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450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1、民族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理论界首先提出,并逐步形成体系的研究各民族经济问题的新型学科。它是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或者说,是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民族经济学就是把民族经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既是民族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 从经济方面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殊矛盾极其发展规律;研究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及特点、结构和规律性;研究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习惯、文化传统、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因素研究任务: 学科基本任务: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调查分析它们的

2、现实状况和特点,研究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具体表现形态、从而揭示出它们的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资本形成一词有时被用于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即在技能、教育及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形式1 资本与资本形成的含义:2 资本形成的来源:储蓄是资本形成的源泉(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蓄 外国官方储蓄、国外私人储蓄)3 资本形成的方式:政府财政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企业的资本积累 外资利用4 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资本形成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哈罗德-

3、多马增长模型、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大推进理论)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原因:储蓄水平低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较弱人力资本 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工资和薪金决定机制进行间接市场定价的,由后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与扩散等途径而获得的,能提高投资接受体的技能、学识、健康、道德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总和。人力资本是由后天通过耗费一定量的稀缺资源形成的,这种投资是为增加未来收益而进行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1 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定义:人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包含两个因素:个

4、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个人的生产能力和技能特征:依附性、无形性、外部性、递增性2 人力资本投资于形成: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营养健康投资和教育投资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营养健康投资益处:改善健康状况,提供身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对个人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技能;接受正规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增强;对研究开发投资可以通过外部的效果来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 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是教育投资:其回报率较高,而且越是贫困的国家,人力资本的社会收益率越高3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要启示:同样数量的资金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用物资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

5、献。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根源是人力资本1 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3 加快推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4 建立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人力资本配置 5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和政策 技术进步 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目前国内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制度设计主要通过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来完成国家的技术进步和赶超工作,

6、政府通过政策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的集聚来孵化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 技术与技术进步的意义:(技术含义、技术进步含义、技术进步获得方式)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技术进步可以不断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和提高现代技术装备水平,使得各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提高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使得投入生产中的原材料得以合理利用,生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经济品 技术进步能不断开发出新材料和新能源,能导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技术进步能促使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提高,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进步能使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改善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技术进步还可以通过改变资

7、本和劳动组合方式及程序来达到增加产出量的目的2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其贡献率大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增加的贡献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还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总体思路:一方面加强科技投入,科研基础建设和科技人力资源建设,从整体上提提高科技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民族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 2 促进战略:引进战略、提升战略、参与战略、公关战略、引智战略 3 基本原则:政策性、适用性、效益性、发展性、全面性、规范性4 实现途径: 政府扩大西部科技专项的设立范围,设立适合于西部特定地区的科技专项 民族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引进外资,学习借鉴

8、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消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以改变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在有条件的地方帮助民族地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采用和推广新兴技术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人员成长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抓紧时间培养一批既能在技术上拔尖,又能扎根本地的优秀人才队伍 3、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1 民

9、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生态环境脆弱区 难利用的土地面积广阔2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水资源短缺 草地退化3 民族地区贫困与环境恶性循环: 贫困与环境紧密相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贫困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才能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必须解决当地生计贫困问题,才能打破“贫困环境”恶性循环 实现“环境改善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是避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恶性循环再次出现的最终解决出路。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环境问题分析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1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

10、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 与全国差距仍然存在2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民族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高 民族地区单位产值排污量高3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环境问题原因解析: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输入”的后果(污染压力加大的表现) 政府部门的消极对待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型支柱产业重点集约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 鼓励发展污染小的轻工业 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实现环保制度的创新: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配置体系,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事业中 建立市场化的环保投融资体系,增加环保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利用价格调控,引导居民消费导向

11、3 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4 注重排污预防,加强排污监管5 配合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对策建议(1) 总体上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依靠老工业基地,改革现有产业结构,发展深加工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建立起来一批大型的重工业企业,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奠基石,充分利用其所占据的资源优势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以重工业为龙头,更新设备,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拓展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业。发挥重工业的波及效应,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西部民族地区不是孤立的区域,只有依托于现实所赋予的基础条件才能走自身发展的道路,与重工业发展

