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精简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精简版)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在共和国发展史上,黑龙江省曾拥有耕地数量、石油产量、森林面积和粮食产量居于全国第一的地位。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曾经创造过经济总量居于全国前五的辉煌。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黑龙江省负重前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的五年间,新一届省委班子大兴调查之风,果断确立了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和幸福“五个龙江”建设的宏伟目标,重点发展面向未来、富民强省的“十大重点产业”,助推黑龙江省闯出了一条具有北疆优势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路。黑龙江省这块富饶大美的
2、神奇土地,开始步入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快车道”。 十大亮点 近十年,特别是2016年中央确定新的黑龙江省委班子后的五年间,省委在深入调查基础上,确立了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和幸福“五个龙江”建设的宏伟目标,重点发展面向未来、富民强省的“十大重点产业”,助推黑龙江省闯出了一条具有北疆优势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路,开始步入了重振雄风的“快车道”,呈现出“十超”全国平均水平的诸多亮点。 亮点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GDP可达1.4万亿元以上,将比2002年(3637亿元)增加3倍,比2016年(7
3、104亿元)增加一倍,基本做到了“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在世界经济增幅下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GDP增幅仍将达到10以上,连续五年平均增幅达到12左右,高于全国GDP增幅两个百分点以上。在全省石油、煤炭、森工三大行业处于资源衰减、产量只减不增的困难情况下,能够逆转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中“死面多”、“活面少”和所有制结构上“国有多”、“非公少”的被动局面,实现较快增长实属不易,能够扭转黑龙江省经济增速长期滞后的被动局面更是弥足珍贵。 亮点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将由2002年的1055亿元增加到近万亿元,增加9倍(比2016
4、年增长3倍),将明显高于同期全国0.4倍。特别是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将由2864亿元增加到近万亿元,五年年均递增30%(增长3.5倍),超过全国同期年均增幅近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增长(预计2.7倍)0.8倍,跻身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最快省份行列。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将分别由十年和五年前的22位和20位提升到18位。这说明实施跨越赶超、投资带动战略大见成效,对于黑龙江省发展至关重要。 亮点三: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的经济结构将发生喜人变化,同2002年相比,轻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分别由不足14、30和5增加到26
5、、42和12%以上;同2016年相比,分别增加14个、22个和6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资源城市的非煤、非林和非油产业比重将分别由30、32和15提高到70、80和55左右;全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由32.4%提升到36.5。这表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实现了战略升级。轻工业、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大幅提升,代表了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体现了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后发优势。特别是资源城市的替代产业异军突起,明显破解了黑龙江省长期受制于资源衰退的低效益、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标志着黑龙江省已经开始摆脱“资源依赖症”的束缚,经济已经步入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健康轨道。 亮点四:粮食总产量的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
6、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将由2002年的588亿斤增加到1250亿斤,十年翻了一番,粮食产量占据全国1/10以上,全省粮食增产近660亿斤,占全国同期增产(2600亿斤)约1/4,高于全国同期粮食总产增幅70%。其中近五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就增加450多亿斤,平均每年增产90亿斤(预计2016年当年增产超百亿斤),既创造中国之最,也堪称世界奇迹。黑龙江省2016年的粮食产量,可以供养中国1/10的人口1.34亿人,一年可调出省外的粮食能够供养中国一亿人口,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大粮仓”、最可信赖的“中国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独一无二的重大贡献。
7、 亮点五:森林蓄积总量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森林蓄积总量可增加到17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十年中主动减产少消耗森林资源、新增森林蓄积量达到3亿立方米,黑龙江省森林蓄积总量由占全国11提升到12。按国际惯例和中国林业科学院的计算方法,黑龙江省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净化环境与生物保护等6个方面公益效能的生态服务总值至少应为1.2万亿元,森林年创绿色GDP与黑龙江省创造的物质GDP基本等量齐观,其中近五年森林蓄积量增加近两亿立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标志着黑龙江省森林资源10年前处于衰减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也意味着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
8、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亮点六:高速公路建设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达4300公里以上,比2002年(413公里)增长10倍,高于全国同期增幅近3倍。其中近五年建成高速公路约3300公里,相当于过去20多年高速公路建设的3倍。由此改写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由全国下游水平跃居上游水平:使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的黑龙江省基本上做到了“朝发夕至”,成倍缩短了地区的“距离”,有效扩大了经济发展的“半径”,基本打通了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初步消除了流通不畅的“梗阻”,显著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这为黑龙江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向
