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718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由于绿色壁垒的环保效应,其在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未来不仅不会被削弱,相反会被日益强化。现阶段,在贸易与环境的矛盾下,绿色贸易壁垒己成为非关税壁垒中的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之一的西部地区必定要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受到重大影响。而专门针对西部这一特定区域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的研究是少之又少。随着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西部地区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

2、文系统的介绍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成因、特点、表现形式等。然后结合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并通过一些案例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后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 绿色壁垒 西部地区 影响 措施ABSTRACTGreen Barrier as a new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has now been adopted by most countries. As a result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green barriers, and its increasingly popular concept i

3、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only the future will not be weakened, but will be increasingly enhanced. At this stage,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e and environment, the green non-tariff barriers to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trade policy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ecoming incre

4、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export trad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growing. As one of Chinas three major economic regions of the western region must b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nd specifically for the western region on how to deal with this part

5、icular study of green barriers is extremely rare. With the green barriers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export trade growing, research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western region to the green barriers in the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win will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6、this paper, the system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de barrier, ca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and through a number of case studies of green barriers on the impact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se

7、effects last for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barriers the western region the impact of measures 目录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1)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念.(2)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2)(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3)1.绿色关税(3)2.绿色补贴(3)3.绿色技术标准(3)4.绿色标志制度(3)5.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3)6.绿色包装制度(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4)1.内在的隐蔽性(4)2.较大的灵活性(4)3.较强的技术性(5)4.一定的歧

8、视性(5)5.影响的严重性(6)6.形式的多样性(6)7.争议性大(6) 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7)(一)“中国西部”的界定(7)(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在全国的地位(7) 三、西部地区遭遇“绿色壁垒”的实例(9)(一)云南茶叶遭遇“绿色壁垒”(9)(二)新疆番茄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10)(三)陕西延安苹果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11) 四、对西部地区的不利影响分析(12)(一)削弱西部出口产品的竞争力(12)(二)限制了西部产品出口市场范围(13)(三)造成市场连锁反应(13) 五、西部地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13)(一)政府应对措施(13)1.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经济观念(1

9、4)2.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15)3.大力扶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16)4.鼓励绿色科技创新(16)5.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17)(二)企业应对措施(18)1.树立企业环境价值观(18)2.推行企业清洁生产(19)3.实施绿色营销策略(20)4.建立绿色核算制度(20)5.积极主动获得绿色标志认证(21)参考文献(22)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增强,传统的关税壁垒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它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断花样翻新。同时世界各国不断在WTO框架下寻找新的贸易保护工具。而绿色壁垒由于其隐蔽性较强、透明

10、度较低、实施效果较好成为新型贸易壁垒。(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绿色技术壁垒,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具体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某些进口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它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以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广义的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狭义的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二)绿色贸易壁垒

11、产生的背景 由于人类长期的物质利益驱动,一味地发展生产,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致使自然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在欧洲,有6500万平方米的森林遭到酸雨的危害,雨水的酸度每年增加10%,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加严重;1920年以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增强,海平面不断升高;大量废水倾入江河湖泊,严重危害水生物资源和人体的健康,目前有四分之一的病患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世界35%以上的土地面积已经荒漠化或正在遭此威胁,每天约有两千平方米肥沃农田被沙漠吞没。而2005年11月在中国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再一次敲响的世界环保的警钟。绿色壁垒对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面对

12、着惨遭破坏和污染的生态环境,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减污,节能,合理利用资源成为新的国际焦点,许多国家把环境保护纳为经济发展战略任务之一,纷纷制定关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决策者们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对贸易领域实施管制,来限制破坏环境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力争把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然而,这些环保措施却被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的优势,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而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成为了变相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 (三)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尽管绿色贸易壁

13、垒的发展只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但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其涉及的范围与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目前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绿色关税绿色关税又称环境税是绿色贸易壁垒初期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关税,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2绿色补贴绿色补贴,又称环境补贴,是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采取干预政策,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由于污染治理费用通常十分高昂,导致一些企业难以承受此类开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政府有时不得不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14、这类补贴的方式主要包括;专项补贴、使用环境保护基金、低息优惠贷款等等。3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发达国家凭借技术的先进,通过立法等手段,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落后,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使其产品无法进入发达国家市场。4.绿色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包装上的图案,用以表明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均无损害。5.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建立了严格的动植物、食品检疫制度。