12、相联系的产业链选择是民族地区的总体选择。(2)根据各民族聚居点的特点,实施保护性政策,保护当地民族居民价值取向的所认可的生产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多聚居在比较落后偏远的地方,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保存相当完整,当他们所面对工业化中所出现的各种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时,他们并不能很快适应,而且还可能排斥,所以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关注这一事实,要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否定,针对那些适合当地民族生存的生产方式还要给予政策性保护。(3)培养区域发展增长极,点轴式发展,以点带面,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中也有一部分中心省会城市经济

13、基础较强,工业体系完整,人才结构合理,又有资源优势,可以将这部分城市作为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实行多极化开发,分段与整合相结合的方法。 把区域内各个板块的生产能力整合为区域竞争合力。大部分民族聚居地都是县级或县级以下的区域,要充分利用和周边城市的关系,利用城市的“扩散效应”,走产业链经济发展道路。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4)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匮乏。 在西部开发中首先要解决就是教育问题,要加强人才发展战略,普及中小学教育,培育民族地区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提高民

14、族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间平等。(5)循环经济与粗放型经济并行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据此,必须认识到资源、环境固然是有限的,但用来治理污染的经济资源本身也是有限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偏远地方,存在电脑科技等高新技术与刀耕火种相并存的状况,进行产业选择时,首先就要从当地人的生存状况出发,进行人福利最大化评价。在还在为满足生存与基本生活需要苦苦挣扎的地方发展粗放型经济也是可取的,而在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地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上述分析,民族地区适宜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正确的民族观下指导选择的,只有符合该区域各民族的发展需求,实现其历史阶段作为民族

15、中的基本元素“人”的福利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加入了人文理念的经济发展概念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针对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多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现实状况,引入正确的民族观,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4、特色经济战略 我国特色经济存在各地盲目发展的问题,部分地区特色正在丧失。我国各地在加快发展经济的目标下,各地的特色经济发展出现了盲目竞争、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跟风发展的问题。一是过度竞争,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

16、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促进我国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策略 根据发展特色经济的因素,针对我国特色经济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策略。发展特色经济要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要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在全国重点培育若干特色产业群。特色产业群不但可以通过绝对优势、比较

17、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产业区,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率,来增强区域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特色产业群具有本地化的产业氛围,这也是其它地区难以模仿的。因此,地方特色产业群,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需要大力加以发展和提倡。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特色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是以“需求约束”为特征的,所以特色产业是要接受市场经济考验的。另一方面,特色经济的产生是以资源要素结构、资源配置过程以及地缘文化等的差异和比较优势为前提的,必须以特色为基础,综上所述,一个区域的特色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加以选择。要不断挖掘特色和创新特色。任何区域发展特色经济都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 民族经

18、济学备考资料 现状,挖掘培植潜在特色产业,高起点引进技术,创造新的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也是创新经济,高起点开发新产业,也可以生成和不断创新特色经济特色旅游 特色旅游是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在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各类旅游形式正竞相发展。这其中以常规旅游为主要形式,而特色旅游亦在悄然兴起,并有蓬勃发展的势头特色旅游介绍特色旅游是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在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各类旅游形式正竞相发展。这其中以常规旅游为主要形式,而特色旅游亦在悄然兴起,并有蓬勃发展的势头。特色旅游的界定特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基础上的提高,是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

19、化,因此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动产品。“特色旅游”,这一概念,通常也被称为“专题旅游”、“专项旅游”和“特色旅游”等等。这里所说的特色旅游,是指为满足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定向开发组织的一种特色专题旅游活动。根据特色旅游的开展及实际操作经验的性质判断,它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相比较,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在特质。1、在旅游消费价值取向上,特色旅游者侧重于自主性、个性化、目的性,而观光旅游侧重于对外在景观的感知,度假旅游侧重于休闲性和享受性。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2、特色旅游的体验方式强调精神和体魄的因素,旅游者在运动中感知外部世界,在冒险或面对全新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旅游者本身对

