有每月收入、每年收入和每次收入。5. 从扣除角度看,有定额扣除、定率扣除、限额扣除、限率扣除、据实扣除和零扣除。6. 从税额抵扣看,个人所得税境外所得实行分国不分项抵扣法。3.2 纳税筹划的总体思路纳税筹划的总体思路是:悉心研究税法,精心安排经济活动,并将税法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最终实现纳税筹划的目标。1. 纳税筹划可以从纳税人角度筹划。因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可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其税收待遇不同,居民纳税人就其全球所得承担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人就我国境内所得承担有限纳税义务。2. 纳税筹划可

19、以从征税对象角度筹划。个人所得税属于分类所得税,个人所得分为11项所得,实行分项扣除,分项定率,分项计征。不同所得项目其税收待遇不同。3. 纳税筹划可以从税率角度筹划。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则实行加成征收。当纳税人的所得分布不均匀的时候,可能导致适用较高的税率。如果平均分摊则可降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4. 纳税筹划可以从收入角度筹划。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有很多种形式,有每月、每年、每次收入。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收入平摊为每月收入或是汇总到年终一次取得。纳税筹划还可以从扣除角度、税额抵扣角度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筹划。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纳税人就个人所得税从征税对象角度、税率角度和

20、收入角度三方面进行分析筹划。4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4.1 工资薪金的纳税筹划我国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如何有效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自然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纳税筹划,达到节税的目的。4.1.1 通过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筹划由于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个人每月收入额减去税前扣减项目金额,从而可得出以下两个操作要点:1. 增大税前扣减项目金额2006年6月2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文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

21、610号)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5%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许多单位仍然按7%的较低比例缴付住房公积金。因此,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住房公积金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高住房公积金计提比例,减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从而提高

22、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例如:某企业职工李某每月工资7500元,目前公积金计提比例为7%,不考虑其他税前扣除因素。李某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额为75007%525元,李某的应纳税额为:(7500525-2000)15%125621.25元;公司的实际负担为75005258025元;李某的实际收入为7500525621.257403.75元。若公积金提取比例提高到12%,为不增加企业负担,则职工工资A满足下列公式:7500525=0.12AA ;得出: A7165.18元。此时李某住房公积金为7165.1812%859.82元;李某的应纳税所得额为7165.18859.82-20004305.36元;

23、李某的应纳税额为4305.3615%125520.8元;李某的实际收入为7165.18859.82520.87504.2元。可见提高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后,李某实际收入提高7504.27403.75100.45元。 由此可见,各企事业单位应尽可能地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提足“四金”。这样,既减少了税款缴纳,又让员工得到更多实惠。 2. 降低个人名义收入额由于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其适用的税率也相应提高。因此,降低个人名义收入可以节税,但并不是说就要减少收入,员工获得的实际收入还是不变的,只是用福利或费用形式来代替原本应是工资的那部分收入。 例如:

24、杨某报名就读ACCA,学费为18000元/年,月收入为7000元.则杨某每年应纳税额为:(7000-2000) 15%-125 12=7500元。若改为公司为其报销学费,但将工资降为5500元/月。则杨先生每年应纳税额为:(5500-2000)15%-12512=4800元,这样可节税2700元。 企业为职工提高福利的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1)为职工提供交通便利。如免费接送职工上下班;(2)为职工提供免费午餐;(3)提供教育福利,如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为职工子女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4)增加公共服务(浴室、理发)等等。以上这些项目,虽然没有增加职工的名义工资,但却实实在在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

25、,又减少了纳税支出。 4.1.2 通过降低适用税率进行筹划1. 均衡各月收入由于工资、薪金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如果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除年终奖外,工薪发放单位应运用收入分劈技术,将工资薪金尽量在每个月平均发放,不能大起大落,在累进税率下,可以降低适用税率,实现纳税最小化,可以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例如:2008年4月初,公司经理决定给每位职工发放季度奖15000元,于当月发放工资时一并发放。员工李某月工资为3000元,4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3000-2

26、000=16000(元)。适用的税率为20%,其应纳税额为:1600020%-375=2825(元)。如果该公司能够将15000元季度奖分三个月各月发放,即4、5、6三月每月发放5000元,则李某三个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5000+3000-2000)20%- 375=2475(元) 。采用按月均衡后,李某三个月可以节约纳税支出为2825+2(3000- 2000)10%-25-2475=2975-2475=500(元) 。2. 一次性发放的年终奖最佳的个税筹划途径。目前企业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三项:工资、补贴与奖金。工资、补贴每月发放,各月差别不大,比较集中发放的主要是奖金。根据国税发2005

27、9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其雇员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仍作为单独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具体为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 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先进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在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

28、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本文将分析奖金的不同发放方式,以寻求最佳的个税筹划途径。例如:2008年王先生的每月工资为4500元,该年王先生的奖金预计共有36000元。下面我们对奖金按月发放、年中和年末两次发放及年终一次性发放三种不同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方式一:奖金按月发放,每月发放3000元。则王先生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30002000=5500(元),5500元适用的最高税率为20%,则王先生年应纳税总额为(550020%3