15、6.绿色包装制度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产品整体包装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对任何生物没有危害或有较小危害的环保包装。绿色包装是一种“高成本”的包装,它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需要研制开发绿色安全的包装材料以替代传统的包装材料。因此绿色包装同样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某种制约,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个组成部分。(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1.内在的隐蔽性任何一种形式的绿色壁垒都是以保护环境为借口的,世界贸易组织目前虽然没有专门的环保协定,世贸组织众多协定中含有大量有关绿色条款,与其他的非关税壁垒不同,有关的国际贸易立法并没有在法律上对他

16、加以明确禁止,非但如此,WTO规则体系中的“环境保护例外条款”和以此为基础所制定的多边协定,都成了绿色壁垒的挡箭牌,所以绿色壁垒在名义上是合理和合法的。这些名义上的合法性和理论上的合理性,使其更具隐蔽性。2.较大的灵活性由于各国的环保标准不统一,因此可选择的余地大。GATT/WTO采用一揽子接受的方式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却没有对与贸易有关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确定标准。它笼统地规定各缔约方应互相尊重环保,并不要求各国的环境措施和标准完全统一。由于发达国家通常采用较高的环境标准,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因为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对低只能采用较低的环境标准。这就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

17、,形成变相的贸易限制,歪曲了GATT/WTO保护自由贸易的宗旨。另外,世贸组织建议各国环保措施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由于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而不能有效地参与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就使国际标准大大有利于发达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企业大多难以达标,从而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3.较强的技术性由于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涉及许多技术性因素,且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检验,技术性较强。例如日本的食品卫生法、新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规定对来自境外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类等实行严格的检疫、防疫制度,使国外农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目前

18、,欧盟针对各种进口产品制定的详细技术标准达10万多个,从不同层面影响外来商品。如对肉类食品进口,不但要求检验农药的残留量,还要求检验出口国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甚至对工作间温度、肉制品配方及容器、包装等都进行严格规定。4.一定的歧视性有些发达国家往往凭借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尖端技术,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利用环境制度,根据本国和他国的具体贸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段,使进口商品在运输、销售、分配或使用等方面所享受的待遇低于本国产品,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给与歧视性待遇;一种是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环保标准。这种歧视的做法明显违背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如欧盟除执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19、的标准外,还执行欧盟标准组织和各成员国自己制定的有关标准。这样他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为设置贸易壁垒提供了天然条件。5.影响的严重性绿色壁垒一旦生效,有效地限制了商品的进口,对出口国经济发展、就业、国际收支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效应往往比关税壁垒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钟措施往往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另一个国家,产生连锁反应。法规目标壁垒数量贸易影响估计(百万美元)平均每一壁垒的贸易影响(百万美元)植物健康2602516.7917.02动物健康86882食品安全2288.00自然环境0.51总计4424.73表1美国农产品、食品出口受技术壁垒影响情况6.形式的多样性各发达国家往往根据本国

20、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环保要求、技术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形式等因素制定环保标准、环保制度和相关法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际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性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天上到地上,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流体,从流体到大气,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种类繁多,范围和标准都不统一。7.争议性大由于绿色壁垒涉及面广、灵活性高、技术性强,隐蔽性和合法性交织在一起,结果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往往产生分歧,难于协调,易引起争议。目前绿色壁垒己经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一般的商品贸易大战正在逐步被绿色壁垒大战所代替。二

21、、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一)“中国西部”的界定1985年,中央在制定“七五规划”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其中西部包括宁夏、陕西、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贵州和云南9个省区(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1999年,中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将内蒙古和广西纳入西部范围,至此,西部地区就包括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在全国的地位自2000年至2006年,从纵向的角度看,虽然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但从动态横向比较的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在全国三大地区中对外贸易所占份额最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贸易规模在相

22、对萎缩,这说明西部与其他地区在外贸规模方面的差距正在加大。20002006年间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在全国三大地区中处于最低、最落后的地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6)数据计算所得。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横向比较,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额自2002年起增速较快,且绝对数额有较大增长。但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在全国外贸额中所占比重却并没有增加,相反,与1998年相比,2005年反而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05年的全国外贸额是1998年的4.4倍,而2005年西部地区的外贸额仅是1998年的2.8倍。从这一系列的数据我们看到一个现