20、行程的组织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3、特色旅游的手段和途径,是借助人力运作(徒步、狩猎、登山、驼队、自行车旅游)和自驾机动车运作(汽车、摩托车、其它机动运输工具)。4. 特色旅游的路线和区域具有较大的特殊性。连续旅游跨度大、时间长,旅游目的地复合化是特色旅游的突出特征。特色旅游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浓烈的原始 自然性,旅行经过的地区通常是边(边疆)、古(有悠久文明史)、荒(沙漠、人迹罕到之处)、奇(有奇特的地形地貌特征)、险(高山、峻岭、险地、恶水)、 少(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区。由此而组成的旅游线路和项目,对旅游者具有新鲜感、刺激感和探险性。5.参与特色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一般具有冒险精神和耐

21、受艰苦条件的体魄,一般选择志同道合的人作为旅伴。其内部有共同的文化准则。6.特色旅游的产品内涵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特色旅游在开发时具有的特殊审美情趣和特点会逐渐显现。其内涵也因各国的条件而不同,如汽车旅游在欧洲相当普遍。7、根据中国的国情,特色旅游一般使用非常规的交通旅游形式,有时要经过非开放区,因此在政策上属于需要特别审批的产品。特色旅游的特征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规模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阶段,度假旅游产品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特色旅游则刚刚处于早期开发的阶段。从实际操作或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特色 旅游有别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项目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

22、环境的原始自然性,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新奇探险性,旅游形式的自主参与性。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 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的人口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的独特性,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的纯自然原始 状态保留得较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人文化模式的异文化;第 三,是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色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和

23、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 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特色旅游的第二个特征,是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新奇性、探险性。所谓新奇性,是指项目和线路设计,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相结合的巧妙构思,视角新颖,能够突出一两个具有独特特征的主题。特色旅游的第三个特征是其旅游形式的自主参与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所设计的许多项目,应该给旅游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另一方面,又留有许多让旅游者自主参与的余地。特色旅游的功能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如果说常规旅游产品是旅游超市中的大众商品,那么特色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超市中的专卖商品、新潮商品和精品。正是特色旅游这种专卖商品和精品的不断涌现,促进 了旅游产品的升

24、级换代,促进了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人们注重自身价值的开发,旅游者审美层次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特色旅游这种产品呈现出 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旅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越发充分地表现出来。1.产品功能。旅游业的发展一般遵循着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色旅游的不断深化开发的产品系列过程,在观光产品大规模发展,度假产品开始占一席之地的基础上,特色旅游的发展就成为必然。特色旅游产品的发展,可满足有特殊偏好的旅游者的需求,同时与常规旅游产品不同,在产品开发系列上,特色旅游属于先导 性产品,对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有着示范和引导的功能。在旅游产业的链条中,旅游产品是连接经营者与旅游者的媒介,经营者要

25、靠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旅游者通 过旅游产品实现消费愿望,旅游产品是提高旅游产业水平的纽带和桥梁之一。特色旅游所具有的在产业结构中的先导性和牵引力,显示了它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加大特色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力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业将会因此而受益。2、经济功能。经营常规旅游虽然轻车熟路,但多属于买方型产品,团队利润较薄,也不利于参与国际大旅游市场的竞争。而特色旅游虽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但是它的独占性和内在价值决定了它同样是一种高附加 值的旅游产品,可以给经营者、开发者以较高的回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仅是旅行社参与竞争的有效手段,提高整体旅游消费水平的增加,刺激国家旅游外汇收入 的增长

26、,对产品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的独占程度比常规旅游产品高得多,它将成为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的原因之一。目前特色旅游的经济功能已为旅游界广泛注视。3. 引导功能。这里指的是在旅游观念上所起的展示和引导作用。特色旅游构成要素多,组织产品需要发挥想象力和艺术家般的眼光,因此对其它常规旅游产品具有示范 性的功能。特色旅游的开展,有益于常规旅游产品升级换代。这是因为,一方面,特色旅游消费特征特别强调发挥旅游者的能动性、主导性、参与性,强烈的现场感 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属于“消费者主导型”产品,而常规旅游尽管也要考虑旅游者的需求,但本质上是“生产者主导型”产品。另一方面,特色旅游的消费 特征反映了现代旅

