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82803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 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推进营商环境与便民生态优化提升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中央有明确要求,省市党代会作了总体部署。助企和惠民,既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数字化改革的基本目标、检验标准和关键发力点。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政务助企惠民服务进一步优化,我市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按照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强大动力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和便民生态的优化提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我市数字化改革仍需快马加鞭、滚石上山、行稳致远。一我市数字赋能助企惠民在全省赛道的方位和态势1.锚定全省前列,形成赶超态势。我市坚持以数字化倒逼改革,

2、紧扣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去年年初,下发中共金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2022年金华市数字化改革重点应用清单,集中攻坚29项省市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谋划制定48个由市领导领衔的市县重点应用清单,推进一批助企惠民重点应用建设,通过密集狠抓,取得了积极进展,数字化改革在全省实现弯道超车、赶超进位,进入第一方阵。2 .“省内通办”全覆盖,“跨省通办”大扩展。我市按照“数字赋能、整体智治”要求,系统梳理政务服务改革需求,持续强化线上多端(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线下多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网点、基层站所等)两个融合,高质量推进“网上一站办、大厅就近办、基层帮你力、全省统一办”,全市“

3、一网通办”率97.40%(省定目标90%)o588项高频民生事项高质量实现“全市通办”,接入政务服务2.0事项已实现100婷全省通办二浦江、永康、义乌已与17个省47个地区进行点对点“跨省通办”合作。3 .重点应用可圈可点,“金华元素”亮点纷呈。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助企惠民,重点推出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业企业数智管理服务、小商品数字自贸、“双减”通、市场主体“金管家”、山区幸福在线等应用建设,在助推稳进提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政管办在“浙里办”开通“无证明城市”查询系统移动版一一金E证,深化拓展了“无证明城市”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系统解决了异地证明出具难、证明事项核验时间长、自助查

4、询不畅等问题,为全省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提供了“金华经验”。“影视文化大脑”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小商品数字自贸、安心医保支付、工业“固废”一件事等3个应用入选省数字政府系统最佳应用。去年8月,我省公布的数字经济系统地方特色应用目录,共41个项目中就有我市浙中科创走廊“六城”协同在线、武义工业企业数智管理服务应用、义乌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等5项,入目录数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顶层统筹推进能力不足;系统谋划有待加强,数据壁垒现象突出;数据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平台+大脑”的数据应用架构仍处于初级阶段;应用创新遭遇成长“天花板”等,成为我市数字化助企惠民的障碍和短板。二企业群众对我市数字赋能助企惠

5、民的“画像”和期待1 .感受“诚意满满”,收获良好体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这几年的数字化改革使得办事效率和方便程度都有很大提升,常规事项能在网上方便办理,体验感也越来越好。对于企业来说,普遍感受政府部门工作勤勉,态度诚恳,尽心尽责。在义乌政务服务中心,个人信息查询30秒完成;二手房过户、商品房办证90%在线上办理,五六分钟即可完成;企业开办、简易注销皆智能化办理。受访和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和市民代表一致认为我市以数字化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有明显成效。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医,通过数字医院在家就可挂号预约专家,缴费、查看报告等都可以手机操作,看病时出示电子社保卡就可以报销,极大提升

6、了就医效率。2 .着力提质提速,便捷度明显提升。婺城区建立标准地“一件事”工作机制,多部门协同提前介入、并联办理、主动对接,至去年6月底,已协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64件,涉及工业企业36家。该区交易中心的“不见面开标系统”对于招标人、投标人、代理公司都大为方便,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提高了效率,受到各方好评。金义新区去年17月政务服务窗口“一网通力、”率98.16%,2.0占比达标率90.16%,居全市前列。金华开发区率先推行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从过去的至少需要46个月,缩短到1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证和施工许可证等开工前手续办理。3 .身边的应用在

7、成长,接地气解难题。我市作为全省首批“企业码”推广试点应用城市,扎实推进推广应用工作,领码企业数量已达39.1万家,领码总量全省第二;去年以来,全市企业码平台累计访问量(PV)、累计访问用户量(UV),均实现大幅提升。市人力社保系统建立“免申智办”平台,打通公安、医保、市场监管等23个部门,从后台直接调取相关数据,智能筛选匹配出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或人员信息,前置审批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重大转变,就业、社保、人才等18个原本平均办结时间20天以上项目,目前均已实现即时兑现。婺城区上线“婺小服”政务服务视频直办系统,设立“婺小服”远程服务坐席,群众可一键视频直达窗

8、口办事人员。而数字化平台多而杂,企业望而却步;部分应用场景中看不中用,难以落实落地;信息采集碎片化、呈现繁琐化等,成为企业和市民反映较多的突出问题。三加力数字化助企惠民,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对策建议(一)贴紧助企惠民,强化思想先导1 .数改是重构重塑、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闻令而动、刚性执行,敢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全省各地竞逐的新赛道,各级党委、政府对数改的认识在持续深化,稍有懈怠,就会跟不上迭代步伐。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数字化改革进度。在数改跑道上,我们必须锚定“打造数字变革高地”,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根本动力,大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便民服务生态的战略目标