23、状:近几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更是差距甚大。而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686.7万平方公里和3.69亿人口,各占全国的71.5%和28.8%,与多个国家接壤,矿产、能源、旅游和土地等资源也十分丰富,2005年其外贸总额却只占到全国的3.2%,连上海市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况且在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这个比例却不升反降。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因此,通过对外贸易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缩小地区差距,已成为中国改

24、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遭受的绿色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中国对外贸易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主要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绿色贸易壁垒使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缩小,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下降,这对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2004年及2005年外贸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外贸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美国、欧盟、中亚五国等国家。日本、美国、欧盟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其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正从环保立法进入环保执法阶段。由于这些国家依据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通常会实施某种强制性的、不合理的或者是限制进口的双重标准。三、

25、西部地区遭遇“绿色壁垒”的实例 (一)云南茶叶遭遇“绿色壁垒”云南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和对外出口的历史,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由于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一直以来,茶叶都是云南的传统产业,云南的茶叶出口量在全国茶叶出口总量中也占较大优势。然而,自1998年以来,云南茶叶出口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茶叶年出口额的降幅达60%。若以我国遭遇欧盟绿色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出口减少量的平均值推算,2004-2007年三年间,云南平均每年因绿色贸易壁垒少出口茶叶约870吨,损失茶叶贸易额达200多万美元。近年来,欧盟不断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并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

26、在境内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及销售的农药有62个品种。使用这些农药的农产品,在出口欧盟时,频频遭到退货或销毁。除欧盟外,日本也将于2006年5月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对茶叶农药残留限制也有明显变化,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百万分之,是农业生产活动中防治病虫及根外追肥时对用量极少的农药或肥料进行稀释时所表示的使用浓度单位),大大增加了茶叶农药被检出的概率。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固然有其自身原因,如农药残留超标、有害菌含量超标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正待遇,对从各类不同水平国

27、家进口的商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欧盟和日本刻意给中国茶叶出口设置“绿色壁垒”,使中国茶叶出口全面下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二)新疆番茄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新疆番茄酱因地缘优势形成了红色素高、品质好、无污染等特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品质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新疆番茄酱已占世界同类产品总销售量的近二成,一跃成为新疆大宗出口产品,是“红色产业链”的重中之重。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出口到菲律宾、韩国、沙特、斯里兰卡等国的番茄酱均被要求出具非转基因证书;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番茄酱被检出亚硝酸盐含量高而停止了购买合

28、同;出口到德国的番茄酱要求检验杀灭聚酷、百菌清、功夫聚醋等项目和出具符合欧盟标准的农药残留标准的证明,并且杀灭聚醋检出量不得超0.O5mg/kg,百菌清不超过2.0mg/kg,而且产品不得使用甲霜灵农药;出口到英国的番茄酱要求检测厌氧菌、平酸菌;出口到沙特的番茄酱要求出具不含有机磷和有机氯残留、人工色素等防腐剂、稳定剂以及化学毒物等的证书。而此后,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新疆31家企业生产的番茄酱制品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放射性等方面进行普查,结果显示红色产品在安全、卫生等方面质量指标基本达到目前的出口要求。那么,一方面合乎出口要求,一方面进口国家却又纷纷提出各类安全卫生要求,原因何在?其原因

29、是新疆红色产品品质好,价格低,入世后,出口的政策壁垒减少,进口国肯定将会提高技术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安全卫生要求,以设置绿色壁垒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三)陕西延安苹果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土壤黄绵,平均海拔1200米,年日照时数23002700小时,无霜期180天,昼夜温差大,无工业污染,是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优势苹果产业带,全市十三个县区均被列为国家苹果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在世界各国琳琅满目的优质苹果产品中,陕西延安苹果以艳丽的色泽、香浓的口味和良好的绿色安全保证,一枝独秀,精品红富士苹果的现场品尝和推介,更让其它的产品无法代替

