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82861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序、深入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以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整体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推手,推进学校信息化融合应用,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发展方向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

2、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在完善基础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着力探索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困扰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二.基本目标围绕教育信息化2.0规划,到2022年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进学校精准治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教育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保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前列。三、主要任务(-)基础环境建设L优化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实现教育城域网到省教育骨干网带宽5

3、G双路冗余接入,实现IPv4和IPv6双栈网络架构,市到县(区)、县(区)到学校的教育骨干网带宽达到万兆;实现学校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主要教学场所的总体要求;实现市本级教育网络内部应用的VPN访问和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设备运维、安全监测长效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管理体系,营造安全可靠的教育网络环境保障。2、推进数字智能环境覆盖。教育网各类网络、门户网站和重要应用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完善无线接入分级管理,加快幼儿园无线校园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改造,大力营造基于物联网的教育应用普及导向

4、,逐步构建物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全面应用、营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校园感知智能环境,积极孵化培育数字化应用示范校。3、打造创新实践基地载体。大力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实验基地为载体,创建跨学科学习环境。实现全市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的学校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学校50所,创新教育示范校30所,机器人教学应用示范校30所,引导创客教育、教育机器人活动基地的逐步形成。4、提升智慧教学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基于交互功能的一体机、电子白板系统建设工程,基于逐步构建交互式多媒体智慧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实现交互式多媒体系统的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5、%;全面推进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教室建设,全市智慧教室建设校达300所,智慧教室数量达300个;打造平板教学人人通样板学校10所,引导移动终端人人通工程的全面推进。5.促进录播系统换代升级。实施市直属学校班级多媒体设备更新计划,班级多媒体配备更新要紧随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基础能力建设,成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终端使用的主要因素。高质量推进校园电视、广播系统数字化建设,逐步实施中高考广播双系统改造。大力建设录播教室,支撑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全面推进。到2025年,录播教室覆盖率达95%,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的录播教室全覆盖。(二)系统平台打造L推进系统平台建设。汇聚教育管理务相关数据

6、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的区域系统平台,形成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教育数据互联互通。以系统平台为中心,纵向对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教育管理各类系统和区、县(市)教育大数据中心,横向对接学校智慧校园系统,外接城市大脑,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创新开发全市教师管理和画像分析系统、产教学研训一体化管理平台、适龄入学少年儿童分析预判和无纸化入学登记系统、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管理和用工匹配分析系统、教育资源管理和缺口分析系统、学校发展性评价系统。2、优化办公数字化应用。全面推进线上办公、线上办事项目建设,全面实现掌上办文,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提升,建成统一的网上和掌上办事大厅,促进政务、校务高效协同运作;兼容教育资

7、源公共服务平台、市直精准教学大数据平台,搭载网络教学、评估、科研、师训、直录播功能,加快推进办公软件正版化,实现政务运作高效协同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3、加强资源系统建设。引导学校结合区域特色,实现知识点优质数字资源全覆盖,打造完整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构建区域优质教学资源体系。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打造一批课件、课例、微课、教具和教育教学视频,提升教育考试信息化水平,着力推动标准化考点建设和考试业务的融合,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海量、优质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支撑学校和师生的信息化应用。4、形成网络规范标准。完善教育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基于系统平台认

8、证机制,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平台接口规范、编码标准、数据权限管理,形成使用规则、质量治理等机制。基于学科内在逻辑,探索制订数字教育资源规范,构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知识图谱;逐步实现教学课件类资源兼容,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教育治理优化L外联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优化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与最多跑一次改革需求,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为途径,梳理各个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事项,打通与食监、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共享,逐步建立健全面向社会的入学转学、考试报名、教育缴费、餐饮服务、校园安全等网上政(校)务系统,构建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强化管理流程重塑。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

9、,完善办公、师资管理、财务管理、招生考试、学籍系统、教学研训、教育资助、校园安全、事业统计、督导评估等业务系统;深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应用,逐步重构管理方式、再造管理流程,教育管理服务初步实现过程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3、突破学校治理重点。夯实幼教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基础,推进教学手段变革与资源建设应用;引导义务教育特色发展,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利用可穿戴设备、校园智能系统、大数据等技术,收集和分析日常数据,完善过程性评价;推进普高精准教学,形成个性化成长手册,科学制定生涯规划;加强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着重基于区域、行业特点专业教学的资源库建设;