29、75)12=8700(元)。方式二:年中7月份发放一次半年奖10000元,年末再发放一次全年奖26000元。则除7月外,王先生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2000=2500(元),2500元适用的最高税率为15%,每月应纳税额250015%125=250(元)。7月份发放半年奖时,7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100002000=12500(元)。7月份应纳税额1250020%3752125(元)。发放年终奖金26000元,根据26000/12=2167元确定其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5%和125,此时,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600015%125=3775(元)。因此,年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

30、25011+2125+3775=8650(元)。方式三:年终一次性发放36000元。则王先生每月应纳税额为(45002000)15%125=250(元)。发放年终奖36000元,根据36000/12=3000元确定其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5%和125,于是,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3600015%125=5275(元)。因此,年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25012+5275=8275(元)。由此可见,在现行奖金计税政策下,“年终奖金分期发放”方式已成为税收负担最重的情形,比年中和年末两次集中发放多纳税款8700865050(元),比年终一次性发放多纳税款87008275425(元)。因此,我们

31、得出这样的结论:结论一:在现行政策下,奖金按月发放的方式税负最重,而年中和年末两次发放及年终一次性发放两种方式的税负则较轻。那么,在年中和年末两次发放及年终一次性发放之间,还存在差异吗?我们再看一种发放方式。方式四:年中7月份发放一次半年奖12000元,年末再发放一次全年奖24000元。此时,除7月份外,王先生应纳税额为(45002000)15%125=250(元)。7月份发放半年奖时,7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120002000=14500(元),7月份应纳税额1450020%3752525(元)。年终奖金为24000元,根据24000/12=2000元确定其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10%

32、,25,于是,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400010%25=2375(元)。此时,年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25011+2525+2375=7650(元)。由此可见,方式四与方式二相比,虽然都是分两次集中发放奖金方式,但方式四应纳税款少了86507650=1000(元);与方式三年终一次性发放,第四种方式也少纳税82757650=625(元);若与方式一即原先的筹划方式相比,我们能看到更大的差别,整个少纳税87007650=1050(元)。方式二和方式四均为年中发放一次、年末发放一次,但由于发放数额的不同,两种方式的纳税数额又有不同,这里的筹划技巧是什么?关键还是对国家税务总局现行税收政策的充分利

33、用。在方式四中,我们看到,在确定年终发放奖金的适用税率时,2000元刚好是适用税率10%的临界值。但方式二中2167元虽然刚超过2000元没多少,但仍应按15%的税率全额计税,从而使得整个应纳税额一下子增加了不少。结论二:通过合理分配奖金,尽可能降低年终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尤其是在求得的(年终奖金/12)的商数高出较低一档税率的临界值不多的时候,减少年终奖金发放金额,使其商调减至该临界值,降低适用税率。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发放方式,即每月奖金与年终奖金都有发放。这种发放方式对节税有什么帮助呢?以下通过方式五与方式六对比进行分析。方式五:王先生的奖金发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月奖,每月2000元

34、,另一部分为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12000元。则王先生每月应纳税额为(4500+20002000)15%125=55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12000元,根据12000/12=1000确定其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与25,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为1200010%25=1175(元)。这样,年应纳税总额为55012+1175=7775(元)。比较上述5种方法,我们看到,方式五较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节税,但仍比方式四多纳税125元(77757650)。究其原因,是因为本例中年终奖金适用税率并未发生改变,而各月适用税率高于年终奖金适用税率,将奖金分摊至各月反而增加了税负。如果我们稍微

35、调整一下,情况会如何呢?方式六:王先生的奖金发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月奖,每月1000元,另一部分为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24000元。则王先生每月应纳税额为(4500+10002000)15%125=4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24000元,根据24000/12=2000确定其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与25,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为2400010%25=2375(元)。这样,年应纳税总额为40012+2375=7175(元)。由上可以看到,经过调整后,方式六比方式五少纳税600元(77757175),并且是所有方式中最节税的,是最优的筹划方式。它较方式五节税的原因在于各月适用税率

36、15%较年终奖金适用税率10%高,因此要通过适当减少各月分配的奖金,归集到年终发放,以适用年终的低税率。需要注意的是,年终一次性奖金若要适用10%的税率,需要满足条件:年终一次性奖金/122000。将年终一次性奖金确定为24000元,可以使年终一次性奖金与12的商数满足该条件同时达到了该条件的临界值2000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10%的低税率。如果年终一次性奖金超过24000元,其适用税率将会提高到15%,将不能达到节说的目的。结论三:在年终奖的适用税率高于月收入适用税率的情况下,将年终奖金分出一部分作为每月发放,降低年终奖的适用税率,同时使月收入适用的税率保持不变,可以降低税负。本案例分析得出