9、国家提供更多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战略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亮点七:非公经济发展提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02年(29%)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国同期比重提高幅度约20个百分点。这既表明了最早进入、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黑龙江省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非公经济在过去十年尤其是近五年间有了长足的进步,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了历史性的改进,也说明黑龙江省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之大,明显超过了全国同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这对以往国有经济比重最大的黑龙江省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不仅有效增强了经济的内生活力,大幅提升了跨越发展
10、的动力,也明显提升了经济面向市场的能力。 亮点八:经济外向程度扩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00亿美元,比2002年(43亿美元)多近10倍,经济外向度也将由不足10提高到约2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同期(43提升到47)6个百分点。尤其是2016年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将由2002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00亿美元以上,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2016年预计900亿美元)的1/5以上,将继续成为中国对俄贸易的第一大省,沿边开放的第一大省。这不仅标志着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对俄开放的“桥头堡”、“枢纽站”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作为国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11、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保障区域的优势地位明显提升,也体现了黑龙江省连续五年推进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出口加工区”大见成效,黑龙江省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亮点九:城乡住房建设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黑龙江省果断决策、积极争取把国家原本仅在煤矿城市实施的棚户区改造补贴政策扩大到森工和农垦两条战线,举全省之力连续三年实施约占全国110的保障房和棚户区、泥草房改建会战(2016年底统计,尚有“三棚一草”2.43亿平方米),2016年以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与泥草房、棚户区改造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3000亿元,新建住房超过2亿平方米,预计到2016年底,将有1000多万人口4
12、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上设计合理、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房屋,实现几代人破房换好房、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的夙愿。预计到2016年底,全省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将由2002年的18.8和19.3平方米增加到27.5和26平方米,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尤其是垦区、林区经过三年会战,住房建设相当于过去的6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一举超过了全国发达地区,从而使地处北纬43o53o高寒地区的黑龙江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暖心工程”的光和热。 亮点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中央政策好,全省人努力,加之天帮忙,特别是黑龙江省秉承“顾全大局、多做贡献”的优良传统,牢记胡锦涛同志关于“真
13、正使黑龙江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的期望,以及温家宝同志关于“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的嘱托,坚持以国家和全局利益为重,科技兴农、政策惠农、投资强农多措并举,推动了全省农业超常发展,支持了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预计2016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由2002年的2405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实现绝对额增加2.6倍,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0,绝对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0元左右,预示着农民收入率先达到了全国发达地区的水平。特别重要的是农业发展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包袱”,而是成为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的一大财富。近10年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将由2002年的1
14、1.5提升到2016年的13.5,呈现出农业持续性大发展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堪称奇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预计2016年黑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万元和9000元,城乡差距不足21,比全国(3.31)低1.3倍,堪称中国缩小城乡差别的“排头兵”。 六大举措 黑龙江省来之不易的加快崛起,值得期待的重振雄风,创造了令人振奋的发展奇迹,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 高谋远略,闯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2016年以来,新一届省委适时理清了黑龙江省科学发展的创新思路,鲜明提出并成功推进了“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举措,着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闯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具有地
15、方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超前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奠定了龙江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挺起了龙江崛起的脊梁支柱,增添了龙江发展的强劲动力,体现了黑龙江省科学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已经成为引领黑龙江省科学发展的一面“鲜红旗帜”,驱动黑龙江省跨越发展的一组“强大引擎”。沿着这条科学发展的道路走下去,在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和幸福龙江上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果断决策,找到了破解体制性矛盾的条块共赢之路 实现了“四超四带”:一是超常发展大农垦带动全省大发展。不仅强力推进“垦地”共建,
