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293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内容的内部审计 ,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对于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无非涉及内部审计的目标、地位、职能、机构设置,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目标如何,处于何种地位,设置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能以及内部审计机构怎样设置才能充分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建立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种应该解决处理的。本文共有四部分的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内部审计产生的必要性得到其目标;第二部分介绍内部审计的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到底应由那些职能,应不应该具有管理职能

2、,本章作了相关阐述;第三部分介绍内部审计的地位,在企业制度改革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保持其发挥职能应有的独立性;第四部分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作了相关设计,并在相比较之后得到最有效的机构设计模式。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ABSTRACTEstablishing the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is internal audit that the inevitable trend tha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reform, be used as the busin

3、ess enterprise inner part control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lso doing the homologous reformation went with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should. These problems are all a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that we are building on the market economy to adapt to mutually to grow and should resolve, h

4、andling of. This text reaches totally four constitute part only,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target that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term descend internal audit, passing the necessity that internal audit creation get its target; The second part of introduction the working talent that inner p

5、art audit,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inside inner part audit go down to bedrock should from those working talents, should shouldnt should have the working talent of manage, this chapter made the related expatiating;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position that inner part audit, being placed i

6、n to grow the position why i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reform behind, inner part audit i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eping its develop the independent that working talent should have; Four-part cent for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next the inner part audits the organization establishes to ma

7、ke the related design, and at compare than after get the most valid organization design mode. KYE WORDS :Inner part control, Inner part audi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目录前言5第1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目标 71.1内审目标内涵 7 1.2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目标定位8第2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102.1 内部审计职能现存观点 102.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正确定位 102.3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误解

8、纠正 12第3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地位 153.1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地位误解纠正 153.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地位定位 16第4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设置 184.1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184.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模式选择 22致谢 24参考文献 25附录一 26附录二 30前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实现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要地位,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的改革是促进鼓励自由竞争的。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

9、制下企业缺乏生产自主权,市场主体缺乏由竞争带来的活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要为其资产增值考虑外,还有许多政治目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企业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制度改革过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作为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当然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其作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应调整和改变。对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审计模式的设计大致涉及到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地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等几个方面。在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后,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目前审计理论界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目标、职能

10、、地位、及其组织模式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在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讨论中,内部审计应该具体有哪些职能,常见的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在第二章中,作者就此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人们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误解做出了纠正,列明了原因。在第三章中,作者对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证,流行最广的是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不应作为外部审计的基础而存在,其原因在本章中有详细地阐述。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的设置,有许多不一样的模式,不管是国内国外,主要有四中设置模式:股东主导的内审模式、董事会主导的内审模式、监事会主导的内审模式、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主导的内审模式。各种组织模式的具体是怎样运作的以及

11、目前国际流行的是那些模式,第四章对这几中组织模式进行了讨论,在进行了相关介绍以后,作者给出了现代企业制度最佳的内审机构组织模式。通过本文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的探讨,使得我们对于在企业制度改革中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模式如何定位和选择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对企业的改革中有关内部审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第1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目标1.1内审目标内涵内部审计目标是指内部审计系统运行的指向,以及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在内部审计实践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了某些程序和方法,而摒弃了另一些程序和方法,总是基于一定的动机和理由,由此追溯下

12、去直至最终的理由,即逻辑思维的起始点,就是审计目标。可以说内部审计目标不仅是内部审计理论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首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内部审计实践工作中起决定性方向作用的客观因素,这个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所有方面,控制着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规定性。要科学合理地规定内部审计目标,必须联系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和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内部审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企业规模扩大化,经营业务复杂化,管理层次多样化,生产经营地点分散化。在这种情况下,由某一个管理阶层来执行全部的经济管理职能就难以胜任了。这时,经济管理职能开始被分解,被分解后的主体势必会在权力、

13、义务和责任等方面形成新的主体间的关系,并随着主体之间跨度的增大而出现了更为松散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关系,造成执行具体管理职能的各主体逃避其应负责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的偏好,这样最高管理阶层为了保证这些权利、义务或责任能在管理活动中得到如期有效贯彻,就必须在分解职能后的管理主体之间,采用内部审计这样一种新的经济管理协调机制和反馈机制。可见,内部审计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控制与管理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新的独立控制系统。1.2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目标定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作为市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和最基本、最主要的竞争主体,作为能够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实现了企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

14、为能力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内部审计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完全有理由认为,直接产生于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其对管理部门的帮助建设作用和管理控制功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对本身活动的恰当评论来衡量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控制的有效性,以帮助所有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它们的责任。因此,内部审计关心包括会计和财务记录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能为管理部门服务就行。内部审计这个总目标的实现通常涉及以下一些活动: 首先,完整信息系统