27、游者的消费倾向和潜在需求,其组织方式、运作形态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在组织常规旅游产品时有借鉴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色旅游对其它旅 游活动可以发挥影响,其作用机制与赛车运动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开发更好的汽车技术是相似的。4、宣传功能。相当部分的特色旅游活动, 如跨越欧亚的汽车旅游或攀登高山峻岭的登山旅游,由于其艰巨性、冒险性、刺激性,通常都会引起公众和新闻媒介的关注,社会名流或政要也多参加此类活动的仪 式,因此,对潜在的旅游者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宣传机会,对海外公众来讲是了解民俗风情、山水风光的极好机会。特色旅游活动受公众瞩目,是舆论兴奋点,实际 上为旅游业作了不花钱的广告。特别是一些特色旅游活动经

28、过边远和可进入性较差的地区,对于边远地区的宣传效益,即展示边远地区的文化,引起各界的关注,提 供向当地人民导入旅游文化的机会,在这些方面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从以上的角度出发,特色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是仅由其直接经济效 益决定的,而是由其对旅游产品的完善功能、催化功能、引导功能、区域旅游形象的宣传功能决定的。在旅游业实现加速发展的战略中,应充分重视特色旅游在旅游 产业结构中的先导作用,使旅游业的形象更为丰满,对海内外旅游考更有吸引力,在旅游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特色旅游的开发对特色旅游的开发战略研究,涉及特色旅游的政策与决策、特色旅游资源与市场、特色旅游项目与线路设计、特色旅

29、游实施操作与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问题。在此就特色旅游的组织实施问题进行讨论。1. 线路的设计。特色旅游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备旅游对象的独特新奇性与旅游方式的特殊性相结合的特征。2、行程的控制。由于特色旅游的特殊性,其旅游的相关环境及有关条件必然不同于常规旅游,因而在操作及旅游的实施控制上比常规旅游要复杂和困难,同时旅游风险性 也比常规旅游大。3.规范化管理。特色旅游活动通常是由若干特殊旅游点、特殊地域单元通过线路组合起来的综合性产品,管理工作的协调和各点之间业务操作的衔接,均要求达到较高的水平。4、协调机制。特色旅游业务的开展目前没有大多的实践经 验可惜鉴,是以对现存的各种可能性因素的挖掘和组合

30、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复杂性。经营者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直接面对各种各样 的矛盾,需要军事、交通、海关、外交、宗教、文化甚至一些特定自然人等等的支持和帮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助。怎样才能用制度或政策为经营者打开方便之门,并规范各方面的行为, 形成规范性的运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障碍,这单靠经营者的自发性行为是不够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如果能考虑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加以指导或帮助解决矛 盾和困难,必然会增强经营者对开发特色旅游的信心。5、队伍的专业化。从事特色旅游作业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接待质量,而接待质量不仅关系到能否获得完善的经营效益,而且关系到特色旅游产品的寿命。特

31、色旅游接待不同于常规旅游接待就表现在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操作规律和方式更具有专门性,这就需要经营者的产品开发部门与接待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相 对稳定的接待班子。从事特色旅游的相关人员如外联、计调、导游、司机等,都必须具备丰富的特色旅游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从事该项业务的旅行社,应培养 和拥有一支自然、历史知识丰富,能吃苦耐劳,国家安全意识强,熟悉民俗民风,能严格执行民族政策,有志于特色旅游的专业队伍。总之,特色旅游的发展在全世界以及我国尚属初创时期,其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确立特色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对开发我国极其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市场,招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向

32、纵深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5、扶贫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第一,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第二,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第三,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经历阶段阶段一,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变农村面貌

33、,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阶段二,个案型的扶贫阶段。1978年以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阶段三,社区型的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1983年起,国家在继续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同时,投入更大力量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开发。在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各有关部门、机关、团体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这是社会主

34、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政策调整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 第二次调整是在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个。 第三次调整发生在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时年出台,纲要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以

