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3190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原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

2、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3、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4、短崭的春天,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

3、41918),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因,外因,5.萧条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原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1948年,上海的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

4、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纺织业,面粉业,地区分布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沿海、沿江多,内地少,1840,1860,1880,1900,1920,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萌芽和艰难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受挫凋谢萎缩,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1)总体上比较落后;(2)从行业上(3)从地区上,集中于轻工业;,集中于沿

5、江、沿海大城市。,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1、近代交通的发展,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早期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

6、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作用: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 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早期电报机,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作用: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 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清朝梳辫图,辛亥革命后的剪辫,剪辫后的溥仪,(1)剪辫子,变,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传统旗袍,改良旗袍,变,(2)易服饰,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你 知 道 吗?,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

7、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西装,(3)废缠足,变,大人老爷,君先生同志,变,变,4、变礼仪:,5、变称呼:,鞠躬,跪拜,握手,新式风俗,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文明结婚,集体婚礼,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不平衡,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8、、多元发展的特征。,课堂小结,发展:甲午战争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俗习惯的改变,新式交通的出现,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社会生活变化特点,随堂演练,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A B C D,B,A,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9、()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A B C D,D,C,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D,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D,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1、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

12、人)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