15、。审核和评价会计、财务和其他经营记录及报告的正确性、纪实性和有用性。 其次,有效控制系统。查明遵循既定方针、计划、程序、法律、经营原则和各种规定的程度,以合理的成本建立有效控制。 再次,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和保护资产。查明经管公司资产和防止各种损失的程度,以便帮助经营管理人员找到更有效的利用资源的途径。 最后,经营目标的适当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各经营目标是否符合组织的总目标,是否正在达到各种良好的目标,是否正在完成制定的任务,已提出改善经营的建议。第2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内部审计完成其任务,发挥其作用,实现其目标的内在固有功能。内部审计职能的客观存在,是人类运用内部审计审

16、核评价经济活动的依据。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对于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2.1内部审计职能现存观点内部审计的职能,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进步而逐步变化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职能,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职能讨论的观点中,集中起来主要有: (一)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只有经济监督职能。(二)二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三)三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四)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除此之外

17、,还有将服务、咨询等也归结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2.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正确定位2.2.1 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种职能一直以来被我国财政学界强调。2.2.2 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

18、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在西方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跨国公司,都自觉自愿地设置了内部审计,并对其工作条件、人员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西方人认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

19、其作用是衡量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大型企业离开了内部审计,最高行政领导人对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业既定方针、计划、程序的执行程度就难以知晓,就成了聋子和瞎子。内部审计协会()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责任书中也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2.3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误解纠正2.3.1 内部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的职能所谓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鉴证最大的特点是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因为独立的第三者,既与审计事项的委托人没有利害关系,也与被审事项的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这样

20、的鉴证工作才具有客观公正性,鉴证结果才能使人信赖。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但是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内部审计中,审计执行人(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委托人(董事会)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 其次,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也不是毫无利害关系,某些因素的

21、存在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再次,内部审计人员接受领导授权,对本企业所属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完成承包目标或履行其他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作出结论,以作为领导兑现奖惩或评价干部的依据,恰恰说明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因此,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不应具有经济鉴证职能。2.3.2 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 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强化科学的管理,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但是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这是因为:第一:内部审计不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很明确,经营责任是企业最高管理部门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实现经营目标,最高管理部门有责任建立一个适当的内部

22、控制系统,并负责其正常运转和有效的发挥功能,内部审计仅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实现经营目标。就内部控制做出客观评价,提出改革建议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而建议接受和采纳与否是管理部门的权利。然而最高管理部门有责任为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慎重考虑内审人员所提出的各项意见与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无论如何,企业最高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效果,对企业的管理与经营由始至终负有不可推卸的全部责任。第二:内部审计不负有日常业务控制的责任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活动,贯穿于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日常的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有管理部门设计,具

23、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等。内部审计人员不是某一业务岗位的管理人员,即未被授权从事某项业务管理活动。因此,不应参与业务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应回避参与日常业务控制程序的实施,即使有时管理部门分配内部审计人员从事一些非审计工作,那么这时就应当明确,他们不是在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也无权替代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职责,也无权控制和指导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对日常业务控制不负有责任。而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就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向领导提供信息。 第三:内部审计能否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

24、进的意见和建议来发挥其加强管理的作用的。内部审计能不能达到加强管理这一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即内部审计人员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企业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如果内部审计的有益建议被采纳,并促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内部审计就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出了贡献,相反,内部审计人员未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这些建议未被采纳,则内部审计就没有起到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第3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地位3.1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地位误解纠正 内部审计的地位,指的是内部审计在我国整个审计组织体系中应处于何种位置。长期以来,我国审计学

25、界一般认为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并具体化为“组织基础、业务基础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基础” 。现在看来这种认识很成问题。 首先,“基础地位”无法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脉络中找到踪迹。如前所述,服务于内部经营管理职能分解的内部审计,只是在经营管理跨度增大、层次增多之际,并在各管理主体存在因分权而形成的利益关系之时,才应运而生。所以,即使不存在外部审计,这种协调内部管理责任和利益关系的机制还是会产生。相反,在某些管理责任没有分解,利益制衡简单化的小企业里,也没有必要设置内审机构。可见,有了外部审计,不一定就非要内部审计,而没有外部审计也可能存在内部审计。因此,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并不存在必然的“

26、基础”关系。 其次,“基础地位”的认识是对内外审计关系的曲解。将内部审计看作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控制措施,以此作为外部审计进行统计抽样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等现代审计方法的一个参照因素,是外部审计常常采用的一个事半功倍的科学方法。而利用外部审计人员所发出的审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管理建议书),来进一步协调控制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常常采用的加强控制手段之一。这种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利用、相互得益的现象,本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这种恰当的利用对方功能的“必然”无论如何也推导不出“基础”之类的结论。相反,它更好的提醒大家内、外部审计的差别,协调好内外部审计之间的差别。 最后,“基础”地位的认识在