30、。然而至2006年来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苹果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和“健康食品”等对果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严苛,果品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被禁止进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陕西省果品的国际形象。绿色贸易壁垒降低了陕西省果业的出口盈利能力。其影响如图由图可知:Q2-Q1为出口地区增加的销售量,P2-P1为出口地区降低的价格。P2CAP1减少的总收益,Q1Q2BC为增加总收益。因为水果的消费曲线是缺乏弹性的,水果价格下降使陕西省水果的总收益减少。减少量为矩形P2CAP1与Q1Q2BC面积差。四、对西部地区的

31、不利影响分析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与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有很大差距,而与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的标准差距更大。中国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社会前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GDP的年均增长率虽然都超过了6%,但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则相形见绌。因此,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在短期内达到和适应国际标准本来就较困难,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标准”难度则更大,这就对西部地区在我国加入WTO后扩大出口构筑了一道限制性很强的“绿色屏障”,势必严重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一)削弱西部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绿色标准的实施涉及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出口产

32、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就要增加出口产品在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鉴定方面的投入,并且在采购、包装、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很大调整。同时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所有这些无疑会增加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的成本和费用,丧失原有的比较优势,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限制了西部地区产品出口市场范围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我国西部地区出口的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

33、织服装产品、医药产品等多产品类别;从纵向看。涉及我国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品种在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不能符合贸易壁垒中要求的标准,就会遭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抵制。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达到这些苛刻的标准,所以大量产品会丧失原有的出口份额。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产品等传统出口产品又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因而绿色壁垒对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三)造成市场连锁反应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和美国对中国产品出口实施限制,容易扩散到其他出口市场,形成连锁反应。例如,2001年初,韩国单方面宣布从中国进口的鸭肉中发现禽流感,日本政府仅据韩国这

34、一片面情况,宣布暂停进口中国的禽肉产品。此后,其他国家纷纷采取类似措施,限制中国禽肉出口。直到2001年8月7日,日本政府才正式宣布恢复从中国进口禽肉及其制品,而中国出口企业因此已经遭受巨大损失。中国西部地区一般出口的是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产品等传统产品,这些产品极易受到出口限制。如果一个发达国家对其进行限制,而后其他发达国家效仿、纷纷采取限制,那么势必对西部地区的出口企业造成严重打击,进而使出口市场陷入瘫痪状态。五、西部地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一)政府应对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大多来源于国际环境公约、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绿色标志制度、进口国国

35、内环境与贸易法规、进口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等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渊源。一个国家或地区欲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不仅要满足进口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而且要满足进口国政府有关机构、协会、官员等对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需求。这不仅仅要依靠社会和企业来实现,还要依靠政府凭借其权力优势和公共关系优势为出口企业提供创造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宏观环境。1.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经济观念现阶段,西部地区的公众和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成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障碍。日益增多的国际环保公约、协议、标准

36、,是各国行使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都有相当的复杂性、多变性,西部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经济观念。首先,增强环境忧患意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每年经济损失达265亿元,环境对人类的贡献是有限的,不能把它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温哥华大学教授比尔里斯曾指出:“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20个地球”。因此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把

37、人们的切身利益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其次,形成环境道德意识与参与意识环境道德意识使人们能够识别和抵制人类的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有损于环境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从而自觉地处理、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亲自参与环保活动,只要以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汇集起来就是对环境的巨大贡献。最后,加大对绿色壁垒问题宣传,捉高全社会对绿色壁垒的紧迫感。绿色贸易壁垒在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充分认识到环境与贸易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基础上,通过对绿色贸易壁

38、垒问题的相关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它存在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深远影响,以及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意识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入世界经济大家庭,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一机遇和挑战。2.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数据库。绿色贸易壁数据库除了提供信息查询以外,还应该提供以往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例供企业参考。这样就有利于西部地区建立相应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帮助西部地区的企业及时获得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争取宝贵的时间,在发达国家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出台以前就做好应对准备。对于绿色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建立,我们不妨借鉴日本的经验。在德国对其包装

39、法进行修改时,日本就一直关注其修改的全过程,当德国新的包装法正式生效时,日本出口到德国的产品已经全部采用了新法要求的包装方式,成功化解了可能的“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害,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3.大力扶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其实绿色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绿色蔬菜、环保型巴士,特别是在家居建材的范畴内,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关注是最多的。如今,很多人都会非常在乎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医药产品以及装修建材的环保健康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国际贸易环境发展迅速,前景广阔,需