37、的各项结论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但总的筹划原则是:年终奖的节税方法既要考虑每月的工资水平,又要考虑年终奖的收入水平。在月收入适用税率不低于年终奖金适用税率条件下,只要不使年终奖金的适用税率提升一级,我们应尽量将各种奖金都放入年终奖金一起发放。但如果月收入适用税率本身已低于年终奖金适用税率,那么我们又可以将奖金调换成月收入。这里,临界值是筹划的关键。青岛新闻网. 解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Z. 2008.4.1.3 特殊政策纳税筹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五条中分别规定了有关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政策。结合一些补充规定,在考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38、。税法及其补充规定中提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项:1. 对于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

39、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的免税所得;(10)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2. 对于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4)托儿补助费。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3)其他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42号令)Z 4.2 劳务报酬的纳税筹划4.2.1 通过收入

40、次数均衡进行筹划劳务报酬收入采取按次纳税,而且对一次收入畸高的还要实行加成征收,纳税人便可以将本该一次取得的收入分次取得。这样在全部收入不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税额,实际等于净收入的绝对提高。例如:某公司一项工程预计工期10个月,请设计师万先生在业余时间为其设计图纸,预计时间为1个月,劳务报酬2.5万元。公司还要请万先生在施工期间担任顾问。公司支付万先生设计费时考虑到以后可能还要请他修改、解释图纸而实际支付了3万元。因此万先生此笔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30000(1-20%)30%-2000=5200(元)。如果万先生以该项工程持续建设为名,要求将该项劳务报酬分做10个月支付,每月支付3

41、000元。则该笔劳务报酬总应纳税总额为:(3000-800)20%10=4400(元)。这样可以节税5200-4400=800(元)4.2.2 通过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互相转换进行筹划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有关的各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它包括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所得。区分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

42、金所得的重要标准是看是否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劳务报酬是个人独立从事某种技艺,独立提供某种服务而取得的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则是个人从事非独立劳动,从所在单位领取的报酬。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一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显然,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税收负担是不同的。在一定条件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或相互转化,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将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或是将劳务报酬转化为工资薪金相对来说会比较节税呢?现假设月收入为A的情况下,收入都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与收入都为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相等。具体分析

43、情况如下:1. 令A=7000元(1)若都为工资薪金,则:应纳税额=(4000-2000)10%-25=175(元)(2)若都为劳务报酬,则:应纳税额=7000(1-20%)20%=1120(元)2. 令A=22000元(1)若都为工资薪金,则:应纳税额=(22000-2000)20%-375=3625(元)(2)若都为劳务报酬,则:应纳税额=220000(1-20%)20%=3520(元)由1、2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月收入在7000元22000元之间,而且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为20%,如果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相等。则:(A-2000)20%-375=A(1-20%)20

44、%由上式可以求得A=19375(元)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 工资月收入大于19375元的情况下,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可减轻个人所得税2. 但月收入小于19375元的情况下,工资薪金所得税负比劳务报酬税负低。应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以降低税负。4.3 稿酬所得的纳税筹划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收入。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减征30%的应纳税额,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为应纳税额的70%,实际适用税率14%。4.3.1 稿酬费用化的纳税筹划将自己在写书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让出版社来负担,自己基本上不负担费用,使自己的稿酬所得

45、相当于享受到两次费用抵扣,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例如:刘某准备创作一本专著,预计考察费用5万元。经与某出版社协商,可采用两种稿酬支付方式:一是支付稿酬10万元;二是支付稿酬5万元,报销考察费用5万元。两种支付方式的税额计算如下:(1)支付稿酬10万元。应纳税额=100000(1-20%)20%(1-30%) =11200(元),该专著的净收入=100000-50000-11200=38800(元)(2)支付稿酬5万元,报销考察费用5万元。应纳税额=50000(1-20%)20%(1-30%)=5600(元),该专著净收入=50000-5600=44400(元)这样可以节税11200-5600=5

46、600(元)。 4.3.2 稿酬所得分解的纳税筹划将著作分解成几个部分,以系列的形式出版,则可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分别计算纳税,这样可以减轻税负。例如:周先生准备出版一部30万字作品,稿费为50元/千宇,可得稿费15000元。如一次领取,则周先生应纳税额=15000(1-20)20(1-30)=1680元。如将其分为5个系列出版,即稿费需要5次领取,则周先生应纳税总额=(15000/5)-80020(1-30)5=1540元。这样可以节说1680-1540=140元。4.3.3 集体创作的纳税筹划如果一项稿酬所得预计数额较大,可以通过增加作者的方法来节税。例如:张先生独立完成一篇著作,稿酬10000元,应纳税额=10000(1-20)20(1-30)=1120元。为减轻税负,张先生将其亲友4人加为作者,则10000元稿酬为5人所得,每人2000元,5人合计应纳税总额=(2000-800)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