16、支持垦区带动地方城镇化,还通过助推代耕、代种和代收“三代”等形式,让农垦富余的大农机、大科技找到了在四倍于“主体垦区”全省农村“影子垦区”1.6亿亩田野上发挥威力的“巨大舞台”。由此黑龙江垦区自身也得到了更大发展,预计2016年北大荒集团粮食产量(437亿斤)相当于一个中上等的省份,营业收入(1300亿元)有望实现跻身世界500强的大跨越。二是超常发展大森工带动全省大发展。近五年黑龙江省配套加国家投入约百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森工林区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加之投资数百亿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每年因此净增森林蓄积量约4000万立方米,带动了森工林区由“一木擎天”到“多业并举”的发展
17、方式根本转变,实现了非林非木产业“成为主角”的华丽转身。三是超常发展大旅游带动全省大发展。预计2016年底,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将由2016年的429亿元提升到1300亿元左右,有效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四是超常发展大交通带动全省大发展。近五年间,黑龙江省拿出超千亿元资金发展大交通,根本改变了高速公路里程过少、铁路民航建设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由此带动了经济发展环境的明显改善。“四超四带”有效突破了黑龙江省历史上长期条块分割的“藩篱壁垒”,成功调动了条块共建、合作共赢的积极性,强力助推了领先领跑黑龙江省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典型示范效应和全面带动作用。 精心谋划,推进了发挥地缘优势的城
18、市化引领之路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注重立足发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四大城市(简称“四城”)同居一条“黄金”产业带、交通带、经济带上的“地缘优势”,把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点放在重点打造四大中心城市上,通过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着力布局“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向“四城”集聚,立足全省遴选优秀干部到“四城”任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建设向“四城”倾斜,以及省市共建中心城市、联合打造旅游名镇为“四城”添彩等重大举措,有效提升了“四城”加快“龙脉崛起”的速度。2016年同2016年相比,“四城”GDP将由4200多亿元提升到1.1万亿元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由不足74提高到80
19、以上。“四城”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将分别提高2、3、1和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74提高到80左右。这些数据表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抓“黄金产业带”崛起、实施中心城市带动的决策已经大见成效,强劲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靠大联强,开辟了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之路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于中央企业大省的省情实际,立足于吸引更多央企参与做优做大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份额,针对以往央企投资不足、发展不快的突出问题,黑龙江省大手笔筹谋强化省部合作,强力吸引央企投资,先后多次走出去、请进来,与“央企”协商共谋合作发展大计。2016、2016两年签约中央企业在黑龙江省投资总额突破5000
20、亿元。这比央企近10年在黑龙江省实际投资总额还多2000多亿元。随着央企承诺投资加快落实到位,已经为资源优势明显、工业基础坚实、能源供给充裕、地缘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黑龙江省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力。黑龙江省这块科学发展的“热土”,正在同拥有数十万亿元资产的央企更多“联姻”,连台上演更多特大型企业投资发展的“大戏”,初步形成了省部合作发展、央地互利共赢的崭新格局,有效助力助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文化助推,打开了提升文化底蕴内涵的创意创新之路 其主要标志:既在于近五年省委精心组织文化发展的大调研、大落实果断决策推出全省文化大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在于全省仅财政性文
21、化事业费投入超过以往10年总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既在于近五年文化产业成为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也在于找到了支撑全省文化大发展的战略支点闯出了用城市大开发带动文化大发展的新鲜路径;既在于各级领导已经充分认识黑龙江是文化资源富集之省,也在于全省上下都致力于作好建设边疆文化强省的宏大文章彰显了文化发展大手笔、大项目的纷呈亮点;既在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前台“有声有色”,也在于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戏幕后“紧锣密鼓”旨在深度挖掘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工程已正式启动。预计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由2016年的1.5提升到2.8,标志着黑龙江省文化发展开始跨入发展的最
22、好时期,也预示着文化发展与经济运行出现了良性互动的崭新格局。 以德为先,走出了用理论、精神和事业造就干部之路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突出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亲自提议举办“龙江发展讲坛”,带头为全省党员干部作了多场专题报告,提高了各级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增强了转作风、抓实干的主动性。二是注重用优秀精神激励干部。既大力弘扬黑龙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又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活动,激励黑龙江人不断攀登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台阶。三是注重用伟大实践锻造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特别注重在实践科学发展观、
23、推进跨越发展的工作中锻炼干部,在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的先进地区发现干部,在“创业、创新、创优”的伟大实践中选拔干部,锻造成长并及时起用了大批优秀干部去创造科学发展的更大业绩。四是注重用率先垂范引领干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带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也由此带出了一批奋发进取的优秀干部,闯出了一条更加符合省情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 黑龙江省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科学发展观植根黑土地带来的根本性变化,黑龙江省经济的重新崛起,是实体经济的战略性崛起。它预示着黑龙江省这个共和国版图上酷似天鹅的省份,必将在已经闯出符合省情实际与科学发展要求的广阔天地里展翅腾飞,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下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