27、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副作用。有关文件规定,单位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之下,但业务上受上一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这是基础地位的具体化,应该说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完全一致的阶层的领导,同时为利益格局不完全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是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实际职能,结果把内部审计放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上,最终多数会偏向与从事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物质利益有关的一方,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再者,这种期望职能大于实际职能的做法,还会迫使企事业单位有意无意的削弱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从而在没有环境压力与经济主体内部动力基础上,成立一系列实效不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28、大大影响了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3.2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地位的定位在本章的第一节,对于人们通常认为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的错误观点进行了纠正,内部审计应该具有它独立的地位,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它处于企业的一定领域和一定层次,为既定审计目标发挥本身相应的职能。因此,与此相适应,我们只能强调,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组织的一部分,是一种管理控制,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负责,取消对它的“双重领导”。第4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设置4.1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4.1.1 股东主导型内部治理审计按照代理理论解释,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与所有者可能不同。在经营者控制公司经营权、信息不

29、对称的条件下,发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损害股东利益,鼓动开展治理审计是维护其利益的一种必然选择。股东会主导治理审计的前提是股东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以股东会为公司治理核心,由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委托审计人对董事、经营者责任审计,审计信息由审计人传递给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股东会主导下的内部治理审计是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开展的治理审计,包括监事会对董事会经营者开展财务活动和绩效审计等,检查评价其财务活动和绩效并向股东会报告;由董事会领导或授权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对经营者责任履行审计。 股东主导治理审计存在的问题:目前缺乏股东层面对董事会代理责任审计这一制度安排。美国COSC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结构中提出

30、独立审计师要调查控制环境,包含了对董事会调查了解,但并未要求将董事会作为一个特定的实体,对其代理责任和绩效进行审计或考核评价。在法律上、制度安排上如果缺乏对董事的代理责任审计,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容易受到损害。4.1.2 董事会主导的内部治理审计 股权分散的公司,股东会的控制力较弱,形成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董事会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和代表其他利益主体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上对股东会承担治理责任和管理责任,下对经营者代理责任审计。董事会主导治理审计的前提是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核心作用,董事会的职能到位,董事会与经营者权力制衡合理。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控制体系中,可供选择的治理审计途径

31、有: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设立专职财务董事定开展财务审计、授权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聘请独立审计师等。董事会主导的治理审计主要开展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等职能。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监督,还协助经营者加强控制、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制度,确立新的审计委托关系,通过内部审计实现对经营者再控制。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赋予审计部门较大的权利,可以对整个公司财务活动、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改善监控效果。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并授权其领导内部审计:由董事会决定财务总监人选,委派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

32、并对董事会负责。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审计控制。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必须与经营者主导的财务管理独立,这是实施审计控制的基本前提。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开展治理审计:大股东可以委派董事参与公司管理,开展审计监督;而小股东如何使限期治理权利,使各国法律界、学术界、实业界关注的问题。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形式行使公司治理权利的重要途径。审计委员会的类型有两种:一类是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另一类是由公司执行董事、管理人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两者在性质上不完全相同,前者是一种外部力量为主导的内部治理审计模式,后者是一种以内部力量为主导的内部治理审计模

33、式,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三个方面发挥功能。审计委员会于内部审计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内部审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促进经营者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能。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这种组织模式较为理想,在下面的第二节中将详细阐述原因。 英美等国资本市场发达,有较为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法律制度健全。上市公司股权分散,股东会作用有限,甚至流于形式。在单层治理结构下,不设监事会,而是在董事会设置各种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化治理。审计委员会普遍设置的委员会之一,其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在美国,大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首席执行官兼任董事长,经营者权力高度集中,公司治理属于“市场控制主导型”,董事会

34、所属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是一种外部力量为主导的治理审计模式。审计独立行使开展治理审计的基本保证,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增强了内部审计相对于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各国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不完全相同,但差异不大,一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财务报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具体工作有:对公司财务报告过程进行监督并审查财务报告;选择独立审计是: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与审计师讨论审计目的、范围和程序,并评价独立审计师工作及能力;对内部审计负责人考核、评价,直到内部审计,就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想董事对报告工作;评价财会人员能力,评价管理当局绩效。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目的是协助董

35、事会了解有关法律和公司内部审计等问题,提请董事把注意力集中到会计控制、审计控制和财务管理方面,是董事会审计控制功能得以发挥。在英美等国,总的趋势是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逐渐扩大。4.1.3 监事会主导的内部治理审计 德国股份公司以监事会为中心的治理机制,有两大特点:一是职工对公司监控的参与程度很高,人力资本在治理机制占有重要地位,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有机结合,使得公司决策比较公开,有利于对经营者监督。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结成长期契约关系,有助于保持长期合作,成为一种现实而又可行的共同治理模式;二是银行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或资金提供者,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监事会有权聘任或解聘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