9、,加深学习理解,加强研究谋划,敢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核心部门要担负起核心责任,躬身入局,挂帅出征,强化刚性执行,层层夯实责任,多跨协同,统筹推进,有雄心、有激情、有毅力,干起来、跑起来、冲起来,勇立数字化改革全省第一方阵。2 .数改是贯彻为民宗旨、满足群众企业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唯实惟新、实战实效,善于删繁就简,降本增效。数改要紧盯企业和群众减少成本、提高效能的重点和痛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换位思考,主动服务,以企业和群众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好用不好用为标准,打造出实用管用、企业和群众喜欢用的数字化产品,展示示范引领成效。3 .数改是资源聚合提升的重大良机,必须刀刃向内、久久为功,勇于让

10、渡资源权利,实现优化配置。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进入数字化改革深水区,能否站稳脚跟,并乘风破浪、争先进位,关键是能否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不少开发人员反映,做应用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各部门相关数据的开发共享。要大力倡导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市一盘棋理念,并通过制度设计、机制创新和责任倒逼,逐步打开部门数据壁垒,充分释放海量数据作用,为企业和群众送上最优服务,为推动金华发展作出各部门最优选择、体现最大价值。(二)贴紧助企惠民,强化方法优选紧紧依托省数字化架构,把规定动作做扎实,自选动作做精准,全套动作做流畅。L夯实“一网通办”基础。进一步打实全省共建的数字化平台基础,一要注重顶层设计,精细布

11、局,整体发力。二要强化系统贯通、体制贯通、数据贯通,完善市县重大应用协同准入机制,发挥综合集成效应,加大重大应用在基层有机贯通、集成落地。三要持续迭代升级,聚焦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再优化。2 .打开“一卡通达”通道。为提高群众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领域的办事便利度,建议以社保(市民)卡为底层架构,最大化归集个人生命周期所有相关数据,协议关联电子健康码、医保卡、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个体营业执照、公交卡等证照码,并推进上述领域的应用贯通,实行一卡共享、一卡通办、一卡通行、一卡监管。3 .聚集“一码贯通”合力。回应企业希望获得更加精准便捷服务的强烈呼声,建议以“企业码”

12、为基础,围绕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线上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汇聚各部门资源,归集各企业数据,实行涉企事项政策智能引导、精准推送,企业投资、开办、贸易、综合执法、政策兑现、咨询、救济等事项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三)贴紧助企惠民,强化应用创新1 .坚持实用管用,助力消解助企惠民痛点。技术赋能,打通数字“堵点”,破解数字“碎片化”,梳理集成利企便民政策,让企业和群众遇到问题,面向“一个空间”,形成“一件事”,接受“一条龙”服务;在全市推广好武义工业企业数智管理应用等项目,让本地原创的优质应用在全市生根开花;深度关注物流管理数字化体系应用、低效用地利用厂中厂数字应用场景等金华优势特色行业数字化应用的

13、开发和提升,使之发挥重要作用。2 .坚持连天线接地气,打造更多具有金华标识的硬核成果。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出更多义乌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这样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强化总结提炼和复制推广,常态化梳理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块、工具、组件,争取更多金华元素入选全省“一地创新、全域共享”一本账,成为全省标准,贡献金华经验、金华探索。3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扩大数字应用成果。借鉴外地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将服务企业群众的应用场景打造成“独角兽”的成功经验,瞄准有地方特色、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的重点领域、难点问题,积极帮助支持社会力量,开发建设应用场景,在利企惠民服务中做大做强,成为数字经济的有生力量。(四)贴紧助

14、企惠民,强化制度保障L鞭策激励,形成督考赛拼制度。数字化助企惠民事关大局全局,必须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要剑指“躺平”,对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拟定管理方法,将重要应用的开发、推广纳入对部门、地方的年度和季度绩效考核,强化刚性执行。突出实战实效,强化复盘评估,定期排摸全市活跃度低、可用性差的应用,发文通报、限期整改,同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综合评价,评选市级最佳应用。2 .有权有责,强化准入专班机制。一是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市级数字化改革牵头部门需对市县两级数改项目进行准入性审查,避免碎片化和不可复制项目盲目上马。二是重大特色应用坚持一应用一专班。专班在作深入市场研究基础上负责研发、运用和迭代

15、。三是形成工作闭环。应用推出后,专班应对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培训,并制作和提供简洁明了的操作手册和短视频,加快应用落地。同时,要紧盯企业和群众的反映和呼声,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由散到聚,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实行一个口子汇聚政务资源,制定明确规则,统一发布政策,透明公开流程,合理配置资源,线上线下为企业提供“一件事”服务,最大限度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不断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五)贴紧助企惠民,强化人才支撑1 .着力引进培育数字化专业人才。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公考额度招录IT以及应用数学、统计学科等专业毕业生。新入职公务员到行政服务中心临柜工作一至两年成为一项制度,让他们能直观了解企业和群众的痛点,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跨界人才。2 .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数字化助企惠民素养。党校及各种在职培训,要加密数字化助企惠民内容的课程安排,并重视高端专业人才和一线实操人员上讲台。3 .着力善待优化政务服务队伍。政务服务人员处在助企惠民第一线,是机构“画像”的“模特要重视解决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人员队伍聘用人员为主体,人员流动大,工资待遇、综合素质、服务质效低的“一大三低”问题,亟待通过构建政务服务专员独立工种体系、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等方式,加快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成长稳定的政务服务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