40、要通过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争夺国际环境市场份额,培育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第二,只有通过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活跃环保贸易,才能协调好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生产出适应国际市场的绿色产品,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对外贸易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据美国“商务报社”报道,未来20年全球环保市场的规模可与医药产业或航天工业市场相提并论,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绿色环保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很多国家都得到政府立法和政策的扶持,一方面是因为环保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公益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绿色环保产业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其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企业很难有这

41、种实力。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环保产业与环境贸易发展严重滞后,西部地区的这种差距就更加显而易见。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只占世界市场的1%,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l%。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4.鼓励绿色科技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指能够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按照创新的对象可以分为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所谓绿色产品创新是指开发那些能够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危害或是少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和再生的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是指减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治理污染技术。绿色工艺创新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

42、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威胁,而且可以降低资源利用的成本,使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创新意识、创新成果、创新应用方面都十分有限。西部地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意识薄弱,绝大多数的创新并不是主动而是无组织、被动的创新,即由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科研院所和企业有新的创新成果的使用和应用率都非常低。可以说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行之有效的一个的途径,政府部门可以采取适当和合理的措施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进程:第一,西部地区各地政府在新的贸易形式下,应该适当在税收和资金方面给予企业一些优惠待遇,采取倾斜的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

43、创新;第二,政府应该有计划的建立一批环保高新技术研究基地和孵化器,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技术,推动本地区绿色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升级。5.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发达国家使用最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将是环境法规和标准。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采用国际标准就己达8%,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而与之相比,我国标准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国际标准要求。目前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种,绝大多数行业实行的是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主要产业和重点产品的相关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管理体系。这种标准体系造

44、成产业内标准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都达不到国际通用标准,在对外贸易中很容易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因此,政府应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的一些建议和要求,充分发挥到国际标准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规范行业内的生产和竞争行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且还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创造良好的条件。(二)企业应对措施西部地区要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除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外,还要立足于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企业作为贸易活动的主体,是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基础,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突破绿

45、色贸易壁垒,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环保要求,提高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西部企业必须从长远考虑增强环保意识,及早采取措施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1.树立企业环境价值观长期以来,“环境无价”是企业的思维定势,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存在着西部地区地大物博,取之不尽的错误认识,这也是一段时期以来造成我国西部企业盲目开发出口产品、无视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发达国际环境壁垒的设立,我国西部出口产品连连“碰壁”,企业破除“环境无价”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己迫在眉睫。企业应关注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负面情况的报道,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使企业注意从产品的开发到生产、销售、消费乃至回收利用等

46、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问题。促使企业在确定发展战略时,自觉地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放在重要地位,将环境资源成本纳入核算体系采取国际环境标志认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出口。2.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产品的设计、选材、生产、包装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涉及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与过去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相比,清洁生产强调从源头开始预防污染,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今后,绿色产品必将取代有污染的产品,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因为衡量一个企业的产品竞

47、争力,除了它的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价格、质量、包装、品牌及服务等)外,还应加上一个环境因素,即环境竞争力。对生产而言,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将原材料、物质、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及回收化,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产生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从这一角度讲,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企业既可保证产品的“绿色”,又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创维公司为跨越欧盟的WEEE和ROHS两环保指令,于2005年7月23日在深圳召集500多家国内供应商签订“绿色供应

48、链协定”,其目的是要争取供应商的精诚合作和支持,在整个供应链上逐步推行零铅工程,使其产品逐步走向“绿色制造”,以达到欧洲环保指令的要求。3.实施绿色营销策略随着世界绿色消费运动迅速兴起,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开展绿色营销,以适应绿色消费需求。绿色营销又称环境营销或生态营销,是指企业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企业的营销哲学,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责任,在营销过程中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各项营销组合的运行,贯穿于消费者当前与未来的利益中。因此建立绿色营销体系,是西部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利工具。目前,我国西部绿色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努力,实现绿色管理,积极推行绿色包装。4.建立绿色核算制度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并没有加入环境成本因素,这样,产品的环境成本大多数被转嫁到消费者或政府身上,从而高估了企业净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