36、员,因而是由股东、公司职工真正行使监督与控制权的机构。 德国公司监事会是公司治理治理的中心,因而形成了以监事会为核心的治理审计模式。德国公司监事会的职责与日本以及我国监事会有明显不同,监事会下设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会对监事会负责。德国股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是公司股东、职工利益代表,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具有任免执行董事会成员和主席的权利;监督执行董事会成员是否按照公司章程行使经营权;对资本增减、筹资与投资等重要财务事项进行决策;审核账簿、核对资产,并在必要时召开股东大会。在监事人选和监事会组成上,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监事、委派监事和职工监事组成,其中股东选举监事、职工监事在比例上有明确规定,监

37、事会主席由监事会成员选举。4.1.4 监事会与董事会相结合的内部治理审计第一种为监事会与专制董事相结合的治理审计监事会和董事会对经营者管理责任进行监督检查,这一治理审计模式在日本股份公司普遍采用。监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机关之一,其任务是审查董事所执行的职务,评价公司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是够妥当;关注内部控制,防止非法行为;加查信息披露,评价财会人员职能履行等。日本许多大公司治理模式为“主银行控制主导型”,银行作为公司大股东或债权人,对经营者监控起着主导作用。主银行通过公司往来帐户、短期信贷、商业伙伴关系等途径获得经营信息和会计信息。主银行作为公司的股东或债权人,常常派遣人员进入董事会(即财务董事)

38、。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职董事主要任务是检查公司财务状况,监控公司重组过程等。第二种为 监事会与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相结合治理审计在双层治理结构的法律框架内,公司内部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监事会对董事会负有监督职责。为了发挥董事会监控的功能,董事会中可以再设立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等,协助董事会开展专门工作。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并且相互制衡,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监事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监督相结合,无疑会增强监控力量。中国股份公司治理审计模式尚未成熟,可能的选择之一是监事审计与委员会审计相结合的模式。 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审计模式要求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进行合理分工、协调

39、,以避免机构重叠、工作重复。这一治理审计模式选择,主要是考虑法律法规的约束、公司治理的需要。4.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选择通过对于不同的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模式上看,最为科学、有效的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模式,在行政系统、经济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最佳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独立性和权威强弱取决于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反之就越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

40、,故在其领导下的内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其次,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的要求相一致。该准则在它的序言部分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它的职责”,而内部审计所要协助本组织的“管理成员”,是“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两方面成员的;内审机构是“根据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的,其宗旨、权利和责任的说明(章程),是“由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得到董事会认可的”。 最后,这种内审组织机构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职能的发挥。传统审计多强调和

41、偏重于内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内审的评价、和服务职能。从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和建设性功能的发挥,这同样也是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审机构开展审计业务,主要是发挥监督职能,作为行政工作内容,则承担评价、服务等职能,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职能发挥。致 谢本文在构思、研究、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程安林老师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自始至终地对我的构思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悉心指导,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程老师对我严格要求,使我真正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没有程老师的帮助,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篇论文的。同时,在此感谢贾政同学

42、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的指导,感谢苏坤在我的论文排版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同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老师、同学的多方面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 运输专业委员会课题组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 2002.5 2 鲍国明 试述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审计文摘 2004.83 安德鲁.D.钱伯斯著 陈华译 内部审计 中国财经出版4 审计 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 20045 赵丽君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广东审计 2001.12. 42436 孙丽虹 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建制构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7.70727 李维安 程新

43、生 公司治理审计探讨 中国审计2002.18 胡群 发展内审职能 规范现代企业管理, 内部审计2002.39 汤亚莉 刘星 景晓丽 内部审计模式探讨 ,重庆大学学报 2004.5 10杨海群 论内部控制 ,人大复印资料2003.2.611 李国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财政监察 200112王文彬 林钟高 论内部审计 , 审计文摘 1994.413申香华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 , 中华财会网 2002.1.29附录一Audito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You are a sole practitioner. You have several audit

44、clients, one of which needs advice on raising money for a new project. You have know the company for years and understand its business, strategy and people. You also know exactly how you would suggest that what the company needs is to talk to your competitor up road, and, risk losing your valued aud

45、it client to them? Unsurprisingly, most accountancy firms have chosen the first option at some point in their development, and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firms now offer business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advice. And while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regulations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have

46、 drive the Big Five accountancy firms into a frenzy of buying, selling and quibbling over the names of their consultancy arms, many of the UKs smaller accountancy firms are doing exactly the opposite.These days were offering much more in the way of consultancy and business advice, agrees Matthew Gray, a partner with Grant&Co, an accountancy firm in Gloucestershire. Were more business advisers than accountants sometimes; more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