10、拓展高校网络课程开发,提升优质、规范、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服务水平;以线上教学为支撑,以碎片化学习为途径,以学分银行为评价手段,打造泛在化的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四)智慧教学创新L加强网络教学纵深推进。全面推进以同步课堂、线上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变革,融合专递课堂、直播课堂、点播课堂、名师课堂、双师课堂等不同教学方式,探索在线交互式教学模式与网络同步课程等的不断深入应用,搭建教育在线平台。强化云端优质资源建设及智能推送功能,积极探索家校学习新方式,协同教师、家长共同教育,形成在校学习家长参与,在家学习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推进学生时时处处学习。2、实施精准教学因材施教。积极实施精准教学,通过采

11、集教、学等相关数据,把脉教学现状,实现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量化管理和科学检测,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推进以市直普高学校为龙头的精准教学建设应用,辐射全市、全学段。3、推动交互教学资源上云。大力促进交互式一体机、电子白板的应用,强化在传统多媒体教学基础上的交互式功能呈现,以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突出新兴多媒体资源的云方式使用,改进教师多媒体课件资源即时修改、保存、使用的有效性。着力推进教师的移动终端授课模式的有效应用,让教师成功脱离传统讲台的羁绊。4、促进空间建设自主建设。在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综合平台的基础上,完善空间教学应用、资源汇聚、展示交流、数据评价等功能,深度推进网络空间人人

12、通。基于空间建设基础,推进个性化交互式教学开展、主题性资源整合、互动式交流展示、精准化师生成长评测。5、强化智慧教育综合评价。全面深化学生数据挖掘,精准描绘数字学生画像,努力实现数据学生转变。从综合素质评价、精准教学角度,大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个性化成长手册、生涯规划建设,完善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性评价。(五)信息素养提升L深度推进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搭建创新教育新平台,系统推进中小学编程教育,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以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支点,加强学生软件制作、应用能力提升。深入开展机器人、创意智造等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试点中小学机器人联赛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体系

13、建设。2、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逐步完成全市100%在职在编教师培训。通过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络研训、线上教学、主题社区等,促进学科教师信息化理念、方法的提升,养成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基本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3、着力加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为实现支持自身学习和支持未来教学两个目标,从基础技术素养和技术支持教学两个维度,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创新讲师团建设。着眼利用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解决复杂教学问题,举办教师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创造机会加强智慧教学能力提升,打造一批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智慧教学名师。4、

14、有效促进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加强学校首席信息官建设,实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计划,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发挥引领作用,以信息化的思维,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引导教师团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现现代化学校的立体化发展。(六)示范引领辐射L以创新手段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变革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引导开展基于交互多媒体和网络空间应用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应用大赛、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等一系列项目,形成IOO个智慧课堂示范课例。2、以创新思维挖掘应用典型案例。以解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

15、,着力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案例。深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网络空间人人通等建设项目,深度挖掘和提炼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典型推广作用,形成IOO个智慧教育故事。3、以创新理念引领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化标杆校培育为目标,指导开展智慧校园整体建设。基于教育信息化2.0,扎实推进物联网、数字化实践基地、智慧教学、大数据管理评价的深入应用,建成5所省级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学校。以区域特色发展为导向,建成省级(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区域。(七)教育大资源共享L实施学校网络牵手计划。鼓励基于网络的校际教学交流与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实现学校与名校名师网络结对,组织

16、一批优质学校与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初中建立紧密型结对关系,开展同步课堂试点,探索两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推出名师课表,组织名校名师为学校开设在线课程,积极探索在线教学+线下指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服务,助力学校开齐开好艺术类等紧缺课程。2、推进终身教育互联网+服务。依托终身学习在线打造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全轨迹、教学类型全覆盖、教学支持全程化、教学服务全方位、平台标准全开放的一站式学习环境。建设终身教育课程资源库,构建学习者终身学习档案,增加学习资源有效供给。实现成校网站建设全覆盖,提供一次不用跑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创建省终身教育网络品牌

17、。推广用活第三年龄学堂,建设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手机端应用;完善线上学习班教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3、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开通在线教育商城,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接入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机构的优质资源、应用和服务,构建开放的教育资源生态体系,推动政府引导、社会提供、学校选择格局的形成。完善资源的按用付费机制,充分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潜能与活力,鼓励和引导学校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在线教育服务。鼓励和引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按市场规则运营的机制,促进数字资源供给方式的变革。四.组织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区

18、域、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破解教育难题,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引领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协调、指导开展教育管理、教学信息化工作。(二)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学校校长在制订愿景、构建制度、强化管理和技术认知四个维度的领导力。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以专业技术部门为支撑的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推进队伍建设推进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打造一支信息素养高、业务能力专、执行能力强的种子教师团队。加强教技专家队伍建设,突出先进理念引领,指导提升业务骨干队伍信息化水平。(四)强化网络安全治理建立健全业务数据规范化操作流程,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常态化安全扫描、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统一安全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监控防护体系。牢固树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强化师生信息、考试信息、缴费报名等敏感信息的重点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