35、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下一阶段。 标准扶贫对象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大多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线。中国的贫困线主要以是否达到温饱为标准来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1985年农民的消费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币以下者为贫困型。以后各地实行的标准有些上升为 200元,有的发达地区多至1000元。列入贫困线 扶贫标准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

36、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标准变化2007年,按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785元,按低收入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统一为年人均收

37、入低于1067元。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标准偏低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仍被视作偏低。对于中国贫困标准长期偏低的原因,有学者分析认为:一是1986年刚开始扶贫时,中国贫困人口规模大而政府财力低,标准定低一点,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扶持的人身上;二是担心调高贫困标准导致贫困人口数量增加,会引起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中国政府越扶贫贫困人口越多。方式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

38、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6、边境贸易边境贸易包括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其中边民互市贸易指边境地区边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者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管理形式根据中国开展边境贸易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行规则,目前对中国边境贸易按以下两种形式进行管理

39、: (一)边民互市贸易,系指边境地区边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边民互市贸易由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统一制定管理办法,由各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二)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的贸易活动。边境地区已开展的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今后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有关政策。边境

40、小额贸易的管理办法由外经贸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税收问题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商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由海关总署据此调整有关监管规定。 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通过指定边境口岸进口原产于毗领国家的商品,除烟、酒、化妆品以及国家规定必须照章征税的其他商品外,“九五”前3年(1996年至1998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进出口管理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经营权,根据外经贸部统一规定的经营资格、条件以及在核定的企业总数内,由各边境省、自治区自行审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名录须报外经贸部核准,并抄报国

41、务院有关部门备案。未按规定批准并报备案的企业,一律不得经营边境小额贸易。开展边境小额贸易原则上不受贸易方式和经营分工限制。允许边境省自治区各指定1至2家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通过指定边境口岸,经营向中国陆地边境毗邻国家出口边境地区自产的国家指定公司联合统一经营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的商品,以及进口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经营企业名单需报经外经贸部核准。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凡出口国家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出口商品,除实行全国统一招标、统一联合经营的商品和军民通用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外,可免领配额、许可证,但要接受外经贸部和国家计委的宏观管理。在外经贸部切块下达的指标内,海关凭企业出口合同和各边境

42、省、自治区外经贸管理部门下达的文件验放。商品管理边境地区经外经贸部批准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企业(以下简称边境地区外经企业),通过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经济合作进口的商品,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税收政策。其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下换回的物资可随项目进境,不受经营分工的限制。边境地区外经企业与毗邻国家劳务合作及工程承包项下带出的设备材料和劳务人员自用的生活用品,在合理范围内,不受出口配额和经营分工的限制,并免领出口许可证。对边境地区外经企业与边境地区毗邻国家经济技术合作项下进出口的商品,海关凭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验放,具体管理办法由外经贸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制定下达。贸易管理各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

43、府要按照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指定边境贸易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本省、自治区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领导与管理,促进边境贸易健康发展。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的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有关规定,抓紧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积极支持边境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外经贸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全国性的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政策及宏观管理措施。海关在加强服务的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保证边境贸易政策的执行。人民币国际化在既定的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下,究竟应当从哪个角度切入,来推进这一进程?目前看来,人民币不太可能如同美元一样在二战之后依靠国际协议成为国际货币,

44、也不太可能象日元一样在日本强大的国际贸易优势支持下迅速推进国际化。反观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人民币作为财富储备、国际借贷货币的功能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之前发挥的余地并不大,目前所讨论的人民币国际化,基本上局限在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完成结算功能。或者说,到目前为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还是边境贸易。 7、防灾减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带着相关疑问,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问:目前已有“

45、国际减灾日”,国家为什么还要设立“防灾减灾日”?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答: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

46、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问:“防灾减灾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 答:今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近日,国家减灾委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二是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 民族经济学备考资料 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

47、救、转移安置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问:为什么“防灾减灾日”期间要在学校开展一次专题教育活动呢? 答: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个孩子,将影响一个家庭,因此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借助这项专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进一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问:请谈谈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答: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动员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二是地方各级协调机制尚不够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还需进一步健全。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